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思考力Ⅱ:透過結構看問題解決
- 李忠秋
- 642字
- 2021-10-29 12:29:55
第二節 解決問題包含的三個層次
在第一節“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這個問題中,當你嘗試用結構化的方法去梳理它時,就找到了杯子、外部環境和水這樣一個結構,基于這個結構,你得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平時解決問題的時候,都會經歷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明確自己遇到了什么問題,知道自己對這個問題原本是怎么思考的,只有知道了原來的思考方式,才能夠調整它。
第二步,用科學的方法重新梳理思路,自己想清楚、想全面,從而針對問題做出有效的決策。
第三步,保證解決方案可以順利實施,并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是一個向內或向外呈現的環節。
這三個步驟對應結構思考力的三層次模型,如圖0-2所示。
● 理解:隱性思維顯性化。理解問題,把握問題的本質,基于根本目的確定問題。
● 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拆解問題,找要素、會決策,基于關鍵邏輯找方案。
● 呈現:結構思維形象化。制訂計劃,呈現解決方案,基于計劃去實施,展示成果。

圖0-2 結構思考力的三層次模型
在解決問題時,你會不斷經歷理解、重構和呈現的循環,所以本書也會基于理解、重構和呈現這個三層次模型來展開敘述。所謂理解,就是想清楚某件事情到底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所謂重構,就是把這個問題背后所有的要素重新進行排列組合,讓這個問題的本質及解決方案自動呈現出來。所謂呈現,就是把計劃變成可以執行的方案,并且在實施的過程中顯示出整個方案帶來的改變。本書把這三個層次又細化為五個步驟,如圖0-3所示。
第三節將概述這五個步驟,具體內容將在本書第一章至第五章分別講述。

圖0-3 五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