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滅親
出自《左傳·隱公四年》,指為了維護正義,捍衛國家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進行嚴厲的懲罰。
石碏是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當時衛莊公非常寵愛小兒子州吁,使得州吁胡作非為,無惡不作。石碏多次勸諫莊公對州吁多加管教,但莊公根本不聽。
石碏的兒子石厚,和州吁關系很好,天天和州吁在一起胡作非為,禍害百姓,石碏多次教育也不起作用。莊公死后,由他的大兒子即位,稱為桓公。州吁見桓公懦弱無能,便勾結石厚,殺了桓公奪位。盡管登基做了國君,但州吁根本得不到百姓的擁戴,他因此非??鄲?。為改善局面,州吁派石厚去請已經辭官的石碏回朝。
石碏早就想為國除害,他就趁此機會對石厚說,要想使衛國百姓不鬧事,必須得到周天子的支持,請陳國國君幫忙才可以。石厚十分高興,便準備好厚禮,和州吁一起趕到陳國,請求陳國國君向周王通融。
石碏寫了一封血書送到陳國。在血書中,他陳述了州吁與石厚的胡作非為,并請求陳國幫忙除掉他們。州吁的所作所為,陳國也早有耳聞,等州吁和石厚一到陳國,便成了階下之囚。后來他們被送回衛國受審,州吁做盡了壞事,自然被殺死,人們顧及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本打算饒他一命。石碏覺得石厚做了很多壞事,必須被處死才行,就派家臣處死了石厚。
石碏為國為民殺掉自己親人的做法得到后人的贊許,被稱作“大義滅親”。
大公無私
出自漢朝馬融的《忠經·天地神明章》,指辦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無私心。比喻完全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毫無自私自利之心。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應該派誰去當?”
祁黃羊立即回答說:“派解狐去最合適了?!?
平公驚奇地又問他:“他不是你的仇人嗎?你怎么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大王只問我派誰去當縣令,并沒有問我誰是我的仇人?。 ?
平公于是就派解狐去南陽縣上任了。解狐到南陽縣后,為那里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得到很多的稱贊。
過了不久,平公又問祁黃羊說:“朝廷現在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這個職位。”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怕別人說你的閑話嗎?”
祁黃羊說:“大王問我誰可以勝任法官那個職位,并沒有問我誰是我的兒子啊!我推薦祁午,是因為我覺得他能勝任那個職位?!?
于是平公就派祁午去當法官。祁午當法官后,替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受到百姓的歡迎與愛戴。
聽到這兩件事后,孔子十分稱贊祁黃羊??鬃诱f:“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把才能當作衡量的標準,不因為是自己的仇人,就心存偏見而不推薦他;也不因為是自己的兒子,怕別人議論而不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大公無私’??!”
大材小用
出自宋代陸游的《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原意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處。常用來比喻對人才使用不恰當,從而導致人才的浪費?!安摹币部蓪懽鳌安拧?。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他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當時朝廷腐敗無能,金兵大舉侵略,占領了北方大片領土。這樣的局面激起了辛棄疾的愛國熱情,他毅然參軍,始終戰斗在抗金最前線。同時,他寫了很多愛國詩詞,以表達自己熱愛國家、與敵人頑強斗爭的思想感情。
有一次,辛棄疾前去拜訪陸游。他們二人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之情,談論了很多國家大事。陸游還特地寫了一首詩送給辛棄疾,鼓勵他發揮才能,建功立業。
陸游在詩中這樣寫道:“你具備管仲、蕭何一樣的才能,朝廷卻只讓你做一個小官,實在是把大才能的人用在小事上了。你要為收復失地而努力,千萬不能因為仕途不順而喪失斗志?!?
