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經典譯叢:瞧!這個人
- (德)尼采
- 1476字
- 2021-10-29 17:53:01
譯者序
弗里德里?!つ岵桑聡軐W家、詩人,1844年出生于普魯士薩克森一個牧師家庭,1889年精神崩潰,此后一直由妹妹和母親照料,1900年在德國魏瑪去世。《瞧,這個人》是尼采的自傳,也是他在精神正常時完成的最后一本書(實際上尼采精神崩潰后,此書還沒有完全完成,他的妹妹幫助整理了最后的部分。這本書于尼采去世后才出版)。此書總結了他的思想主張,是了解尼采不得不讀的一本著作。
尼采的文章思想深邃、文筆犀利,卻飽受爭議。他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但直到二十世紀才被學術界承認。希特勒曾對尼采極盡推崇,但這只為他增添了污名——人們認為這是兩個瘋子之間的惺惺相惜。尼采的狂人盡皆知,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那句:“我是太陽!”人們稱尼采為瘋子并不為過,因為他四十五歲之后真的精神失常了。據說他在街頭看到一匹馬被主人鞭打虐待,上去抱著馬痛哭,就這么精神崩潰了。這件事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他的精神失常實際上是長期否定和自我否定的結果,他一生都在否定,反道德,反哲學,反宗教,反德國教育,反現代文化;他在著作中將自己的母親和妹妹批判得一無是處,到了后期甚至把自己曾經的偶像和一生的摯友理查德·瓦格納也批判了;他一生都在自我吹噓,但難掩“世與我而相違”的孤獨寂寞;他對生命力充滿渴望,卻難以抹去悲觀的底色。米蘭·昆德拉對尼采精神失常的評價頗耐人尋味:“尼采在替笛卡爾向這匹馬道歉?!?/p>
《瞧!這個人》成書于尼采精神崩潰之際,因此它帶上了濃厚的尼采式瘋癲色彩一點也不奇怪。本書主要的四章,題目分別為“我為何如此睿智”“我為何如此聰明”“我為何能夠寫出如此優秀的書”以及“為何我是宿命”,單從這些題目來看,尼采自我吹噓的本色就表露無遺。尼采一直以波蘭貴族自矜——他甚至因母親、妹妹血統不純而鄙視她們,野蠻的德意志人在他眼中更加不值一哂——這也是造成他孤傲性格的原因之一(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其實是尼采祖母在他小時候給他編的故事,他卻深信不疑了)。初讀尼采的著作的讀者會有一種眩暈感,如聞奇香與惡臭之混合氣體,讀不懂尼采、詆毀尼采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認為尼采的哲學全是瘋言瘋語,或者認為正是因為尼采精神失常了才能塑造出這樣奇特的哲學體系,那就大錯特錯了。凡是能稱為哲學的,必然是邏輯本身站得住腳,然后才能登堂入室,尼采哲學亦是如此。比如他有一句著名的口號:“上帝死了!”很多人據此認為尼采就是個“反神棍的神棍”,殊不知這并非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經過嚴密推斷的結果。尼采的很多言論都是如此,比如“我如此睿智”“我如此聰明”“我就是宿命”,看起來像是亡天滅地的狂言,但是其背后都是有嚴謹的邏輯推論在支撐著的——不信,你可以讀讀這本書。
《瞧!這個人》是一本不同尋常的自傳,它不同于一般傳記文學的敘事風格,甚至出生年月都沒有交代,很多內容都有夸大捏造的嫌疑,但是尼采對自己代表著作的回顧總結,讓我們對他的思想主張有了清晰的了解??赡芩X得,生平往事都不值一提,唯有他的思想才有分量——他竟狂傲到如此地步!可是如果不狂,他又怎么是尼采呢?如果中規中矩,這部自傳又怎么配得上尼采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古代圣哲勘定的君子之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想要“重估一切價值”的尼采也是有這樣的胸懷與抱負的,只不過中國的君子是謙遜內斂、文質彬彬的,而尼采其人張揚自我,孔武有力。很多人因為尼采太過狂傲、太過反叛而遠離尼采,甚至對他冷嘲熱諷,這也是他難言的苦楚吧。站在世紀之交的尼采,在世人的冷眼譏誚中,滿懷憤懣,抽刀斷流,剎那間江河阻斷,從此生出一派新流……
繆文榮
2017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