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內特青少年心理學(第6版)
- (美)杰弗瑞·簡森.阿內特
- 2673字
- 2021-11-03 16:42:37
第1章 引論

學習目標
1.描述從古希臘到中世紀西方關于青少年期的觀點是如何變化的。
2.解釋生命周期服務涉及哪些方面,并說明它在什么時候最流行。
3.指出使1890—1920年成為“青少年期時代”的三個特征。
4.總結導致青少年期提前的因素。
5.總結成年初顯期的五個特征。
6.指出在各種文化中最普遍的成年期的三個標志。
7.舉例說明在不同文化中成年期的標準有何不同。
8.描述科學方法的五個步驟。
9.說明涉及青少年的研究必須遵循的倫理準則。
10.描述在對青少年和初顯期成人進行研究時使用的研究方法。
11.定義信度和效度,指出哪個更容易實現以及為什么。
12.解釋橫斷研究設計和縱向研究設計之間的區別。
13.列舉在21世紀非洲青少年面臨的主要挑戰,并指出積極的文化傳統和近期的趨勢。
14.描述亞洲青少年所處的文化背景的鮮明特征。
15.指出在21世紀印度青少年面臨的主要挑戰。
16.描述拉丁美洲國家的共同特點以及該地區青少年目前面臨的兩個關鍵問題。
17.列出構成“西方”的國家的青少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指出少數族裔青少年所特有的特征。
18.描述有助于我們全面了解青少年期和成年初顯期的學科。
19.解釋為什么性別問題在青少年期和成年初顯期特別突出,總結不同文化對不同性別的青少年的期望。
20.解釋為什么考慮全球化的影響對理解青少年和初顯期成人很重要。
● 黎明暗淡的微光籠罩著墨西哥特萬特佩克(Tehuantepec)地區一間簡陋的蘆葦屋,16歲的孔奇塔(Conchita)俯身在一個桶形火爐前。盡管天剛發亮,她已經做玉米餅2個小時了。做玉米餅這活兒不容易——她得跪在熾熱的火爐旁——而且還很危險。有幾次她不小心碰到了爐子的鐵壁,手臂上留了幾處傷疤。她想起了她的弟弟,她對弟弟有些不滿,弟弟還在睡覺,一會兒他就要起床去上學。像村里大多數女孩一樣,孔奇塔既不會閱讀也不會寫作,因為只有男孩才能上學。
她期待著下午的到來,這給她帶來一些安慰。下午她可以去鎮上賣她做的玉米餅。除了留給家人當天吃的那些,剩下的餅都要賣掉。在鎮上她會見到幾個女伴兒,她們為家里賣玉米餅和一些其他的東西。她希望在那兒能看到那個跟她說過話的男孩,那是兩周前的周日晚上,他們在鎮廣場上說了幾句話。在之后的那個周日的晚上,她看見他在她家對面的街上等著,這無疑是他在追求她的信號。但是她的父母不允許她出去,所以她希望能在鎮上看他一眼。
● 在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高地公園郊區的家里,14歲的喬迪(Jodie)滿臉愁容地站在臥室的鏡子前,她在想去上學之前是否應該再換一套衣服。她已經換過一身了,把藍色的運動衫和白色的裙子換成了黃白相間的寬松短衫和藍色牛仔褲,但她現在又拿不定主意了。“真難看,”她心想,“我太胖了!”在過去的3年中,她的身體一直在迅速地發生變化,她吃驚地發現自己的身體似乎每一天都在變圓變粗。她隱約聽到媽媽在樓下喊她,可能是在催她趕緊去上學。她正在聽粉紅佳人的歌,音量太大,淹沒了媽媽的話。“我來這里不是為了逗你樂,”粉紅佳人唱道,“今晚你別想招惹我。”
● 在尼日利亞的阿馬基里(Amakiri),18歲的奧米比(Omiebi)正走路上學。他走得很 快,因為上課時間快到了,他不想晨會遲到,晨會遲到的學生得一起跪著,直到晨會結束。他看到前面有幾個他的同學,他們都穿著灰色校服,很容易辨認,學校要求所有人都必須穿校服。他小跑幾步趕上了他們,他們跟他打了個招呼,然后他們一起繼續往前走。他們有些緊張地調侃著即將到來的西非學校證書考試,這次考試的成績將決定誰有資格上大學。
奧米比想在這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他感到壓力非常大,他是家里的老大,父母盼著他能考上大學,將來成為一名律師,然后幫助三個弟弟上大學,或者在離家最近的大城市拉各斯(Lagos)找到好工作。奧米比不太確定自己是否想當律師,他也不愿意離開他最近剛開始交往的女孩。不過,他倒是想去拉各斯上大學,離開阿馬基里這個小地方,他聽說那里的所有家庭都有電,所有最新的美國電影都在劇院放映。快到學校時,他和朋友們撒腿跑了起來,趕在晨會開始之前進了教室。
三個青少年,來自三種不同的文化,過著迥然不同的生活。然而,他們都是青少年,都已過童年期,但尚未到達成年期;他們在身體和性方面都在向著成熟發育;他們都在學習進入成人社會所必需的技能。
盡管都是青少年,但他們生長在不同的文化中,這使得他們迥然不同。本書自始至終都在從文化視角理解青少年的發展,即檢視文化允許青少年做什么,要求他們做什么,教他們信仰什么,以及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什么樣的模式。青少年期不僅僅是一種生物學現象,也是一種文化建構。發育期包含一系列涉及身體成熟和性成熟的生物學變化,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對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而言,在發育期發生的生物學變化都是相同的,只不過其發生的時間和文化含義有所不同。但是青少年期不僅僅是一系列發育事件和過程。青少年期(adolescence)是從發育期(puberty)開始到接近成年狀態之間的生命階段,在這一階段,年輕人在為承擔其文化所要求的成年人角色和責任做準備。說青少年期是一種文化建構,意味著不同文化對成人地位的界定,以及要求青少年學習履行的成年人角色和職責千差萬別。幾乎所有文化都有某種類型的青少年期,但是青少年期的長短、內容和(青少年的)日常經歷,卻因文化的不同而千變萬化。
在本章中,我們將了解整個西方文化歷史中關于青少年期的觀點的變化,進而理解青少年期的文化基礎。歷史的發展也是文化的變化。例如,21世紀初期的美國與1900年或1800年的美國在文化上有所不同。了解關于青少年期的觀點如何隨著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有助于強調青少年期的文化基礎。
本章為后面各章奠定基礎的另一種方式是介紹成年初顯期這一概念。本書不僅涵蓋青少年期(10~18歲),而且還涵蓋成年初顯期(18~25歲)。成年初顯期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們將研究關于這一時期的新的思維方式。在本章中,我將描述其含義。接下來的每一章都將包含有關青少年期以及成年初顯期的內容。
在我看來,青少年期一直以來都是所有主題中最令人著迷的主題之一。這是人生中最好的十年……這是一種狀態,一些不好的東西從中產生了,但更多的是生命中美好的東西和心智的成長。
——G.斯坦利,《青少年期》
本章將通過討論有關青少年期和成年初顯期的科學研究來為后面的章節奠定基礎。我將介紹有關這兩個階段的研究中使用的科學方法的一些基本特征。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了解青少年期和成年初顯期,而且要了解這些科學研究領域,這些研究領域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特定的慣例來確保研究的有效性。
最后,本章將通過簡要介紹本書的主要內容和框架為后續各章奠定基礎。你會了解到將在后面的章節中反復出現的主題,同時掌握本書的脈絡。通過介紹世界各個地區的青少年期的概況,我重點強調了本書的核心——文化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