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給爸爸媽媽——讓孩子喊出“我能行”

今天的孩子是未來的主人。他們“行”與“不行”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關系到21世紀人類的興衰。

我認為,“中國少年雛鷹行動”的靈魂是讓每個孩子都喊出“我能行”。所以,在1995年1月全國少工委和中國少年報社共同舉辦的“五自”知識與技能電視大賽時,作為組織策劃者,我將這次比賽冠名為“我能行”。

因為,一切技能的培養都在于讓孩子覺得自己行。一個人今天學什么,明天學什么不是最要緊的,關鍵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要會學習、愛學習、有信心去做事。

我們是以冬令營的形式,將參賽的孩子集中起來,住在北京市的一所小學里。那里的條件不是太好,吃、住、行等都要自理。比賽分為實際生活測評和賽場競賽。從小選手一下車,比賽就不知不覺開始了:比如乘車秩序、內務衛生、參觀游覽……全是考核內容。比如去世界公園,入園后沒有老師帶隊,幾個同學一組,自己設計游覽路線;還有,每個人發幾塊錢,到商場買東西看誰買得好,考慮到了出廠日期、質量、價格等方面的因素。當然,我們對孩子們也采取了嚴格的安全措施,那就是,由解放軍戰士在暗中保護著他們。

盡管天氣冷、時間短、內容多、組織工作難度大,但作為組織者,我們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輕松。來自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的55名中小學生,每天喊著同一個口號—“我能行”,處處用行動證明了,他們真的能行!

我們發現,“我能行”這三個字有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讓那些平日在父母身邊“軟弱無能”的孩子變得能干了:

早晨,這些平時不愛疊被子的孩子,在武警教官的指導下,把床鋪衣物整理得整整齊齊;吃完飯,他們把餐桌碗筷擦洗得干干凈凈;臨走,他們把駐地走廊收拾得利利索索……

駐地學校的老師們感嘆道,許多夏令營的孩子在這里住過,數這批孩子最棒!原因是什么呢?總結時,領隊老師都說,是“我能行”這三個字發揮了巨大作用!過去搞活動,總覺得孩子這不行、那不行,怕他們出事,所以老師管得比較多。這次,因為是比賽,比的就是“我能行”,大人不許插手,反而顯示出孩子們自身的能力。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到,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代替孩子做的事太多,給孩子實踐的機會、成功的感受太少。如果有適當的機會和條件,其實每個孩子都很能干。孩子們的快樂是自己親身實踐獲得的,絕不是花錢買來的。孩子真正的成功是自己經歷挫折、戰勝困難之后取得的進步,他會從中感到“我能行”。

許多孩子常常說“我不行”。這種意識有兩個來源:一是源于自我,叫自我意識;二是源于他人,叫外來意識。有些家長就總覺得自己孩子不行。一位男生給“知心姐姐”寫信說:“我想學游泳,我媽媽說,你不行,你從小體弱,下水會淹著的!我想學炒菜,我媽媽又說,你不行,會燙著手的!我想學騎車,我媽媽說,你不行,會摔著的……不行,不行,我什么時候才能行?”

這位媽媽看上去十分愛護孩子,可實際上是在害孩子。要是老對孩子說“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覺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我不行”在孩子的頭腦中一旦扎下了根,孩子就會變得對做任何事都沒有信心,會覺得離開了父母和老師寸步難行。

所以,首先只有父母相信孩子能行,孩子才能覺得自己“我能行”。

一個叫王卓賽的同學,對自己小時候“我能行”的體驗記憶猶新:

記得小時候,媽媽帶我到公園玩,我十分高興,一蹦一跳地向前行進。

燦爛的陽光照在綠色的大地上,美極了。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一會兒去追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會兒又去逮嗡嗡采蜜的蜜蜂。突然,我被一塊橫在路邊的大石頭絆倒了,我趴在地上哭了起來,等著媽媽也像別人的媽媽一樣,心疼地把我抱起來,再說上兩句安慰的話。可是,媽媽沒有那樣做,她走到我身邊,輕輕地對我說:“跌倒了要自己站起來,你能行!”

“不嘛,不嘛!”我撒嬌地說,“要媽媽抱我起來……”盡管我再三要媽媽抱我,可是媽媽卻望望哭得眼淚汪汪的我,若無其事地走了。

我以為媽媽真的走了,便趕快爬起來,使勁兒去追媽媽。“媽媽,媽媽,我站起來了,你等等我!”

