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秦漢三國游藝

秦漢三國(公元前221 年—280 年)是我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重要發展時期。游藝作為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也同樣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繼承先秦游藝的基礎上有所揚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秦漢游藝文化,為后世游藝發展奠定了基本格局。

秦漢三國,特別是漢代,政治上呈現大一統的局面,經濟得以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這一切為游藝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史記》卷二十五記載:“漢文帝時,會天下新去湯火,人民樂業,……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游敖嬉戲如小兒狀。”人民安居樂業,老翁竟如同孩兒一般沉醉于游玩嬉戲之中。另一方面,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也刺激了封建貴族追求享樂的欲望,促使宮廷游藝迅速發展起來。宮廷中大興土木,修建游戲場所,像蹴鞠用的景福殿,斗獸用的射熊館等,貴族富豪也競相攀比。西晉陸機《鞠歌行》中說:漢朝宮廷中有含章鞠室、靈芝鞠室。東漢大臣馬防宅第樓閣極盡奢華,蹴鞠場竟侵占街道,《漢書·食貨志》記載:當時“第宅卜臨道,連閣遍地,鞠城彌于街路”。貴族中游玩之風盛行,貴人之家無不愛好“蹋鞠、斗雞”。“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雞、走狗馬、弋獵、博戲。”這種奢靡之風給游藝活動帶來了某些消極影響,引起儒士們的不滿,提出要將游藝娛樂活動納入儒家學派的禮樂制度之中,由此引發了關于休閑娛樂方式的爭論。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文學類型,即吟詠描寫各種游藝活動的文章或辭賦。這種游藝文學表達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追求,開創了后世游藝文學的先河。

秦漢是我國古代節令的定型時期。節令風俗中濃厚的宗教色彩開始讓位于游樂和歡慶的主題,從而形成多項重要的節令游藝活動,比如除夕放爆竹、元宵觀燈、端午登高等。游藝項目進一步發展完善,產生出諸如格五、彈棋等新品種。由于匈奴的降服與絲綢之路的開辟,漢代與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頻繁起來,在中國游藝史上,出現了第一次中外游藝交流的高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州市| 芒康县| 乐安县| 辽阳县| 洛浦县| 元氏县| 新泰市| 成都市| 宣威市| 昌平区| 大城县| 密云县| 马关县| 贵定县| 会泽县| 封丘县| 武穴市| 曲阜市| 广东省| 大新县| 浦东新区| 黑河市| 韩城市| 台前县| 岫岩| 津南区| 绩溪县| 南江县| 上饶市| 泸水县| 介休市| 深圳市| 苗栗市| 南康市| 昭通市| 宝清县| 石屏县| 乐都县| 启东市| 汕尾市|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