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泰伯第八

  • 論語 大學 中庸
  • (春秋)孔子著 辜鴻銘譯注
  • 4474字
  • 2021-11-20 22:03:26

8-1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辜譯】

孔子談到那時候的統治王朝周帝國*的古老創立者(泰伯①)時說:“他是一位偉人,或者說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他三次拒絕當王,盡管世人不知道這事,但是對他的推崇也無以復加。”

(*前1122-前225。)

注釋

①吳太伯,一作吳泰伯,周朝諸侯國吳國的第一代君主。姓姬,吳氏,名泰伯。商末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長子。因太王欲傳位季歷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太伯乃與弟仲雍讓位三弟季歷,出逃至荊蠻,號勾吳,被后世奉為東吳文化的宗祖。

8-2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辜譯】

孔子說:“過于認真卻不加判斷就會迂腐,過于謹慎卻不加判斷就會膽怯,過于勇敢卻不加判斷就會導致犯罪,過于正直卻不加判斷會使人變得殘暴。”

當一個國家的紳士熱愛自己的家庭成員,民眾的道德品質就會提高;*當紳士們不摒棄傳統道德精神,民眾就不會變得越來越貪婪。

(*蘇格蘭人鄙視懶惰的人,這就是為什么蘇格蘭人成為道德高尚的民族的原因。)

8-3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辜譯】

當孔子的一位學生(曾參)在病床上臨終之時,他把自己的學生召集到身邊來,對他們說:“掀開我的雙腳,露出我的雙手。《詩經》中說:‘要小心謹慎啊,好像站在深淵旁邊,好像踩在薄冰上。’這就是說,人活著的時候要謹言慎行,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但是現在,年輕人,從此以后,我將得到徹底的解脫了。”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辜譯】

在上面提到的相同的情況下(曾參在病床上臨終之時),朝廷一位年輕的貴族(孟敬子)來看他,這位學生對他說:“鳥兒快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慘的;人快死的時候,他說的話是真誠的。作為一位紳士,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記住三件重要的事情:容貌要顯得莊重嚴肅,以避免粗暴放肆;臉色要顯得一本正經,以顯示誠信;說話時要謹慎小心,以避免粗野和悖理。至于對藝術和科學知識的技術細節問題,就由專業人士來負責。”

8-5

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辜譯】

孔子的一位學生(曾參)說:“盡管自身天賦很高,卻依然向沒有天賦的人虛心學習;雖然自己掌握了很多知識,卻依然向掌握很少知識的人學習;雖然大腦中滿是學問,卻依然表現出貧乏空虛;雖然自身知識淵博,卻依然表現出略懂皮毛——我曾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度過一生的。”

8-6

曾子說:“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辜譯】

孔子的一位學生(曾參)說:“先王可以把未成年的君主托付給他,或將整個國家的政權委托給他,這個人真誠可靠,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仍不背叛身負的重任——這樣的人可以稱為紳士,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完美無缺的紳士!”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辜譯】

孔子的一位學生(曾參)說:“有涵養的紳士不能沒有剛強堅毅的性格。他一生責任重大,路途遙遠。他將過上道德高尚的生活視為己任,這難道不是一種重大的責任嗎?他一定會持之以恒,至死不渝,這難道不是路途遙遠嗎?”

8-8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辜譯】

孔子說:“在教育中,學習詩歌可以喚醒人的情感*;學習藝術可以形成判斷力;學習音樂可以完成對性格的培養。”

(*華茲華斯①說,詩能夠——

讓人在成長中增強想象,

給大腦充分的理解能力,

通過詩歌可以快速知曉

事物的范疇及高尚品質。)

注釋

①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國浪漫主義時期詩人,主張“所有的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主張詩人“選用人們真正用的語言”來寫“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詩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和終結,它同人心一樣不朽”,而詩人則是“人性的最堅強的保護者,是支持者和維護者。他所到之處都播下人的情誼和愛”。1843年被授予“桂冠詩人”,因其詩歌成就突出,被譽為繼莎士比亞、彌爾頓之后的一代大家。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辜譯】

孔子說:“普通人應該按照其應當受到教育的方式去接受教育,而不應該問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中國宋代評論家程頤這樣評論道:“孔子說,不是因為他不想讓老百姓明白,而是因為不可能讓老百姓明白。但是,如果有人認為孔子不想讓老百姓明白,那就是說孔子會用耶穌會教義的把戲來統治人民,就像有些近代的統治一樣,這種假設是極為荒謬的。”

歌德在晚年認為馬丁·路德①讓歐洲文明出現了倒退,因為他呼吁群眾對他們無法正確感受的事情作出判斷。現代民主的真實原則,從另一方面說,也包括在孔子的言論中:

大畏民志,即極為懼怕民眾的意愿。)

注釋

①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他使宗教慢慢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

8-10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辜譯】

孔子說:“勇敢的人如果恨自己太貧窮,肯定會去犯罪;一個道德不高尚的人,如果積壓了太多的怨恨,也肯定會犯罪。”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辜譯】

孔子說:“一個人或許擁有像周公*那樣令人羨慕的才能,但是如果他驕傲自大且吝嗇小氣,那么他思想中的其他品質也就不值一提了。”

(*周公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摩西①或梭倫②。見第七章第五節。)

