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共生論:組織進化與實踐創新
- 陳春花 朱麗 劉超 徐石
- 2721字
- 2021-09-26 16:08:17
企業生存環境再認識
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和數字生活,形成了與工業時代完全不同的特征,并由此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商業環境,所以,我們不得不重新理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環境——數字技術背景下的環境。我們把這個新環境的基本特征概括為三個:數字孿生、無限鏈接與價值共生。
數字孿生
數字孿生思想,最初由密歇根大學的邁克爾·格里夫斯(Michael Grieves)教授提出。數字孿生也被稱為“數字雙胞胎”或“數字化映射”,是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形成的映射。2011年,格里夫斯在《幾乎完美:通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驅動創新和精益產品》[1]一書中,引用其合著者約翰·威克斯描述概念模型采用的名字,首次提出“數字孿生體”并沿用至今。
數字孿生體,即將孿生體的概念數字化,并利用數字化的方式建立與實體產品的外在形象、內容及性質相一致的虛擬產品。功能是將“孿生體”引入虛擬空間,并建立和實體空間的關聯;直觀、形象地實現虛實結合,以虛控實。同時還可以對“孿生體”進行拓展,如對工廠、車間、生產線、制造資源等建立計算機的虛擬空間內與物理實體完全等價的一系列信息模型。
數字孿生通過融合產品數字孿生體和數字紐帶(見圖2-1),對物理產品的全程進行數字化呈現,實現“全生命周期”自動化和透明化的管理。借助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夠實現新的盈利模式和潛在的商業價值。

圖2-1 融合了產品數字孿生體和數字紐帶的應用實例
資料來源:莊存波,劉檢華,熊輝,等.產品數字孿生體的內涵,體系結構及其發展趨勢[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7,23(4):753-768.
我們關注數字孿生,是因為其呈現的數字化特征,即通過數字技術把現實世界重構為數字世界,并使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融合共生。
無限鏈接
數字技術帶來的第二個基本特征是:世界處在“無限鏈接”之中。在這個無限鏈接的空間里,企業內部呈現開放的、社區化的組織形態,企業外部則表現為以顧客為核心的、相互鏈接的價值共同體。在價值共同體中,企業內部多元分工,顧客與企業之間多向互動。價值網里的每一家企業,都能響應顧客的需求,并在不同價值網里扮演多樣化的角色。各角色之間不再是管控與命令式的關系,而是“鏈接”與松散耦合的關系,組織與組織之間因鏈接而形成價值網。價值網內部必須是開放的、社區化的狀態,這樣才能有效利用機會進行資源的高效傳遞,進而實現組織外高效協同。如果企業想在“跨界”和“連接”上尋求突破,則它可以選擇扮演更多資源混搭者的角色,即“連接器”[2]。
馬化騰認為互聯網將連接更多的用戶需求,因而,騰訊旗下的微信、QQ都是在做“連接器”,致力于構建人、智能設備和服務之間的智能連接。騰訊要成為一個互聯網連接器,一端連接合作伙伴,一端連接海量用戶,共同打造一個健康、多元的互聯網生態。馬化騰甚至說,合作伙伴自主生長的策略是沒有疆界的。2020年12月,騰訊出品了年度企業文化特刊《三觀》,并在序言中寫道:“六年前,我們提出,騰訊要做連接器,不僅要把人連接起來,也要把服務與設備連接起來。疫情期間的特殊經歷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連接的價值,一切的技術最終都要服務于人。繼續深化人與人的連接、服務與服務的連接,讓連接創造價值,這是我們不斷進化的方向。”
在淘寶、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等平臺上,消費者已經是積極能動、有能力、有判斷、有選擇地“鏈接”價值共創者,他們的需求不斷地被激發出來,他們的參與能力也不斷被釋放出來。通過連接——撬動外部商業生態中的資源,企業完全能突破自身資源和能力的極限,提供超越自身能力的產品和服務。
價值共生
數字技術帶來的第三個基本特征是:不同主體之間的價值共生。蘋果公司的崛起過程就是用無限鏈接來實現價值共生的過程。
早在2001年,蘋果公司就在年報里陳述了名為“數字中樞”的商業戰略,它認為個人數碼設備的發展將會迎來新紀元。蘋果公司當時判斷個人電腦會成為數字中樞設備,因為個人電腦滿足數字中樞設備的特點,如在運行復雜程序的同時保障用戶界面的友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儲成本較低,而且能保持與外部設備及互聯網的連接性,為接入設備提供高附加值應用。
由于蘋果公司預判手機將成為“數字中樞”,人們會因此進入“數字生活”。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手機iPhone就成了便攜式明星級產品,經過多次軟硬件升級,iPhone成了數字生活的核心產品。App Store不設置任何接入限制,任何個人或者軟件開發商都可以在App Store上銷售軟件。同時,為了給顧客帶來良好的體驗,蘋果公司保留了App Store上銷售軟件的唯一質量裁定權。
蘋果公司打造出無限鏈接的生態圈方式,縱向上連接供應商、產品用戶,橫向上連接附件生產商和內容供應商。附件生產商和內容供應商可以分享盈利,而在整個共生空間中處于最核心地位的則是iPhone顧客的用戶體驗。
蘋果公司的實踐表明,每一次連接的突破,都伴隨著人們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的改變,都是開發者、供應商與顧客之間的價值共生。通過突破物理世界的連接、突破設備的連接、突破系統的連接,一次次實現一體化的消費體驗模式,蘋果公司實現了以顧客為中心的“數字中樞”戰略,并獲得了成功。
數字技術為企業生存環境帶來的三個新基本特征——數字孿生、無限鏈接與價值共生,已經深刻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方式。為了適應這種具有新特征的環境,“尋求競爭優勢”的概念已經被“協同共生”的思想所替代——既能夠發展出企業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同時又能夠與產業伙伴一起隨著顧客的變化、新的價值空間的出現而不斷適應和協作。組織內外成員被看作重要的價值共創成員,而不再是各自獨立的工作成員。連接、互動和協同能力被視為獲得價值和績效的基本途徑與方式。
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與迭代的背景下,曾經被視為至關重要的戰略與經營條件的“企業邊界”與“行業邊界”,在許多情況下已經成為明顯的障礙;曾經被視為獲取企業競爭優勢法寶的“獨占資源”,在今天也已顯然成為企業衰退的影響因素;曾被視為大型組織最擅長的手段的控制和官僚制度,亦被證明抑制了組織的發展,并成為妨礙組織適應新環境的根本要素。
組織與環境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富有彈性,隨著數字技術滲透到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在企業與企業之間建立起來的價值網絡,推動組織向協同共生的方向發展。層出不窮的新商業模式、新物種、新戰略聯盟與組合,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現在是由伙伴思維,而不是由競爭思維來構建組織、同行、產業伙伴、經營環境、公眾和員工之間的關系。
這些變化促使我們理解協同共生的相關經典理論,并試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數字技術環境下的“序參量”是什么?其關系范疇如何?協同要素之間的合作方式如何?共生與整體效應如何呈現?涵蓋這些內容的定義與框架,被我們定義為“協同共生論”,也就是本書的核心概念。
[1] Grieves M.Virtually perfect:driving innovative and lean products tthrough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M].Cocoa Beach,FL.,USA:Space Coast Press,2011.
[2] 陳春花,廖建文.從競爭到共生,究竟發生了什么[EB/OL].(2018-08-14).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38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