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密碼:以客戶為中心
- 周錫冰
- 9422字
- 2021-11-16 14:42:50
第2章
華為努力工作的首要方向就是為客戶服務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華為作為眾多中國企業學習和參考的標桿,其背后的成功經驗讓中國企業家甚至媒體競相追捧。
為了揭開華為背后的秘密,2015年1月22日下午,在達沃斯論壇上,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首席財經記者琳達·岳(Linda Yueh)帶著“大家最想知道的是華為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可以不可以學?”的問題采訪了任正非。
面對外界好奇的探尋,任正非坦言,華為沒有秘密。任正非解釋道:“我認為:第一,華為就沒有秘密;第二,任何人都可以學華為。華為既沒有什么背景,又沒有什么依靠,也沒有什么資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獲得機會,努力工作先要有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為客戶服務。”(1)
“我們只有一個經濟來源,就是客戶口袋里面的錢。我們又不能用非法手段,又不能搶錢,又不能做什么東西,只好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
縱觀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華為模式和聯想模式作為中國企業的兩個范本,曾經受到很多企業家的追捧。然而,由于美國的打壓,中國企業家開始重新評估華為模式的未來。
2018年12月23日,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前總工程師倪光南尖銳地指出,聯想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不足,是其發展后勁不足的主要原因。
倪光南把華為和聯想創業以來的發展比喻為龜兔賽跑。在1988—1995年的第一階段,背靠中國科學院的聯想,其“技工貿”勝過了華為的“貿工技”。倪光南坦言,1995年,聯想的營業收入高達67億元,華為才14億元,是華為的約4.8倍。從1996—2018年的第二階段,華為的“技工貿”勝過了聯想的“貿工技”。2018年,華為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7200億元,聯想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3589.20億元。
為此,倪光南還反思了聯想和華為的差距。倪光南說道:“和聯想比,我覺得華為是很成功的。華為成功有很多的原因,例如華為讓科技人員持有股權就做得比較好。改革開放之后,外部環境是一樣的,華為是堅持研發,再加上讓科技人員持股做得好,所以華為的創新能力很強。所以我認為聯想股改后面臨的問題,一個是發展路線,另一個是科技人員知識產權保護問題。”(2)
在倪光南看來,聯想應“吸取教訓,應該盡可能加強對科技人員的激勵,保護科技人員知識產權,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希望在知識產權體現方面,政策能更加明確,保證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更快地增長。”(3)
倪光南的反思,將華為的成功再次聚焦在企業家的視野中。可以說,倪光南對比聯想和華為,說明華為模式在倪光南心中的分量,同時也說明,在沒有秘密的華為模式中,其實是有秘密的。
除了倪光南披露的企業經驗外,“以客戶為中心”也是華為強勢崛起的關鍵點。對此,當琳達·岳問及華為秘密時,任正非毫不諱言地說:“我們只有一個經濟來源,就是客戶口袋里面的錢。我們要對客戶不好就拿不到這個錢,那樣的話,我們的老婆也要跑了。所以說,我們要拿這個口袋的錢又不能用非法手段,又不能搶錢,又不能做什么違法的東西,只好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剛才我講的市場經營有兩個要素,我們堅定不移做好,為客戶服務沒有什么做不到。”
為了讓琳達·岳更好地理解“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主張,任正非還舉例說道:“在智利發生大地震的時候,我們有三個員工已經在那里工作十年了。當時,那邊的負責人就申請派人進去找他們。我不同意,說先別找了,萬一派去的人再有什么閃失更不劃算,還是等等看過些時候能不能聯系上他們。等了幾天以后,處于震區的員工與他們最基層的主管取得聯系。主管告訴員工哪個地方的哪個設備壞的,員工背著背包就往地震中心區走,我們把這個東西拍成了一個三分鐘的小電影,就是員工本人做演員演的。這就是我們對客戶的服務。”(4)
