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7章 中了晉國人的調虎離山計

成得臣的擔憂終于未得到楚成王的支持,成得臣請求軟禁重耳一行人,楚成王也不支持。

后來,成得臣提出盡量想辦法將先軫留在楚國,楚成王也不同意。

其實,留下先軫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不可行的。

想想看,包括狐偃、趙衰、先軫等在內的這些個晉國未來牛人,能夠忠心追隨重耳這么多年,你楚國無論用什么辦法利誘,也不可能留下其中任何一位。

這年頭,都把自個的名聲看得比國家利益還要重,晉公子重耳雖賢,但畢竟對將來的楚國威脅大著啊。

如今良機在手,怎么大王還有一班文武就這樣輕易放棄了呢?

成得臣很郁悶,更讓他郁悶的是,自己有意殺重耳的消息也傳到了重耳的耳朵里。

對成得臣,重耳他們是很了解的。這些年,他們行走江湖,早就對各國的情況了若指掌。成得臣這樣的楚國名將,自然是他們收集情報的重點對象。

重耳緊張了,此時是在人之屋檐下,屋檐里卻有一頭隨時可能會竄出來吃了自己的惡虎。

盡管楚王并沒有為難自己的意思,但如果哪一天他的意思變了味呢?

智多星狐偃出了一個主意:想辦法讓成得臣暫時離開楚國,然后,及時向楚成王告辭。

但要讓成得臣離開自己的國家,辦法兩個,一是讓楚王猜疑,給他降個級,調到某個縣當縣公。

但這是不可能的,成得臣剛立戰(zhàn)功不久,憑自己幾個老外想挑撥離間楚王君臣,那是自尋死路。

另一個辦法是讓成得臣領兵打仗去。

正如楚成王所想的,重耳貌似是有天助的。就在這個時候,陳國來尋事了。

陳國一直夾在楚國與中原諸侯之間,著實是可憐的主。在楚國不斷征伐中,陳國表面上是追隨楚國,實則卻是個忽悠派。

對于大國而言,陳國是個可憐蟲,但對于比陳國而言的更小的國家來講,那些國家更是可憐蟲,如有一個叫頓國的子爵諸侯國。

這便是春秋江湖,血腥著呢。

頓國,本是古老的一個子爵諸侯國,國卑勢弱,經(jīng)常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或者是大國們的出氣筒。

如鄰居陳國,就經(jīng)常欺負頓國。頓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對陳國講:老大,那我跟你混,成不?

那個時候的陳國,在楚國面前何嘗不是這樣呢?

頓國國君看到了比陳國強大得多的楚國,他決心跟著楚國混,于是便轉向了楚國。

這令陳國很不爽,再說,陳國對楚國并未真心。陳國的真心主要在于中原諸侯聯(lián)盟,尤其是齊桓公時代。

齊桓公去世后,宋襄公跳出來要稱霸。雖然宋國自身的武力不行,但對付陳國這樣的諸侯國,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歷史上,宋國本就是中原列國諸侯之長,陳國一直聽宋國的。

就這樣,陳國懾于宋國之威,就拍拍屁股追隨宋國去了。

陳國見頓國敢對自己離心離德,大怒,出手教訓頓國。結果下手重了些,將頓國給滅了。

頓國國君帶著殘部逃到楚國,見到楚成王一頓搶天撞地的哭訴。凡是弱小國家,嘴上功夫都是到家的。

頓國國君將陳國如何在暗地里與宋國勾結、對楚國如何不敬等等添油加醋般地秀了一把,最后是懇求楚王出兵討伐陳國,幫助頓國復國。

楚成王最看不慣的,便是蠢蠢欲動想成為中原霸主的宋國。聽說陳國投靠了宋國,不需要頓國哭訴,楚成王自個兒就想痛扁陳國。

公元前637年,就在成得臣剛率楚軍大敗宋國不久后,再次領命攻伐陳國。

這個命令,狐偃是使了點勁的。

原來,重耳等人得到陳國居然滅了楚國的附庸頓國后,狐偃馬上召集大家商議。

狐偃對重耳道:“公子,楚王一慣喜歡親征,這一次楚國伐陳,如果楚王親征、成得臣留在楚國幫助世子管理國家。這樣對我們很不利。”

重耳急道:“那怎么辦?”

