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有生之年從未停止思考的思想者

孔子的思想體系像海一樣深邃,像海一樣寬廣。我們只能做簡單的、浮光掠影式的探尋。

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思想總括起來,就是一個“仁”字——仁愛的仁。孔子終其一生都在研究怎么樣才能仁愛?就是說人要怎么樣才能情同此心,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別人都能報以同情的態度。

孔子找到的途徑是“忠恕”二字。

忠呢,上面一個中,下面一個心,就是要我們把心放在中間,不偏不倚地去思考問題;恕呢,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就是說要像自己的心,意思是要學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公正的結論。

知道怎么思考問題之后呢,孔子說,接下來就要用“智勇”去解決問題,也就是用實際行動去推行仁愛。什么才算智勇呢?

智就是智慧,勇就是一往無前的勇氣。要用這兩樣東西去行動!

孔子一邊強調人要一往無前地去做,一邊也強調不能過了頭。所以孔子又提出了一個“中庸”之道——“中”呢,就是剛剛好,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庸”就是“不易”,不易就是不改變,也就是盡量延續之前好的狀態,不改變原來的樣子。

是不是有點糊涂了,一會說要一往無前,一會怎么又說維持現狀?

孔子說的維持現狀,是指在現狀已經很好的情況下,比如說周朝,如果社會制度的設置已經像周朝那么好了,那就盡量不要改變它,好好維持下去、好好發展、不要沒事瞎折騰就可以了!如果不夠好,那就要用智慧和勇氣讓它變好。

要做到以上這些,就要積極的入世——這也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他強調人生要有一番作為,要一心一意為國為民。同時期的道家不同,道家強調的是出世,成全個人的人生追求。一個入世一個出世,一個為國為民一個成全自己,你很難說哪個對哪個錯,很多時候,在于你所處的環境,甚至你的年齡段。

先秦以后,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就像一條路的兩端,幾乎所有的士人終其一生都在這兩端之間徘徊(漢朝初年之后隨著佛經的傳入,慢慢地又加入了佛家)。像白居易,年輕的時候是積極入世的儒家,中年以后就成了成全自己、寄情山水的道家;杜甫卻是堅持做了一生的儒家;被稱為中國最后一個大儒的梁漱溟,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家做和尚入了佛家,但后來又很快走出寺廟為民請命,做了一生的儒家。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有很多精辟的言論都收集在他學生記錄的《論語》之中。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錄的和老師之間日常對話的書,這些對話看起來一二句三四句,其實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所以弟子們記錄下來,使之代代相傳,人人受益。

《論語》全篇都是以“子曰”起頭,子曰就是孔子說。

舉幾個例子: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第一句是說隨便吃點粗茶淡飯,然后舒舒服服枕在自己的胳膊上睡覺,真是樂在其中啊!第二句卻突然從簡單的生活景象一下子飛躍到了另外一個人生高度:如果通過不道德的手段取得的富貴,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浮云!

孔子真正想說的也許是,第一種狀態很好,但是如果能夠通過正義的途徑,獲得富貴獲得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那也不錯。當然,如果是不道德的手段,那一切就都免談!所以在孔子心中,排第一的是義而富且貴,第二是飯疏食曲肱而枕,最差的是不義而富且貴,堅決不選。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表面是說,天氣真正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不會凋落的。深層的意思是說,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在污濁的社會中,才能判斷出誰才是真正的君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歲開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三十就該自立(成家立業);四十歲不應再有諸多困惑,不要再活得像個問題少年,整天問別人為什么;五十歲的時候就該理解天命,懂得有些事情就是命中注定,非人力所能改變;六十歲聽到什么事情不應該再生氣發火。人到了六十歲,應該有充分的寬容去理解這個社會以及人生中發生的一切;七十歲的時候應該活得隨心所欲,而這種隨心所欲自然地、本能地就不會超過社會規范的圈子。——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總結了人的一生在每個階段該有的樣子,是不是很經典?

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這是在表揚自己的愛徒顏回,孔子教授的弟子大概有3000多人,其中72人有名字流傳下來,孔子比較喜歡的有十幾位,其中最喜歡的就是這位志存高潔、能夠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學生顏回。

不僅如此,孔子也一直在思考“仁”的含義,根據學生記錄在《論語》中的言論,他曾經這樣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也就是說,虛假的、花言巧語之類的,肯定不是仁。但“剛毅木訥近仁”。意思是說,剛毅木訥這樣的品格,就接近仁了。那么到底什么是仁呢?孔子曾經從很多側面對此進行了解釋:“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就是“仁者愛人”的來歷吧。但“仁”又不僅僅如此,結合《論語》前后的觀點,仁是可以包含孝、忠、智、勇、禮、信。“仁”在孔子這里是全德的總稱,是孔子思想體系頂端的那個點。

《論語》中有很多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治國的道理,言簡意賅地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宋朝初年有個宰相趙普,就是和趙匡胤一起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后來當了宰相的那位,他就非常喜歡讀《論語》,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作為生命個體的我們,不敢隨便就說治天下,但學來指導一下自己的人生也是不錯的!

孔子的思想不僅體現在學生的記錄之中,還完整地保留在他自己創作的《春秋》之中。

前面我們說過,70歲才回到家的孔子終于過上了安詳的老年生活,他不再直接參與政事,而是以“國老”的身份問政,也就是說保留一個知情權。這時候,孔子有條件仔細閱讀魯國檔案。他為了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張,就精心刪訂了自己漂泊途中所作的那部魯國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為啥這么老還不肯休息,還要來刪訂《春秋》呢?

