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用智慧教育孩子

讓聰明的孩子接受智慧教育

猶太人有兩條著名的格言,一條是:“寧可變賣所有的東西,也要把女兒嫁給學者;為了娶學者的女兒,就是喪失一切也無所謂”;另一條是:“假如父親與教師兩人同時坐牢,而又只能保釋一個人出來的話,做子女的應先保釋教師?!?

猶太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們共同信奉的兩大美德,第一是敬神,第二是辦學校。因為他們知道創辦學??梢宰屆總€孩子在小時候就能接受教育,這樣從小就能獲得智慧,長大以后就可以在社會生活中獨闖天下。

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中國人重視教育,但是把孩子送到學校以后,孩子拼命地背知識,結果天性中那些創造力被扼殺了,所以中國的孩子考試能力強,背誦能力強,但是社會經驗不足,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走得很吃力。因此,我們應該以猶太人為師。

有這樣一個故事: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一個偏僻小鎮上,聚集著逃難來的猶太人,這些人都很安分守己,白天大人們都忙于各自的生計,孩子都被送到猶太人自己辦的學校去讀書。有這樣一家人,家里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天生是個癡呆兒,另外兩個孩子則很聰明。按常理說,誰遇到這樣的事情都夠難受的了,一般人都會采取一切辦法為大兒子治病,甚至會讓兩個聰明的孩子也跟著背負這個沉重的負擔,犧牲這兩個孩子的幸福,讓他們輟學在家,照顧癡呆的大兒子。

可是猶太人卻沒有這樣做。他每天只給大兒子必要的食物和看護,而卻把更多的錢和精力放在了另外兩個聰明的孩子身上,讓他們讀書,把他們送到最好的老師那里去學習。

他的做法遭到了俄國人的非議,說他偏心,甚至連他的兩個兒子都認為父親的做法不妥??墒仟q太人卻不為所動,依然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每當他那兩個聰明的兒子問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父親只說以后他們自會明白的。

果然,兩個聰明的孩子后來都學有所成,在商界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這時,他們的父親已經老了,不能掙錢養家了,他們的哥哥也更加呆傻了。兩個弟弟不約而同地拿出了一大筆錢,雇請專人照顧父親和自己的哥哥。這時,他們也都理解了父親當年的良苦用心。

原來,他們父親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犧牲兩個弟弟的幸福,讓他們跟著受罪的話,那結果只能是三個孩子都不能成才;而如果犧牲哥哥的幸福,成全兩個弟弟的話,一旦他們將來有所成就,那他們就可以支撐整個家庭。

這就是猶太人的智慧。

教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為人父母者,如何才能承擔好老師的職責呢?猶太人認為,好的父母應該能夠給孩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差的父母才要費勁地給他們提供知識和過分的溺愛。美國最卓越的數學家之一、“控制論”創始人維納對此就深有體會。他就常說,他之所以能夠成才,與他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有關。

維納于1898年11月16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維納的成長與他父親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他的父親利奧·維納是一個猶太人,能說40種語言,是哈佛大學的教授。

維納自幼天資聰穎,被認為是一個神童。盡管他很聰明,但父親對他的教育卻十分嚴厲。父親熱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溺愛他們,而是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教師,維納的父親堅決要求兒子的外語必須準確和流利。在父親的熏陶下,維納逐漸成為一個同周圍大多數人截然不同的人,對科學很感興趣;父親還引導他學習語言、文學和數學。維納對此很感興趣,而且也學得很好,可是父親還不太滿意,他堅持要維納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而不要只滿足于一點點成績。通過這種培養,維納不僅具有特立獨行的特點,同時也具備了一種敢作敢為的性格。維納特別崇拜自己的父親,甚至有點兒依戀自己的父親。