任正非提及的此次地震是智利50年來最嚴重的地震,之后發生多次余震。中國日報網報道稱,(2010年)2月27日(凌晨3時34分),智利發生8.8級特大地震,并引發海嘯,802人死亡,近20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5)
據媒體報道,此次強震引發的海嘯嚴重沖擊了智利約200千米的海岸線,在有些地方,海嘯甚至波及離海岸2千米的內陸。
根據中國駐智利大使館公開的信息,當時智利當地華人華僑(華為、中興通信、中遠、五礦等公司在智利設有分支機構)還沒有傷亡的報告。
華為在接受新浪財經采訪時回答說:“我們與智利代表處取得聯系,華為所有在智利的員工都平安,感謝大家的關心。”
地震發生后,通信的恢復就是災后搶險的一個重要舉措,華為的工程師不僅踐行了“人類共同體”的價值觀,同時還體現了“以客戶為中心”的華為價值觀。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華為駐智利員工常雨明刊發在《商界》雜志上的日記實錄就能說明華為成功的“秘密”。筆者摘錄部分記錄來說明這個問題。
地震后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通信了,震區的電話打不出去,外面的電話撥不進來,這是很正常的。有些是因為設備已經損壞,有些是因為設備瞬間無法承受的大話務量導致設備癱瘓。公司中國總部一時也無法聯系到我們,我們嘗試著通過其他途徑聯系總部,向他們報平安。
我們發現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ed,CS)域通信已經癱瘓了,只能試圖通過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PS)域與外界聯絡了。抱著這個希望,我們趕緊使用上網卡連接到PS域,萬幸,有信號,PS域沒有損壞。整個PS域的產品都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可見其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我們用上網本連接到數據終端,然后登錄到網絡,發現沒有問題,大家喜出望外。通過Skype網絡電話軟件,我們聯系上了總部,總部也正在通過各種方法竭力跟我們取得聯系。向總部報了平安后,我們每個人排著隊挨個給家里打電話,聽到家人親切的聲音,很多同事都不自覺地眼眶發紅。(6)
“一系列(行為)都體現了我們以客戶為中心,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客戶的利益,只有維護客戶的利益,客戶喜歡我們了,自然就會買我們的東西。”
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案例中,華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范本。事實證明,華為能夠在國際市場取得不錯業績,離不開“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
2018年12月,一封來自日本一個小型企業老板的公開信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公開聲援被加拿大以“莫須有”的罪名抓扣的孟晚舟,見圖2-1。以下是信件譯文(7):
尊敬的華為CFO孟晩舟及全體員工:
很抱歉,我不會中文也不會英文,所以我只能用日文來寫這封信,特別希望有哪位懂日文的人能幫我翻譯,將我的意思傳達出來。
這次孟女士在加拿大遭遇的事情,讓我感到非常悲傷。
雖然我只看到日本國內的報道,并不知曉詳情,但一想到您本人及您的家人度過了多么難受的一段時間,以及今后還將承受怎樣的痛苦,我覺得我不能保持沉默,必須進行聲援,所以寫下了這封信。
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對住在日本的我來說,以前從未想過要通過寫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可是這次孟女士的事件,對我來說絕不是一件可以袖手旁觀的事情。
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呢?或許日本國內并沒有太多的人知道,但我的一位住在宮城縣的朋友告訴過我,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其他公司都在撤退、逃離,只有華為,在警報還沒有解除的情況下,毅然進入災區,抓緊搶修被地震損壞的通信設施。
對華為這樣一個能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向我們伸出援手的公司,無論有什么理由,這種直接動用國家力量對其進行打壓的做法,是背離做人的常理的,讓我感到非常悲哀、難受。
