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樂毅率五國聯軍大破強齊(1)

反齊統一戰線形成

五國伐秦后,國際間的合縱與連橫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出現了三種聲音。

第一種,以孟嘗君為代表,主張三晉與秦、燕、楚等國聯合,合縱攻齊;

第二種,以李兌為代表,主張趙、齊聯合,連橫攻秦;

第三種,以呂禮和韓珉為代表,主張齊、秦聯合,共治天下。

五國伐秦的失敗,也使得齊閔王開始反思自己的失誤。他認為,當務之急是恢復與秦國的關系,于是請與秦昭王關系密切的韓珉牽線搭橋,在齊、秦之間展開對話。

韓珉是個熱心人,和孟嘗君、蘇秦等虛情假意之徒不同,他既愛秦國,也愛齊國,對于撮合齊、秦兩國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執著。或者可以這樣說,他認為齊、秦兩國天生就應該遙相呼應,共同進退。唯有如此,這個世界才正常。

在一封由秦昭王授意寫給齊閔王的書信中,韓珉這樣寫道:“秦王對于貿然稱帝一事,深感后悔。”秦昭王還表示,只要齊、秦聯合,三四年內即可獲得雙贏的結果。這三四年間,秦國將不計前嫌,一如既往地支持齊國進攻宋國,而且盡最大努力不讓楚、魏等國染指此事,保證齊國得到宋國的全部土地。齊滅宋后,再與秦國瓜分三晉的土地,秦取上黨,齊取河東。然后再南下瓜分楚國,秦取云夢,齊取東國。到那個時候,“齊、秦雖立百帝,天下孰能禁之?”

這封信與蘇秦給齊閔王定下的優先攻宋戰略不謀而合,甚合齊閔王的心意。有了秦昭王的保證,再加上蘇秦的不斷鼓動,公元前286年,齊閔王終于起用韓珉為將,第三次發兵攻打宋國。

正在這個時候,宋國發生了內亂。

據說有一天宋王偃出游,看見一位采桑婦人長得十分美貌,便想據為己有。這位婦人的老公韓憑,是宋國一位基層干部,官位雖然不高,做人卻很有原則。對于宋王偃的荒誕要求,韓憑表現出極度憤怒,結果被抓起來送去勞教,韓氏也被強行帶入王宮,成為宋王偃后宮佳麗中的一員。

不久,韓氏寫了一首詩,托人暗中帶信給韓憑。詩是這么寫的:“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

宋王偃截獲這封信,百思不得其解。大夫蘇賀看了之后說:“其雨淫淫,是說她心情不好,一直掛念夫婿;河大水深,是指宮禁森嚴,不得來往;日出當心,那是有了殉死之志。”

后來韓憑果然自殺,韓氏也跳城而亡。韓氏死前,寫了一封遺書給宋王偃,說:“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意思是別的要求不敢提,如果死后能夠夫妻合葬,那就感恩戴德了。

宋王偃若是還有一絲良心,這樣的要求答應也無妨,偏偏他是那種毫無人性之輩,故意讓韓氏夫婦分別葬在兩個墓穴中,相望而不能相交。神奇的是,沒過多久,兩座墳上各長出一棵大樹,樹葉互相擁抱,樹根互相纏繞。又有一對鴛鴦宿于樹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宋人同情韓氏夫婦的遭遇,便將這樹命名為“相思樹”。

而宋王偃經此一事,脾氣更為暴戾,行事更加出格,群臣若有敢勸諫者“輒射之”,即便是夏桀商紂,也望塵莫及。商丘城中,連已經被立為國君的太子都看不慣宋王偃的所作所為,密謀發動政變。然而因為事不機密,這次政變失敗了,太子被迫流亡國外,宋國政局出現動蕩。韓珉抓住這個機會,率軍長驅直入,一舉攻克商丘,趕走宋王偃,從此將宋國并入齊國的版圖。

齊國進攻宋國,是在秦國許可甚至是鼓勵的情況下進行的。然而不出蘇秦所料,當齊國兼并了宋國后,包括秦國在內的天下諸侯無不產生了強烈的嫉妒感。

魏國,在孟嘗君的主政下,本來就對齊國充滿敵意。齊國吞并宋國,一則從魏國嘴邊搶走了一塊肥肉,二則直接威脅到魏國的國土安全,因而導致兩國關系更加緊張。

趙國,奉陽君李兌是主張與齊國聯合的,但是當齊國占領了宋國,又沒有兌現將陶地贈予李兌的諾言,李兌的風向也變了。再加上孟嘗君與韓徐的積極推動,趙國基本上已經站到了齊國的對立面。當時蘇秦從齊國寫給燕昭王的密信中就曾提到,趙國已經用薛公、韓徐的計謀對付齊國,兩國必有一戰。事實上,不久之后,齊、趙兩國就發生了邊境沖突,韓徐一度率軍攻入齊境,遭到有力的反擊之后才撤軍。

