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預期思維
  • Ray先森
  • 5344字
  • 2021-11-11 17:49:53

混得好的人,都有哪些特點?

最近和大學室友大勝見了個面,這也是我們畢業5年后的首次再會。畢業之后大家各奔東西、天南海北,再后來結婚的結婚,出國的出國,發達的發達,落魄的落魄。總之,幾家歡喜幾家愁。只有這個家伙,見誰還是一臉樂呵呵的樣子。

這次見面,我也從他那里得知了其他同學的一些情況,腦海里想起了當年大學老師曾經講過的一段話: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的發展都會遵循“帕累托法則”,也就是優秀的人越來越優秀,落魄的人越來越落魄,如果不是有特殊情況發生,這個現象會一直延續下去。

那時我們年少輕狂,聽了老師的話全都哄堂大笑,總覺得自己讀的是經管學院的王牌專業,還沒有畢業就有中建三局、中鐵局等大企業向我們揮手,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信心滿懷,但最后卻在現實面前狠狠地摔了跟頭。

誠如老師所言,大部分人最后只是在疲憊的生活中不斷憧憬著年少時的夢想,然而只有少部分人沿著自己設定的路線一路向前,走到了理想的位置。

也正是這一次和他的見面,讓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真的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

在這篇文章里,我嘗試著總結那些現在混得還不錯的人,他們身上究竟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希望能給你帶去一些不一樣的參考。

1
花時間改變身體的有效方式,健身算一個

大勝當年是我們寢室最胖的一個,每次大家都是叫一份外賣,他一個人要點兩份,而且還有奶茶、飲料不離手,那時候的他每晚下自習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走,到后街去。”

后街就是我們學校后面的小吃一條街,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體重就已經直逼180斤,光是寢室的凳子就被他坐壞了3個。

后來,舍友給他取了個外號“威猛先生”,因為和他走在一起實在沒人敢欺負我們。

大學畢業之后,家里人也給大勝介紹了幾個對象,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長得太胖了,實在不好意思出去見人。”

再后來,他斷斷續續和我說他有健身,最開始我也沒當回事,滿腦子還是他坐在電腦前袒胸露腹地吃著外賣、打著游戲的樣子。結果四五年過后再見面,看到他時我那心情用一句話說就是:當時我就驚呆了。

整個人瘦了一圈,以前最明顯的大肚子現在直接變成了平坦的小腹,雖然沒有腹肌、胸肌出現,但形體和輪廓都已經初具線條,最棒的是臉也瘦了一圈,五官一下子立體了許多。

吃飯期間,他再沒有點那些以前很喜歡吃的高熱量菜式,而是鱸魚、花菜、番薯這種高蛋白、高纖維的菜肴。其間他和我說:“回國之后,和幾個大學同學見了個面,發現他們好像都胖了,有的比我在大學時還要胖,有的直接胖得走不動道。反而是我瘦下來了,估計這些年瘦下來的肉,都長到他們身上去了。

“你別看我現在瘦得這么多,那可真是一斤一斤減下來的。每天晚上7點開始健身,有氧、無氧、力量、器械、游泳,一套組合練下來都是晚上10點半才離開。”

看到他今天能有這樣的收獲和自律,我很為他自豪。大學畢業之后,或許很多人已經囿于生活的壓力,終日周旋于職場的迎來送往,不斷用酒精和煙草雙重摧殘自己的身體。

我想,不必再說什么健身的好處了,這種事情本就是有人愿意堅持,有人向來拒絕。

有時候,看著健身App里那些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健身的人,仿佛整個人都散發著自信的光芒。可能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樣不敢放縱的人生毫無意義,其實真正的意義,本身就來源于對一件看上去“沒什么意義”的事的平淡堅持。后來我們吃完飯,我問大勝現在想去哪兒?

他回答我,想去健身房。

有時候,總會聽到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其實歲月不是殺豬刀,真正能傷害你的,是那放縱欲念、不知節制的習慣。

哪怕是每天一包煙、每餐一頓酒、每次在辦公室的一杯奶茶,都會在日積月累中,慢慢掏空你的身體,讓你腰間贅肉橫生,腦門油光泛起。

漸漸地,我不再勸別人健身,也不再和別人“安利”健康生活的好處,因為我深知,在時間面前一切都是公平的,那些曾經的放縱總會以各種形式回歸到身體本身。

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通過健身讓時間在你的身上走得慢一點兒。

2
若停止對知識的渴求,將會被時代拋棄

閑談期間,問起大勝為什么突然回國了,他說自己報了“二級建造師”的考試,這一次回國就是為了考試。一旦拿下這個資質證明,自己不但可以獨立承擔工程項目,而且在職業職稱評定上也可以晉升一個更高的臺階。為此,他每天晚上除了健身就是看書。

你能想象到,一個以前每天只知道打游戲的男生,現在除了健身就是看書的樣子嗎?

