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0章 附錄:讓你不再繳納智商稅的忠告
- 第9章 為智商裝上防火墻:構建心智防御機制
- 第8章 信息時代,你有多久沒好好想想了
- 第7章 無處不在的邏輯陷阱
- 第6章 你以為自己在談品位,其實是在繳智商稅
- 第5章 你的意見為什么要從別人口里說出來
第1章 序
1.你為自己的智商交了多少稅?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互聯網上開始流行一句話:“智商是個好東西,可惜你沒有?!边@句話應該反過來說:“人人都有智商,但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繳納智商稅。無論你的智商有多高,總有一款智商稅是為你量身打造的?!?
什么是智商稅?我舉幾個常見的事例:
事例一:人們經??吹揭恍╇娦旁p騙的新聞,電視節目和網絡媒體都在積極地揭露騙子的伎倆,提醒人們不要上當。有的人一邊看一邊笑:“這么低劣的騙術也有人信?”然而,當騙子以法院、銀行或某警官的名義打電話給他時,他還是上當了。
事例二:當股市火爆時,人們蜂擁而來,紛紛進場,高價接盤;當股市低迷時,人們又成群結隊地落荒而逃,割肉離場。大多數股民并不是不懂低買高賣的道理,為什么還是表現得像一群烏合之眾呢?因為越是貪婪,越是容易利令智昏。
事例三:有些旅行社經常打出“100元錢港澳5日游”的口號,當它用100元錢的超低價把你吸引過來時,就已經準備好用其他方式掏空你的錢包。享受了低價旅游,就必須接受強迫購物,奇怪的是,人們一邊去旅行社排隊報名,美滋滋地交上10元錢,一邊又投訴被強迫購物。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一旦面臨利益問題,人的智商就無法正常發揮,經不起誘惑、恐懼、無知、沖動等因素引發的打擊。
2.并不高明但經常見效的洗腦術
很多年前,大部分網友都收到過一封名為“尼日利亞王子”的電子郵件:一位尼日利亞政府的高官要把巨額資金以“國家秘密”的形式轉移到國外,需要借用你的銀行賬戶。如果你愿意伸以援手,成功之后將得到這筆資金錢的10%,以此當作酬勞。
接下來的故事你已經預料到了,如果你答應合作,對方就會讓你墊付手續費以及打點各個環節所需的費用,不停地讓你匯錢,直至你從發財的美夢中驚醒。
這是很低級的騙術,最近幾年,又演化出了短信、電話、微信等多種對接形式和故事版本,比如謊稱你的銀行賬戶存在風險,讓你把錢轉到一個安全賬戶。但就是這樣一種低級的詐騙方式,卻誘使一批又一批的人出現頭腦短路,成為近30年來最成功的一種騙局。
某地警方在破獲了一起傳銷組織后,總結了傳銷者對受害者進行洗腦的步驟,稱其為“7天洗腦術”。只需7天,一個人就會從最初的反感變成最后的癡迷,成為組織中的狂熱分子和中堅力量。具體做法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步驟,營造出“我們是一家人”的氛圍,逐漸消除你的恐懼感,讓你覺得待在這里不但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存在感的,讓你找到生活和奮斗的“價值”。很多人聽到最后,就自我說服,愉快地加入其中,開始了騙親人、騙朋友的傳銷生涯。
我有一個朋友,在北京開了一家文化公司,每年盈利300萬元,他每周都會步行500米去一家投注站買100元的彩票,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三年多,但是他從未中過獎。鐵證如山的事實告訴他希望渺茫,但他仍然堅信會有那么一天,大獎會落到自己頭上。
與電信詐騙和傳銷不同的是,買彩票屬于一種合法而且帶點天真的智商稅種。一個具有高學歷的人,也會祈望買彩票能讓自己發大財,他明知中獎的概率非常低,依然執迷于此,希望自己時來運轉,中個大獎。
網上有人說:“彩票是窮人的低智商稅?!北緯煌膺@個觀點,我認為彩票的收稅對象不分窮人和富人,也不分男女老幼,它專門收割那些想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家伙;也不分學歷和智商的高低,像我朋友這樣的聰明人,一樣深陷其中,每周都為它交稅,且多年如一日,始終抱有發大財的幻想。
基于此,本書圍繞智商稅的表現特征、波及范圍和涉及人群展開討論,這是一個心智層面的問題,我們必須加強重視。
什么時候,我們成了腦子一熱就沖動的人?