秦國,堪稱變臉大師。齊滅宋之前,秦昭王通過韓珉向齊閔王明確表示支持齊國進攻宋國;齊滅宋之后,秦昭王卻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說:“寡人愛宋國,就像愛新城和陽晉一樣。韓珉這家伙跟寡人關系那么好,卻進攻寡人所愛之地,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說罷連連搖頭,表示想不通。

還有一個想不通的人是穰侯魏厓。他老早就盯上了陶地,現在卻眼睜睜看著它落入齊閔王手中,叫他如何釋懷?

在魏厓的主持下,一場針對齊國的合縱運動悄然鋪開。

公元前285年,秦將蒙驁率軍越過韓、魏兩國攻齊,連下九城,拉開了合縱攻齊的序幕。

同年,秦昭王分別與楚頃襄王、趙惠文王會晤,就討伐齊國一事與兩國達成一致。

公元前284年,秦昭王又與魏昭王會于宜陽,與韓僖王會于新城,協調攻齊事宜。

同年,受秦昭王委托,趙惠文王與燕昭王在邯鄲秘密會面。秦、趙、燕三國結成聯盟。依照盟約,秦國還向趙、燕兩國送去質子,以表誠意。這樣就形成了以秦國為首,秦、趙、燕三國為核心,包括韓、魏、楚三國參加的反齊統一陣線。

經秦昭王提名,燕將樂毅被推舉為討伐齊國的聯軍統帥。

燕昭王千金買馬骨

樂毅的祖上,是魏文侯時期的名將樂羊。

據《史記》記載,當年樂羊奉命進攻中山,事成之后被魏文侯封于中山靈壽,從此在中山定居。后來中山復國,到了趙武靈王時期又被趙國吞并,樂羊的后人一直生活在靈壽,便變成了趙國的臣民。

樂毅自幼聰穎,愛讀兵書。趙國吞并中山后,樂毅被鄉人舉薦,在趙國軍中擔任了職務,深受趙武靈王賞識,引為親信。公元前295年,趙國發生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困餓死,樂毅為躲避動亂,逃到魏國,在魏昭王的朝中謀到了一官半職。

正是在魏國,樂毅聽到了關于燕昭王招賢納士的故事。

原來,燕昭王自從即位以來,便將向齊國報仇作為首要目標,“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但是燕國與齊國相比,一則小,二則偏遠,三則落后,差距十分明顯。為了使燕國迅速強大起來,燕昭王將人才戰略擺在第一位,放下諸侯的架子,廣開門路,禮賢下士,不拘一格招納天下賢才。

當時燕國有一位老臣,名叫郭隗(wěi)。有人提醒燕昭王,說郭隗這個人有腦子,您如果要招到真正的人才,不妨聽聽郭隗的意見。燕昭王便去登門拜訪郭隗,虛心向他請教。

燕昭王說:“齊國趁燕國內亂,發動突然襲擊,差點滅亡燕國,這個仇我們一定要報。我希望天下的賢能之士都到燕國來,幫助我們完成這一目標,請問該怎么辦?”

郭隗說:“您聽過千金買骨的故事嗎?”

燕昭王搖搖頭。

郭隗說,古代有位國王,想以重金求購千里馬,但是經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里有位仆役主動請纓,帶著千金出去尋馬。三個月后,果然找到一匹,不過已經死了。仆役便以五百金的價格將死馬買回來向國王復命。國王一看,氣不打一處來,罵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再說,一副馬骨頭用得著五百金嗎?”

仆役說:“用不著。人家想五十金賣給我,我費了老鼻子勁,才講到五百。”

“啊!為什么不講到二百五呢?”國王氣得跳起來。

“您想想看,買副馬骨頭尚且肯花五百金,這個故事很快就會傳遍天下。天下人都知道您買馬的誠意,還愁買不到千里馬嗎?”仆役用非常平靜的語氣打消了國王的怒火。

果然,自此之后,送馬上門的人絡繹不絕。不到一年,國王就買到了三匹貨真價實的千里馬。

郭隗說到這里,起身向燕昭王鞠躬,說:“大王如果真心想招攬賢才,就請從我郭隗這把老骨頭開始吧!”