大顯神通
出自《西游記》第八十九回,形容特別高超的本領。
唐僧師徒四人來到天竺國。孫悟空三人分別收了三個王子為徒,教給他們本領。王子們請求按照悟空三人的兵器樣式打造兵器,悟空他們同意了,于是拿出兵器交給工匠們按樣打造??烧l知孫悟空三人的兵器半夜里竟被人盜走了。孫悟空到處追查,在豹頭山發現兩個虎口洞的狼頭妖怪,正要到集市去買豬和羊。孫悟空詳細打探才知,原來它們大王昨天夜里得到三件兵器,準備開一個釘鈀會。孫悟空將兩個小妖怪用定身法定住,奪了他們的銀兩和腰牌。
孫悟空三人同師父商量后,決定將計就計,于是辭別師父,在城外大顯神通:悟空和八戒念咒,變成那兩個狼頭妖怪的模樣,掛上腰牌,沙僧裝作販豬羊的人,一起趕著七八頭豬、四五只羊,向虎口洞奔去。
大逆不道
出自《漢書·高帝紀》,多指封建統治者對反抗封建統治、背叛封建禮教的人所加的罪名,意為罪大惡極。逆:指叛逆。又作“大逆無道”。
楚漢戰爭階段,有一次項羽在陣前向劉邦喊話,要與他決一雌雄。
劉邦答道:“你犯有十條罪狀:第一,楚王曾說過,誰先入關中誰就做關中王。我率領大軍先趕到關中,你卻不遵守約定,把我貶到偏僻的巴蜀去。第二,你在去救趙國途中殺死上將軍,自稱上將軍。第三,你違抗楚懷王的命令,擅自劫持各諸侯的軍隊入關……”接著,劉邦又把項羽做過的不義之事全都說出來,并在最后說道:“你作為臣子,卻殺死君王,又殺死已經投降的人,為政不平,對訂立的約定不講信用,已經犯下滔天大罪,因此我指揮大軍前來征討你這個逆賊。你又有什么資格向我挑戰呢?”
項羽被氣得火冒三丈,立刻命令弓箭手射殺劉邦。結果劉邦中箭,漢軍只得撤退。
大器晚成
出自《道德經》,指大才需要經過長期的磨煉方能成就。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東漢末年,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名叫崔琰。他自幼喜愛武藝,直到二十三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拜師學習。
崔琰起初在袁紹手下當謀士。他發現袁紹的軍隊沒有軍紀,經常干一些挖墳盜墓的事情,于是就勸說袁紹,讓袁紹整頓軍紀。袁紹認為他說得很對,就聽從了他的意見。
曹操官渡之戰中打敗了袁紹,崔琰從此成為曹操手下的謀士,為曹操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曹操覺得三兒子曹植文才出眾,打算把他立為太子。崔琰知道后,不顧和曹植的親戚關系,極力勸說曹操改變主意。
崔林是崔琰的堂弟,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很多人都認為他成不了大器,都看不起他。但是,崔琰卻非常器重崔林,經常在別人面前夸他說:“人的發達有遲有早,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盡管崔林現在沒有什么成就,但以他的見識和才干,將來一定能夠做一番大事業。”
崔琰的判斷十分正確,崔林后來在魏明帝時期當了大司空,取得的成就比崔琰還要高。
大腹便便
出自《后漢書·邊韶傳》,形容人肥胖的樣子。
邊韶是東漢時人,字孝先。他讀了很多書,很有口才,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愛打瞌睡,因為人太胖,肚子大,所以他打瞌睡時看起來很好笑。
他收了幾百名學生,教他們讀書。有一天,他又打瞌睡了,他的學生悄悄地編了句順口溜嘲笑他:“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意思是說邊孝先是個大肚皮,懶得讀書,只想著睡覺。
邊韶醒來后,很快知道了這個順口溜,于是他馬上編了幾句順口溜作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意思是說邊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裝著五經的竹箱子。想睡覺是因為要去思考五經的事。睡夢中可以會見周公,安靜時可以與孔子有相同的心意。學生嘲笑老師,這規矩出自哪家經典?