在1995年發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中,我母親被壓在柜子底下不幸遇難,那年她才56歲。
當時,我們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援,城市得以恢復重建,才有了今天美麗的神戶。至今我心中仍充滿著感激。
反之,住在日本的我卻未能對家鄉神戶做出任何貢獻,至今仍深感羞愧。
因此,在我心中,孟女士是日本人民的恩人。
我對中國的了解,僅限于從學校的“社會課”中學到的一點知識,但1972年周恩來總理和田中角榮首相主持中日建交的場面,深深印在了當時還是孩子的我的腦海中。
在簽字儀式上,田中角榮首相用毛筆簽字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后,我開始學習書法。
現在,只要日本舉辦王羲之等名人的書法展,我都要去看好幾次。
雖然中國和日本一個是社會主義國家,另一個是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的根本性質不同,但我認為中國和日本從今往后應該更加相互尊重,加深和擴大友好關系。
我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小老板,像我這樣的人終究幫不上什么忙,但我從心底衷心祝愿貴公司能夠更加發展壯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謹上
2018年12月14日

圖2-1 來自日本的公開信
這位老板在信中稱,孟晚舟是日本人民的恩人,這源于在2011年“3·11”福島核事故期間,作為華為高層的孟晚舟前往日本,恢復其通信。
當這封信流傳在互聯網上后,2018年12月19日,備受感動的孟晚舟寫了一篇日記。
昨天晚上,一封日本人的來信,在朋友圈內小小地刷屏,著實讓我溫暖了一把!還是那句說過無數遍的話,人間自有真情在,當自己遇到危難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曾經被這么多的陌生人關愛著。保釋的那天,在法庭等著辦手續,律師跟我聊天說,有不少陌生人打電話到律師事務所,說愿意用自己的財產為我擔保,即使他們根本不認識我,甚至他們不知道我,但是他們知道華為,他們認可華為,所以他們也愿意相信我。我的律師說,他從業四十多年,還從來沒見過這樣愿意為陌生人擔保的事。聽著律師的這番話,我禁不住淚流滿面,泣不成聲。這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這么多愿意相信我、信任我的陌生人。日本福島地震的時候,我正好在美國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總部,參加為期一周的Workshop(研習會),正為是否啟動IFS(Integrated Financial Transformation,集成財務轉型)變革,以及IFS變革的范圍,與IBM資深財務專家進行最后一輪詳細溝通。
那個時候,公司剛剛決定將所有的應急預案交給財經組織來負責,包括戰爭、瘟疫、動亂、地震等突發事件,由財經組織與業務團隊共同制定各種場景下的應急預案,平日里組織演練,以便災難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預案,公司各個部門也能按照預案的設計快速集結、快速響應。因為我在美國確實走不開,所以讓孫總一個人去了趟日本。
從美國回來后,把我們在美國Workshop的收獲,組織財務的同事們進行分享和討論,大家達成基本共識,形成可以與IBM溝通的財經變革的思路后,我就訂機票去了東京,到日本代表處去跟大家開會,討論災后重建的工作安排,包括客戶網絡的搶修,以及我們自己的日常運營。在我去日本之前,公司的應急工作組已經成立,孫總也剛從日本回來,也沒有什么太多需要我做的事情,我就是跟日本代表處把震后兩周的工作再次梳理了一下,跟大家在一起把工作順序核對了一下,自己也記了很多筆記。
日本地震,是財經組織第一次接觸危機預案的設計及實施,雖然在那次日本地震的災后重建工作中,我們的不少環節在協作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障礙,但幫我們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幾年之后的尼泊爾地震,我們的危機預案完全能夠及時和充分地支撐著災后重建工作,也得到了尼泊爾客戶的高度贊揚。
這次經歷,我很少提起,也沒什么可自豪的,只是我的分內工作而已。好人終有好報,沒想到,八年之后,這份回報以一個普通日本人的來信展現在我面前,讓我的心里充滿了無比的自豪與寬慰。自豪,是因為在那種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我踏上了去日本的航班,勇敢不是因為不害怕,而是心中堅守的信念;寬慰,是因為上蒼始終能看到我們的努力,也從不忽略我們付出的努力。(8)
