- 錢的第四維:財富的保值與傳承
- 許驥
- 1299字
- 2021-11-18 10:41:55
“手滑鼻祖”的忠告
賺錢,是最重要的美德。
——日本企業家 堀江貴文
2017年,美國華爾街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James Rogers Jr.)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時光倒轉,如果站在21世紀之初——2001年年中,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申奧成功;當年年底,中國正式加入WTO——聽到這句話,中國人雖躊躇滿志,但臉上仍會流露些許狐疑: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當時人均年購買力才3180美元,何敢出此大言?然而20年過去后,幾乎沒有人還會質疑中國在21世紀將發揮的巨大決定性作用。
而吉姆·羅杰斯這樣的歐美投資者們,更是用真金白銀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示誠意。他信誓旦旦道:“我投資中國股票,把它們留給我的孩子們。過了50年甚至60年后,人們會發現我的智慧。”
不過,在熱火朝天投資賺錢的同時,中國的新富階層好像忽略了一點,那便是,歐美投資者身處金融完善、法制健全、信息透明的西方社會,他們的財富在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增值的同時,也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成熟市場(Mature Markets)保值,他們絕不會把所有財富都投入新興市場。正如一支足球隊不會讓所有球員都充當前鋒,從而中門大開一樣——這也是歐美投資者能夠云淡風輕地談論投資中國的底層邏輯之一。
相對于社會,個人或家族財富顯然面對更大的風險與挑戰。社會整體財富增加的同時,一個家族若對財富處理不善,將會導致整個家族階層的流動。
這時候,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100年前的香港地區,那時的華人首富名叫何東(Sir Robert Hotung)。何東華洋混血,但其終身都以華人自居,他也是第一位在英屬香港取得社會地位的華人。和多數當代新富類似,何東終其一生克勤克儉,嚴于律己,審時度勢,八面玲瓏。同時他也非常愛國,在他聲望日隆時,還在為平息中國內戰四處奔走,在各軍閥間游走。而到了晚年,閱盡白云蒼狗的何東給族人留下的家訓,則是淺顯又有力的兩點(粵語):“一要勤力,二要銀子在手搓到實,千祈唔好跣手!”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一要勤奮,二要把錢牢牢握在手里,千萬不要手滑!”——何東,真可謂是“手滑鼻祖”。
為什么會“手滑”?投資過的人都知道,市場是瞬息萬變的,不僅受制于經濟規律,還隨時受政治的影響,更加不確定的因素則是人。經濟周期、稅務政策、國際格局、結婚離婚等,都有可能將創富者(Wealth Creator)的畢生心血付諸東流。所以,無論創富者如何苦口婆心地對家族成員進行道德教化,都無法完全避免“手滑”的現象出現。更何況,假如不做準備,數代之后子孫或許早已忘記創富者的艱辛了。
何東家族是香港典型的“貴族”階層(Old Money)。這一階層有兩大特點:第一,有錢;第二,低調。我們如果深入研究會發現,像何東這樣的家族,有錢著有錢著,世人便不知道其整個家族到底有多少錢了。這并不是說他們的家族沒落了,而是他們運用了一些財務上、法律上的工具,將財富合法隔離及隱藏起來了,以保障家族成員永遠不可能出現“手滑”的意外。例如設立家族信托,使得族人即便離婚也不會使家族財富有所損傷(參考第三章“持續方案:信托”)。類似這樣的家族在香港有很多,比較知名的還有嘉道理家族、利希慎家族等。學習這些家族的經驗,有助于新富的財富規劃。
歷史學家許倬云曾說:“全世界人類走過的路,都算我走過的路。”——讓我們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