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隱規(guī)則二委婉含蓄,玩好“太極推拿手”(1)

最會說話的人,知道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委婉含蓄無疑是他們的一大“招數(shù)”。他們用委婉含蓄的話語,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又不會令朋友聽者太過難堪,其積極效果不言自明。

最會說話的人,很明白當(dāng)做不到別人希望自己去做的事情時,應(yīng)該如何去說“不”,同時還要讓對方理解。沒有人喜歡被拒絕,因此,他們會先傾聽對方的請求,然后再用比較真誠的話婉拒對方,并盡可能為對方提供解決問題的參考意見。

最會說話的人,會在工作或生活中,游刃有余地展示幽默語言的魅力,令人由衷折服,或者忍俊不禁。

1.激之以道義,抓住突破口達(dá)到目的

想要說服他人,卻又抓不著突破口,是許多人說話難以進(jìn)展的原因之一,但很多善于說話者,勇于從道義入口,深入對方心腑之事,激之以道義,讓聽話者不服也不行。

義,是一種促進(jìn)力、凝聚力,它能讓每一個具有基本道德的人主動擔(dān)負(fù)起某些責(zé)任與義務(wù)。這也就是為什么當(dāng)有些人面臨困境,通過報刊、電臺等媒體發(fā)出呼救時,會有許許多多素不相識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獻(xiàn)出一份愛心。因為這是從道義上激勵了每一個普通人,從而借得了一分支持與幫助。

但也不是說所有以義相“求”,其“求”的內(nèi)容都是深遠(yuǎn)、重大的。在平常的生活瑣事之中,仍然可憑借道義去激對方,為己辦事,并能取得好的效果。

公元208年,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勢孤力單,繼續(xù)與曹軍對抗完全沒有前途可言,除與盤踞江東的孫權(quán)聯(lián)手以外已別無他途。

這么重大的使命若交付一位平庸的使者,一定照實陳情:敵方勢力強大,我方危在旦夕,請主公出兵相援不勝感激云云。劉備身邊能勝此任的唯有諸葛孔明,他早就胸有成竹,自薦過江,尋求孫吳出兵抗曹。他后來終于說動孫權(quán),成功地完成了聯(lián)吳拒曹的使命,以至造成后來三國鼎立之勢。你看,求人求得妙,是否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

諸葛亮是怎樣打動孫權(quán)的呢?諸葛亮見到孫權(quán)先說這樣一番話:“如今天下大亂,將軍在江東舉兵,劉備在江南集結(jié),目的都在與曹操爭奪天下。眼下曹軍勢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氣概對他是無可奈何的。加上劉備之軍漸漸敗退,將軍您宜早做應(yīng)對,好生斟酌才是。如果貴國的軍力能夠與曹操對抗,就即刻與他斷交;如果無力與其對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裝、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來,將軍似乎在表面上要服從曹操,其實內(nèi)心里很是猶豫不決。目前形勢已很急迫,沒有多少時間讓您猶豫了,希望馬上定下主意,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孫權(quán)愣了一下,反問道:“照你說的形勢如此嚴(yán)峻,劉備怎么不趕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說:“君差矣。齊國壯士田橫您該知道,他在道義上不能投靠漢高祖,寧可自己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而劉備是漢室后裔,具有英雄資質(zhì),目前雖然困頓,仍有八方壯士慕其英名,源源而來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與不成,只有靠天命決定。豈可向曹賊投降呢?”

孫權(quán)聽后大叫一聲:“我擁有十萬大軍,承父兄之業(yè),更豈可輕易言降?”

此時的孫權(quán)是一個26歲的青年將軍,血氣方剛,自尊心強得很。孔明就是利用孫權(quán)的這個特點,或者叫做弱點,用言語刺激孫權(quán)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轉(zhuǎn)化。

孫權(quán)雖然大叫不降,其實內(nèi)心也很不踏實,又向孔明問道:“現(xiàn)在這種情況,除了劉備之外再找不到能與曹操作戰(zhàn)的軍隊,可劉備最近連吃敗仗,不知是否有軍力與其再戰(zhàn)?”