東床快婿
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雅量》,指女婿。
郗鑒有一個女兒,年輕貌美,德才兼備,郗鑒把她當成了掌上明珠。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郗鑒就開始準備為女兒擇婿。丞相王導家有很多既英俊又有才學的子弟,郗鑒找到王導,表達了自己打算在王府子弟中擇婿的想法。
王導同意了郗鑒的請求。他說:“我家中子弟很多,您就到家里隨便挑選吧?!庇谑牵b派管家帶著厚禮到王導家挑女婿。
王導家中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來挑女婿,都小心翼翼地出來相見。郗府管家覺得王府的子弟個個都很好,不知道該挑哪一個。最后,郗府管家在東廂房里看到有個年輕人袒露著肚子睡在床上。
郗府管家把這件事告訴郗鑒,郗鑒非常高興,說道:“好一個任性率真、胸襟豁達的公子??!”經過打聽,才知道那個人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東窗事發
出自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余·卷四·佞幸盤荒》,比喻陰謀敗露,將受到懲治。
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中興四將之一。他力主抗金,對當時的宰相秦檜構成很大的威脅。秦檜一向反對抗金,害怕戰爭會影響到他的權位,所以竭力主張投降。他指使別人誣告岳飛謀反,把岳飛逮捕入獄。
岳飛是忠義之臣,不肯招認,秦檜無法將他定罪。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在臥室東窗之下秘密地商量對策,王氏說:“應該盡早除掉岳飛,否則后患無窮!”秦檜聽從王氏的話,派人偽造證據,把岳飛和他的兒子岳云及部將張完誣陷成罪,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等人殺死。
秦檜不久之后便死了。沒過多久,他的兒子秦熹也隨他而去。王氏感到不對勁,便請來一個道士做法。那道士在陰間見到了秦熹,便詢問秦檜的下落,秦熹回答說在豐都地獄。道士趕到豐都,看到秦檜戴著枷鎖,正遭受各種刑罰。道士問秦檜有什么話要帶給王氏,秦檜哭喪著臉說:“請告訴我夫人,就說東窗事發了?!钡朗炕氐疥柺篮?,把秦檜的話轉告給王氏,不久王氏也死了。
東施效顰
出自《莊子·天運》,比喻盲目模仿,結果適得其反。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她長得非常漂亮,據說有一次在溪邊洗衣服時,溪里的魚看到她的美貌都自慚形穢,不敢把頭露出水面來了。西施舉手投足之間帶有一種美感,讓人看了精神愉悅。
西施有一個毛病,就是身體不好,經常心口疼。有一天,西施在河邊洗完衣服,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心口疼的毛病發作了。她趕緊用手捂住心口,雙眉因疼痛而緊鎖在一起。村里人看見她的樣子,覺得她比平時多了幾分嬌媚柔弱,于是都說西施皺眉頭的時候更美。
村里還有個叫東施的姑娘,雖然名字聽起來和西施很相似,但容貌卻有著天壤之別。她聽說西施捂胸皺眉的樣子很美,于是就學起西施的樣子,用手捂住胸口,緊緊皺起眉頭,在村子里走來走去,以為這樣就能得到別人的稱贊。她長得本來就很丑,再加上她刻意模仿西施時裝腔作勢的表情,一下子變得更丑了。村里人看見她這個怪樣子,都躲得遠遠的,生怕看到她晚上會做噩夢。
當局者迷
出自《新唐書·元澹傳》,原意是下棋的人往往容易迷惑。后來常用于比喻當事人容易陷入主觀片面而犯糊涂。當局者:原指正在下棋的人,后指當事人。
唐朝時,大臣魏光上書請求唐玄宗把魏徵整理修訂的《禮記》列為儒家的經典著作。唐玄宗覺得這樣做有利于后人學習,就同意了魏光的建議,并命元澹等人仔細檢閱一下,再把新的注解加上去。
右丞相張說卻對此事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原來的《禮記》已經用了幾千年了,漢朝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經成為經書,沒有必要再大費周章地改換版本。”
聽完張說的意見,唐玄宗馬上就改變了主意,不打算更換魏徵的版本了。
元澹是改換版本的堅決擁護者。他為了讓唐玄宗改變主意,特意寫了一篇名為《釋疑》的文章,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釋疑》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寫成,主要闡述了以前版本的弊端和魏徵版本的好處,在文章的結尾處有這樣一句話:“這就像下棋一樣,看棋的人很清楚,下棋的人卻很糊涂?!?
