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一點也沒關系
- (比利時)呂克·斯維寧
- 2527字
- 2021-12-08 15:32:58
4 在注意力和休息之間轉換
——————離線網絡——————
美國神經學家馬庫斯·萊希(Marcus E. Raichle)在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工作。他的研究方向是大腦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性質及其在人腦健康與疾病研究中的應用。有一次,他在用功能磁共振功能成像儀(fMRI)掃描人腦進行研究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默認網絡。這種磁共振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神經科學的發展,因為它可以對人腦進行極為細致的掃描。萊希發現,躺在磁共振成像儀里的人,明明不需要也不能做任何事情,卻仍然激活了一個腦網絡。這個腦網絡連接著大腦中相隔很遠的區域。而當測試對象需要做任務(比如解謎)時,這個后來被命名為“默認網絡”的腦網絡就立刻沉寂了下來。在荷蘭語中,人們把默認網絡稱作“休息網絡”,這種稱呼其實有點誤導人,因為你的大腦處于默認網絡模式的時候其實也在非常賣力地工作。這種模式和睡覺非常相似,你在睡覺的時候,大腦也在努力工作。睡覺時,你的大腦會強化記憶力,并清除各種廢物。相比于“休息網絡”,在后文中我會更傾向于用“離線網絡”這個稱呼,因為當你處于離線模式的時候,大腦其實非常活躍。當你的注意力向內部集中時,例如坐在長椅上沐浴著陽光什么都不做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活躍起來。你有沒有注意過,正是在這種時候自己才會產生真正絕妙的想法,這可不是什么巧合。離線網絡能夠激發創造力、同理心,并營造出良好的自我形象。因此,我可以這樣說:你的大腦在離線時做的工作最為有趣。當你暢想未來的時候,離線網絡就會變得活躍,而這也能夠讓你更好地領導別人,更為有效地教導別人,因為創造力和同理心都來自離線時的大腦。一個好的領導必須重視工作任務和人際關系,而隨著工作中應用的技術越來越多并且愈發先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突出。本書的第五章會對這一內容進行詳細介紹。
——————在線網絡——————
除了離線網絡(休息網絡),還有在線網絡(注意力網絡),科學家們也將在線網絡稱為中央執行網絡。注意力是指我們在某個時刻讓自己全神貫注于某件事情,把其他東西都拋到一邊。當注意力很集中的時候,人們就能夠完全投入手頭的工作當中;反之,則會不自覺地開始白日做夢。我們神思恍惚,不知不覺就放下了手中的報價單,轉而去思索晚餐該吃些什么,或者發現自己已然置身于離線的世界之中了。
當你專注于某件事情,例如停車、解決危機,或者破解數學難題時,就會使用你的在線網絡。當然,這個網絡用處很大,如果沒有它,我們將沒法解決這些需要執行力的問題。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生活里,在線網絡和離線網絡之間的平衡常常被打破,人們只對這種以任務為導向的在線網絡青眼相加,而常常忽視離線網絡。有些人可能會反駁說,統計學問題能讓他們感到平靜,但一般來說,過多的在線大腦活動會讓人過度緊張,從而產生壓力,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當然,你的大腦并非總是在線幾個小時,然后又離線幾個小時。現實中,大腦在這兩種模式之間的切換頻率非常高,往往在一瞬間就能夠完成。
假如你開車去諾曼底旅游,那么你會密切注意著路面的情況,尤其是在繁忙的高速公路及其支路上。但當車流很順暢的時候,你的思緒就會游移起來:沒把那封郵件發出去,真是太可惜了,希望不要給同事添麻煩吧;啊,順便希望諾曼底能風和日麗,畢竟如果要是一個星期都下雨的話,整個假期可就完蛋了,就像上次在威尼斯一樣……直到面前出現了堵車,你的突顯網絡又給在線網絡提供了足夠的能量,你就會再次專注起來。
所以我們的大腦可以在白日做夢和只專注于“此時此地”之間完美切換。腦網絡本身并沒有優劣之分。有的時候,在線和專注非常重要;而另一些時候,大腦的離線則一刻值千金。反之亦然,兩種腦網絡都有其缺點。
請注意!
如果你一直使用在線網絡,過度專注于某項任務,就可能會忘記很多事情,比如某個重要之人的生日,甚至還會發生把孩子忘在車里這樣更危險的事情。曾經有些人一心撲在工作上,忘了讓孩子下車之后再鎖車,從而引發了悲劇。離線網絡也有缺陷,舉例來說,我們還是要開車去諾曼底,但如果在堵車的時候陷入沉思,那么可想而知,交通事故離你也就不遠了。
——————交換網絡——————
我們必須在離線網絡和在線網絡之間保持平衡,因此人腦有一個網絡來監管這一平衡,我們稱之為突顯網絡。它時刻監控著大腦中的環境,也密切關注著我們身體中的所有變化。突顯網絡就像是電路中的導體,決定了接下來運作的是離線還是在線網絡。
假如你遇到了生命危險,那就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離線網絡上,想著提出什么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你的注意力必須集中于外部環境,以便能夠立即做出反應。這時候,我們的突顯網絡就發揮作用了。它能夠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將大腦切換到在線模式,反之亦然。這樣,突顯網絡就能夠讓我們的大腦盡可能高效地處理大量信息,篩選出重要的內容,從而幫助我們渡過潛在的危機。
我們的大腦,或者說大腦中的突顯網絡,決定了我們在什么時候需要運行什么網絡。我們應該立刻注意到某個信號,還是可以暫時忽略它?突顯網絡的選擇并不多—它只能激活離線網絡和在線網絡這兩者之一。如果某個信號具有危險性,非常緊急,那么在線網絡就會被激活。而如果情況允許我們走神,那么離線網絡就能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么我更傾向于將突顯網絡稱作“交換網絡”。
交換網絡總是蟄伏在我們的大腦中。有的事情觸發交換的速度比較快,比如疼痛就會立即吸引交換網絡的注意,并讓它激活你的在線網絡。疼痛其實是一個報警信號:你的身體正在通知你,身體的某個部位受到了傷害,需要采取行動來及時止損。所以現在你的全部注意力都應該集中在這種痛苦上。當你疼痛的時候,是否曾經嘗試過用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這很難做到,對吧?唯一真正有用的做法是在其他地方施加疼痛。除了疼痛,身邊發生的動靜也是突顯網絡極為重視的一種信號。移動的物體會立即引起大腦的注意。有一次,我正安靜地坐在水邊,將腳泡在水里。忽然我就被嚇了一跳,原來是一只小鳥從相距不遠的地方向前跳了幾步。這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物體開始移動,在線網絡就被激活了,因為交換網絡一旦發現動靜就會發出警報。這其實很正常。想想原始人吧:他害怕所有的動靜,因為哪怕是最小的動靜都可能代表著危險的降臨。而如果身邊的環境安靜了太久,我們有時也會失去冷靜,這也就是暴風雨前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