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子罕第九

9-1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辜譯】

孔子在談話中很少提到利益、宗教和道德。①

注釋

①辜鴻銘在這里理解和翻譯有誤。應該是說,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贊成天命和仁德。孔子在《論語》中也多處談到“利”,但基本上主張“先義后利”、“重義輕利”,因此可以說孔子“罕言利”。另外,孔子講“命”,而且常將“命”與“天”相連,即“天命”,這是孔子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孔子還講“仁”,這是其思想的核心。

9-2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辜譯】

某地有一個人說:“孔子真是個偉人。他知識特別淵博,但是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沒有刻意凸顯自己,以便為自己博得名聲。”

孔子聽到這樣的評論后,對他的學生說:“我該怎么凸顯自己呢?我是該去駕車呢,還是該去射箭?我想我該去駕車。”

9-3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辜譯】

孔子說:“戴亞麻布帽子曾被視為擁有很高的品位,但現在大家通常戴絲綢帽子。絲綢帽子價格低廉,所以我跟隨大家的做法。進屋的時候,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行禮,這種做法曾被認為是正確的禮儀,但現在大家習慣到堂上跪拜,這是驕縱的表現。因此我仍然堅持在堂下跪拜行禮。”

9-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辜譯】

孔子完全杜絕了四種事情:絕不自私自利,絕不先入為主,絕不固執己見,絕不損人利己。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辜譯】

有一次,孔子來到一個地方(匡地①),害怕當地人的暴力會危害他的個人安全,就對周圍的人說:“不要害怕,自從文王(周代文明的創建者)死后,周代的禮樂文明不一直都體現在我身上嗎?如果上天要毀滅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就不會給我任何機會來了解這種文明;但是,如果上天不想毀滅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那么這里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注釋

①匡地,屬于衛國。孔子周游列國時,從衛國到陳國去,經過匡地。由于匡人曾受到魯國陽虎的掠奪和殘殺,孔子和陽虎長得很像,匡人誤以為孔子就是陽虎,所以將他圍困。

9-6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辜譯】

有一個國家的部長問孔子的一位學生(子貢):“你們老師是一位圣人,對不對?他知道的事情好像特別多。”這位學生回答:“上天對他慷慨大方,使他成為一位圣人。而且他自己也在各個領域汲取知識。”

后來,孔子聽到了這次談話,他說:“這個部長了解我嗎?我年輕的時候,出身低微,因此我必須學習各種知識;但這些東西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瑣事。你認為聰明而高尚的人需要許多知識來充實自己嗎?不,他不需要。”

有一次,一位學生(子牢①)也說:“我聽老師說過:‘沒有人要求我在社會生活中有一番作為,因此我有時間去學習許多技藝。'”

注釋

①子牢,鄭玄說子牢是孔子學生,但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未見其人。

9-7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辜譯】

有一次,孔子對別人說:“你以為我的理解能力很強嗎?我根本沒有很強的理解能力。當一個普通人問我對某件事的看法時,我對他所說的問題一無所知。但是,如果問我利與弊的問題,我可以對它進行透徹的分析。”

9-8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①吾已矣夫!”

【辜譯】

有一次,有人聽到孔子大聲喊:“啊,我真悲哀呀,不管是天上還是地上,我都無法看到現在這種無政府的無序狀態什么時候才能結束。我們將要創造出世界的新秩序。”

注釋

①鳳凰來儀,出自《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意指鳳凰來舞,儀表非凡。在古代是指吉祥的征兆。河圖洛書,《易經·系辭》云:“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禮記·禮運》有“河出馬圖。”“河圖”是指伏羲時代黃河出現一匹龍馬,其身上有文采圖案,謂之龍馬負圖,伏羲將其文字記載下來,因出于黃河,謂之河圖。“洛書”則傳說于黃帝時代時,在洛水浮出一只神龜,其背甲有九宮花紋,上有數字,黃帝記之,謂之洛書。