對牛彈琴
出自漢朝牟融的《理惑論》,形容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
公明儀是以前的音樂家。有一天,他對著一頭正在吃草的牛彈了一首古曲《清角之操》,彈完后,牛一點兒反應都沒有,仍然低著頭只顧吃草。之后他又彈了一首蚊蠅、小牛歡叫的樂曲,那頭牛聽到后,馬上停止吃草,搖動尾巴,揚著頭豎起耳朵聽起來。
對床夜雨
出自白居易的《雨中招張司業宿》,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
唐代詩人張籍,元和元年調補太常寺太祝,結識了白居易,他們二人志趣相投,經常在一起切磋詩歌創作方面的問題,對各自的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張籍做了十年太祝,因為得了眼疾,差一點兒失明,被人稱作“窮瞎張太?!?。
白居易在一個夏末秋初的雨天,很想請這位老朋友來敘敘舊,于是寫道:“泥濘非游日,陰沉好睡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對癥下藥
出自《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華佗是東漢名醫,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尤為擅長外科,他發明了“麻沸散”,減輕了外傷手術病人的痛苦,還創作了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人們強身健體。
有一次倪尋和李延二人都感到頭疼發熱,于是找華佗看病,華佗診斷二人的病情后,給倪尋開了下瀉藥,給李延開了發汗藥。二人不解,問華佗為什么同樣的病卻用不同的藥,華佗說:“倪尋的病是由內傷引起的,李延是因為外部受涼而引起感冒。病因不同,治療方法當然也不一樣。”他們回去后按藥方服藥,第二天病全都好了。
呆若木雞
出自《莊子·達生》,比喻人們因為恐懼或者驚訝而發愣的樣子。
齊宣王愛好斗雞,有一個人專門為齊宣王訓練斗雞。
過了十天,齊宣王問:“斗雞訓練得怎么樣了?”那人回答說:“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但其實根本沒有底氣!”
又過了十天,齊宣王問:“這回斗雞該訓練好了吧?”那人回答說:“還不行,這只雞還會受到別的雞的影響,還沒有成功?!?
一個月過去了,齊宣王很著急,那人卻說還需要再訓練一些日子。
四十天后,那人才向齊宣王報告說:“斗雞訓練成功了,它既不驕傲,心神又安定,也不受別的雞的影響,看上去好像是木頭做的,別人的雞看到它都會被嚇跑,這只斗雞是天下無敵啊!”
聽到他的話后,齊宣王非常高興。
打草驚蛇
出自宋朝鄭文寶的《南唐近事》,打在草上卻驚動了蛇。原比喻懲治甲,以警告乙。后比喻做事因泄密而驚動對方。
南唐某縣令王魯,視財如命,經常做一些貪污受賄、敲詐勒索之事,使得百姓怨聲載道。王魯為人陰險狠毒,老百姓害怕受他迫害,都敢怒不敢言。
有縣令做“榜樣”,縣衙里的其他官吏自然也都膽大妄為,他們大肆搜刮百姓財物,做盡了壞事,全縣百姓恨不得將他們扒皮抽筋。在一個青黃不接的春季,縣衙主簿又指使幾個衙役到處征收苛捐雜稅。百姓們當時連填飽肚子都困難,交稅就更不用說了。萬般無奈之下,百姓們只得把主簿貪污受賄的罪行向縣令王魯告發。
王魯收下狀子,答應替百姓做主。當看到狀子上寫的許多違法貪污的事情大都與自己有關時,他嚇得冷汗直流。如果上級知道了這件案子,自然會對他嚴懲不貸。情急之下,他拿筆在案卷上寫了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說,你們雖然告的是主簿,但我已經感到事態的嚴重了,就像打草的時候,把草地里的蛇驚動了一樣。
善惡到頭終有報。事情最終還是敗露了,這批貪官污吏都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形容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劉邦統一天下后,擔心韓信擁兵作亂,就找個理由奪了韓信的兵權,讓他留在長安。
韓信曾為劉邦統一天下立過很多功勞,被貶了官,奪了兵權,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吹轿羧帐窒碌膶㈩I與自己平起平坐,他更是不舒服,于是就裝病不去上朝。
一天,劉邦把韓信召進宮中,讓他評價一下朝中將領。韓信自視清高,目中無人,把朝中的將領都貶得很低。
劉邦聽后,笑著對他說:“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馬?”韓信回答十萬大軍。劉邦又問:“你能帶多少兵馬呢?”韓信非??裢鼗卮鹫f:“我帶兵當然是越多越好!”劉邦再問:“你既然帶兵越多越好,怎么會被我抓住呢?”韓信想起被擒之事,忍著怒火說:“陛下帶兵雖然不多,卻有駕馭將領的才華!”