媒體報道稱,東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西太平洋國際海域發生里氏9.0級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緯38.1度,東經142.6度,震源深度約10千米。
此次特大地震,引發超強海嘯,浪高最大為23米,整個日本東部地區受災慘重。與此同時,由地震引發的核泄漏劫難接踵而至。據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日本警察廳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3月30日上午,日本受災的12個都道縣確認遇難人數為11232人,警方接到家屬報失蹤人數為16361人,共計27593人。
面對如此災難,如同信中所言,其他公司(愛立信、諾基亞)都在撤退、逃離。然而,恢復通信已經刻不容緩。在余震、海嘯,尤其是福島核泄漏的威脅下,華為的工程師仍然展現了服務到底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精神,不僅沒有因為福島核泄漏撤離,相反還加派工程師,在短短的一天內,就協助軟銀、E-mobile等客戶搶通了300多個基站。
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孟晚舟講道:“2011年,日本發生9.0級地震,引發福島核泄漏。當別的電信設備供應商的人員撤離日本時,華為的人員選擇了留下來。地震一周后,我乘坐飛機前往日本,整個航班連我在內只有兩名乘客。在代表處開會,余震剛來時,大家臉色剎變,到后面就習以為常了。與此同時,華為的工程師穿著防護服,走向福島,搶修通信設備。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當其他通信公司的人員都在逃離時,孟晚舟卻逆向地奔赴日本。在當時,航班上的一位日籍乘客問孟晚舟是不是乘錯航班了,經過機組人員的反復確認無誤后,航班才起飛。
大地震后,不僅孟晚舟,時任華為董事長的孫亞芳也率隊趕赴日本,一方面安撫仍然堅守崗位、搶修通信設備的華為代表處員工,另一方面也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觀。
2011年4月3日,一位名叫張亮的華為員工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大家又以正常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對家人也是百般安慰:‘媽,我已經轉移到大阪了,瞧,這是我的新房間。’一位同事在東京換了個住處,以此安慰年邁的母親。一位兄弟和新婚的妻子視頻聊天說:‘老婆,放心吧,我在這里挺好的,國內的新聞太夸張了!我們領導都來看我們了,晚上還一起吃飯。’華為董事長孫亞芳看望在一線堅守工作崗位的所有辦事處人員,在晚宴上鼓勵大家:‘目前的東京就像是颶風的風眼,雖然周邊亂成了一鍋粥,但我們這里依然很平靜。’”(9)
在“以客戶為中心”價值觀的指導下,當日本需要華為工程師時,愿意前往日本協助的工程師非常多,甚至多到需要經過身體與心理素質篩選,符合一定條件的工程師才能被派到作業現場。
軟銀LTE(長期演進)部門主管為此高度贊揚華為工程師的服務精神,非常驚訝地問:“別家公司的人都跑掉了,你們為什么還在這里?”
面對這個問題,當時負責協助軟銀架設LTE基站的專案組長李興的回答是理所應當。李興回答說:“只要客戶還在,我們就一定在,反正我們都親身經歷過汶川大地震。”
華為的極致的服務令日本客戶無比感動,華為贏得了日本市場。正因為如此,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福布斯》《環球郵報》等外媒采訪時,我斷言,雖然日本政府暫停華為的設備采購,但是日本市場的機會永遠都會給華為留下一席之地。相關數據顯示,到2013年,華為在日本的營業收入從2011年不到5億美元,增長3倍接近20億美元。
2015年,任正非在回答琳達·岳關于華為“秘密”的問題時說:“再講講日本大地震,日本大地震以后,很多人開始撤了。他們打電話問我,我說不同意撤。我說你們得找一個地方,能裝1.2億人口的地方再撤。他們說找不到。中國人的命就比日本人的命珍貴嗎?我說20世紀60年代我們國家都不知道什么叫作核泄漏,當時我們在地面上放原子彈后打著紅旗慶祝。現在核泄漏哪有核爆炸厲害,有那么恐怖嗎?等情緒穩定下來后,搶修設備的華為員工就背著背包往前走。日本政府聽到這件事后很感動,之后我們在日本的訂單很大,做得非常好。這一系列行為都體現了我們以客戶為中心。”(10)