狐偃道:“公子就去見楚王,把成得臣好好夸一通,說成得臣是舉世聞名的名將,對付陳國,只要他一出手,保管馬到成功。

公子你又要表現(xiàn)出對楚王的感恩戴德,表示想經(jīng)常見到楚王,每天聽取楚王的教誨。”

楚成王被這顆糖衣炮彈擊得很舒服,于是,令成得臣出征陳國。

對名將成得臣來講,打陳國就象去菜市場買點菜一樣簡單,結果當然在預料之中。

成得臣率領楚軍一路進入陳境,先后攻占了陳國的焦、夷兩城。陳國被揍得沒有半點脾氣,宋國此時根本沒有能力來救陳國。

陳國無奈,只好向楚國表示從此跟楚國混。

戰(zhàn)爭的結果是需要協(xié)議來確定的,于是楚國與陳國達成的一致意見里,其中有一條便是讓原已被陳國滅亡的頓國復國。

復國的工程是浩大的,在重耳等人的努力下,成得臣又率軍去幫助頓國復國。

成得臣足足花了兩年時間,終于將新的頓國都城給修建好了,從此,頓國又活了過來。

死而復生的頓國自然忘不了楚國的大恩大德,從此死心塌地跟著楚國混了,成為完完全全的楚國附庸。

但國與國之間,絕對沒有永遠的盟友和同志加兄弟的友情,只有永遠的利益,尤其是在春秋戰(zhàn)國的江湖上。

如這個頓國,在春秋末期吳楚爭雄中投靠了吳國,還曾經(jīng)追隨吳國去攻打楚國。后來又與楚國和好了,繼續(xù)跟楚國混。

直到公元前496年2月,頓國又一次背叛了楚國。楚國那一次是真正火大了,便出兵滅了頓國,將頓國正式納入楚國版圖。

頓國,自公元前1122年建立,到公元前496年滅亡,活了626歲。都城在今河南商水縣頓國故城,后經(jīng)歷了一次復國,都城南遷到今天河南項城南頓鎮(zhèn)一帶,歷史上也稱南頓。

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在頓國故地設置了南頓郡。到了漢朝時期,漢高祖劉邦將其改置為南頓縣。到了現(xiàn)在,就是一個南頓鎮(zhèn)。

頓國被滅后,后人便以國為姓,這便是頓姓的一個淵源。

頓家名人中有一位西漢蒼梧叫頓琦的大孝子,母親去世了,他獨自一人修墳守墓。整整一年,每天在母親墳前哭泣,十分哀傷。

頓琦之孝感動靈禽,據(jù)說有飛鳧、白鳩這樣的靈禽來他的草廬陪伴。這種靈禽,見到別人便會飛走,見到頓琦便會停留。

頓國,就這樣去了,而楚國名將成得臣,就是這樣圍繞著這個頓國再次立下赫赫功勛。為了頓國而伐陳國,為了頓國而筑城幫助頓國復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桂阳县| 开鲁县| 历史| 云龙县| 正镶白旗| 凤凰县| 长武县| 定南县| 锦屏县| 芜湖市| 昭觉县| 百色市| 贡觉县| 临泉县| 友谊县| 阿鲁科尔沁旗| 称多县| 黎川县| 台北市| 永城市| 浏阳市| 怀宁县| 凤阳县| 浦东新区| 犍为县| 布尔津县| 根河市| 武威市| 合阳县| 定南县| 南和县| 武穴市| 苗栗市| 洛浦县| 大名县| 逊克县| 区。| 喀喇沁旗| 宁南县|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