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則5 讀5本書,不如“一本書讀5遍”

一般情況下,大家通常認為,一個人愛讀書,那就意味著他會讀大量的、類型龐雜的書。但其實,如果你是出于個人趣味去讀書,那么這種讀書方法還是可行的,但是這一點對從事知識生產的人來說卻沒什么用。原因很簡單,只讀一遍肯定會忘記。

大家周圍有沒有這種人呢?就是看上去好像讀過很多書的樣子,但是談吐之間卻完全感受不到什么通識的那種人。

我敢打賭,這類人應該都屬于“讀過很多書,但是都只讀了一遍”的類型。這種“寬泛淺略的閱讀行為”無論重復多少回,都無法提升知識的貯藏量。真正重要的是找到一本能讓人想重復去讀的深度好書,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去仔細閱讀它。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尋找到這種“有閱讀價值的書”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簡略閱讀大量書籍”。

采取“T字型讀書法”

或許你會想:什么嘛!這不還是需要讀很多很多書嗎?事實雖是如此,但是請注意,在這里,“寬泛淺略地閱讀”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也就是說,我們是為了找到一本能讓人想重復去讀的深度好書,所以寬泛淺略地快速瀏覽大量書籍,而并不是“寬泛淺略地隨手翻閱”。如果在寬泛淺略的瀏覽過程中,找到了那本“有價值的書”,那么就要緊抓這本深入鉆研。這就是所謂的:只有通過“T字型讀書法”,才能增加知識儲備的厚度。

或許,你可以回顧一下自身的讀書經歷,是否曾經太“寬泛淺略”呢?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種陷阱,大多數人都曾經跌進去過。我自己也曾經在某個時期掉入過這個陷阱。

 

當初,我從廣告公司轉職到咨詢公司時,也曾經選擇了“寬泛淺略的讀書方法”。我在大學和研究生時期專攻美術史,對經營學幾乎一無所知,所以我把一般商學院會使用的經典書籍約100冊全部讀完。

在那兩年之內,只經營學類的書籍我就讀了差不多有200冊。結果自然是超級失敗。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說,只是把一本書的內容瀏覽一遍,并無法讓知識在一個人心中扎根。如果只瀏覽一遍就能記住一本書的內容,那只能說明這本書寫得太過簡單了。

我們所需采取的讀書方法,應該是反復咀嚼消化一本有深度的書籍。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提高我們在知識生產方面的基礎體力。那些只把一本書讀一遍就覺得“啊,徹底懂了”,然后再用同樣的方式不斷讀新書的人,需要多加留意。因為這種讀書方式最終只會把你塑造成一個毫無涵養、只會說“這個好像在哪兒聽過”的淺薄之人。

用半年時間,堅持只讀同一本書

有些人會不斷重復深入地閱讀同一本書,并進行著新奇特殊的知識生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阿倫·凱伊(Alan Curtis Kay)。凱伊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在人們進行個人化知識生產時所使用的電腦,也就是“個人電腦”這個概念的人物。他提出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70年代。

當時的電腦都是由政府機關或大型銀行等組織重金投資購買的,電腦也由組織成員共同使用,這在當時是常識。從這一點,我們就能看出阿倫·凱伊的思想是多么具有前瞻性了。

 

說到這兒,阿倫·凱伊在談及自己如何想到個人電腦這樣一個概念的時候,提到了一本書。那就是馬歇爾·麥克盧漢的作品《谷登堡星漢璀璨》。這本書恐怕很難理解,或者說無法理解吧,我自身也挑戰過無數次,但說句實話,我并沒太懂他想要說什么,表達些什么,所以次次都是鎩羽而歸。然而阿倫·凱伊沒做特別的事,只是花了半年時間反復閱讀了這本難懂的書,最終得到了天啟——“電腦最終的形態會更加接近媒體,而非計算機”。

 

整整半年時間什么都不做,一門心思只讀一本書。或許你會覺得只有專職研究類的工作才有這種特權吧?(注:凱伊當時是隸屬于全錄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但是我之所以舉這件事為例,是因為它其實是一個展現知識生產和深入讀書之間關系的好例子。

一提到讀書術,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期待聽到的都是那種“能立即高效讀完很多書”的技術。但我認為,其實這種立即讀完很多書的方法并不能為你增加知識生產方面的體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富县| 墨竹工卡县| 科尔| 汾阳市| 天柱县| 邵武市| 宁陕县| 林口县| 将乐县| 博罗县| 新平| 井冈山市| 兴业县| 赤水市| 林甸县| 景德镇市| 漳平市| 勃利县| 遂昌县| 诏安县| 满城县| 沙湾县| 平果县| 澄城县| 永胜县| 德安县| 曲沃县| 汉沽区| 桂东县| 峡江县| 乌兰县| 正阳县| 融水| 海南省| 锦州市| 腾冲县| 三门县| 昭通市| 东平县| 日土县|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