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大不容易(盧勤教育文集)
- 盧勤
- 1899字
- 2021-10-25 17:06:53
上幼兒園的孩子哭給誰看
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有個共同的愛好:哭。
孩子一哭,父母擔心,老人傷心,家里亂成一團?!笆撬?,還是不送?”成了各家最大的困惑。
“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哭怎么辦?”許多年輕的父母常常向我提出這類問題。
“很正常!”我對他們說,“我的兒子上幼兒園也有過哭的歷史,開始我也很焦慮,自從我知道了孩子‘哭的秘密’后,就不擔心了?!?/p>
哭,還有秘密嗎?
對!聽我慢慢道來。
我兒子1歲零8個月就送幼兒園全托了。那時我們住在他姥姥家。每到周一早上,我會在姥姥家附近一個車站,等候幼兒園接送孩子的班車。車沒來時,孩子們都有說有笑,只要一上了班車,孩子就開始大哭,好像要奔赴刑場。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姥姥早點兒接我!”
兒子一哭,姥姥就開始抹眼淚。第三天,姥姥就想孫子,自己乘公共汽車到官園,去幼兒園看孩子了?;氐郊?,還要難過好幾天。
以后,送孩子,我盡量不讓姥姥去。接孩子,再讓姥姥去,我心疼姥姥。
家長們碰到一起,交流最多的,就是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哭,哭壞了怎么辦?
終于有一天,我知道了孩子哭的“秘密”。
那是一個周一的早晨,天氣十分炎熱。我因要去幼兒園辦事,一大早就帶兒子去大樓門前等幼兒園的班車。
等車的小孩、家長很多,黑壓壓地站了一群。大家互相打著招呼,嘮著家常,一派和平景象。
大客車來了,車門打開了。
孩子們開始哭了,聲音由小變大,不一會兒就哭聲一片:“媽媽,我不上幼兒園!”“媽媽早點接我!”
媽媽也開始流眼淚,母子、母女難舍難分,場面十分“悲壯”。
我也隨孩子們上了車,目睹了眼前這“悲壯”的場面,心里酸酸的。
車開動了。只聽孩子們的哭聲達到最高分貝。車下送行的媽媽們和老人們一邊抹眼淚,一邊揮手告別,好像孩子一去將不再回來。
我仔細觀察車上的孩子,發現他們的小眼睛淚汪汪地看著自己的家人,哭著喊著,感覺好像在比賽看誰的聲音最響!
當車子掉頭,轉彎,直奔前門北大街駛去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哭聲忽然停止了。只見孩子們安安靜靜地坐在車座位上,開始吃起了書包里的好吃的,有的孩子還互相交換,好一派祥和的景象!
我往車外一看,已經看不見父母和家人的身影。
這時,我忽然明白,原來,孩子是哭給父母看的,哭給奶奶、姥姥看的!
我聯想到一個小故事:一個愛哭的小女孩,每次摔倒了,都要大哭著等媽媽抱她起來。有一天,她和一個大姐姐出去玩,不小心摔倒了,不但沒有哭,還自己爬了起來,大姐姐問她:“今天你怎么沒哭呢?”
小女孩說:“今天媽媽不在身邊?!?/p>
小孩的眼淚,天生就是為父母和老人準備的!這是因為,眼淚能換來父母和老人的關注和同情。
這天,寶寶要上幼兒園了。一大早,他就情緒低落:“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你千萬不要滿臉同情地說:“寶寶,聽話,媽媽一定早早去接你!”
你的同情馬上會換來孩子的眼淚,而且孩子會從你口氣中得到這樣的信息:幼兒園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要不媽媽為什么要早早去接呢?這樣,他就掉進了悲傷的世界,難以自拔。這樣做,只會給你和孩子平添雙份不愉快。
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情送孩子上幼兒園,那情況將會大有好轉。
看看吧,令寶寶和媽媽都愉快的新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媽媽的眼淚,帶給孩子的信息是擔心,是離別的悲傷;
媽媽的笑容,帶給孩子的信息是放心,是進入新集體的快樂。
孩子到了3歲,一定要上幼兒園。那是一個兒童的天地,讓他們在那里感受到和伙伴在一起的快樂,才會更好地融入集體;讓他們在那里學會有規律的生活,才會讓他們懂得規矩;讓他們在那里施展自己的才華,才會讓他們看到自己有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