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你怎么知道你爸爸就是你爸爸?

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蓋蒂爾‖詹姆斯

當你發現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其實并非你所想的那樣時,整個世界都天翻地覆了。你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能否擁有真正的知識。然而,有些時候你又不得不將一些事物當成事實接受下來。可是,這個顛覆了你的世界的新發現是否真的能夠取消你以往信念的真實性?也許對于過去的你而言,“這個男人是我的父親”已經足夠真實了,只是如今你不得不改變自己對于所知事物的看法罷了。或許存在著不同層級的“真理”,又或許在你對事實的探索不斷深入的同時,你對真理的理解也在發生著變化。

你如果以為面對“我的爸爸不是我爸爸”這個事實已經足夠艱難了,那么接下來可得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哲學只會讓你所面對的問題變得更為復雜。不管你向哪位哲學家求教,比起你的實際感受,他們反而對“你知道些什么”或“你以為自己知道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更感興趣。雖然你很想弄明白眼前的狀況,但這并非易事。

基本哲學問題

什么是知識?我該如何了解某件事?什么是真理?假設我相信自己知道的東西確實有用,那是不是真理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一切都取決于你知道些什么,以及你以為自己知道些什么。既然如此,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將是你的不二之選。德爾菲神廟的神諭宣告,蘇格拉底是全雅典最智慧的人——因為蘇格拉底無知,不過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比起四處夸耀自己知道些什么,蘇格拉底更愿意拉住周圍的人,問他們知道些什么。隨后他便問這些人,他們怎么知道自己確實知道那些他們自以為自己知道的東西(看吧,要解決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容易)。他們覺得自己確實知道那些自以為知道的東西,究竟是因為單純的信念,還是因為他們真的知道呢?

通過這一系列執著而惱人的發問(也就是后來的“蘇格拉底辯證法”),蘇格拉底一點點解開了人們的臆斷與思維習慣,令人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并最終使得他們質疑自己過去曾相信的東西。但是,蘇格拉底的本意并非炫耀,相反,他有著更為深刻的目的:通過暴露我們思維中的謬誤,蘇格拉底試圖把握“知識”、“真理”等概念背后的實質。

可這一切又和你爸爸有什么關系呢?好吧,蘇格拉底會問你(要記住,蘇格拉底并不會給出直接的答案),在得知這個男人不是你爸爸之前,你是如何知道這個男人是你爸爸的?接著,他還會問你現在知道些什么,又是如何知道的,好的,非常好。但是這都無益于你和你爸爸(也可能不是真爸爸)之間的關系。事實上,面對蘇格拉底拋來的問題,你只會發現自己其實并不知道自以為知道的東西,你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以為自己知道的東西究竟是不是真的。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會偷偷告訴你,其實他也被他老師的提問搞得有些抓狂。但柏拉圖還是會勸你接受這個事實:我們的信念很有可能是錯的。不過,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可不會善罷甘休……

不同于有些理想主義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十分講求條理和方法,甚至到了近乎偏執的地步。因此,他并不滿足于柏拉圖的觀點。亞里士多德想要搞清楚,“知道某件事”究竟意味著什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知識應用于現實世界。因此,他給出了一個相當精辟的定義:知識就是得到確證的真實信念。比如,你知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地?是的,我知道自己出生在雅典。那么,很顯然,你具有這樣一個信念。但亞里士多德會接著問你是否有論據支撐這一信念。有啊,給你看我的出生證。這樣一來,你的信念就得到了確證——他向接生的護士確認了。因為這個信念得到了證實,所以你是對的。

回到你爸爸那里,亞里士多德會問你是否相信這個男人是你的爸爸。是的,我相信,因為大家都這么說。啊哈!那么你的信念就是被確證了的。但是,如果你發現他其實并不是你的爸爸,所以你的信念并不是真實的,這意味著你并不真的知道他是你爸爸。是呀,你說,我就知道他有什么事瞞著我。可你真的知道嗎?也許你懷有這樣的信念,而這碰巧又是真的,但是問題在于你的信念并不能得到確證。所以,你還是不知道他是否對你有所隱瞞。現在,你被告知他不是你的爸爸。好好想想:你知道他不是你的爸爸嗎?你相信他不是嗎?有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是真實的嗎?

