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的第四維:財富的保值與傳承
- 許驥
- 1225字
- 2021-11-18 10:41:55
浮士德的賭局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間。
——德國著名作家 歌德(Johann Goethe)
2017年年底,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發(fā)言,其中講到20世紀90年代他作為新華社記者去溫州采訪的一段經歷。當地是中國最大的銅火鍋集散地,但這種生意在那時是違法的。當時有個老板跟吳曉波說:“吳記者,一切的改革都是從違法開始的。”后來朱镕基總理給了批示,違法才變合法。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不知有多少創(chuàng)新,起初都是從“違法”開始的。就像當年安徽小崗村搞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初幾個農民就是冒著“殺頭”的風險,寫下生死書,“違法”去干的。中國新富中有多少走了這條道路?不得而知,但從常理推想應該為數不少。
隨著法治社會的健全,通過“違法”創(chuàng)造財富已經成為往事,新富在人生的下半場,不應該再冒風險去做“違法”的事情,他們接下來的任務是在合法的框架內,做好財富的傳承。于是新富又面對新的困境,就是在擁有豐厚的物質后,如何完成精神的升華。新富的困境,令人不由聯想起德國作家歌德的名著《浮士德》。
在書中,浮士德博士甫登場,就是滿腹經綸的形象,如同已經完成了財富積累的新富。但是浮士德很苦惱,他雖然學富五車,但在象牙塔中無法完成自我的突破。新富也一樣,上半場太累了,難免心生“何苦來哉”的天問。為了解脫,浮士德想到了自殺。此時,魔鬼出現了。魔鬼誘騙浮士德簽訂了一份合約,答應帶他嘗試未體驗過的人生,代價是浮士德死后魔鬼獲得他的靈魂。浮士德答應了,于是開啟了全新的人生之旅。
浮士德先是返老還童,年輕體健的他走出書齋,邂逅了美麗的少女葛麗卿,陷入愛河。獲得新生的浮士德,對塵世愛欲的追求連魔鬼都看不下去,嘲諷他是“登徒子之流”。這種情況,一些新富是否似曾相識?人到四五十歲,覺得自己辛苦半生,功成名就,而和自己共同奮斗的伴侶也已步入中年,好像生命中有點遺憾,于是想要“第二春”。不過,浮士德和葛麗卿的愛情最終以悲劇收場,葛麗卿遭到了上帝的懲罰。很快,浮士德也厭煩了這種膚淺的男歡女愛,想要逃離。
接著,浮士德又去體驗了政治生活。他投身政治,追求功名,幫助國王解決了財政危機。他還穿越時空,來到一個類似古希臘雅典城邦的地方,在那里見識到了和諧與靜謐之美。他追求古希臘美女海倫,并和海倫結合生下兒子。但不幸的是,兒子很快夭折,海倫也悲痛離去。這也和一些新富的境遇相同,一些人“商而優(yōu)則仕”,追求從政的快樂。但滋味如何,冷暖自知。
最后,浮士德決定回到現實,他勇敢面對,帶領人們披荊斬棘,克服困境。按照約定,浮士德死后要把靈魂交給魔鬼。但上帝出手相救,讓浮士德終于能上天堂,并見到了葛麗卿。
浮士德的賭局,正是給新富最好的示范。在完成財富積累后,難免會迷失,追求愛欲,追求權力,或者追求更多的財富,都不乏其人。但人們終究要面對現實,知道什么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對于家族觀念濃重的華人社會來說,為家族做好合理安排,讓家族永續(xù)富裕,才是新富下半場最重要的事業(yè)。越早意識并接受這點,擁有的時間就越寬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