孔子說的這句話,按字面意思解釋,就是沒有出現鳳凰(吉祥的象征),沒有出現河圖洛書(明君的象征),我不會期待什么,我這一生也就這樣完了吧。

9-9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辜譯】

當孔子遇到穿喪服的人、身著官服的官員或盲人時,盡管這些人比他年輕,孔子也會站起來;當從他們面前經過時,他會很禮貌地快步走過。

9-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辜譯】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曾感嘆孔子的教學方式說:“我越是仰視,就越覺得它深奧莫測。我越是想探索其中的奧秘,就越覺得它無窮無盡。當我認為自己掌握了一些,那么,我就真的掌握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導我,用各種典籍擴展我的思維,引導并糾正我的判斷和審美觀。因此,我不會停止學習,直到我拼盡全力。但是當我感到筋疲力盡并自認為已經掌握時,目標卻依然矗立在我的前方,顯得遙不可及。為了達到目標,我會竭盡所能。”

9-11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于臣之手也,無寧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辜譯】

有一次,孔子得了重病,他的學生、勇猛的仲由(子路)來安排后事。子路讓孔子的每個學生都模仿大貴族的家臣去做孔子的家臣。后來,孔子的病好了一些,當他得知子路所做的一切時,說道:“我早就注意到仲由平時會做一些弄虛作假的事情。我沒有家臣,卻偏要裝作有家臣:我要家臣做什么呢?難道我要欺騙上天嗎?而且,我在你們懷中死去,不是比死在那些毫無憐憫之心的家臣手中更好嗎?此外,即使我不能用大夫之禮來埋葬,難道我會被丟在路邊沒人管嗎?”

9-12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辜譯】

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學生(子貢)問:“這里有一顆美麗的寶石,我是把它放在盒子里不管不顧呢,還是高價把它賣掉?”“一定要賣掉,”孔子回答,“一定要賣掉!但如果我是你,我會等人開出好價錢再賣掉。”

9-13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辜譯】

有一次,孔子說他想到東方去和野蠻部落一起生活。有人對他說:“你去那里,會感到閉塞不開化的。”

“有聰明而高尚的人在那里居住,”孔子回答,“就不會感到閉塞不開化了。”

9-14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辜譯】

孔子說:“當我周游列國結束,最后重返自己的祖國時,我完成了國樂的改編,并整理了《風》《雅》《頌》里面的歌曲和詩篇,將每一篇放在書中最適當的地方。”

9-15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辜譯】

孔子說:“事奉貴族及國君的時候盡職盡責;在家庭生活中對家庭成員盡職盡責;在最近的職位上至死不渝,不遺余力,唯恐任何事情有所疏漏;喝酒的時候,能夠禁得住誘惑而不過量——對于這些事情,我能說自己做到了哪一件呢?”

9-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辜譯】

有一次,孔子站在湍急的河流邊說:“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像這樣匆匆流逝——不分晝夜,永不停息!”

9-17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辜譯】

有一次,孔子說:“現在我還沒有看到有人像喜好女人的美色那樣,去喜好高尚的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道德價值。”

9-18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辜譯】

孔子說:“假如有人想建造一座堤壩*,只差一筐土就可以完成,如果他在這時(因為沒有成功)而突然停止,這完全取決于他自己。如果有人想筑平一段路,雖然只是多堆了一筐土(而沒有達成目標),但工作的進度也完全取決于他自己。”

(*對于我們來說,生活就像一個放在建筑師面前的巨大采石場。只有那些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所形成的某種構架,從一堆雜亂無章的材料中以最經濟、最適合、最持久的方式建成所需要的建筑的人,才配得上稱為建筑師……相信我,這個世界稱之為邪惡的痛苦及傷害的絕大部分,是因為人們太懶散,而沒有掌握近在咫尺的正確知識;而且,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便持之以恒地獲取知識。對我來說,這就像人們決定必須去建一座塔,但是蓋塔的地基所用的石頭和勞力還不如承載一間茅屋的地基的多。——摘自歌德《威廉·梅斯特》)