除了來自日本的支持,作為IBM團隊最早的成員之一,也是首個到華為總部工作和生活的外籍華為顧問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從1999年起在華為工作了20余年。
當孟晚舟被困加拿大后,2019年3月1日,約瑟夫·史密斯將自己對孟晚舟的看法刊發在領英(Linkedin)上(11)。
在文中,他不僅回憶了當初與華為的合作,還認為抓扣孟晚舟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從地緣政治因素出發打壓華為。為了便于讀者閱讀,該文翻譯如下。
我對華為孟晚舟事件的看法
約瑟夫·史密斯
基于我給華為做咨詢、與華為合作20年的經驗,我想就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指控(尤其是華為CFO孟晚舟事件)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20世紀90年代末,我作為IBM的顧問首次來到華為,負責華為供應鏈和研發大型變革項目。這兩個項目規模龐大,有數百個顧問參與,持續數年。
大約十年后,也就是2008年末,華為在深圳舉辦了一場頒獎典禮,邀請了所有與華為合作過的顧問。
同時,華為希望推出一個新的變革項目——集成財經服務(IFS)項目。和之前的變革項目一樣,IFS項目也將與全球頂尖的財經管理顧問合作,計劃持續八年。
該項目由華為CFO孟晚舟領導,她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
在IFS項目期間,我在華為的變革管理辦公室工作,管理包括IFS項目在內的所有咨詢項目。華為投入大量資金,聘請了全球頂尖的管理咨詢公司助力提升其管理制度,力求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IFS項目規模有多大?IFS項目總共有20個子項目,包括機會點到回款、采購到付款、項目核算、總賬、共享服務、業務控制與內部審計、報告與分析、資金、成本與存貨等。項目第一階段核心方案優化了18個IT應用系統、35個IT應用模塊。1.7億條存貨記錄遷移到了新系統,覆蓋170個國家。
項目組的翻譯團隊由IBM和華為的人員共同組成,中英互譯超過1000萬字。這些項目都證明了孟晚舟和華為團隊的決心和專業性。
項目背后的理念簡單而有力:提升透明度和可視化水平,做好決策,降低公司風險。
華為還有一個不可低估的特質。據我所知,華為在進入新市場和研發投入上非常積極,但同時對任何可能帶來業務風險的舉動都非常謹慎,且特別為客戶著想。
如今,孟晚舟人在加拿大,因涉嫌違反對伊朗制裁面臨美國的引渡。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可能會放棄指控,以此作為與中國貿易談判的條件之一。
我不了解案件的具體細節。和大部分其他公司一樣,華為也拒絕對正在走司法程序的案件發表評論。但基于我與華為20年的合作經驗,我無法理解,也不相信他們會拿價值千億美元的公司去冒險,直接向伊朗銷售產品。
在華為的那段時間,我看到很多人,包括領導和管理層,都努力工作。他們在賺錢的同時,還充滿激情,致力于打造一家讓他們驕傲的公司。直到今天,我看到他們仍然保持這種精神。
關于華為接受中國政府資助的指控,建議各位查閱華為官網發布的經畢馬威審計的年報。你會發現媒體引用的那些夸張的數字根本就不存在。
在華為時,我與數千位來自西方國家的員工和顧問交談過。和在大部分公司一樣,真正的交流往往就發生在喝一杯咖啡的時間。我從未聽說過華為有任何不當或可疑行為。
目前我所看到的只有地緣政治因素,而且遺憾的是,這一切似乎主要來自美國政府的部分勢力。
在我看來,全球網絡安全至關重要,不應該被地緣政治化。否則,最終受害的將是所有智能手機、互聯網和計算機用戶。
這似乎是由美國政府部分勢力推動的。他們的觀點是:將華為排除在外,一切就都安全了,“……相信我”。
或者引用美國國務卿在本周的講話,“如果你們不把華為排除在外,美國就不會與你們合作”。換言之,“照美國說的做,否則后果自負”。
從網絡安全的角度來看,僅憑地緣政治因素來打壓一家公司是毫無意義的。這種做法只會讓我們不得不鋌而走險,祈禱其他廠商的設備都是安全的……并且在沒有測試的情況下全盤接受他們的所有產品。
幸虧在英國還有一些比較冷靜的人。2019年2月12日,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前主管羅伯特·漢尼根(Robert Hannigan)在《金融時報》撰文稱,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從未發現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政府通過華為開展惡意網絡活動”,“關于在5G網絡中使用中國技術將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的論斷是荒謬的”。
我認為,安全保障需要各方的溝通、協作和共同努力。
各位覺得呢?
