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大不容易(盧勤教育文集)
- 盧勤
- 1927字
- 2021-10-25 17:06:52
返璞歸真的玩具最有益
玩具是小孩重要的玩伴,但是玩具太多了,可不一定是好事。
我觀察,小虎四五個月時,媽媽給他看書講故事時,他特別關注,有時還會發出“咯咯”的笑聲。
記得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低幼中心出版了一套《巴布工程師》,媽媽天天讀給他聽。他學會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可能是“巴布”和“爸爸”發音相近的緣故吧。
小虎漸漸長大了。我和他的父母常常給他買玩具,到八九個月時,他竟然有兩箱玩具了。
我發現,小虎看書不再那么專注了,看兩頁就開始關注別的事;玩玩具也是摸摸這個,又摸摸那個。原來,給小孩過多的玩具,只會助長他養成散漫的性格,這樣的幼兒會注意力不集中,見異思遷,興趣愛好也會變幻無常。
我建議他的媽媽收起一部分玩具,一天只讓他玩幾個。
有一天,他的媽媽給他拿了3個空飲料瓶,小虎玩得很開心,翻來覆去地看,又是咬,又是敲。
在小孩看來,一個瓶蓋、空瓶,一塊小木頭,也可能比買來的高檔玩具更好玩。
讓孩子最著迷的玩具,往往來自大自然。
來源于自然的玩具,如沙子(類似的有米、豆子、面粉),泥巴(類似的有面團、橡皮泥、水、冰、雪、石頭),小動物,地上的小蟲、羽毛、花瓣、樹葉,甚至灰塵,它們的千變萬化和豐饒質感是人工玩具所難以企及的。另一類玩具則是大人們日常使用的東西,如電子產品之類。過家家玩具只是孩子無奈的選擇,他們最向往的是和大人一樣玩真的物品。一把掃帚,一把灑水壺,一個扳手,一個計算器,就能讓孩子興奮地鼓搗半天。
我的“忘年交”張琳的這些發現,是從她的兒子墨墨身上得到的。她曾給墨墨買過一些昂貴的大牌玩具,顏色光鮮,聲光俱全,按鈕和機關設計精巧??墒菨u漸地,它們大都被墨墨冷落在一邊,偶爾想起來才去玩兩下。當墨墨20個月時,他每天必玩的是大米、石頭、各種各樣的筆、書、橡皮泥、水、大大小小的球和一輛四個輪子加上一塊板的小車。
張琳告訴我,墨墨涂鴉時的如癡如醉、撒大米時的安靜、踩水時的瘋狂,是在玩那些電子玩具時她從未見過的。
我不知道這些返璞歸真的玩具對智力有多少裨益,但它們對孩子情感和人格的滋潤,一定是遠勝于人造玩具的。
天下的父母只要用心去觀察,都會有同樣的發現。讓孩子被各種各樣的人造玩具包圍,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對孩子來說并不是幸福。有這樣一個故事:
原來,孩子眼中最好玩的玩具,并不一定是最高檔、最貴重的東西,而是可以動手創造的東西。
我記得我小時候,最愛玩的是一個不大的洋娃娃。我愛給洋娃娃做衣服,今天一身,明天又一身;還愛給洋娃娃梳小辮,今天一個樣,明天又一個樣,其樂無窮。
玩具是有性別差異的。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是不同的,也不應該相同。
我兒子小時候,我絕對不給他買洋娃娃,最多買的也都是能夠組裝才能玩的玩具,像拼圖、飛機、航模等等。有一次,他組裝一艘軍艦,總裝不上,一邊“吧嗒吧嗒”流著淚,一邊還繼續裝。裝不起來的時候,也不讓我們幫忙。反正他知道,不裝就不能玩,所以想盡辦法裝起來。
后來,他的動手能力很強。什么電器壞了他一會兒就會修好。上六年級時,兒子自己裝了一個能收五個臺的收音機,在區里獲了獎。長大了,他成了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
玩具會說話。無論是嬰兒還是幼兒,對孩子來說,只能看或只會動的玩具,孩子玩一會兒就置之不理了,因為這些玩具和他們自己沒關系。鄰居家小朋友有一個會發聲的電動螃蟹,會發出青蛙、小貓、小狗的叫聲,還能發出電話等聲音,而且打開開關,它還會在地上轉圈爬。我覺得很好玩,就給孫子小虎買了一個。
小虎開始很喜歡,追著電動螃蟹在地上爬。過了幾天,他最感興趣的是螃蟹肚子上的滑輪了。他反復搖、拽……想弄明白,這螃蟹為什么會轉。可能在他心中認為,這比電動玩具本身要好玩。
培養孩子肯鉆研、有創意的精神才是我們給予孩子玩具的目的,一顆紐扣、一個瓶蓋,往往勝過一個電動玩具。
玩具不在多,在于讓孩子專心地玩;
玩具不在貴,在于讓孩子動手去做;
玩具不在耀眼,在于讓孩子找到他和這個世界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