韓信最后終因狂妄自大而被殺死。
多難興邦
出自《左傳·昭公四年》,指國家屢經危難,反而使上下團結,萬眾一心,發憤圖強,繁榮昌盛。
春秋時,楚靈王為達到稱霸的目的,邀請各諸侯國結成聯盟。晉平公盡管也受到了邀請,但他自認為晉國實力強大,沒有必要去參加。
大臣司馬侯覺得那樣做不妥,就對平公說:“楚國和晉國是兩個實力雄厚的大國。楚王自鳴得意,召集各諸侯國結成聯盟,您不如前去看看他做些什么,如果他以德治民,我們就跟隨他;如果他殘暴無道,失去百姓的支持,那么我們晉國就能稱霸天下了!”
晉平公不以為然地說:“晉國兵強馬壯,又有地利方面的優勢,如果齊國和楚國多災多難的話,我們就沒有敵人了?!?
聽了晉平公的話,司馬侯笑了笑,說道:“古往今來那些擁有軍事實力和地利優勢,盼望別的國家多災多難的國家都滅亡了。那些沒有優勢、經常處于危難之中的國家,反而加緊治國,日益強大。希望您能夠去看看別的國家的做法,那樣有利于我們國家的發展?!?
晉平公覺得司馬侯的話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建議,去楚國赴約。
道聽途說
出自《論語·陽貨》,指路上聽來的話,又在路上傳播。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名叫艾子的人。艾子有一個鄰居叫毛空,很喜歡說大話,整天什么正經事兒都不做。
一天,毛空在路上聽到一個故事。他心想,艾子肯定沒有聽過,我可以拿這個故事在他面前炫耀一番了。于是他急不可耐地跑回來對艾子說:“有一戶人家,一只鴨子居然一下子生了一百個蛋。”
艾子說:“這怎么可能呢?”
毛空說:“那就是兩只鴨子一次生了一百個蛋?!?
艾子說:“這也是不可能的?!?
毛空又說:“那也許是三只鴨子吧?!?
艾子還是不相信。毛空把鴨子的數目一次次地增多,一直說到十只。艾子仍然不信,他說:“你為什么總增加鴨子的數目呢?你把鴨蛋的數目減少一些不行嗎?”
毛空說:“那可不行!寧增不減?!?
毛空見自己說了半天也不能讓艾子相信,于是又想出另一件事:“上個月的時候,天上掉下來一塊肉,有十丈長、十丈寬?!?
艾子搖頭說:“怎么會有這種事呢?我不信?!?
毛空又說:“那可能有二十丈長吧。”
艾子忍不住問:“天上怎么會掉下來十丈長、十丈寬的肉呢?世間有那么大的肉嗎?掉到哪里去了?你見過沒有?你剛才說的鴨子又是誰家的?”
毛空說:“這些都是我從街上聽來的?!?
后來,艾子告誡自己的學生說:“千萬不能像毛空一樣道聽途說!”
倒行逆施
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指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F在多指所作所為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春秋時期,楚平王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伍子胥為了報仇,帶領吳國軍隊攻打楚國,并占領了楚國的都城。當時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便掘開他的墳墓,扒出他的尸體,狠狠地鞭打了三百下。
楚國人申包胥是伍子胥的朋友,當他得知伍子胥為報私仇而滅了楚國,鞭打平王的尸體后,便派人前去責備他。
伍子胥讓來人轉告申包胥說:“我因為急于報仇,就像行人趕路一樣,為了盡快到達目的地,結果不擇道路,逆著走了,所以才做出這種違反常理的事情來?!?
