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蒜山之戰

丹徒,是史書上的一般記述,在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但細察其交戰經過,說成京口其實更合適,用今天的標準來看,京口可以翻譯成“丹徒市京口區”。作為北府軍的大本營,這里的守備原本是不弱的,但因為半年前劉牢之率北府軍主力南下會稽,此時的兵力非??仗?,如此強大的敵軍突然迫近,守軍個個人心惶惶,士氣不高。當地的百姓更是早早準備,將家里值錢的東西用擔子一挑,緊盯著軍隊的動向,做好隨時出逃的準備。直到劉裕趕到,守軍的士氣才稍有振作。

當時在京口之北,緊貼著長江南岸,有三座小山,由東到西,分別是北固山(辛棄疾的千古名作《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在這里寫下的)、蒜山、金山(就是《白蛇傳》中法海老和尚的出家地),其中以今天最沒名氣的蒜山最為重要。蒜山是個伸入長江中的小半島,山下即連接江北的重要渡口蒜山渡,此山雖然不是很高(這里的小山都不可能很高),面積也不大,但四周坡度很陡,山頂卻較平坦,利于駐軍,其形勢險要。據此山之上,北可以監控長江,南可以俯瞰京口,實是兵家必爭的要地。

早在孫策、孫權兄弟坐鎮京口(當時叫京城)時,蒜山就是重要的軍事據點。傳說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與周瑜在蒜山駐地會晤,面商抗曹之策。兩人各自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手上,待寫好一瞧,都是一個“火”字,就此定下了謀算曹軍的計劃,此地便因此得名“算山”,后來不知怎么就變成“蒜山”了。不過,這個傳說的可信度不是太高。后來,由于蒜山的位置過于突出,所謂“堆出于岸,流必湍之”,隨著長江水流對南岸的不斷侵蝕,大約在南宋年間,蒜山的絕大部分坍塌入江,只剩下一塊高十米左右的巨大石磧留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長江路邊。

孫恩要取丹徒,蒜山這個制高點自然勢在必奪。于是,孫天師本人也身先士卒,率數萬民眾下船,鼓噪而上,搶奪蒜山。北府危在旦夕。此時剛趕到京口的劉裕已來不及做任何布置,也顧不得手下長途跋涉的疲勞,立即率幾百部下和當地守軍急登蒜山,與孫恩軍發生奇跡般的蒜山之戰。

從各種史書的記述來看,劉裕此時幾乎把軍事上所有可能的劣勢都占了:倉促應戰(劉裕與孫恩是同時抵達戰場的,他無法像在句章、海鹽那樣事先巧妙布置)、以弱敵強(劉裕援軍兵不滿千,京口原守軍數目不詳,也不可能很多,而孫恩出動了數萬大軍,兵力對比至少是十幾比一,甚至幾十比一)、以勞擊逸(劉裕的人是用兩條腿跑來的,孫恩的人是坐船來的)、士氣低落、民心不穩(這兩項前邊提到了,總之,不論質量、數量、準備,劉裕全落下風)。可一場交戰下來,結果仍是孫恩大敗。史書記述的過程簡短得就像尤里烏斯·愷撒的軍報:“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就勝利了!”這還有天理嗎?如果滿足了這么充分的戰敗條件還不打敗仗,那寫兵書的人都找塊豆腐撞死得了。

可歷史不以兵書的意志為轉移,蒜山之戰仍這樣發生了。這一仗之所以打得這樣匪夷所思,依在下看,是因為史書為了神化劉裕,使用了幾處小小的曲筆。下面讓我們透過史書釋放的煙幕彈,來簡單解析蒜山之戰。

首先,史書提到此仗發生的地方是丹徒,這雖然不能算錯,但其實是一個小小的障眼法,讓我們忘記這里更重要的一個地名——京口。京口是什么地方,是北府軍的總部,北府將士的老家。這里的守兵并非海鹽那些沒什么戰斗力的民兵,而是久經沙場的北府軍士。這里的百姓,也是有強悍好武傳統的北方流民后代。這些軍民,在孫恩大軍到來之際,因得知強弱懸殊和缺乏主心骨,產生過畏懼和動搖,但等劉裕到來,眾人有了這員名將作為依靠,士氣低落、民心不穩的狀態應該就結束了,而史書對此一句沒提。

我們可以猜想,劉裕在臨戰前可能做了簡短的戰前動員:

“弟兄們,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因為在我們的身后,便是京口!那里有我們的房屋,住著我們慈愛的父母和盼望我們凱旋的妻兒,那里的郊外有著我們祖先的墳墓,那里田野里長著我們的莊稼,那里的每條街巷都流淌著我們的記憶,那里的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朋友兄弟!能把他們都交給孫恩去蹂躪嗎?我們要保衛的,已經不僅是大晉朝廷,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家!為了這些,我們能不拼下去嗎?”