我實在太喜歡和這種愛學習、愛健身的人做朋友了,而且我發現那些愿意主動學習且善于學習的人,混得都不算太差。

前段時間去看望大學時的審計老師。在我的印象中,她是我們學校教授審計課程中最年輕的老師之一,那次和老師見面后,她說她最近在學習英語呢。

我問老師:“你教授的是純理工科的審計,為什么要學習英語?”

老師和我講,現在的課本更新得非常快,她決定退休后去加拿大學習更專業的審計學,同時也給自己立了一個目標,退休后去加拿大開一個自己的審計事務所,所以她必須學習英語。

從一個舒適的學習領域,跳到一個自己陌生且無助的領域,沒有一定的勇氣和毅力很難輕易做到。

其實,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我們擁有的知識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過時。可能前天看到的內容,今天已經被重新更替了。

之前看《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目前在大學期間獲得的知識最多只能用5年,但解決之道并不是放棄教育,而是應該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像我的審計老師,如今還保持著每天持續學習的狀態,而且但凡你有所觀察,就會發現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都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因為我們會不斷忘記自己知道的東西。因此,為了跟上這種快速發展的步伐,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有人說,一個人對世界的態度和理解,源于他本身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方式。

畢業后,很多同學早已放棄了學習的習慣,更不必說愿意持續學習,他們常常會覺得學習太辛苦了,好不容易畢業了,干嗎還要自討苦吃呢?

其實如果你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你可能意識不到自己落后了多少。但當你換一個工作環境,你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技能已經過時了。

我大學學的是工程造價專業,但現在做的是互聯網行業,可能你覺得這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啊?

對啊,我就是靠著不斷學習才走到今天,從最開始做新媒體運營,到后來的社群運營、知識付費、課程運營,再到現在的新媒體寫作,每一行都是這樣不斷學習、切入、分析,再實操。

有人說,在21世紀的今天,知識自滿的長期影響,與不鍛煉、飲食不健康或睡眠不足的長期影響一樣嚴重。

自滿本身就是一種對當下狀態滿意的表現,更可怕的是人們常常對這樣的自滿無動于衷,甚至引以為豪。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西蒙曾經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做了一個決定:展開終身學習計劃。對這樣的計劃,他解釋說,如果你是房間里最聰明的人,你就進錯了房間。

而那些充滿優越感的人,往往會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孤芳自賞,他能看到的世界不過是眼前那群和他不分彼此的同類而已。世界本就是分層折疊的,而知識就是你不斷走向前的階梯和通道。你要相信,當你停止對知識渴求的時候,也是時代拋棄你的時候。

3
夢想和現實的差距,是你能夠得到什么和拿什么得到的距離

記得有一次,學院組織去附近的工地項目觀摩,幾個同學走到項目部的時候,一個男生發現門口停了一輛奧迪A6,就在我們這群口袋里一毛錢都沒有的窮學生不斷發出羨慕的贊嘆聲時,同行中一個同學突發豪言:“這算什么,以后我們都會有的。”

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來的自信,空氣中頓時充滿了歡笑的氣氛,當然我沒笑,只是把他這句話暗暗記在了心里,然而讓人難堪的現實是,曾經發出豪言壯語的這位同學如今在菜市場幫人賣菜。是的,還不是自己做攤主,而是幫別人打工。

大勝跟我說完這件事,我腦海中關于他的記憶如電光石火一般不斷閃過,想來想去,發現腦海里的他不是在寢室里打游戲,就是和其他同學去包夜打游戲,每次見到他都是頂著個黑眼圈匆匆忙忙來趕上午的第二節課,因為第一節課經常會被他睡過去。

在后來的工作中,我也看到很多這樣的年輕人在重復著看不到希望的老路,白天想改變世界,晚上卻連放下手機早點兒睡的習慣都無法做到。

他們總覺得以后什么都會有,所以現在什么都不干;總覺得進了一家大公司,將來肯定前途無量;總覺得自己條件這么好,干嗎還要這么辛苦。

有時候夢想和現實的差距并不是“你想要”和“你擁有”的差距,更多的是你能夠得到什么和拿什么得到的距離。我曾看過一個在“吳曉波頻道”公眾號里的故事,關于日本長壽企業挑選傳承人的方法。其實日本很多家族企業都會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局面,所以,很多企業會推出一個“婿養子”制度。也就是說,企業會挑選一個養子跟自己的女兒婚配,然后養子改隨妻姓,公開聲明效忠妻子一家,并跟原來的家庭撇清關系,同時原生家庭會得到一筆巨額撫養費,最后就能合理合法地繼承家族企業。

這個制度有點兒像上門女婿,看起來好像不太光彩,但最后卻有一箭三雕的效果:

