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憲這次是真的讓群臣無法再忍了,你竇憲多搶點錢什么的大臣可以不管,但是不聽任何人的意見獨斷朝政的話,群臣不能坐著了。
要知道,呂后當時殺了不少和她唱反調的人。既然如此,那群臣干脆先下手為強。
丁鴻很快就上奏皇帝了,這次話說的很明白:皇帝,竇氏您要管管了,不然就是下一個呂氏。
要知道,在漢朝,呂氏那就是皇帝的敏感帶,如果拿呂氏作比,外戚可以說已經真的讓人非常頭疼了。
那么皇帝現在也已經長大了一點,就竇憲也不是很滿意了,他暗中探訪,發現這家伙的一個部下想把自己給推了。
這還了得,皇帝再小,也提防你篡位啊。
我們的漢和帝看不下去了,他也開始尋找自己的親信,這時候,皇帝身邊的近侍什么的都是竇憲的人,想瞞天過海,難度非常大。
他仔細訪查,發現一個中常侍鄭眾(一個宦官)出淤泥而不染,不事權貴。
好,就你來!
鄭眾按照漢和帝的吩咐,去聯絡清河王王慶,然后等到竇憲回京,動手了!
漢和帝一聲令下,執金吾封鎖城門,校尉下去抓人,竇憲同黨此時面對突發事件手無縛雞之力,統統拿下。竇憲的大將軍章也被收回。
漢和帝:這股票炒的爽不爽?
竇憲:爽,哪能不爽啊。
那些竇憲的鷹犬自然被宰的宰,殺的殺,就連史學家班固也因為牽連其中被判死刑。竇憲呢沒有明著殺,給了太后面子,等到竇憲到了封地,逼迫他自殺了。
其實班固當時也沒什么大事,就是喝醉了酒,把洛陽令罵了一通,班家又和竇家關系不錯,當時洛陽令不說什么,現在自然是要報仇了。
但是班固一死,問題來了,班超打仗不寫書,《漢書》沒有寫完,怎么辦?
班昭:看不起女的?
班昭就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修編史書的女子,后來《漢書》修成,此事也成為了美談。
那么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漢和帝自然就要重用這個鄭眾。說實話,換做誰都喜歡鄭眾,忠心耿耿,不貪得無厭,見好就收。
但是漢和帝沒有控制力度,從那之后是不怎么相信外戚了,但是對宦官這個團體非常信賴,要不然哪來的十常侍之亂。
竇憲一死,人走茶涼,他的那個提議就得推倒重來。漢王朝繼續追擊北匈奴,北匈奴殘余勢力不敢再說匈奴二字,變成了鮮卑族。
而南匈奴這邊單于頓屠何剛剛死了,單于宣弟安國繼位。
但是這個單于很多人不是很喜歡,反倒是左賢王立功無數,就連漢朝也非常喜歡。
既然漢朝喜歡,手下也看你單于不爽。那你單于就更應該對待手下寬厚,對待漢臣尊敬了。但是這個單于沒有,反倒是頻頻鬧出矛盾。
漢朝:你不聽話是吧?那就換人!
東漢軍隊迅速殺到城下,這個家伙這才知道:我完了,我可以后悔嗎?
但是世上沒有后悔藥。安國當了沒多久單于,就被漢王朝強行換了人。
匈奴:給點面子行不?
東漢:那你在漢高祖時圍住白登山那事,給了咱面子不?
那么西域那邊現在是什么樣子呢?
班超又開始摩拳擦掌了,他要發起最后一戰。
事情是這樣的。
班超一看,西域就幾個家伙不聽漢朝的了,沒必要和他們耗下去了,于是班超集結七萬大軍攻打焉耆。之前以少勝多他班超都能打,現在以強欺弱不是更容易嗎?
班超很快就打下了焉耆,至此,西域各國全部歸順大漢,班超也完成了自己的光榮使命。
不久之后,漢和帝立陰識的曾孫女為皇后,竇太后因病去世,權力基本上全部轉交給漢和帝。
與此同時,有臣子站出來了:竇太后不應該作為皇后。
這話一出來,可以說是晴天忽然來了個驚天大霹靂。
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說出這話?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