燕昭王于是在薊城修建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宅子,讓郭隗住進去。而且尊他為師,在各種公開場合都請他坐上座,隔三岔五帶著群臣去慰問,親自給他端茶倒水,噓寒問暖。郭隗這老小子本來就行將就木,被這么一折騰,不免涕淚橫流,顯出一副死相來。

看到的人都在想,大王對這個半死不活的郭隗都那么好,那是真的尊重人才,不是鬧著玩的了。

事情傳出去后,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從各地跑到燕國來尋找前途的士人學子如過江之鯽。繼魏文侯時期的安邑、齊宣王時期的臨淄之后,薊城成為了戰國時期第三個人才聚集中心。這些士人學子中,包括來自齊國的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和來自趙國的法家知名學者劇辛。而樂毅在聽到燕昭王禮遇郭隗的故事后,也產生了到燕國去看一看的想法。

正巧魏昭王要派一名使者去燕國,樂毅爭取到這個機會,就從大梁出發了。

燕昭王早就聽說過樂毅的大名,沒有把他當作使者,而是以接待諸侯之禮接見他。樂毅一看那架勢,趕緊退到一邊,不敢接受,但禁不住燕昭王一再勸說,才勉強坐到了主賓的位置上。

兩個人交談了一個下午后,樂毅認定,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眼前的這位燕昭王雖然不是什么實力強橫的君主,但絕對值得他委身侍奉。于是樂毅就留在了燕國,擔任了燕昭王的亞卿。

在郭隗、劇辛、樂毅等人的輔佐下,燕昭王奮發圖強,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于使得燕國逐漸富強起來。在這期間,燕國還積極向東北擴張勢力,擴大生存空間。在將軍秦開的率領下,燕軍主動出去,一舉擊破東胡部落,辟地千里,在那里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

應該說,到公元前284年,燕國已經做好了向齊國報仇的一切準備。國內兵強馬壯,士卒摩拳擦掌;國外反齊統一戰線形成,秦、趙等國協調一致;再加上蘇秦在齊國潛伏多年,將齊國的軍政外交情報源源不斷送到薊城,燕軍對齊軍的動向已經是了如指掌。

這一年春天,蘇秦在給燕昭王的密報中寫道:“齊國這些年來南攻楚,西困秦,窮兵黷武,已經是積蓄散盡,人民憔悴,士卒疲敝。現在又舉全國之力攻占宋國,還妄圖收服泗上十二諸侯。這不過是齊王本人不自量力罷了,齊國已經燈枯油盡,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樂毅伐齊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封樂毅為上將軍,征發全國軍隊出征齊國。趙惠文王也“以相國印授樂毅”,表示樂毅有指揮趙軍的權力。秦國派都尉斯離率軍與燕、趙兩軍會合,韓、魏兩國也派出部隊。于是組成了浩浩蕩蕩的五國聯軍,在樂毅的統一指揮下,取道靈丘(今山東省高唐)進入齊國。

這個時候,齊閔王終于醒悟了一件事,派人將蘇秦抓了起來,拉到臨淄大街上,處以車裂之刑。

春秋戰國時期的刑罰雖然殘酷,但在史料記載中,被判車裂之刑的人不超過十個。因為車裂之刑實在是太殘酷了,如果不是罪大惡極之徒,一般都不會使用這一酷刑中的酷刑。

由此可見齊閔王對蘇秦的恨。

假如他知道,蘇秦做這一切,并非出于對齊國的恨,也不是出于對燕國的同情,更不是為了什么榮華富貴,僅僅是為了完成作為一個縱橫家的收山之作,為了讓后人在史書上蘇秦這個名字前冠以“縱橫家”三個字,又會作何感想呢?

他或許會對人世的無常發出一聲感嘆吧!

就像這片四分五裂的大地一樣,蘇秦最終走向了四分五裂。對于這一結局,蘇秦早有心理準備,他用微笑迎接了逮捕他的士兵,也用微笑面對了成千上萬唾罵他的臨淄市民。直到五輛馬車將他整個身體拉直的時候,他才略帶驚慌地說了一句:

“痛!”

是不是痛并快樂著,后人不得而知。

做完這件事后,齊閔王動員全國的兵力,以觸子為將,在濟水以西布陣,與五國聯軍對峙。

齊軍連年征戰,早就疲憊不堪。作為主帥的觸子,對這一點是看得很明白的。他命部下在濟水沿線構筑防御陣地,寄希望于拖延時間,想等聯軍出現疲態的時候再伺機出擊。

然而,這一正確的作戰方略被臨淄城內的齊閔王視為懦弱。他不斷派出使者,督促觸子主動進軍。觸子堅決不從。齊閔王失去了耐心,派人給觸子帶話說:“你再不戰,我便滅你九族,挖你祖墳!”

