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囂張到現在的竇太后其實不是漢和帝的生母,而竇太后在先帝在位期間殘害其他嬪妃,看到其他嬪妃有子女就心生嫉妒。漢和帝的母親就是竇太后所逼。
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竇太后和竇憲一死,就有人出來說竇太后不好了,其中就有梁貴人的姐姐。
漢和帝呢,其實也對竇太后有點意見,但是他覺得:既然已經立了,那就不要再變動了,說實話,自己幼小時竇太后還是管了事的。所以漢和帝沒有剝奪竇太后的封號,也讓他和漢章帝合葬。
當然,漢和帝沒有忘了自己的親生母親,自己的生母也要被追封為太后。
漢和帝徹徹底底擺脫了竇太后之后,也就一展宏圖了,他派班超選擇人繼續西行。班超選擇了一個叫做甘英的,甘英呢帶著手下出使大秦,條支(大秦帝國其實是羅馬帝國,注意區分秦朝),一直到了波斯灣附近。
漁夫:這里不能再走了,你們會回不來的。
甘英呢,看看已經疲倦無比的手下,也就同意了,帶著人回到了東漢。
又過了幾年,久居在外的班超向朝廷提出了一個申請:我也不想到酒泉了,但愿朝廷能讓我度過玉門關,讓我看看祖國的土地。
班超妹妹家也上書皇帝,請求讓自己的兄長回家看看。
一來呢西域確實已經安寧,二來呢班超確實已老,再加上這么多人的求情,漢和帝點頭了。
班超估計接到詔書之時,也是老淚縱橫。
那么總有人要接替班超,這個人叫做任尚。任尚呢,去之前自然要請教請教班超。
班超呢,和他說了這句話:“水清無大魚”,就是說讓任尚改改自己暴躁的性格,有一些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行。
任尚聽了這話卻是在背地里說班超壞話:“這老頭現在不行了,說的話都是老生常談,沒有遠見。”
但是誰知道,班超說的這些話一一印證,此事暫且放下。
漢和帝現在有更大的問題等著解決,他后妃生的兒子死了一大把,后代繼承是個大問題(我覺得可能是近親結婚導致的)。
這時,鄧禹的孫女被選入了后宮,做了貴人。
鄧禹這個孫女呢,孝順友愛,飽讀詩書,知書達禮,進宮之后,無論漢和帝還是陰皇后都非常喜歡。其他妃子爭著穿華貴的衣服,她呢,衣著樸素,只要發現自己和皇后穿的差不多,就換一件。陰皇后說錯了話,她也不嘲笑,反倒是非常難受。陰后漸漸失去了寵幸,皇帝召見貴人,她也不去。
很有教養。
但是吧,皇后心里那道坎過不去:自己沒有后代,而鄧氏雖然非常善良,聲望越來越大,陰皇后必須采取措施。
有一次漢和帝病重,眼看著要死了。陰皇后竟然口出狂言:我當權,那貴人必不得超生!
但是非常非常戲劇性的是什么呢?
第二天,漢和帝病好了。
漢和帝自然非常生氣,廢了陰后,立鄧氏為皇后。陰皇后后來憤恨不已,行巫蠱之術,被漢和帝處理,此事不提。
鄧皇后則有點馬皇后的樣子,每當漢和帝想給自己家族的人加官進爵,都站出來拒絕。
日月光輝之下,國內自然是一片祥和。嶺南那邊送來了好的果子(比如荔枝),漢和帝覺得他們鋪張浪費,命令他們不得入貢,也削減了對諸侯國的入貢要求。這是大大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對外方面漢和帝對于北匈奴剩下的零星勢力的態度可以這么描述:半推半就。
北匈奴:老大,接受我的投降。
漢和帝:這個,那個,我收下禮物了,我不打你,我們和平。
北匈奴:接受我的投降。
漢和帝:這個嘛,回頭再說。
轉身離去。
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總之,讓匈奴有那么一點希望,但是始終不讓北匈奴的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