注釋

①摩西(Moses)是《舊約圣經·出埃及記》等書中所記載的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他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都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傳承,“摩西五經”便是由其所著。根據《出埃及記》記載,摩西受耶和華之命,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前往一塊富饒的應許之地。經歷40多年的艱難跋涉,他在就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去世了。在摩西的帶領下,希伯來人擺脫了被奴役的悲慘生活,學會遵守十誡,并成為歷史上首個尊奉單一神宗教的民族。

②梭倫(Solon,前638-前559),生于雅典,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梭倫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詩人,古希臘七賢之一。梭倫在公元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第一任執政官,制定法律,進行改革,史稱“梭倫改革”。他是古希臘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

8-12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辜譯】

孔子說:“如果有人求學三年卻仍未取得任何進步,這是很少見的。”

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辜譯】

孔子說:“如果一個人在其誠實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誠信可靠、彬彬有禮、信念堅定,這樣的人*不應在處于革命中的政府任職,也不應在政局不穩的國家居住。如果國家司法公正、社會有序,這樣的人就容易受到賞識;但是如果國家司法不公,社會混亂無序,這樣的人就會被埋沒。當自己國家司法公正,社會有序時,他會因為貧困潦倒沒有聲譽而感到羞恥;但是如果自己的國家司法不公,社會秩序混亂,他也會因為自己富有且受人尊敬而感到羞恥。”

(*如剛過世的查爾斯·戈登將軍,又稱中國戈登①。)

注釋

①查爾斯·喬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1885),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工兵上將。曾入侵中國,毀壞頤和園,協助清政府打擊太平天國運動,因此被提升為提督。由于在殖民時代異常活躍,被稱為中國的戈登和喀土穆的戈登。他對宗教有異常的癖好,自信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影響異民族。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辜譯】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在國家的政府機構任職,絕不要對政府的政策提出建議。”

8-15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辜譯】

孔子評價當時一位偉大音樂家(師摯)的演奏時說:“他所演奏的(《關雎》)這首古老樂章,從開始到結束,旋律優美、鏗鏘有力、雜而不亂、聲勢壯闊,仿佛總在我耳邊回蕩!”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辜譯】

孔子說:“外表狂妄而不正直,外表無知而不謙虛,外表誠懇而不守信——對這樣的人,我真不知道該說什么。”

8-17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辜譯】

孔子說:“在教育中,學習往往就像尚未達到自己的目標,又擔心自己忘記了什么東西。”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辜譯】

孔子說:“遠古帝王舜和禹*因為道德那么崇高,那么高大而不可超越,所以才能入主帝國王權,而他們本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帝舜和禹是中國早期族長社會的兩個人,他們都是從民間登上權力寶座,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以掃和雅各①。帝舜,公元前2255-公元前2205年在位;帝禹,公元前2205-公元前2197年在位。)

注釋

①以掃和雅各都是以撒的兒子,也就是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通過耍陰謀,用一碗紅豆湯換取了以掃的長子名分。因此,以掃和雅各兄弟并不是像堯和舜那樣心甘情愿地進行禪讓的,他們也沒有堯和舜那么偉大。辜鴻銘之所以把他們放在一起,是為了方便向西方人介紹堯和舜。

8-19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辜譯】

孔子說:“啊!作為百姓的統帥,帝堯*是多么偉大啊!啊,他的品德那么高尚,無人能及,只有他的偉大才可與上天媲美!他的偉大多么廣闊無邊,百姓對它真是難以言喻。他的功績是如此偉大,他制定的禮儀制度是多么輝煌啊!”

(*帝堯在中國歷史上相當于亞伯拉罕,公元前2356-公元前2258年在位。)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辜譯】

偉大的帝舜有五位偉大的大臣幫他處理國家政事,使帝國得以安寧。周武王*說:“我有十位了不起的大臣幫我治理國家。”

孔子談到上述事情時說:“據說古代人才難得,這種說法是很正確的。在帝堯和帝舜統治的唐虞①時期,評判偉人的標準不盡相同。上面周武王提到的十個人中,有一個是女子②,因此實際上只有九位男的。周當時統治的面積占據帝國的三分之二,卻仍然承認殷朝的統治。周朝早期帝王的高尚品德真是完美無缺啊!”

(*周武王,公元前1122-公元前1115年在位,人稱“武士之王”或“征服者”,在中國歷史上相當于所羅門。)

注釋

①帝堯統治時期稱為“唐”,帝舜統治時期稱為“虞”。

②周武王有十位幫他治理國家的“治亂之臣”,其中有一位是武王的妻子邑姜。

8-21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辜譯】

孔子說:“我還沒有發現帝禹*身上有任何道德缺陷。他的生活和飲食極為簡樸,但在祭祀時卻傾盡所有祭祀神靈。他平日穿得粗糙且寒酸,但在祭祀的時候卻盡量穿著華美。他居住的宮殿低矮且狹小,但為百姓利益著想的公共設施卻不惜成本。從以上來看,我找不到帝禹的任何道德缺陷!”

(*見本章第十八節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陇西县| 望江县| 常州市| 甘洛县| 吉林省| 上蔡县| 弥渡县| 廊坊市| 垣曲县| 含山县| 崇左市| 千阳县| 赤城县| 卓资县| 麻城市| 乌鲁木齐县| 商丘市| 宁乡县| 色达县| 辉县市| 杭锦旗| 宝鸡市| 广安市| 松潘县| 珠海市| 河津市| 吉木乃县| 古浪县| 龙山县| 二手房| 松滋市| 克拉玛依市| 会昌县| 浪卡子县| 梁河县| 外汇| 开阳县| 如皋市| 梁山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