一是它是“女婿+養子”的結合,家庭的紐帶更強,將自然競爭關系化解為家庭合作關系。反正都是一家人,接管家族企業后背叛的概率會很小。

二是擴大了繼承人的選擇范圍,就像現在的海選節目一樣,讓有能力的好男兒入贅,協助管理家庭資產,還能生育有自己血統和姓氏的后代。

三是給現任企業家的親生子女帶來競爭壓力,不至于因為家業必然是他們的而變得懶惰,同時在內部增加鯰魚效應,讓局面不至于陷入虛假繁榮,提高內部競爭,提升整體競爭力。

當時我看完這個方法之后,不得不感嘆日本人的危機意識真的是深入骨子里了。其實我身邊很多家境條件非常好的人也無比努力,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有些優秀真的是靠拼出來的。

再回頭想我那位去賣菜的同學,他是家里的獨生子,在學校是吃不得半點兒苦,常常是睡到自然醒才想著去上課。畢業之后,一邊嫌棄著工地臟,一邊只能在家靠做小本生意謀生。

不愿意付出又渴望坐享其成,不去努力又對生活抱怨連連,滿口天馬行空實則毫無實踐。

每次看到這樣的案例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我并不覺得他們可憐,我只是為他們惋惜。同樣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有的人活得像電影海報一樣引人注目,而有的人過得像廣告、傳單一樣讓人嫌棄。

這才是最讓人惋惜的地方。

4
人生的一切差距,來源于對事物本質的不同理解

再給大家講一個我的大學同學的故事,畢業之后的他遠赴蘇黎世留學,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

其實在學校的時候他就是令人欽佩的風云人物,無論是競選班長、參選社團Leader,還是唱歌、演講、做主持人,樣樣精通,就連打籃球都能讓班上的女生很激動,他的書架上永遠擺著我們幾乎沒有看過的世界名著,最可怕的是,晚上去他寢室,他還在床上看書或者練習英語。

現在的他已經在北京某高級酒店實習上崗了。

是他家里有所謂的資源嗎?并不是,他也只是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是因為自己想要更好的發展而已。

而和他一墻之隔的對面寢室同學的表現,就顯得有些不盡如人意了。

上課是能逃則逃,即便是去了也是玩手機、嘮閑嗑、談戀愛。在寢室不是打游戲,就是抽煙、喝酒、打麻將,實在不行就三五成群躥到網吧通宵打游戲。每逢考試能抄則抄混個畢業證就萬事大吉。而我每次路過他們的寢室,傳入耳中的永遠是打游戲時激動的吶喊聲。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當時大學老師說的那句“帕累托效應”真的應驗了。在美國,1%的高收入人群拿走了15%的收入,而且這個貧富差距還在繼續擴大。

在電影《西虹市首富》里面,主角王多魚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但必須在短時間之內花掉才能擁有。他使盡了渾身解數去花錢,沒想到財富卻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花都花不完。這也是“帕累托效應”的表現,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再延展開想一個問題,普通人還有沒有機會打個翻身仗呢?

我們每個人的身高、體重、智商,與別人是互不影響、彼此獨立的。它們更多的是服從正態分布。一個人有多少錢,有多少人脈,有多少關注度,在社會中有何種影響力,都是在跟別人的互動中形成的。你必須把這些現象放到網絡之中,才能理解它為什么是這樣。

簡而言之,人們為了區分層次與圈層會設置種種難以跨越的門檻,而這些門檻恰恰是很多人至今無法理解的篩選條件。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些人總是堅持鍛煉、重視學習、在意社交、善于鏈接,愿意把時間花在自我提升和成就他人的地方了。

你真以為別人都是吃飽了沒事做嗎?

當然不是。

記得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花半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是一個有人喊公平、有人找機會的時代,前者計較于環境對自己的壓制和傷害,而后者想的永遠是如何利用自己去改變整個環境。

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這么大?我想還是因為他們對一切事物本質的理解不同。

劉潤老師曾經在《商業洞察力30講》中設計了4種訓練方式,在這里做個分享:

(1)解決難題

當我們遇到人生最常遇到的問題和麻煩時,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思考路徑,如何去深入思考、找尋切口?

(2)看透人心

每一個個體、群體、集體之間千差萬別,但是把它們視作一個個不同級別、體量的系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關鍵是需要如何培養我們的系統思考能力。

(3)預測未來

厲害的人都懂得在可控的基礎上去有根據地預測未來,就像商業咨詢顧問的一大任務就是為企業制訂發展戰略。那么,是否可以繪制一張我們的“未來曲線”,至少在短期時間內不至于陷入坑里?

(4)終身練習

對人生的洞察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我們是否可以根據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總結出一套終身修煉的秘籍,然后循環修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江市| 宁乡县| 洱源县| 临夏县| 公安县| 柘城县| 庐江县| 乌拉特中旗| 曲阳县| 满城县| 高要市| 桃园县| 司法| 吉木萨尔县| 伊吾县| 龙口市| 吴桥县| 青田县| 沙雅县| 富锦市| 且末县| 福清市| 遵化市| 新巴尔虎右旗| 汉阴县| 漳州市| 宜宾市| 仪征市| 隆德县| 太保市| 柞水县| 天水市| 营口市| 牙克石市| 齐齐哈尔市| 高雄县| 南充市| 赤峰市| 衡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