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五代十國如此,滅亡也好。
書名: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女子作者名: 與清風無關本章字數: 2485字更新時間: 2022-11-14 15:53:47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五代十國如此,滅亡也好。
“趙匡胤想讓李煜去汴梁,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過去就是要軟禁。”
“這讓骨子里充滿浪漫主義的李煜無法接受。”
“趙匡胤惱怒之下,聯合吳越對南唐進行了夾擊。”
972年,趙匡胤叫吳越進貢使帶信給錢俶:“元帥,你應該幫助我攻打南唐。”
李煜也派人送信給錢俶,說:“若是我南唐滅了,那你吳越也快要滅國了。”
吳越丞相沈虎子也進言:“南唐乃是我國的藩蔽,今大王自撤其藩蔽,將何以衛社稷乎?”
錢俶雖然是個政治家,但審時度勢下,他選擇了相信趙匡胤。
北宋開寶七年十月,錢俶親自領軍五萬從杭州出發,經嘉興前往圍攻常州。
宋太祖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非常恐懼,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并遣其弟鄭王李從善朝貢,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從善。
有商人告密,宋軍于荊南建造戰艦千艘,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北宋戰船。
李煜懼怕惹禍,沒有批復。
975年春,南唐常州知州勢窮,無奈請降。
趙匡胤大喜,加錢俶官,說可以不必親征。
于是錢俶歸杭州,令妻弟孫承佑率師往攻潤州。
南唐亡在旦夕,李煜依然倔強。
李煜認為我對你趙家那樣謙恭,送了那么多東西,你還要滅我的國,這說不通啊。
因此,在宋、吳越聯軍兵臨金陵城下時,依然倔強不降。
李煜既然倔強不降,會師的宋、吳越聯軍,就只好硬攻金陵了。
975年冬至這一天,孫承佑召集部將說,城中必然防備松懈,正可乘機攻城,于是吳越軍火攻東門而入,宋軍聞訊也攻南門。
兵火之下,金陵城破,玉石皆焚,李煜只得請降,從此,“故國不堪回首”。
五代十國的歷史中荒唐人物很多,李煜是一個。南漢后主劉鋹也是一個。
南漢后主劉鋹跟南唐后主李煜作為鄰居,卻比李煜好生猛的多。
南漢后主劉鋹,自16歲繼位以來,每天都是荒淫無道,沉迷酒色,從來不理朝政。
如果劉鋹能夠關起門來過日子,或許還能多活幾年。
可是他不想啊。他的行為簡直步步就是找死的節奏。
你看這名字——劉鋹,不作一下死還真對不起這個名字。
龔澄樞,這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太監。
他自己做了太監,感覺有點寂寞。就將主意打在了小皇帝的身上。
無所不用其極地想盡辦法來逗皇帝開心,就是啥好玩帶他玩。就這樣,太監成了皇帝的心腹。
緊接著,滿皇宮的太監要瘋了一樣的興風作浪。
他們不但看不起這些正常人,還打算把他們都閹了,讓文武大臣都做太監。
這劉鋹也是一個聽話的皇帝,估計琢磨著這件事情很好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了一條千古第一餿的主意。
他下旨把滿朝的大臣全給閹了,讓臣屬必須自宮才會被進用。
以至于一度宦官高達二萬人,整個一太監王國,滿城都是娘娘腔啊。
劉鋹還信鬼神,于是太監們又投其所好,找來個叫樊胡子的女巫。
說劉鋹是上天的兒子,被派下來做皇帝。
劉鋹不僅信,還是非常信的那種,一股腦兒把國家大事全交給了樊胡子和大太監龔澄樞。
他自己沒事干,就整天往后宮跑。
自己是上天的兒子,理應為王朝早就更多的生命。