“而且孫恩此次進犯,是江上登陸進攻的,如此一來,蒜山是他必爭之地。但他一旦進攻蒜山,就犯下了以己之短擊敵之長的兵家大忌!因為蒜山地域狹小,他的幾萬大軍根本不可能展開,兵力優勢就無從談起,剩下的,只有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不會忘記洛澗、淝水的光榮!我們不會喪失勇氣!孫恩的人雖然多,但我也和他打過幾仗,那幫子假道士不堪一擊,十個也抵不了你們一個!所以這一仗我們不但必須打,而且我們能打贏!”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是《宋書·武帝紀》上記載的場面:“高祖率所領奔擊,大破之,投赴水死者甚眾。恩以彭排自載,僅得還船?!眲⒃е@批士氣高昂(盡管不久前他們還打算逃跑)的敢死之士,由南向北沖上蒜山,猛擊正在由北向南搶登蒜山的孫恩大軍。在保衛家鄉的現實利益驅動下,在劉裕的激勵下,原本就不弱的北府軍士此刻都是超水平發揮。劉裕從海鹽帶來的人可能比較疲憊,但當地守兵只要恢復了勇氣,都是生力軍。而孫恩的人見到劉裕的旗號,先自軟了三分,狹窄的山地又使孫恩的多數兵力派不上用場,使得他的前鋒對劉裕的猛攻無法招架,只得后退。山小人多,孫恩軍后退的前鋒把后邊的大隊人馬壓成了沙丁魚罐頭,多數人都動彈不得,很多人被擠落山崖?;艁y之中,孫恩軍已無戰心,只想盡快離開這鬼地方,終致大敗。混亂中,差點兒連孫恩都不能幸免,多虧找到一個木筏,他才得以狼狽逃回船上。

如果說在海鹽,劉裕給孫恩的感覺還只是難纏,那么蒜山之戰后,劉裕給他的感覺就是恐懼了。雖然這一戰損失并不是很大,但差點兒當上“水仙”的經歷讓他喪膽了。他不敢再招惹這個煞星,令全軍上船,繼續向建康前進。

蒜山之役雖小,意義卻超過了之前的句章、海鹽諸戰,它是導致孫恩最終失敗的很關鍵的一戰。孫恩軍的損失雖不嚴重,但此戰打亂了孫恩的戰略部署,延誤了他唯一可能得手的戰機。孫恩的原計劃是乘守兵空虛之際一舉攻取丹徒。應該說,這本是挺高明的一招,一旦成功,可以收到兩大利處。其一,控制了京口,自然很容易將北府軍大量家屬扣為人質,將來北府軍與他交戰的時候,自然不能不投鼠忌器,仗就好打多了。其二,攻下了京口,可以此為依托,從陸路速攻建康,急行軍的話,只需一晝夜即可到達,就有可能搶在劉牢之和司馬尚之的援軍到達之前拿下晉朝的京城。

現在蒜山失利,兩頭落空,道爺們只能繼續坐船去建康了,雖然比走路舒服,但太慢了。孫恩軍的船只多是海船,船身高大,雖然抗風浪的能力不錯,但在長江中開行,則顯得過于笨重,行動本就遲緩。加之此時久吹西風,孫恩軍是逆風逆水前進,速度更加緩慢。一千多年后,鄭成功率水軍攻入長江,進攻南京,行軍路線幾乎和孫恩一模一樣,同樣也是因為行動遲緩,讓清軍援兵從容趕到,而最終功敗垂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察雅县| 确山县| 漳平市| 句容市| 罗山县| 巢湖市| 桃园县| 长治市| 高安市| 海宁市| 和静县| 金湖县| 洞口县| 马边| 错那县| 定边县| 洛宁县| 北流市| 松溪县| 文登市| 常熟市| 来宾市| 遂川县| 石屏县| 江口县| 武城县| 贡山| 泽普县| 丹阳市| 甘南县| 抚松县| 梧州市| 华亭县| 安岳县| 安义县| 长寿区| 雷波县| 阿图什市| 措勤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