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章 欲伐申國,必先借道鄧國

公元前690年,雄才武略的楚武王在第三次征伐隨國的途中得病而亡,這是歷史上第一位出征途中身亡的楚王。

太子熊貲繼位,成為楚國歷史上第二任楚王,史稱楚文王。

楚文王,羋姓熊氏,名貲,楚武王與鄧曼夫人之子,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677年在位。

因楚武王在位長達51年,到楚文王繼位時,至少已是人到中年了。

應該說,楚文王繼承了父親楚武王一筆豐厚的遺產:一個走向強盛的大國、一批忠誠擔當的臣子、一支久經實戰的軍隊、一套富國強軍的體制、一個明確無誤的戰略方向。

楚文王同志,你的血管里,流著楚武王的血,那是一管尚武強國、豪氣沖天的血,你就簡單點,舉你先人的旗,走你先人的路,讓歷史去說吧。

于是,楚文王雖然謚號為文,但他的十四年楚王使命,仍舊是雄心壯志,四處征戰,拓疆并土,建立了楚國赫赫霸業基礎,實打實的楚國歷史上又一代明君。

那,這個時候,春秋江湖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

西北鄰居秦國,正是秦武公時代,忙著掃除西戎。

北方強鄰晉國,還在繼續著內亂,不過現在已經到了曲沃小宗即將戰勝公室大宗之時了。

晉國公族小宗的曲沃武公后來徹底擊敗了大宗,開創了晉國史上小宗替代大宗執掌晉國的先例,結束了長達67年晉國內亂,宣布自己為晉侯,史稱晉武公。

春秋初霸鄭國已經徹底陷入內亂了,鄭莊公去世后,幾個強悍的兒子互相開撕,鄭國已經不可能太平了。

中原傳統老牌大國宋國更不行,宋殤公在位十年打了十一次仗,把國家都打得元氣大傷。更要命的是,宋國內亂,將宋殤公居然也干掉了。

齊國的齊僖公薨后,立即陷入內亂,繼位的齊襄公死于齊國內亂,然后是公子小白與公子糾兩兄弟爭位。

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據說魯國國君魯桓公的夫人文姜居然與兄長齊國國君齊襄公私通,魯桓公最后居然不明不白死于齊國。

一句話,此時的中原各傳統大國強國,都在不斷內亂之中,國君經常被殺被害,大家都在忙著自己家里的事。

至于周天子,現在已經到了周莊王時代了。此時的周王室在春秋江湖上說的話,基本沒人聽了。但有時還是有點用的,只是對有需要的大諸侯來講有用而已。

這正是南方楚國繼續崛起的大好時機,楚文王,努力啊。

要努力,得有幫手。楚文王時代,他有哪些牛人在幫他做事呢?

親兄弟熊善,字子元,不過這是一個沒多大用的家伙。

斗氏家族的令尹斗祈、大將斗廉、斗般、斗丹等人;自申地引進的人才大夫葆申,曾經當過自己的老師,后來擔任令尹。

基本上,手頭就這些人可用。

楚文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這個巨人便是楚武王。楚武王為楚國的強盛定下的發展和擴張戰略,可以管很多年的。

楚文王,只要堅定不移地按照既定戰略實施,那他便一定能夠成就一番大業。

如遷都。

楚武王后期,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興建了規模宏大的郢都,但他因在伐隨之戰中得病身亡,最終沒有完成正式將都城遷至郢都的大業。

文王即位后,承父遺志,將楚國都城自丹陽遷至郢城,正式命名為郢都,完成了父王的遺愿。

從此,郢都一直在楚國人民的心中。郢都在,就有楚國在,就有楚國的精神在。

一直到后來,楚國因各種原因遷都,都將新都叫郢都。

這種國都情結,應該說是從楚國早期兩位楚王開始的,那便是楚武王和楚文王。

楚武王征戰一生,留下的遺憾之一,就是未能滅了申國。

我們已講過,這個申國,是周天子派來監視楚國的諸侯國中最大的異姓國,姜姓,處在漢水以北的南陽盆地,戰略位勢對于楚國今后的全面控制漢水流域、東進中原戰略是相當有利。

楚武王即位不久便與鄧國結成姻親關系,通過鄧國舉兵北上,攻伐申國。

但申國勢力強大,且獲得了中原諸侯的援助,楚武王最后無奈敗退回楚。至此,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了。

楚文王當然記得這份歷史怨仇,完成遷都大業后,他立即整裝軍隊,率兵伐申。

講楚武王時我們已講過,這個申國不是引犬戎入侵大周王朝的那個申國,那個是西申國,已經被秦國滅了。

這個申國,則是周宣王時在南陽盆地北緣另外封的一個申國,史稱南申國。

對楚國來講,申國和隨國均為楚國進軍中原的跳板。楚國自楚武王時便定下了進軍中原的戰略構想,那就必須要降服或者干脆吃掉這兩個國家。

但對于楚國來講,直接進攻申國,必須繞道桐柏山,由鄂西入申,那便形成遠征,給申國以足夠的時間求援以及加強城防。

鄧國正處于楚國與申國之間,如果能夠借道鄧國,那便能夠實現兵貴神速。

楚文王認為,鄧國是他的嫡母鄧曼夫人的祖國。楚鄧兩國以前雖曾有過糾紛,但如果單單是借條道路的話,那應該是合情合理,鄧國不會不借。

于是,楚文王派人去鄧國,向鄧國借道。

這里,我們還要講講借道的那點事。

當時的春秋江湖,諸侯國林立,但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子民。所以老百姓從這國到那國,不需要什么護照之類的證件,可以自由流動。

但國與國之間便不一樣了,無論是代表國家出使搞外交關系,還是行軍作戰,如果想要通過另外一個國家,必須事先得到對方同意。

這便是借道,如果不辦理這個借道手續,軍隊也好,外交人員也好,就會被視為不講禮儀。

禮儀是那個時代生存之根本,不借道的后果,就是非但對方不會讓你通過,你派出去的使者可能會被逮捕甚至殺頭。

如后來,楚國在楚莊王時,派了一個叫申舟的使者赴齊國出使,必須要經過宋國。

但由于沒有事先對宋國講,本就仇恨楚國的宋國居然以此為借口,將楚國使者申舟給殺了,最后導致楚莊王舉兵討伐宋國。

又如宋衛聯軍伐鄭后撤退,經過戴國,預先沒有向戴國借道,戴國硬是不給通過,導致宋衛聯軍攻打戴國。結果一時沒攻下,反而被鄭國人從后面偷襲導致大敗。

楚國欲伐申國,必須向鄧國借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宜兰县| 上栗县| 赫章县| 会泽县| 成都市| 安泽县| 福州市| 吕梁市| 申扎县| 芮城县| 兴仁县| 西充县| 东辽县| 平潭县| 全椒县| 甘孜县| 日喀则市| 乌兰县| 镇江市| 横峰县| 荆州市| 赤壁市| 淮滨县| 宣威市| 泰兴市| 平泉县| 达拉特旗| 武邑县| 神木县| 清新县| 山东省| 民丰县| 皋兰县| 富锦市| 泰来县| 岢岚县| 江城| 道孚县| 婺源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