9-19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辜譯】

孔子評價他最喜歡的學生顏回說:“當我和他談話的時候,他是惟一能聚精會神,并且毫不懈怠的。”

9-20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辜譯】

孔子評價同一位學生(顏回)說:“哎,他去世了!我目睹他不斷進步,但從來沒看到他停下前進的腳步。”

9-21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辜譯】

有一次,孔子談到他的學生所從事的職業時說:“有的人只是長出了苗,但卻不會開花;有的人只是開了花,但卻不會成熟到結出果實。”

9-22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辜譯】

孔子說:“年輕人應該受到尊重,我們怎么能知道他們有朝一日不會像我們一樣優秀呢?如果一個人到四五十歲的時候還默默無聞,那么他再也不會有什么成就能夠讓人肅然起敬。”

9-23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辜譯】

孔子說:“假如用法律一樣嚴謹的語言和一個人說話,他可能會贊同你,但重點是通過和你交談,他能否從中受益并改變自己的行為。假如用寓言的方式和人說話,對方可能很愿意聽你講故事,但重點是對方是否能將其中的道德寓意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我發現有人對我說的話隨聲附和,卻不能從我的話受益并改變自身的行為,或者很高興聽我講寓言,卻不能將其中的道德寓意用在自己身上——對這樣的人,我真是拿他沒辦法!”

9-24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辜譯】

孔子說:“要將盡職盡責和誠摯待人作為自己的首要原則。不和品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一旦發現自己有壞習慣,應毫不猶豫地改正。”*

(*重復了第一章第八節。)

9-25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辜譯】

孔子說:“一支部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9-26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辜譯】

孔子評價他的學生、勇猛的仲由說:“穿著破舊的老式粗布衣服,站在一堆穿著華麗衣服的人中間而不感到羞恥——這就是由(對這個學生大家所熟知的稱呼)。不嫉妒,不貪婪;所作所為,品行良端。”隨后,當勇猛的仲由反復吟誦這兩行詩的時候,孔子說:“只是做到這樣,還不能說足夠好。”

9-27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辜譯】

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失去綠意的。”*

(*時間會對所有的意志品質進行考驗,只有真金不怕火煉。——古羅馬詩人奧維德)

9-28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辜譯】

孔子說:“聰明的人不會疑神疑鬼,道德高尚的人不會憂愁不安,勇敢的人不會擔驚受怕。”

9-29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辜譯】

孔子說:“有些人,你可以和他們分享你所了解的知識,但是他們不能像你一樣理解其中的道理。有些人可以跟著你一起理解特定的道理,但是他們不能像你一樣理解基本的原則。有些人可以跟著你理解基本原則,但是他們不能隨機應變,將基本原則運用到特定的環境中。”

9-30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辜譯】

“唐棣花兒爭奇斗艷,

婀娜多姿搖搖擺擺;

難道我不想你嗎,我的愛人!

你的家實在太遙遠!”

在反復吟誦這首詩的時候,孔子說:“那是因為男人并沒有真的想念她,不然還會覺得遙遠嗎?”*

(*你知道嗎,在那檸檬花開的地方,

茂密的綠葉中,橙子金黃,

藍天上送來宜人的和風,

桃金娘靜立,月桂梢頭高展,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隨你,愛人啊,隨你前往!

——歌德《迷娘曲》

但是對于理想主義——我們的美國來說,正如歌德作品中的年輕人所說——實際上近在咫尺,并非那么遙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通城县| 安庆市| 宁夏| 五大连池市| 南安市| 宽城| 久治县| 弥渡县| 威宁| 海宁市| 闻喜县| 阳泉市| 察雅县| 静安区| 尉氏县| 达孜县| 凤冈县| 琼海市| 兴国县| 西青区| 青神县| 桓仁| 清苑县| 昌乐县| 渝北区| 资阳市| 望都县| 新源县| 治多县| 黔南| 靖安县| 霍山县| 玉山县| 沭阳县| 温宿县| 巴彦淖尔市| 阳江市| 贡嘎县| 两当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