媽媽回過頭來,把我抱了起來親了又親。啊!媽媽還是心疼我的!

事到如今,已經有好幾年了,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意:凡事相信自己能行,就一定能行,不要事事依賴媽媽。

王卓賽的媽媽真是個好媽媽,她能放開孩子的手腳,相信孩子“能行”,這是對孩子一生負責的表現。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而是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這是因為她知道,人的一生中跌倒的時候很多,能扶他一輩子嗎?孩子考試考壞了,不責怪孩子,而是相信孩子經過努力還能考好,因為人的一生中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考試,不能笑對失敗,又怎么能笑著迎接成功呢?所以,我們做爸爸媽媽的,從小就要向孩子發出“我能行”的正向信息,放手讓孩子去實踐,讓孩子親身去品嘗失敗的滋味和成功的喜悅,這種經歷,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不停地、隨時隨地地鼓勵孩子,不斷強化孩子“我能行”這種積極向上的意識,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在學校,孩子會參加各種比賽,之前家長要鼓勵他:“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如果孩子輸了,哪怕是最后一名,家長也要鼓勵他說:“敢去參加比賽就是好樣的!”讓孩子贏得起也輸得起,幫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個人的潛能是相當大的。美國一位數學家認為:人的大腦神經元總數有數百億,因此人一生中大腦可記憶的信息量,相當于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容量的3~4倍。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時上不去,我們做爸爸媽媽的不必太急躁,要耐心啟發,只要你相信孩子能行,他就一定能行。

有個男孩子字寫得很難看,低年級時老師常常說他笨,不如別的孩子有靈氣。這孩子一點兒信心也沒有了,字越寫越差。三年級時,換了班主任。一次在孩子寫得亂糟糟的一篇字中,老師挑出一個寫得比較好的字,畫了一個大紅圈,并批了一個大大的“好”字。孩子興奮異常,拿回家給媽媽看。這位媽媽也興奮地說:“我早就說你行的!你瞧這個字寫得多好!”從那天起,孩子自信了起來,迷上了練字,后來寫得一手漂亮的字。

在這方面,我可以自豪地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獲得的正面信息比較多,所以從小就充滿了自信。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的母親。

我從小愛畫畫。5歲時,我照著媽媽養的大公雞用水彩畫了一幅畫,在北京市幼兒園畫畫比賽中得了獎。當我拿著獎品—5張彩紙回到家時,媽媽高興地抱起我說:“太好了,孩子!我知道你能行,你畫的大公雞比我養的那只還漂亮!”從此,我對美術產生了興趣。當我每次畫好一幅畫,第一個跑過來欣賞的就是媽媽,她總是說:“太好了,你真行!”

可是,今天我身邊的孩子得到的信息又是什么呢?大人們常常指責自己的孩子:“太笨了!”“太糟了!”“太不爭氣了!”“太沒出息了!”……孩子們整天在這樣的負面信息中長大,他們的才能被自己最親的人忽視,無形中給自己下了“我不行”的定義,于是他們就真的不行了。

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曾經說過:“天下沒有不行的事。自幼我們便是打這‘不行’中鍛煉出‘行’來的,這叫‘練行的’。凡事總要有信心,老想著‘行’。要是做一件事,還沒做就擔心著‘怕不行’吧,那就沒有勇氣了。”

主宰命運的,是勇氣,是自信,而這種勇氣和自信要從小培養。當“我能行”成為一種信念,隨著時間悄然沉淀在孩子心底的時候,他們就會真正成長起來了。

知心姐姐與孩子們再度相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永寿县| 于田县| 乌拉特后旗| 郓城县| 五家渠市| 甘洛县| 丰镇市| 黄浦区| 华蓥市| 沽源县| 郴州市| 宁武县| 珠海市| 浦县| 高雄县| 通州区| 稷山县| 新郑市| 靖安县| 耒阳市| 阿克苏市| 册亨县| 麻江县| 聊城市| 鲜城| 分宜县| 温泉县| 丹凤县| 徐闻县| 清镇市| 于都县| 会宁县| 河南省| 科尔| 墨竹工卡县| 新丰县| 图们市| 卢氏县| 两当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