咄咄逼人
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排調》,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咄咄:使人驚懼的聲音。
晉代名將殷仲堪是一個大孝子。當年他為照顧得病的父親,辭去了官職,一直陪在父親身邊,由于常年累月為父親煎藥,一只眼睛因煙熏火燎而失明。
殷仲堪為父親守孝三年后,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成為朝廷很有威望的大臣。有一天,桓玄和顧愷之到他家里做客,喝酒閑聊之余,殷仲堪提議每人吟一句詩,描繪一個驚險的情景,誰描繪的情景最危險誰就獲勝。他們幾人都是飽讀詩書之輩,都覺得這個游戲很有趣,于是就玩了起來。
桓玄第一個吟誦。他說了一句:“矛頭淅米劍頭炊。”意思是站在矛尖上淘米,蹲在劍尖上燒飯。殷仲堪說:“百歲老翁攀枯枝?!币馑际前贇q老人攀著枯枝往上爬。顧愷之說:“井上轆轤臥嬰兒。”意思是把一個嬰兒放在井口的轱轆上睡覺。他們三人所說的情景都非常驚險。
殷仲堪的參軍當時也在座,他想到了一個更為驚險的情景,于是就說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意思是盲人騎著瞎馬,半夜時到了深淵邊上。他說的情景確實非常驚險,但他只想著往驚險處說了,卻沒顧及瞎了一只眼睛的殷仲堪。殷仲堪非常忌諱別人說他眼瞎,立刻站起來,忍無可忍地說:“這可真是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黜免》,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東晉時,揚州刺史殷浩與大將桓溫有很深的矛盾。王羲之勸殷浩說:“目前國家局勢緊張,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應該暫時拋棄個人恩怨,從國家大局出發,齊心協力,共保國家太平。”但殷浩沒有聽從王羲之的勸告。
后來,殷浩擔任中軍將軍領兵北伐失敗,桓溫趁此機會攻擊殷浩。結果,殷浩被削職為民,發配到遠方。
殷浩當百姓后,整天無憂無慮地讀書吟詩,總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個字,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斷章取義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常用來指不顧全文和原意,只根據自己的片面理解和需要,孤立地摘取別人的文章或言談。章:文章中的章節、段落。
春秋后期,齊莊公被大夫崔杼和慶封秘密謀害。莊公手下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聽說此事后,逃到國外避難去了。盧蒲癸臨走時對弟弟盧蒲嫳說:“為了國家和百姓,你要想辦法取得崔杼和慶封的信任,以便找機會除去他們。”盧蒲嫳表示一定會牢記哥哥的囑托,為國家效力。
盧蒲嫳找到慶封,表示愿意為他效勞,幫他除去崔杼。當時,齊國的朝政掌握在慶封和崔杼兩個人的手中,慶封為了能夠獨攬大權,自然希望除去崔杼。他十分相信盧蒲嫳,并一起設計成功地除去了崔杼。此后,慶封對盧蒲嫳更加信任了。
盧蒲嫳博得慶封的信任后,想辦法把哥哥接回國內,以便找機會為莊公報仇。盧蒲癸回國后,把自己想除掉慶封的打算告訴了妻子慶姜。慶姜與慶封有親,但她知道丈夫是為國除害,所以很支持丈夫的做法。結果,盧蒲癸殺死了慶封,他的岳父慶舍以及慶氏全族也因受到株連被殺。
后來有人問盧蒲癸,為什么要同宗聯姻。原來,慶氏和盧氏都是姜姓之后,盧蒲癸娶慶姜為妻,可以算是同宗聯姻。
盧蒲癸回答說:“我向慶姜求親時,她并沒有因為我和她同宗而拒絕,我又何必要拒絕呢?就像有人截取《詩經》中的某篇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一樣的啊。我只要我想要的,至于‘同宗’的問題,根本不必考慮!”
得見青天
出自《西游記》第六十二回,指冤屈得到伸張。
祭賽國因金光寺塔內藏有舍利佛寶,寺塔夜放霞光,被四方敬仰,前往朝圣。但是七月初一半夜,天空忽然降下一場血雨,舍利佛寶不翼而飛,從此金光寺塔再也不放光了,四方也不前來朝圣了。國王懷疑是金光寺和尚所為,把他們囚禁起來,每日嚴刑拷打。
三年后,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途經祭賽國。唐僧得知金光寺和尚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們,于是沐浴后和孫悟空前去掃塔。掃塔時,孫悟空捉到兩個魚精,仔細盤問后,得知佛寶是被亂石山碧波潭的九頭怪偷去了。有一個小和尚跑去向眾人報信說:“偷寶貝的妖怪被捉到了!我們得見青天了!”