父親對維納深具影響力,父親那自立的氣質深深地影響了維納的個性和習慣。父親的能力不僅來自高度的責任心,還出于他勤奮不懈的工作習慣。維納親眼看到父親在兩年之內完成了翻譯托爾斯泰24卷作品的艱巨工作。父親要求自己做到的,也要求兒子做到,從孩提時代起,維納就從來不滿足于過去的成績。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維納能夠迅速取得巨大的成就了。1914年,維納獲得博士學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他又回到大學。1920年,維納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數學講師的職位。1948年,他的名著《控制論:關于在動物或機器中控制或通訊的科學》出版,由此奠定了他“控制論”創立者的地位。

智慧教育要從孩子抓起

為什么猶太人中有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猶太人的幼兒教育非常出色。他們懂得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而且一定是從一開始就開發孩子的智力,而不是隨意讓他們機械性地記憶。在他們看來,純粹記憶一些東西僅僅是讓孩子變成一個雜貨鋪,而這些無助于孩子的成長。所以,就這一點來說,猶太人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一般的猶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遵循大致相同的過程:當一個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就會送他們到類似幼兒園一類的地方,讓他們學習希伯來文,這樣孩子一開始就能夠擁有猶太人的思維,長大以后也就會有猶太人的民族認同感,從而擁有猶太人的智慧。

等到他們熟練掌握希伯來文后,就開始讀希伯來文寫的書,在閱讀中自覺培養孩子對猶太文化的理解以及猶太人文精神的傳遞。

等到孩子能夠熟練閱讀希伯來文后,就讓他們寫希伯來文。當孩子們能夠熟練寫希伯來文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讓孩子背誦希伯來文短篇故事,這時他們只要求孩子能夠背誦,而不要求孩子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老師也不會告訴孩子們一些結論性的東西,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會使孩子喪失判斷力,這個階段大致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孩子長到5歲的時候,父母和拉比就會要求孩子準確背誦猶太人的經典書籍如《圣經》、《摩西律法》。在背誦的時候,父母和拉比通常也不會特別嚴格。而在有些國家,情況可不是這樣,父母不僅強迫孩子毫無興趣地背誦,甚至強調“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孩子不能準確背誦,那將面臨嚴厲的懲罰。猶太人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感興趣地背誦,但不是強迫孩子去做這些事情。這一點體現了猶太人智慧教育的特色。

一般情況下,通過這種興趣教育,孩子在7歲之前都能夠完整背誦記載整個猶太人歷史的《摩西五經》。這些學習一方面讓孩子們有了民族認同感,同時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懂得了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行為規范,這樣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就會很快適應社會。同時,這種培養教育的方式也能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生存的智慧,因為整個《摩西五經》實際上又是一部猶太人的奮斗史,把這些內容記在腦中,就能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智慧地生活。

孩子到了7歲,隨著知識的增長,就要學習《圣經·舊約》剩下的部分以及猶太教法典。這些知識教育一方面讓孩子得到了系統的猶太價值觀的傳承,無形中增強了孩子的猶太民族認同感,使得他們在日后能夠緊密團結;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知道了經典的猶太智慧,使教學伴隨著孩子的愉悅進行,而不會給他們硬性的規定,這樣孩子會很快樂地接受教育。

一般到孩子滿13歲的時候,他們的猶太知識基本上已經掌握完整了。在他們接受成人典禮之前,就能夠背誦最基本的經典著作了,有了這些知識,即使他們不上大學,也足以應付日常的生活。正是這種智慧教育,使得孩子們從小就掌握了完整的知識結構——猶太人關于生存的基本智慧,而這種知識結構使孩子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不斷用新的知識去充實和完善,最終成才。

這就是猶太人,這就是猶太人的智慧教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系統化的知識。

智慧教育任何時候都不遲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有人抱怨自己學習時間不夠,或者年齡比較大了,或者是因為生活所迫……總之是用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不能獲得知識進行辯解??墒窃讵q太人看來,智慧學習是沒有先后的,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獲得智慧。

在猶太人中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猶太人去奮斗、學習,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阿基瓦的人,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猶太家庭,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他靠放牧羊群為生。他每天很早就出去,在藍天白云間自由地放牧,手中拿著鞭子,嘴里哼著小曲,累了就倒在柔軟的大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大覺,渴了隨便喝一口湖水。這樣的生活一天天過去了,不知不覺,阿基瓦已經40歲了,這時候上帝讓他遇到了智者卡爾巴·撒弗阿,并且與他的女兒產生了純潔的愛情,并結了婚。

婚后不久,阿基瓦一直沉浸在幸福的甜蜜之中,可是新婚妻子催他到耶路撒冷去學習《律法書》。他對妻子說:“我都40歲了。”

“40歲又怎樣?”