上述案例足以說明,“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思維贏得了合作方,以及用戶的認同。任正非還舉例說:“還有一件發生在利比亞的事情,當利比亞發生戰爭的時候,其實我也在利比亞。后來我從利比亞到伊拉克的時候,利比亞開戰了。那里的員工問我怎么辦,我說先把我們的人撤到周邊國家。我們找了心理咨詢公司,幫員工做心理輔導,輔導了十來天,效果很好。人力資源部的人到我辦公室來匯報,還沒講完,他說知道怎么做了。他說可以在飛機上就開始給他們做心理輔導。我們這邊的人去了以后,組織員工為當地的網絡提供服務。我們內部員工也有反對的。他們問我,我說現代戰爭都是精確打擊,只要不打那個點,應該不存在安全問題,這么多年來,我們在全世界170多個國家沒有遇到因為戰爭導致員工身亡的事情。”(12)
正因為如此,華為的海外業務增長也就水到渠成。任正非坦言:“你想想,盡管去年(2014年)國際經濟形勢很不好,我們自己的商業生態環境也很差,但是我們的營業收入增長了20%,利潤也增長19%。那就說明,這么差的外部環境沒有對我們產生多大影響,而且今年我們的營業收入會超過560億美元,增長速度還在20%。我們不想增長那么快,我們的英雄們、弟兄們拼命工作,業績這么好我們不知道錢怎么分。現在,我們領導也有矛盾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員工們英勇作戰,我們也擋不住。”(13)
根據《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華為構筑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領域均獲得了穩定、健康的發展,全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881.97億元,同比增長20.6%(14),見表2-1。
表2-1 2014年華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營業收入占比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

華為在國際市場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62.2%,見表2-2。
表2-2 2014年華為區域市場營業收入占比

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華為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088.81億元,同比增長31.5%,運營商業務受益于TDD網絡建設,收入同比增長22%,企業和消費者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收入增長均超過35%。
在歐洲、中東、非洲區域市場,“受益于基礎網絡、專業服務以及智能手機的增長”,華為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009.90億元,同比增長20.2%。
在亞太區域市場,“受益于韓國、泰國、印度等市場的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華為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424.24億元,同比增長9.6%。
在美洲區域市場,受益于“拉丁美洲國家基礎網絡增長強勁,消費者業務持續增長,但受北美市場的下滑影響,美洲地區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1%”,華為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308.52億元,(15)見表2-3。
表2-3 華為2013—2014年區域市場營業收入對比
單位:百萬元人民幣

(1) 任正非:《任正非達沃斯演講實錄:我沒啥神秘的,我其實是無能》,鳳凰科技,2015年1月22日,https://tech.ifeng.com/a/20150122/40955020_0.shtml,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2) 倪光南:《保護科技人員知識產權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關鍵》,澎湃新聞,2018年12月23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631327335063064&wfr=spider&for=pc,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3) 倪光南:《保護科技人員知識產權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關鍵》,澎湃新聞,2018年12月23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631327335063064&wfr=spider&for=pc,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4) 任正非:《任正非達沃斯演講實錄:我沒啥神秘的,我其實是無能》,鳳凰科技,2015年1月22日,https://tech.ifeng.com/a/20150122/40955020_0.shtml,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5) 中國日報網:《智利發生8級地震,盤點近年來世界強震》,中國日報網,2014年4月2日,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4-04/02/content_17399637.htm,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6) 常雨明:《華為員工智利地震日記》,《商界》2010年第4期。
(7) 《東京都一名普通市民給孟晩舟及華為全體員工的來信》,心聲社區,2018年12月19日,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forum&mod=Detail&act=index&id=4122007&search_result=1。
(8) 孟晚舟:《人間自有真情在——孟總日記一則》,心聲社區,2018年12月19日,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group&mod=Bbs&act=detail&tid=4124071。
(9) 孟晚舟:《人間自有真情在——孟總日記一則》,心聲社區,2018年12月19日,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group&mod=Bbs&act=detail&tid=4124071。
(10) 任正非:《任正非達沃斯演講實錄:我沒啥神秘的,我其實是無能》,鳳凰科技,2015年1月22日,https://tech.ifeng.com/a/20150122/40955020_0.shtml,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11) Joseph Smith:“An Insight into Huawei's CFO Meng Wanzhou”,March 1,2019,https://www.linkedin.com/pulse/insight-huaweis-cfo-meng-wanzhou-joseph-smith/。
(12) 任正非:《任正非達沃斯演講實錄:我沒啥神秘的,我其實是無能》,鳳凰科技,2015年1月22日,https://tech.ifeng.com/a/20150122/40955020_0.shtml,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13) 任正非:《任正非達沃斯演講實錄:我沒啥神秘的,我其實是無能》,鳳凰科技,2015年1月22日,https://tech.ifeng.com/a/20150122/40955020_0.shtml,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14) 華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報告》,華為官方網站,2015年3月28日,https://www.huawei.com/cn/annual-report/2014,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
(15) 華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報告》,華為官方網站,2015年3月28日,https://www.huawei.com/cn/annual-report/2014,訪問日期:202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