這些是孫權(quán)所真正擔(dān)心的事情,他也明知道光憑東吳自己的力量敵不過曹軍。

孔明早有準(zhǔn)備,冷靜地分析形勢給孫權(quán)聽,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說:“劉備確實吃了敗仗,但現(xiàn)在軍力不少于一萬。而曹操之軍雖眾,但長途遠(yuǎn)征疲憊不堪。這一次為了追擊我們,曹軍的輕騎兵一晝夜竟跑了三百里,這好像古人說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離過遠(yuǎn),就連一張薄的布也無法穿過。再者,曹操北兵不慣水戰(zhàn),我方占有地利;荊州之民雖然表面上服從曹操,內(nèi)心卻是時時準(zhǔn)備反抗。如果將軍集精兵猛將與劉備之軍配合,聯(lián)手作戰(zhàn),一定會擊敗曹軍。天時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將軍您的決斷了。”

孔明這一番分析,指出強敵之短處,強調(diào)劉、吳潛在之長處,最后把事情成敗的關(guān)鍵又推給了孫權(quán)自己,可謂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孫權(quán)下定決心,聯(lián)軍抗曹,以至后來發(fā)生了三國時代最大的決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

“請將不如激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木頭人也會流淚的。諸葛亮采用“激將法”,既達(dá)到了求人的目的,自己又沒損失什么,實在妙不可言。

2.側(cè)面突襲,要擊中對方“要害”

很多時候,我們要達(dá)到說話的目的,直說不行,還需要旁敲側(cè)擊,抓住對方的一些“要害”,要隔重紙,不一語點破,但要一語道的,點到為止,對方的心理防線無形之中就被攻破。

裴旻是唐朝開元年間東都洛陽的一位將軍,劍法超群,無幾人能出其右。

裴旻不僅劍舞得好,而且酷愛書畫。一次,他家有親人亡故。為表達(dá)對死者不盡的哀思,他想請人在天宮寺繪制一幅壁畫,一來為親人超度亡靈,二來也暗合了自己的嗜好。于是遍訪各地,但一直未找到合適的畫師。

事有湊巧。一日,他來到天宮寺,巧遇畫家吳道子和書法家張旭,裴旻高興得手舞足蹈。

他熱情迎上前去,主動報上姓名,盛情邀請二位藝術(shù)家到一家酒店“便宴”。二位也不推辭,口呼“幸會”,腳已毫不猶豫地邁向酒店。

席間,裴旻虛心請教畫壇之事。吳道子像是遇到知己般大談畫壇境況。裴旻直點頭,大叫深刻、精辟。很受啟發(fā)。

酒過三巡,裴旻道出自己的心事,并分別給二位送上玉帛十匹、紋銀百兩,作為作畫、題字的酬禮。

哪知二位藝術(shù)家笑意全消,立刻冷若冰霜,拂袖而去。

裴旻見狀,心想大約是兩位藝術(shù)家嫌這報酬太低,有辱“大師”名聲。我只給他們?nèi)绱宋⒈〉膱蟪辏佟⑻幌裨挕?

他立即痛心疾首,帶著痛改前非的誠懇表情攔住二位,趕忙賠禮道歉:“二位先生莫嫌錢少,我這是分期付款。等畫作好之后,我再補齊。”

吳道子聽罷,怒從心起:“裴將軍不是太小看人了嗎?”說罷,氣咻咻轉(zhuǎn)頭就要走。

裴旻覺得十分難堪。他想,論社會地位,我不比你們低,我是將軍;論本事,也是各有所長,說不上誰高誰低。你畫畫得好,字寫得棒,我的劍術(shù)亦堪稱一流。今天我屈尊求畫,反在這公共場合受到冷落,好生尷尬。裴旻不由怒氣上升,一時難以壓下。

裴旻有個“毛病”,一怒就要舞劍。這大約是戰(zhàn)場上培養(yǎng)出來的條件反射。只見他脫掉孝服,拔劍起舞,身子左旋右轉(zhuǎn),寶劍上下翻飛。吳、張二位看得津津有味,頻頻點頭。在場圍觀的游人,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都忘了叫好。

裴旻一邊揮劍狂舞,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什么大師!什么書圣!畫圣!我看是欺世盜名,徒有其表!光會舞文弄墨,描些香草美人,于世道無補,甚至不能助我盡一份人子的孝心……還不如咱手中這把劍,可以斬妖驅(qū)邪,換來人間太平。有能耐來呀,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

吳道子、張旭聽著,面面相覷,不禁汗顏,看罷舞劍,上前與裴旻長時間地?zé)崆槲帐帧肀А!皠偛挪皇俏覀児室馐鼓汶y堪,實在是我們太厭惡銅臭味。我們絕不為了錢而出賣藝術(shù)。”