“我還能有什么成就?”

“40歲也不算老,獲得智慧是不分老幼的!”

“可是,我親愛的妻子,人們會嘲笑我的,他們會指著我的脊梁骨說,40歲還去學習!”

“不會的!”

“求求你,讓我再安靜地歇幾天吧!”

“不行,如果你真的為你妻子著想的話,那你就聽我的?!逼拮訄远ǖ卣f。

“那好吧?!卑⒒叻浅2磺樵傅卮饝聛?。

可是,阿基瓦嘴上雖然答應得好好的,卻是干打雷不下雨,根本就不愿付諸行動。為了堅定丈夫的求學意志,聰明的妻子想了一個辦法。她對丈夫說:“我給你看樣東西?!?

“什么東西?”

“當然是好東西了?!?

“好東西?”

“哎呀,別問那么多了,去把咱家那頭背部受傷的驢子牽來。”

“干什么?”

“別多說了,讓你牽你就牽吧!”

阿基瓦無奈,只好按照妻子的要求,把驢子牽到了妻子面前。妻子用灰土和草藥敷在驢子的背上,然后讓丈夫把驢子牽到集市上去賣。

“這驢子本來就有傷,你又敷上了灰土和草藥,難看死了,怎么能賣出去呢?”

“你去試試吧!”

阿基瓦把驢子牽到市場上的第一天,人們不僅沒有買他的驢子,還指著驢子大笑,嘲笑賣驢子的人是個大傻瓜。阿基瓦待了一天,也沒有把驢子賣出去,太陽落山的時候,他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

第二天天剛亮,妻子又吩咐阿基瓦說:“你今天還是牽著那頭驢子,到集市去賣了它吧?!?

阿基瓦一聽還要去集市,非常惱火,沖著妻子就嚷嚷開了:“什么,還去賣驢子?你是要我做大事情的,我可不是一般的販夫走卒,你讓我賣驢子是對我的不尊重?!?

妻子只是嚴厲地看著他,不溫不火地問了一句:“你真的不想去嗎?”

說不過妻子,阿基瓦只好又乖乖地牽著驢子到集市去了。同樣,這天他還是遭到了人們的嘲笑,甚至有人還指著他的鼻子說他是個十足的傻瓜。沒辦法,太陽落山后,阿基瓦只好又一次垂頭喪氣地牽著那頭驢子回到了家中。他對妻子說了自己的遭遇,但妻子只是對他笑了笑,安慰了幾句。

第三天,妻子又讓阿基瓦去集市賣驢。阿基瓦心中老大不高興,可還是禁不住妻子的勸說,再次來到了集市。當然,那頭驢仍然沒有賣出去。不過,這天卻出現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并沒有遇到人們的指指點點,似乎人們忘了他這個人,也沒有人嘲笑他,甚至好些人還過來安慰他說:“別著急,事情會慢慢好起來的?!蓖砩纤氐郊?,對妻子說了白天的經過,還特意說今天再也沒有人嘲笑他了。

妻子聽后,笑著對阿基瓦說:“親愛的,我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其實,我知道沒有人愿意買病驢的,可是當人們熟悉了一件事情以后,就不會再嘲笑了。你看你賣驢子是這樣,同樣,你的學習也會是這樣的,剛開始人們會說三道四,可是過了幾天,人們就不會嘲笑你了。”

“原來如此,好吧,我親愛的妻子,我知道了你的良苦用心了。”

“那么你開始學習《律法書》吧?!?

“好的,我明天就開始學習?!?