這句又狠又傻的話決定了齊國的命運。

觸子左右為難,出戰必敗,不戰必死。于是按照齊閔王的旨意出擊。兩軍剛剛接觸,觸子便在中軍鳴金收兵。齊軍本來就沒有戰意,四下逃散,聯軍趁勢掩殺,不費吹灰之力便贏得了濟西之戰的勝利。

事后樂毅不無遺憾地說:“我本來還想和觸子好好打一仗……”但是已經沒有機會了,觸子還沒等戰斗結束,就獨自駕車離去,不知所終。

濟西之戰后,秦、趙、韓、魏均撤軍回國,只有樂毅率領燕軍繼續東進,越過齊國長城,進逼臨淄。

齊將達子臨危受命,收拾殘兵敗將,退守秦周(臨淄以西),企圖保衛臨淄。

達子向齊閔王提出,齊國現在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請大王將府庫里的錢財全拿出來分給將士們,好讓他們感恩戴德,拼死殺敵。

齊閔王一聽,腦袋搖得跟個撥浪鼓似的,連聲說:“那怎么行?”想了半天又說,“聯軍不是已經撤走了么?現在只剩下燕國的部隊,你難道還對付不了?寡人平時讓你們養尊處優,到了關鍵時刻都派不上用場,莫非都是南郭先生?”

順便說一句,齊宣王喜歡聽吹竽,而且喜歡聽合奏,因此宮里養著三百人的龐大樂隊,樂師們個個都享受士族待遇。有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但是混雜其中,每逢演奏就做做樣子,不發出聲音,居然也混了多年。齊閔王即位后,喜歡聽獨奏,命樂師一個一個登臺獻藝。南郭先生一聽,趕緊腳底抹油,偷偷溜走了。

因為這件事,中國歷史上便多了個“濫竽充數”的成語。齊閔王頗為得意,認為是自己的聰明睿智趕走了南郭先生,從此看人都覺得像南郭先生。稷下學宮在齊宣王時期達到鼎盛,有學子千余人。在齊閔王看來,也不過是南郭先生聚會,不但削減學宮經費,還禁止學究們議論政治,甚至將那年田甲劫王也歸罪于諸子百家鼓動。這樣一來,學宮里那些當代精英只好卷鋪蓋走人,學宮從此凋零。正好燕昭王千金買骨,這伙人便爭先恐后去了燕國,反倒成全了燕國的人才戰略。

回到正題。齊閔王說出“南郭先生”一詞,達子便悲哀地看了他一眼,沒有再說什么。

接下來的秦周之戰,齊軍又是慘敗,達子戰死。

秦周失守后,臨淄便再無屏障。燕軍長驅直入,攻占了臨淄。齊閔王倉皇出逃,齊國宮室中收藏的寶器和多年積聚的財物被燕軍一掃而空,統統運回燕國。

這一年,距齊宣王派匡章攻占燕國正好三十年。

燕昭王在國內得到捷報,欣喜若狂,親自跑到齊國來慰勞部隊,并封樂毅為昌國君。

樂毅并沒有滿足于攻占臨淄,繼續分兵略地。據《資治通鑒》記載,燕軍兵分五路,左軍抵達膠東、東萊;前軍繞過泰山直抵東海,攻克瑯琊;右軍沿黃河、濟水前進,屯兵阿城、鄄城;后軍駐扎在北海之濱,以安撫千乘;中軍則鎮守臨淄。

樂毅絕非只會帶兵打仗的赳赳武夫,他既希望占領齊國的領土,又希望獲得齊國的人心,因此嚴格整飭燕國的紀律,每到一處,都禁止部隊騷擾民眾,廢除齊閔王制定的苛捐雜稅,恢復齊宣王時期的寬松政策。同時尋訪齊國的隱士高人,以禮相待,請他們出山來幫助治理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泾阳县| 鹤庆县| 巴里| 璧山县| 凉城县| 江门市| 仲巴县| 翁牛特旗| 禹城市| 台湾省| 三江| 新民市| 萝北县| 衢州市| 长岛县| 永新县| 伊川县| 威海市| 衡南县| 曲周县| 孝义市| 西峡县| 宝清县| 陵水| 扎囊县| 赤壁市| 恩平市| 唐山市| 深泽县| 玉山县| 沈阳市| 江津市| 万全县| 凤凰县| 洪雅县| 庆云县| 珲春市| 德惠市| 红桥区|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