說罷,吳道子靈感大發(fā),揮動如椽大筆,在畫壁上舞墨作畫,一氣繪成一幅巨型壁畫。這就是吳道子平生最得意的《除災(zāi)滅患圖》。

交談中,難免要試圖使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議或意見,如果此時說話不當(dāng),有時別人并不應(yīng)允,如果運用直截了當(dāng)?shù)恼埲宿k法,他們也會一再地拒絕,在這種情況下,巧用側(cè)面突襲法則會起到平時難以達(dá)到的作用。

下面是美國黑人富豪約翰遜的經(jīng)驗:

“1960年,我決定在芝加哥為我們公司總部興建一座辦公大樓,為此我出入無數(shù)家銀行,但始終沒貸到一筆款。于是,我決定先上馬后加鞭,設(shè)法將自己的200萬美元湊集起來,聘請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進(jìn)行建造,好讓我去想方設(shè)法籌集所需要的其余500萬美元。假如錢用完了而我仍然拿不到抵押貸款,他就得停工待料。”

“建造開始并持續(xù)施工,到所剩的錢僅夠再花一個星期的時候,我恰好和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一個主管在紐約市一起吃晚飯。我拿出經(jīng)常帶在身邊的一張藍(lán)圖,正準(zhǔn)備將它攤在餐桌上時,他就對我說:‘在這兒我們不便談,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

“第二天,當(dāng)他斷定大都會公司很有希望給我抵押借款時,我說:‘好極了,惟一的問題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貸款的承諾。’”

“‘你一定在開玩笑,我們從來沒有在一天之內(nèi)給過這樣貸款的承諾。’他回答。”

“我把椅子拉近他,并說:‘你是這個部門的主管。也許你應(yīng)該試試看你有無足夠的權(quán)力,能把這件事在一天之內(nèi)辦妥。’”

“他微笑說:‘你這是逼我上梁山,不過,還是讓我試一試看。’”

“他試過以后,本來辦不到的事終于辦到了,而我也在我的錢花光之前幾小時回到芝加哥。”

側(cè)面突襲,務(wù)必找到并擊中對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這件事來說,要害是那位主管對他自己權(quán)力的尊嚴(yán)感。

約翰遜在談話中暗示,他懷疑那位主管是否擁有那么大的權(quán)力。主管聽了這話,感到自己的權(quán)力威嚴(yán)受到了挑戰(zhàn)。那好,就證明給你看!

人的自尊、名聲、榮譽、能力……,都可以作為“正話反說”的武器。而且這種武器,只要運用得當(dāng),定能無往而不勝。

3.正話反說,聲東擊西

“三十六計”中有“聲東擊西”一計,正話反說正是追求這種效果,指哪并不打哪,而是在別人毫不知覺時,靠突襲得手。

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位能言善辯的天才大師叫優(yōu)孟,他善于在談笑之間勸說國君。楚莊王有匹愛馬,楚莊王看重此馬遠(yuǎn)遠(yuǎn)超過人。比如他給馬披上錦繡的衣服,養(yǎng)在華麗的屋里,馬站的地方設(shè)有床墊,并用棗脯來喂它。馬因吃得太好太多,患肥胖病死了。莊王竟然下令全體大臣給馬戴孝,不僅準(zhǔn)備給馬做棺材,還要用大夫的禮儀安葬。

群臣一致反對,認(rèn)為這樣做不對,文武百官紛紛上書勸莊王別這樣做。對此,楚莊王十分反感,他立即下令說:“有誰再敢對葬馬這件事進(jìn)諫,格殺勿論!”

由于莊王的淫威,群臣都不敢說話了,只有優(yōu)孟一聽到莊王的命令,立即來到殿門,剛步入門階就仰天大哭。莊王見他哭得這么傷心,覺得很驚奇,問他為什么大哭。

優(yōu)孟說:“這匹死去的馬,是大王最疼愛的,楚國是堂堂大國,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禮太薄了,一定要用國君的禮儀來安葬它。”

楚莊王聽到優(yōu)盂不像群臣那樣拼死勸諫,而是支持他的主張,不覺喜上心頭,很高興地問:“照你看來,應(yīng)該怎樣辦才好呢?”