就這樣,阿基瓦在妻子的鼓勵下,下定決心學習《律法書》。幾年以后,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律法書的解釋者,人們還把他的解釋當做權威,他也因此成為受人尊敬的猶太大拉比。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任何時候讀書都不晚,只要你擁有堅定的信念,你就會成功。這也正好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所說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智慧代表財富和尊嚴

對于猶太人來說,書本就是知識,因為書本里包含的是無盡的智慧寶藏,所以猶太人鼓勵大家讀書,并且相互分享讀書的快樂與智慧??梢哉f熱愛讀書已經滲透到他們的骨髓之中了。他們最討厭的就是不學無術之徒,在他們看來,不讀書就是對上帝的不尊敬。甚至早在公元1736年,拉特維亞的猶太教區還專門定了一項法律,規定當有人來借書時,不把書本借給他的人,都要被課以罰金。

他們鼓勵大家讀書,在希伯來語稱有智慧的人為“赫黑姆”,猶太人在律法中明確規定,被稱為“赫黑姆”的人,可以不繳稅。在眾多有智慧的人當中,最有智慧的被稱做“塔爾米德·赫黑姆”,意為精通猶太法典者。他們對《塔木德》和《猶太教則》都很有研究。

在猶太社會中,當一個年輕的學生逐漸累積知識、培養洞察力,并且開始了解到一個人必須謙虛時,他就可以被稱為“赫黑姆”。猶太人一方面重視學識,另一方面也很重視謙虛的態度,這兩者是并重的。一個人終身都不忘學習,一刻也不怠慢,到了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很有智慧時,他便能被稱為“塔爾米德·赫黑姆”。

因為猶太人認為赫黑姆們已經付出很多心力,對整個社會有著莫大的貢獻,所以不但不讓他們繳稅,而且以整個社會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正是對教育,對書本的重視,尤其是對那些有知識的學者的尊敬,才使得智慧在猶太人中不斷地傳遞。也正是憑借著卓越的智慧,猶太人能夠一次次地度過劫難,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讓智慧填滿貧窮的大腦

世上窮人很多,如何擺脫貧窮的命運是很多人的夢想。于是有人因貧窮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人因貧窮而選擇了忍耐。猶太人則告訴你,物質上的貧窮不是真正的貧窮,真正的貧窮是人頭腦的貧窮,改變人的命運的最佳辦法就是接受教育,讓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猶太人堅信,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希勒爾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希勒爾是猶太的大拉比,在猶太人心目中,他可是一個大英雄。他出生于兩千多年前的巴比倫,20歲的時候來到了以色列,拜師于當時二位著名的大拉比。當時以色列被羅馬人統治著,羅馬人瞧不起猶太人,認為他們迂腐貪婪,所以變著法地折磨他們,這種情況下,猶太人的生活狀況可想而知。當時很多人都想著如何擺脫這種悲苦的命運,希勒爾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希望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希勒爾每天靠給人打工賺錢。他四處奔波,辛苦勞作,可是收入卻非常微薄,常常是有了上頓沒下頓。盡管這樣,他每天除了支付日常必需的最低生活費以外,余下的錢就攢起來用以支付學費。他不僅熱愛學習,甚至為了學習可以說達到忘乎所以的程度,以至于當時人們提起他可能不知其名字,但是提到那個最愛學習的人,人們就知道指的就是他。

有一天,希勒爾奔波了一天,也沒有找到雇傭他的人,這意味著他這天就只能不吃不喝了,希勒爾是個很樂觀的人,他幽默地安慰自己的腸胃說:“老兄,看來我們今天又要休息了?!彪m然他可以忍耐饑餓,但一天不學習卻讓他難以忍受。于是他爬上學校的屋頂,把耳朵貼在天窗上聽老師講課,整個晚上他就待在房上,不知不覺睡著了,他太疲倦了,以至于下了大雪他都不知道。這場雪下得真大,把他都埋在里邊了。