對于我們知道得越少的事情,我們越是盲信。

——米歇爾·德·蒙田

足夠真實

“得到確證的真實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簡稱JTB)雖不失為檢驗你是否真的知道某些事物的方法,但也并非無懈可擊。如果你求助于埃德蒙德·L.蓋蒂爾(Edmund L. Gettier III,1927— )的話,那么他將會向JTB發難。你告訴蓋蒂爾你拿到了DNA的檢測報告,這份報告證明了你曾經將其當作爸爸的那個男人其實并不是你的爸爸,所以,現在你可以說自己知道了真相。可真的是那樣嗎?蓋蒂爾隨后解釋說實驗室里出了點差錯,他們錯將別人的檢測報告寄給了你,但是正確的那份報告(盡管你不知道)也確實表明他不是你的爸爸。你的“他不是我的爸爸”的信念碰巧是真實的,這個信念也得到了確證(因為你收到了檢測報告),可是你仍舊不能說自己“知道”真相,因為你關于真相的知識建立在了錯誤的證據之上。

這樣一來,即便你自以為有證據能夠證明這個被確證的信念是真實的,你還是不“知道”實情。但是這真的那么重要嗎?現在你知道了你所能知道的,但是,在你得知他不是你的爸爸這個驚人的消息前,你以為他就是你的爸爸。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對于自己的無知并不自知。美國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因這樣解釋當前局勢而遭到了許多(不合理)的譏諷,他說:“正如我們所知,存在著為我們所知的已知,即存在著我們知道自己知道的事物。我們還知道,存在著為我們所知的未知,即我們知道自己對于一些事物其實并不了解。但是,也存在著未知的未知——也就是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你曾相信他是你的爸爸,雖然這不必然是真實的,但對于當時的你而言確實是真實的。直到真相大白之前,這對于你已經足夠了。

真,就是以實為實,以虛為虛。

——亞里士多德

雖然聽起來有些強詞奪理,但比起那些抽象的關于“知識”和“真理”及其含義的沉思,這或許更能夠幫助你理解并應對自己的出身問題。為了一些能夠給我們提供實際幫助的東西而舍棄抽象的概念也不無道理。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既是物理學家也是心理學這門科學的先驅,同時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國哲學家。這位大師或許能給予你一些實際的建議。其實,他是實用主義(pragmatism)哲學的支持者,簡單來說,他看不出一種不能應用于實際的哲學有什么意義。

你如果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真理追求者,那么在你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去懷疑你所能懷疑的一切事物。

——勒內·笛卡爾

詹姆斯會告訴你,關于你到底“知道”還是“不知道”的爭論不過是徒勞,一切都在于實用。你若是不能證明自己“知道”些什么,那也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關于這些事物的信念對你自己而言有什么效用。詹姆斯會這樣解釋:如果你有關于某事物的信念,并且這種信念是有用的,那么對你而言這就是“真實的信念”。就拿你的爸爸來說吧,你曾經相信他就是你的爸爸,好,這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對過去的你來說也不是假的。并且,由于過去的你相信這是真實的,你就能夠以此來為其他關于你自己,以及關于你與“你的爸爸”之關系的信念和想法奠基。你曾經憑借這個信念來為其他事物賦予意義,所以它對你而言是有用的。那么,按照詹姆斯的說法,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信念。不僅如此(雖然把你耍得暈頭轉向,但這樣是值得的),又因為這個信念是有用的,它就成了你的真理。它既符合你已知的事實,同時又是其他真理的基礎。現在,事實仍然是事實,并不會發生變化,但是,新的事實也可能會向你顯現,甚至迫使你改變以往的信念。當然,這意味著你將獲得一個新的真理,但這個新的真理與你過去所擁有的那個真實的信念之間并無優劣之分。真理發生了變化,但事實始終如一。真理是:你曾相信他是你的爸爸,但現在不那么認為了;而事實是:他從未是你的爸爸。

抉擇時刻

這個新發現(你的爸爸不是你的爸爸)并不止于讓你懷疑自己的身世。你既可以追隨蘇格拉底與亞里士多德的腳步,去探究知識與真理的本質,以及我們是否能夠知道什么是真實的。或者,你也可以同詹姆斯一道,認為“真理”會隨著新事實的揭露而改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塔河县| 穆棱市| 乌兰察布市| 黔南| 天台县| 泸溪县| 利川市| 布尔津县| 沧州市| 屯留县| 泰来县| 集贤县| 元朗区| 巴中市| 富宁县| 稻城县| 舞阳县| 舟山市| 马公市| 康定县| 昌图县| 晋州市| 黔西县| 铜山县| 三河市| 岐山县| 宜丰县| 德钦县| 会东县| 泽州县| 鄱阳县| 彭山县| 磴口县| 宁远县| 林周县| 都安| 阜阳市| 雷州市| 邵阳市|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