“依我看來”,優(yōu)孟清了清嗓子,慢慢說,“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槨,以上等木材圍護(hù)棺槨,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參加挑土修墓,齊王、趙王陪祭在前面,韓王、魏王護(hù)衛(wèi)在后面,用牛、羊、豬來隆重祭祀,給馬建廟,封它萬戶城邑,將稅收作為每年祭馬的費用。”說到這里,優(yōu)孟才將話鋒一轉(zhuǎn),指出了莊王隆重葬馬之害:“這樣,諸侯聽到大王對死馬的葬禮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認(rèn)為人卑賤而馬尊貴了。”

這么一點,確是點到莊王葬馬的要害,一個統(tǒng)治者竟“賤人而貴馬”,必然為世人所厭棄,問題如此嚴(yán)重,不能不使莊王大為震驚,說:“寡人要葬馬的錯誤竟到了這么嚴(yán)重的地步嗎?怎么辦才好呢?”

優(yōu)孟說:“請讓我為大王用葬六畜的辦法來葬馬:用土灶作外槨,用大鍋作棺材,用姜棗作調(diào)味,用木蘭除腥味,用禾稈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腸里。”于是,莊王聽從優(yōu)孟的勸諫,派人把馬交給掌管廚房之人去處理,不讓此事傳揚出去。

優(yōu)孟采用的說服策略就是正話反說。正話反說是待人處世中有效說服別人的技巧之一,其特點就是字面意思與本意完全相反,讓聽者自覺去領(lǐng)悟,從而接受你的勸說。優(yōu)孟因侍從莊王多年,熟知莊王的性情,知道對此時的莊王,忠言直諫、強行硬諫都不可見效。優(yōu)孟從稱贊、禮頌楚莊王“貴馬”精神的后面烘托出另一種相反的又正是勸諫的真意——諷刺莊王的昏庸舉動,從而把莊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頭,改變自己的決定。在特定的情況下,采用正話反說的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另外,在待人處世中,如果你的實力比對方強大得多,當(dāng)然可以泰山壓頂,一舉殲滅。但是如果對手十分強大呢?以硬對硬,即使勉強能勝,也要給自己造成很大傷害。或者對方實力遠(yuǎn)強過你,又該如何呢?特別是平時的待人處世,整天面對的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友軍或者需要長期維持友好關(guān)系的同事,這時則不能采取強硬的手段。怎么辦?俗話說,滴水可以穿石,柔竹能敵強風(fēng),在不能采用強硬手法的時候,不妨來個綿力相迎,以柔克剛,抓住對方要害,一軟到底,玩好“太極推拿手”,讓對方感到擔(dān)心。

4.話里有話,弦外有音

要想獲得他人話語中的真實含義,必須懂得察言觀色,善加分辨,認(rèn)清對方是真要你開口,抑或只是禮貌性的客套。最好在說話時巧妙地拐個彎兒,千萬不要“亂放炮”。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應(yīng)該是待人處事的一條準(zhǔn)則,但直炮筒子未必受歡迎。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很特殊,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表面上一套,實際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換句話說,就是嘴上說喜歡“直來直去”,內(nèi)心深處卻并不喜歡“直來直去”。當(dāng)對方回答“不”的時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礙于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絕來拿拿架子,擺擺譜,或是客套的禮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懇求時,對方可能就同意了。反過來說,當(dāng)對方說好的時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許只是不愿當(dāng)面給你難堪而已!

理論上講,待人處事應(yīng)該做到坦誠,不說假話,直來直去。而且在現(xiàn)實中,人們口頭上也一向把直來直去的性格作為一種美德,倍加贊賞。如果你隨便問一個朋友:你喜歡什么樣性格的人?他往往會回答:性格豪爽、直來直去。人們在稱頌?zāi)橙藭r,也往往說:“他性格爽直,說話從不拐彎抹角,直來直去。”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為什么在待人處事中,為什么許多事情上司說“研究研究”之后便沒了下文;為什么對上司提意見“直來直去”的人,卻不僅難以獲得上司的滿意,反而會因此而遭到打擊報復(f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赤峰市| 和硕县| 平原县| 寿阳县| 疏勒县| 淳安县| 马山县| 图木舒克市| 平定县| 安仁县| 乐陵市| 苍山县| 临朐县| 通山县| 始兴县| 灵山县| 米泉市| 泸定县| 酉阳| 固安县| 永仁县| 武夷山市| 阳谷县| 恭城| 郸城县| 台南县| 丰台区| 噶尔县| 区。| 同仁县| 金秀| 涿州市| 石景山区| 马龙县| 历史| 雷波县| 玉溪市| 兴国县| 博湖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