第二天上課,老師和同學發現教室出奇地暗,抬頭一看,見一個人把天窗遮住了。他們連忙爬上房頂把他抬下來。這時希勒爾已經凍僵了,經過一陣搶救,他才蘇醒過來。

他醒來以后,急忙問別人這是怎么回事,別人告訴了希勒爾事情的經過,他沒說什么,只是懇求學校能夠讓他跟著學習,學校答應了他。從此以后,學校免收希勒爾的學費。

希勒爾天資聰穎,再加上后天學習刻苦,后來終于成了眾人尊敬的大拉比。

引導是智慧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猶太家庭的智慧教育中,特別強調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指路明燈,而不可作為他們成長的保姆或者錢柜。作為保姆,可能會讓孩子過分依賴,從而缺少獨立性;作為錢柜,只是給孩子經濟的資助,這無異于縱容孩子,孩子很可能長大以后無法適應社會的規則約束。猶太人相信,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是當他們的指路明燈。他們相信《塔木德》上所說: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師。作為父母,必須成為孩子前進道路上的航燈。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父母就是航燈一樣的父母,尤其是他的母親對他的影響尤大。弗洛伊德生于1856年,父親是有名的猶太羊毛商。弗洛伊德的母親是他父親的第二個妻子,在弗洛伊德出生時,父親已經41歲了,母親才21歲。

弗洛伊德的母親對作為長子的他寵愛有加,他的父親則對他非常嚴厲,甚至有時比較冷漠和粗暴。父親會因為他的淘氣而大發雷霆,甚至當著他的面說:“這孩子絕不會有什么出息!”可是弗洛伊德的母親則不這樣看,她總是包容他,替他開脫。

弗洛伊德的母親總是鼓勵他,讓他去嘗試,當弗洛伊德想要知道人是從哪來的時候,他的母親告訴他說:“人是由泥土做成的,所以人必須回到泥土中去?!彼幌嘈胚@件事。為了證明這件事,母親在他面前用力搓動雙手,接著她指著雙手搓下來的皮屑,說:“這就是和泥土一樣的東西?!碑斎豢赡苡^點是錯誤的,但重要的是這能夠滿足當時的小弗洛伊德的探索精神。

看到兒子喜歡歌德時,他的母親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整天鉆在一個人的作品中,于是她找了一本莎士比亞的著作送給他。就這樣,莎士比亞成了他永遠的崇拜對象。弗洛伊德稱,他所有的研究都是從莎士比亞開始的。

由于弗洛伊德癡心讀書,讀書需要較安靜的環境,而他的弟弟妹妹們卻天生淘氣,沒有片刻消停,這讓弗洛伊德大為惱火,兄弟姐妹間常爆發沖突。為了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父母特意為弗洛伊德準備了一間小屋,里面堆滿了弗洛伊德買來和借來的書籍,還有床、書架、書桌和幾把椅子。當時還沒有電燈,他的母親特意在他的書屋里裝了一盞油燈,讓他能夠專心讀書。

以后甚至因為妹妹彈鋼琴的聲音攪擾了弗洛伊德的學習,他的母親就在他的請求下把鋼琴抬到了別的房間。就這樣,弗洛伊德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1881年3月,弗洛伊德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醫學院的畢業考試,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母親去接他時,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好樣的,孩子!可是,你的事業才剛開始。”

弗洛伊德把母親的話牢記在心上,從此開始了深入的醫學和精神病學研究。1909年,弗洛伊德應邀參加美國克拉克大學20周年校慶,并發表以精神分析為主題的講演,由他開創的“心理分析學說”在其晚年發展成為一場世界范圍的“心理分析運動”。

弗洛伊德的成長經歷再次印證了猶太人智慧教育的本質,那就是要鼓勵孩子,為其創造條件,引導孩子發現探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册亨县| 宁德市| 襄垣县| 柯坪县| 齐河县| 湛江市| 新疆| 开封市| 中山市| 德江县| 通城县| 敦化市| 双辽市| 砀山县| 宣城市| 迁西县| 吉隆县| 揭西县| 霍城县| 新兴县| 崇礼县| 十堰市| 海门市| 霸州市| 洪湖市| 乌兰察布市| 古田县| 莱芜市| 廊坊市| 郸城县| 保康县| 青河县| 普兰县| 临武县| 北川| 安庆市| 阳原县| 盐边县| 蛟河市|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