得過且過
出自明朝陶宗儀的《輟耕錄》,原意指混一天是一天,不做長遠打算?,F在用來比喻在工作、學習中不努力進取,能過得去就暫且過得去。
五臺山上有一種叫寒號蟲的小鳥,它有四只腳,翅膀上長了很多肉,不會飛翔。
寒號蟲的身體能夠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天時,寒號蟲全身的羽毛變得絢麗多彩,它整天趾高氣揚地找別的鳥比美,一邊走還一邊放聲高唱:“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秋天時,大多數鳥兒都在為過冬做準備,只有寒號蟲不管不顧,依然到處閑逛,炫耀它那身五光十色的羽毛。等嚴冬到來,別的鳥都換上了一身厚厚的羽毛,可是寒號蟲的羽毛卻掉得干干凈凈,渾身光禿禿的。
冬天的夜晚比白天還要寒冷,寒號蟲只能躲藏在石縫里,但即使那樣還是被凍得不停地哆嗦,它不停地說:“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可是,當太陽第二天升起來的時候,它又忘記了寒冷,失掉了筑窩的決心,又開始在山上到處游玩,嘴里還念念有詞:“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由于不能下決心,寒號蟲連一個窩也沒有做成,最終被凍死了。
戴罪立功
出自《王陽明全集·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賊》,意為帶著罪過或錯誤去創立功勛,以功贖罪。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他是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王守仁二十八歲時考中進士,做了兵部主事。他的長官張忠很瞧不起文人,就找機會故意刁難他,讓他射箭。王守仁氣定神閑,拉弓連續射了三箭,每一發都命中紅心,當時在場的人都非常佩服。
明武宗時,南贛四省暴發匪亂。王守仁接受朝廷詔令,前去平定匪亂。在攻破大帽山、長富村后,匪寇退守象湖山負隅頑抗,明軍幾員大將戰死,戰斗異常慘烈。危急時刻,王守仁把將士們集中在一起,鼓舞士氣。他說道:“其覃桓等所統軍兵,就仰高偉管領,戴罪殺賊立功自贖。”
數十年中,王守仁為大明王朝平定匪亂、寧王之亂和南疆之亂,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后被封為兵部尚書。
度外之人
出自《三國志·魏書·楊阜傳》,指與某人沒有關系或關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楊阜是三國時期曹魏名臣。他在擔任涼州從事時,代表刺史去許都拜見曹操,回來之后,大家都問他袁紹和曹操誰能獲勝。楊阜回答說:“袁紹喜歡謀略卻不能及時做出決斷,現在雖然實力占優,但最終成就不了大事。曹操在大事面前果斷堅決,能用度外之人,一定能成大事?!?
斷頭將軍
出自《三國志·蜀書·張飛傳》,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
劉備率領大軍入川,一路上敵人紛紛投降,沒有人敢做抵抗。來到巴郡,太守嚴顏不同于別人,他堅決抵抗劉備大軍。張飛想速戰速決,出陣大罵嚴顏,打算與嚴顏決一死戰。嚴顏自知不敵張飛,就堅守城池不出。張飛性格暴躁,三番五次地率兵挑戰,對嚴顏破口大罵。誰知嚴顏根本不吃他那一套,只是登上城頭嘲笑張飛。后來,張飛設計引誘嚴顏出城。嚴顏知道張飛有勇無謀,就疏忽大意了,結果被張飛活捉。
嚴顏被捆到張飛帳下。他昂首挺胸,不向張飛下跪。張飛罵道:“我的大軍到了,其他人都投降了,你怎么不投降,還敢抵抗?”嚴顏回答說:“我巴郡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
張飛氣憤不已,下令將嚴顏推出去斬首。嚴顏毫無懼色,邊往外走邊回頭大罵。張飛覺得嚴顏很有骨氣,就把他放了,并向他認錯。嚴顏被張飛的仁義所打動,便投降了劉備。
獨當一面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原意是單獨指揮軍隊作戰,迎接一面之敵。后泛指獨立擔當或領導一個方面的工作。當:承擔、擔當。
秦朝滅亡后,天下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有一次,劉邦率軍攻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項羽得到消息后暴跳如雷,立即集合人馬反攻劉邦,把劉邦打得大敗而逃。
劉邦脫險后對張良說:“這次我們損失慘重,士兵死的死傷的傷,即使活著的也無心作戰了!這口惡氣實在難消啊!如果誰能為我出氣,我愿意把函谷關以東的地方送給他。”
張良說:“彭越已經與項羽宣戰了,黥布雖然為項羽效力,但是他與項羽不和,可以把他們爭取到我們這一邊。您手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獨當一方面的重任。如果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分給他們幾個,讓他們全力攻打項羽,恐怕項羽很快就要滅亡了!”