關于這個,孟子說得很清楚:“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意思就是說,那是一個劇變的時代,西周時期的禮制徹底崩塌了,孔子特別擔心這種狀況會持續下去,于是寫下了這本書。——從這個創作初衷來看,我們可以判斷,《春秋》看似在講客觀歷史,其實暗藏了孔子的褒貶態度,還有孔子的治世思想。

那么,書名為什么叫《春秋》呢?咋不叫個《冬夏》?

孔子這本書其實就是記錄魯國的歷史,說簡單點,就相當于《魯國兩百多年大事記》,可為什么不直接這么叫而偏要叫《春秋》呢?

孔子沒解釋。后來有南懷瑾先生解釋說,“春秋”其實就是春去秋來。直白些理解,就是春去秋來、逝水流年,發生在魯國的那些事兒!

還有一點值得一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春秋”二字,其實就是從孔子的這本書名借來的。為什么呢?因為孔子的這本書記錄的時間是前722年到前481年,而東周茍延殘喘、氣數未盡的這段時間也差不多是在前770年到前477年——到這一年諸侯國就徹底翻臉不認人了,赤裸裸的戰國就開始了。因為這兩個時間如此接近,后人就直接用孔子的書名來命名這段歷史了。

一本書名可以作為一個時代的名稱,為什么呢?

因為其中不僅深藏著孔子博大精深的治世思想,其文筆還異常富有特色,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春秋筆法。

深藏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認真閱讀發掘,根本就不會明白孔子本來的意思。舉例說明:

《春秋》第一篇,隱公的故事。開頭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請問這六個字是什么意思?真要說明白那就真的很復雜了。

元年說的是魯隱公繼位的第一年;春,就是一年開始的意思;王正月,王,大家都認為是周文王,這三個字的意思是說周文王定下的那個正月(周朝是以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是以十月為正月),這六個字合起來的意思應該就是:十一月,魯隱公繼位了。

既然是這樣,為什么不干脆直接說呢?

這里面的講究就多了:孔子明明喜歡魯隱公,想表揚魯隱公,可是又不能直接說,為什么呢?他這是為魯隱公著想。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魯隱公本來不是上一屆魯國國君指定的接班人,真正的接班人是他的弟弟:太子魯桓公。但是前任大王死的時候,魯桓公還小不懂事,所以大家都推魯隱公上位。魯隱公很為難,不上吧,萬一魯國有人趁機作亂怎么辦?上吧,萬一有人說他貪慕權力怎么辦?他那時候就像當初的周公旦一樣迷茫,可是最后他做出了和周公旦一樣的決定,上!不僅上了位,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把魯國治理得非常好。在位11年后,主動積極地把國家大權交給了長大的魯桓公。

魯隱公這個人很有能力又很低調,但繼位這事說起來總有那么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所以孔子講他的故事,為他著想,契合他奢華低調有內涵的本心,并沒有直接說他繼位了。

魯隱公死后謚號為“隱”,也真是很符合他一直以來對自己的定位。

但遺憾的是,后來魯桓公竟然聽信小人之言,殺死了自己的哥哥魯隱公!

根據《中國歷史大事年表》所列,桓公弒隱是東周以來第一位弒君而不被討伐的人。《春秋》注釋版之一的《谷梁傳》也說:“桓弟弒兄(魯桓公下的命令,就相當于是他殺了自己的兄長),臣弒君(一個黑心的臣子具體執行。臣子殺君,開啟以下犯上的先例),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所謂:“政者正也,天子為天下之正,諸侯為國之正,君繼位不正,則不能正臣下,則國多爭,禮樂不行,禍亂并至。”

孔子一向主張禮制天下,他覺得這一點做得最好的就是西周了,到春秋已經是天下大亂。大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禮法的破壞,而禮法破壞的第一人就是這個殺死了自己親哥哥魯隱公的魯桓公,所以孔子將隱公的故事作為《春秋》的首篇來寫,隱含的意思就是維護禮法。仁德有才的隱公被殺,春秋亂世的大幕由此拉開。

一個首篇,六個字,竟有這么高深的意思!

因為《春秋》里面深藏著孔子的褒貶態度和治世思想,該書面世之后,炫目的“春秋筆法”更是刺痛了很多亂臣賊子,甚至有壞人因之卻步——這就是文字的力量,有力量的文字像釘子!

不僅思想很深,《春秋》的文學成就也很高。《春秋》不僅用極少的文字表達出了完整精準的意思,實現了簡單最美的審美追求,而且每一個字還都不能換,也就是說,中華漢字萬萬千,再沒有比他用的這個字更合適的了——這個就不必試驗了,很多前輩估計都已經試過很多次了!所以《文心雕龍》評價說,《春秋》辨理,一字見義。——就是說一個字就能表達得很清楚了,不必那么多廢話!這也就是春秋筆法最大的特點:微言大義。具體概括就是“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不仔細琢磨研究,根本就不知道孔子到底是在表揚你還是在批評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兰考县| 土默特左旗| 长岭县| 阿坝县| 浮山县| 安吉县| 泾阳县| 和静县| 茂名市| 乐昌市| 通河县| 洛南县| 丰都县| 睢宁县| 秀山| 永州市| 磴口县| 绥德县| 平潭县| 和田县| 平湖市| 郓城县| 襄汾县| 莱阳市| 麦盖提县| 平凉市| 晋中市| 闽侯县| 开封市| 政和县| 弥勒县| 双城市| 河间市| 桃园市| 新竹县| 绥化市| 兰坪| 贡嘎县| 若羌县| 和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