這是智慧的延續啊。
劉鋹為了彰顯自己作為皇帝的優越性,更是為了講究雨露均沾的道理。
竟然還找了個波斯的外國妞,給她取了“媚豬”這樣一個名字。
這就有點欺負國際友人聽不懂中國話的味道了。
不過據稱,這媚豬還真沒浪費這個名字,人如其名,膀大腰圓屁炸。真討劉鋹喜歡。
劉鋹,很兇殘。完美地繼承了他爺爺劉龑地手法,動不動就是殺刮燒煮的。
有的時候高興了,還把牢里的囚犯拉出來,看著人跟老虎獅子打架助助興,這就有點古羅馬斗獸廣場的味道了。
開寶十四年,宋軍節節緊逼,以為多了湖南諸州就不會南下的劉鋹一把火燒了皇宮。
收拾家當,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準備坐船出逃,結果還沒出發就被抓了,由此南漢正式滅亡。
劉鋹投降后,被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右千牛衛大將軍,封恩赦侯。
這個稱號倒是比李煜的好聽點。
但卻是一個更加沒有骨氣的亡國之君。
有次趙匡胤宴飲大臣,沒什么事且是亡國君主的劉鋹十分自覺的早到了,于是趙匡胤便賜了一杯酒給他。
就是這杯酒可把劉鋹嚇尿了。
因為之前后蜀君主孟昶的死他是聽到過風言風語的,再說自己也拿毒酒害過人。
于是他大哭大叫地給趙匡胤跪下了,“今見太平,為大梁布衣矣,愿延旦夕之命,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未敢飲此酒”。
看著痛哭流涕的昔日一國之君,趙匡胤真是氣得都樂了,奪過劉鋹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劉鋹才知道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太平興國四年的時候,宋太宗準備征戰北漢,在長春殿宴請潘美等將領。
這種場合,之前降宋的君主們作為吉祥物都被喊了來,比如前吳越王錢俶、前清源節度使陳洪進以及劉鋹。
劉鋹說話了,他先是贊美了一下宋太宗,又說當年僭號竊位的君主都坐在這了。
希望宋太宗早日拿下太原,把北漢的國主劉繼元也弄來。
到時候希望自己可以作為接納降宋北漢諸人的臣子。
手持棍棒,成為各國投降君王的老大。
宋太宗聽了此話之后哈哈大笑,不得不說人真的荒唐無恥至極。
宋太祖、宋太宗兩朝,降宋的九個國君,包括給趙匡胤和平禪位的后周君主柴宗訓在二十幾年間都走了,有大半以上死得都很蹊蹺,且記載頗為不詳。
總體來說,李煜生活的五代十國的華夏,相比較其他皇帝來說,還是稍微好點的。
整個五代十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紛爭不斷,荒唐的歷史。
很多人受到了歷史的局限性,也受到王朝的制約性。
而李煜雖然政治上沒有太多的暴政,反而懂得一定程度上休養生息。
但早已經千瘡百孔的王朝,注定了他很難有所作為。
他的政治能力在這五代十國中不值一提。
但他的才華卻讓五代十國的這段歷史因為他而多少有了一些光輝。
李煜是悲情的。也是咎由自取的。
他的一切或許在他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注定好了。
【盤點歷史悲情人物】
【南唐李煜】
【上榜原因:他有一顆敏感的心,卻錯生在帝王家,他用詞寫盡人生繁華和落寞,卻寫不出自己想要的江山。】
【平臺建議:李煜作為詞帝,理應給華夏留下更多的財富。】
【考慮到五代十國的歷史,特賜李煜和小周后在汴梁安享晚年,一生不受外界干擾。】
平臺建議一出,諸多位面齊齊沉默。
知道南唐王朝的,無不為李煜能夠有個這個的結局而松口氣。
不知道南唐王朝的,看到他和周后的愛情悲慘后,也是暗自感嘆這樣的結果還算中規中矩。
“吳辰先生啊,能不能別盤點悲情人物了。這看的人心慌的一批。”
“是啊,華夏歷史上悲情如此催人淚下,看到人心慌意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