劉邦按張良的方法施行,最后在垓下打敗了項羽。
喋喋不休
出自《漢書·張釋之傳》,形容人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張釋之陪同漢文帝一起到虎圈看動物。漢文帝問了一些書冊上登記的各種禽獸的情況,上林尉一個也回答不上來??垂芑⑷Φ膯莘蝽樋诖鹆松蟻恚⑶一卮鸬梅浅V苋?。
漢文帝很高興,打算把嗇夫提拔為上林令。
張釋之上前問漢文帝:“您覺得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文帝回答說:“他們都是長者?!?
張釋之說:“絳侯與東陽侯都被稱為長者,可他們都不善言談。您現在提拔這個說起話來沒完沒了的嗇夫,難道是想讓天下人都學習他嗎?如果您提拔了他,那天下人都會追隨這種風氣,爭相賣弄口才而不求實際,而且這種風氣可能會非常快地傳播開來。您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謹慎??!”
聽到張釋之的話后,文帝取消了任命。
盜跖之物
出自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指盜賊搶劫來的東西。跖:人名,傳說是先秦時起義軍領袖,封建社會稱之為盜跖,代指壞人;物:物品。
郭力為尋找失蹤的父親,二十年來走遍天下,但仍舊沒有找到。一天,他在江南與書生武書偶然相遇,二人便聊了起來。郭力向武書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又將打算到四川去尋找父親之事講給武書聽。武書十分同情郭力的遭遇,告訴郭力去四川路途遙遠,西安府里有一個國子監虞老先生的同年,現在擔任知縣的職務,請虞老師寫一封信給他,或許能夠幫助郭力。
杜少卿是武書的朋友,得知郭力的遭遇,被他的孝心感動,對郭力十分照顧。他把郭力留在自己家里吃住,還讓自己的妻子給郭力漿洗衣服,又和武書一起去見虞老師。虞老師聽說此事,很痛快地答應寫信,還擔心郭力路費不夠,拿出十兩銀子送給他,并讓他們隱瞞此事。
杜少卿與武書各自湊了一些銀子,杜少卿的朋友莊征君聽說后,也寫了一封信,并慷慨解囊,拿出四兩銀子送來。
第三天,郭力吃過早飯準備起程時,杜少卿和武書拿出大家湊起來的二十兩銀子和兩封書信交給郭力。郭力不肯接受他們的銀子。杜少卿對他說:“這些銀子是我們幾個人湊起來的,不是盜跖之物,你為什么不接受?”郭力這才接過銀子,告辭大家,向陜西而去。
德高望重
出自宋朝司馬光的《辭人對小殿札子》,常用來稱頌年老而有名望的人。德:品德;望:聲望。
富弼是北宋名臣。他自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后,盡心竭力地為朝廷服務。他始終把朝廷利益放在首位,先后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擔任宰相之職。他在處理內政外交、邊防及賑濟災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富弼心胸開闊,平易近人,總是態度謙和地對待自己的屬下官員、身邊的人甚至普通百姓。富弼為北宋王朝效力四十多年,直至七十歲才退休。
富弼不論在做官還是為人方面都值得稱道,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三世輔臣,德高望重”來稱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