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李煜,不僅僅是個詞皇帝
-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quán)女子
- 與清風(fēng)無關(guān)
- 2064字
- 2022-11-14 15:53:47
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煜,不僅僅是個詞皇帝
“自秦始皇開創(chuàng)帝制以來,遍數(shù)歷朝歷代皇帝中,盛世明君有之,創(chuàng)下千秋功業(yè)者有之,暴虐成性有之,昏庸至極者有之,但李煜皆不是。”
“若是他能像萬歷一樣接一個好江山,就算是一味沉迷詩詞也能擁有穩(wěn)固王朝。”
“如果他能像雍正一樣有魄力,就算是接了一個不那么給力的讀過也能力挽狂瀾,或許還能延續(xù)他的江山。但很可惜,他不是。”
“他充其量是個詞人,只是趕鴨子上架,被強(qiáng)行綁上了帝王這個位置上。”
“他無心為帝王,卻不得不擔(dān)起國家存亡的歷史重任。”
“這個擔(dān)子對于他來說,有點重了。”
“當(dāng)面對咄咄逼人的大宋時,他才知道,所有的努力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無妄的。”
“宋的強(qiáng)大是一方面,主觀上執(zhí)政薄弱是一方面,這兩則導(dǎo)致他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
“心灰意冷下,他唯有將滿腔愁思付諸于詞,在詞上抒發(fā)說不完的悲傷與無奈。”
“李煜登基時,南唐已經(jīng)尊宋為正統(tǒng),南唐國運早已開始走向衰敗。”
“李煜確實無君王的本領(lǐng),他優(yōu)柔寡斷,用人不善,不是一位中興之主,不是能治理家國爛攤子的君王。”
“李煜,原名李從嘉,自重光。后依據(jù)‘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將自己改名為李煜,號鐘隱、鐘峰隱者、蓮峰居士。”
“李煜雖說是第六子,但是李璟前五個兒子除了太子李弘翼全都早亡,故而李煜也算次子。”
“太子李弘翼多猜忌,總覺得李煜覬覦皇位,對他處處提防,李煜無心皇位,不參與政事,向兄長表示對皇位沒有半點想法。”
“李煜原想詩詞一生,沒事飲酒做做詞,和幾個酒肉朋友一起天南地北的侃侃。或者談?wù)撘幌聲r局政治,抒發(fā)一下憂國憂民的情懷。”
“李煜主動避兄長鋒芒,為的就是避免兄弟間反目成仇。”
“李煜不僅曾為哥哥著想,還為了被北宋扣押的弟弟多次親自上書求情。”
“在宋太祖多次拒絕之下,李煜懷著悲思,寫下了讓人動容的《卻登高文》。”
“不曾想命運跟他開了玩笑,太子李弘翼暴斃,李煜被李璟封為太子。”
“這讓二世祖李煜措手不及。”
“在他的思想中,從來沒有考慮過政治,想的只是詩詞歌賦,花前月下。”
“兄長的猜疑,朝堂的勾心斗角,外部勢力的虎視眈眈,都與他的內(nèi)心向往相違背。”
“李璟死后,他順勢成為了南唐的皇帝。”
“上位后的李煜根據(jù)國家實情,采取寬松的政策,對內(nèi)賞罰分明。”
“他推行"隨所租入十分錫一,謂之'率分",極大減輕了百姓賦稅。”
“他罷諸路屯田使,委所屬令佐與常賦俱征,裁撤冗官,打擊貪官。”
“李煜更是賞識人才。李煜看重人才本身的才華,態(tài)度謙虛,對他們寬容,更對他們抱以厚望。”
“在李煜慶祝冊立小周后的宴會上,韓熙載等皆賦詩以風(fēng),南唐主亦不譴之。
李煜還差點因為韓熙載敢直言而將他提拔為宰相。”
“當(dāng)時北方戰(zhàn)亂,士子文人多南下避難。而南唐無疑成為他們避難的首選之地。”
“李煜對待他們,就像戰(zhàn)國群雄對策士,曹操對賢才一樣,不論其出身,很多都加以重用。
林仁肇、皇甫繼勛、張洎、徐鉉、徐鍇等人,都是李煜如此提拔起來的。”
“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韓熙載了。”
當(dāng)時北方威脅南唐的安全。
李煜一方面向北方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對北方來的官員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個南唐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斗爭激烈。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中,身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hù)自己,故意裝扮成生活上腐敗,醉生夢死的糊涂人,好讓李后主不要懷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
“但韓熙載這個人很有名氣,也很有能力。”
“李煜也看到了他這種能力,想將國家的治理交給他。”
“只不過韓熙載這個三朝元老的老滑頭并不想這么做。”
“他曾經(jīng)說過吾為此以自污,避入相爾,老矣,不能為千古笑。”
“意思就是我韓熙載縱情酒色,是出于自保,眼見著北方雄主成勢,而南唐無法阻止,他可不想做亡國宰相,留下千古罵名。”
“李煜還是不放心。
朝中黨爭不斷,這些北方的官員之中到底有多少人心懷鬼胎?
李煜令顧閎中潛入韓熙載府內(nèi),將夜宴情況畫了下來。之后,李煜把這幅畫給了韓熙載。”
“韓熙載一看皇上注意到自己了,就把那些歌姬或遣散、或送人了。”
“等李煜準(zhǔn)備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的時候,他卻伸手朝李煜要起錢來了。”
“老而益甚,蓄妓四十輩”。
風(fēng)流了一輩子,單歌姬就有四十人,再加上其他仆役呢?搞得也是緊巴巴的。
李煜也是無可奈何:“孤亦無如之何矣,宿直宮中,賜對多所弘益”,該給的還是得給,國事還指望著人家呢。
那是文人多去南唐,但真正能夠有治國之才的人才并不多。
而韓熙載不僅久負(fù)盛名,而且歷任三朝,自然對南唐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
李璟時代,他曾勸諫,趁柴世宗立腳不穩(wěn)的時候北伐,李璟不聽;
后來柴世宗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李璟卻想打人家去,韓熙載進(jìn)言不要出兵,又不聽,導(dǎo)致大敗,淮南十四州盡失,被迫遷都洪州。
如今雖然李煜對他恩寵有加,但他知道南唐的大勢已去。
心中有無奈,也有消極對待的因素。
而這一點,也反應(yīng)了李煜在繼位南唐時,國家破敗,朝中黨爭不斷,而身為統(tǒng)治者的他,更是優(yōu)柔寡斷,任人上不夠明朗。
這樣的國情,若是遇到一個開明強(qiáng)勢的皇帝,或許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性。
但李煜并不是韓熙載眼中的一代明皇。
聲色韓熙載,在69歲那年病死。后主李煜聽到韓熙載的死訊后,大哭一場,從時間上看,送走了韓熙載,李煜的日子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