什么時候,我們貪小便宜反受害?
什么時候,我們是沒有主見的跟屁蟲?
什么時候,我們努力地自我說服,從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說:“當人處于兩種極端環境中時最容易‘被洗腦’。一種是處于極端封閉的環境中,所接收的信息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和篩選,溫水煮青蛙,慢慢就接受了‘洗腦’;一種是處于極端開放的群體環境中,源源不斷的海量信息會讓人失去自己的主見,從而聽從于某種權威聲音,或跟從群體的腳步?!?
但是不管怎樣,所有的洗腦方式都有跡可循,征收智商稅的一方會給我們開出一張“稅表”,當你回頭看時,總能發現自己犯下了哪一種錯誤。許多洗腦的騙局一點都不高明,但十分有效,它針對的正是我們心智運行機制的弱點。
3.構建心智防御機制
無數事實證明,在今天這個消費主義與信息大爆炸相互交融的時代,沒有成熟的心智防御機制,我們就相當于一部暴露在外的提款機,沒有密碼,沒有保護門,任人予取予求。但是,現實中的人們似乎都本能地相信,唯有自己掌握著真理的鑰匙,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有道理”的,是毋庸置疑的。殊不知,人們總在不經意間按照別人畫好的路線前進。
在提升心智方面,僅靠純粹的理性并不能解決問題。大多數時刻,是感性決定了心智的判斷,并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么購買某種商品,他的回答通常是不準確的,也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就像你詢問女朋友為何愿意花6000元購買蘋果手機,寧可背負分期債務一樣。從理性的角度思考,這是不可思議的行為,但它的確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意味著人們可能了解自己真正的行為動機,但不想吐露實情。不過在更多的情況下,人們確實又對自己的確切動機知之甚少,因此本書在心智層面的建議就具有了實用的價值。
我們的心智作為抵御外界洗腦的防御陣地,屏蔽和拒絕了許多迎面而來的虛假信息。基本上,心智只接收那些與先前知識或經驗相符的東西,并識別那些具有明顯漏洞的信息。但我們也會遇到一個嚴重的問題——現在每個人都處在產品爆炸、媒體爆炸、廣告爆炸的超負荷接收狀態中,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會開啟防御機制,形成一道防御墻。這道防御墻可處理的信息是有限的,信息越多,人們的頭腦就越困惑,以至于有垃圾信息穿進去,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先進的科技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信息,我們接觸到了更多的廣告,認識了更多的商家,見到了更多的產品及新鮮事物,但我們的心智容量有限,不斷遞增的海量信息早已超出了它的限度。
科學表明,人只能接受有限的感覺,不能無限地接收信息。如果超過了某一極限,大腦就會一片空白,失去正常的功能。特別是在辨識及決策等重要的功能上,一旦超過極限,大腦就會出現重大的錯誤,疲于應付。
選擇太多,讓人的決策力下降。商品社會與互聯網結合,使太多的選擇觸手可及,應有盡有,讓人們的決策力變得不再敏感。因為信息過多,人們不再在意新的東西,也厭倦了投入過多的時間權衡利弊。
選擇太多,帶來的是思考阻力,結果就是人們輕易地接受外界的信息,比如商家推薦和廣告宣傳,以來逃避做出選擇帶來的壓力。
選擇太多,也拔高了人們的期望。當你被選擇壓垮,不再思考,同時也提高了你的期望值。人們盼望和要求出現更好的選項,延緩決策。但事實可能不盡如人意,最后人們又會為這個糟糕的選擇而自責,傷害自己的心智。
在產品過剩和傳播過度的社會中,我們唯一的防衛力量就是自己的心智。用心智來防身,可以幫助我們屏蔽那些偽裝的信息與充滿陷阱的邏輯,這是抵御洗腦的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本書的宗旨不是教你對這個世界關閉大門來完成自我保護,而是幫你從內到外地提升防御能力。本書除了揭露今天你會遇到的大部分虛假現象背后的原因,也會相應地告訴你破解方法,讓你在第一時間為自己的心智搭起一道有效的防御墻,直擊問題的根源,做出正確的決策,減少自己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