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我本是塵世間一抹沙,怎賺得你傾世的淚
書名: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quán)女子作者名: 與清風無關(guān)本章字數(shù): 2596字更新時間: 2022-11-14 15:53: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我本是塵世間一抹沙,怎賺得你傾世的淚
“南唐后主?”趙匡義看著視頻的盤點,不由地想起了那個被自己困起來的年輕人。
“詞倒是好詞,就是太張揚了些。”
“安心的亡國奴不做,你說你寫什么詞呢?”
“就算是他不寫,趙匡義也不會輕易饒恕了他。”
“哎,注定是亡國之君,注定的結(jié)局,為何要投降呢?尚且有一戰(zhàn)之力,為何不拼盡江南之兵,來個魚死網(wǎng)破。”
“李煜?”朱棣一愣:“這倒是出乎朕的預(yù)料,沒想到這悲情人物之上竟然還有他。”
“朕看之,若是將他盤點到廢物皇帝中道也不為過。”
“終究是一代詞帝,陛下又何苦如此諷刺。”
大明徐皇后到底是個心腸柔軟之人,自幼飽讀詩書的她自然讀過李煜的詞。
哪有女子不愛后主詞的呢?
朱棣哈哈一笑:“到底是女子多情,這李煜最大的失敗就是當了皇帝,若是做個太平盛世的王爺,或者出生在平常百姓之家,這文壇也必要多一些多愁善感的虛詞,這天下要多出多少多愁善感的女子。”
“南唐之主?”武則天笑道:“這后世還是南唐這個朝代,不過能冠名以唐,卻沒有唐之霸氣。多是悲情。”
皇帝不好做。
他只是一個無奈的人,是被命運推上皇位的弱男子。
他看到了自己的幾個哥哥的命運:“這皇位如此可怕,不要也罷。”
可是命運無常。
當他以扶筆之力挑起一個國家的萬鈞重擔,他感到異常的吃力。
他如同一個木偶,面對大臣們提出的一個個棘手的問題,常常束手無策。
盡管有些問題他也有自己的主張,但他卻說不出口。他怕說錯了,更怕自己的一言一行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口碑。
因為,皇帝的言行要寫入史冊的。
皇帝的兒子,命中注定沒有完整的愛情,他結(jié)婚的對象是當朝大臣周宗的長女。
他知道父親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拉攏周宗。
他寫了一闋詞《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東!”寫盡光陰如梭,人在命運面前無奈的心情。
那一年,他十八歲,她十九歲,金童玉女。
六年后,他在金陵登基,她順理成章的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
她就是大周后,這個天生有點淘氣的女子從此成為李煜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人。
因為有了大周后,李煜單調(diào)孤苦的生活開始變得浪漫而充實。
可是造化弄人,好端端的她突然一病不起,容顏憔悴。
他心急如焚,整夜整夜的守候在他的床邊,親自為她喂藥。
她心中有愧,于是決定讓自己的親妹妹進宮來照顧自己,她不能耽誤他,他不是她一個人的男人,他屬于南唐。
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她的決定讓她犯下了一個她不能原諒自己的錯誤,就是她的妹妹,后來的小周后也愛上了李煜。更讓她傷心的是,李煜竟然也愛上了自己的妹妹。
愛竟然如此荒謬。雖然李煜在愛小周后的同時,對大周后的愛依然不減當年。
一個人一輩子到底可以愛多少人?在遇到小周后之前,李煜沒有這樣的疑問,因為那時候他相信他這一輩子只愛大周后一個人,然而遇到小周后之后,他開始有了這樣的疑問。
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卻為自己又愛上一個女人而自責。歷史上的君王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像李煜這樣,這不但不能說明他濫情,反而更能說明他專情,專情他所愛的人。
大周后死后,李煜很長時間都活在對大周后的沉痛的記憶里,看著李煜悲傷憔悴的面容,小周后都忍不住垂淚。
后來為補償對大周后的愛,也出自于真心,李煜把三千寵愛集中在小周后一人身上。
她是個香草美人,喜歡焚香,他就命宮人按照她的想法制造焚香的器具,任她每天垂簾焚香,滿殿氤氳。
她喜歡綠色,他就命宮人為她裁制綠色衣裙。
她把一匹青色絹晾在宮苑,夜間故意不收取,待明日絹被露水所沾,顏色更加鮮明,他見了,贊不絕口,于是妃嬪宮人,竟收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
然而,一切都是一廂情愿而已,短短的幾年后,他和她卻要遭遇生離死別。
宋太祖趙匡胤要討伐他,他向趙匡胤求情:“我沒有罪,為什么要討伐我?”
趙匡胤笑曰:“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宋軍來襲,他天真的讓金陵所有的和尚登上城樓,齊念:“救苦救難南無阿密陀佛。”
金陵被攻陷了,他肉袒降之,只懇求趙匡胤不要傷害他的百姓。
昔日的君王,今日的囚犯,滄海變桑田,寫罷投降書后的李煜,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一闋《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巨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此后的李煜被趙匡胤軟禁在一個閣樓里,終日過著以淚洗面的生活。
小周后成了他生命最后幾年唯一的寄托和慰藉。
只是那大宋的皇帝,為何看小周后的眼神如此炙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切都過去了,他的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回放著曾經(jīng)江南的一切。
寫下這首絕命詞不久,趙光義派李煜當年的臣子去探知他是否真的歸降。
李煜見了他昔日的臣子,抱著這位早已投靠新主的臣子痛哭,哭訴當年不應(yīng)該錯殺兩個主戰(zhàn)派的忠臣。
這位臣子回去稟告趙光義,說李煜并不是真降,說他還想東山再起,有詩為證,于是拿出李煜寫的那闋《虞美人》。
趙光義什么也沒看見,只看到了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于是決定對李煜斬草除根。
一杯毒酒,成全了李煜一代詞帝的名號。
從此,天下少了一個悲情的君王,后世多了一個纏綿的詞號。
“哎,這悲情的盤點總是賺了我多情的淚。”柳三變微微長嘆:“世間多少癡情與無奈,且放白鶴青云間。”
“柳公子,我看著大小周后,最應(yīng)該遇到的人反而是你。”
柳永哈哈一笑:“若是遇到了我,恐怕就沒有這么好的纏綿悱惻的故事可以看了。”
“本公子是奉旨填詞的柳大家,人家是金絲饒梁的小家雀。”
曹植看著視頻盤點,微微一頓:“倒是寫盡了無盡風流,這李煜雖然是一代帝王,但情真意切,若是能夠相見,必有一番別樣樂趣。”
“不思進取,茍且偷安,既然當上了帝王,就要肩負起帝王的責任。如此軟弱,這南唐注定該亡。”朱元璋最看不起的就是這樣纏綿悱惻的帝王戲碼。
“簡直是丟盡家族的臉面。他老子想著他能夠振興一下,最不起也是保留偏安一隅,誰想到竟然這么早就投降了。讓整個南唐淪為宋之疆域不說,還讓自己與皇室重臣和后宮嬪妃盡數(shù)歸于大宋享受。”
“這樣的皇帝,再多的悲情也洗刷不了自身得罪過。”
“空有詞名,沒有擔當,亡國之君,若是窩囊之輩。”
康熙看著這后主的盤點,不由地搖頭:“雖然保留了南唐百姓不受戰(zhàn)火洗禮,但終究是輸了人格,與之想必,明朝的崇禎帝倒是風骨了很多。”
一時間,各種評論盡數(shù)有之。
而平臺上的視頻依舊在緩緩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