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吳楚雞父之役(下)
- 春秋楚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3013字
- 2021-09-28 11:52:43
發起沖鋒的并非吳軍主力,而是三千死囚沖鋒隊。他們一個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所持的兵器更是五花八門,有鐵叉鋤頭,有石頭木棍,極少數人才有刀劍戟矛。
這里要講一句,當時吳軍士兵作戰所用的兵器盔甲,都是需要自己準備的。
其實,在春秋戰場上,基本上國家是不提供兵器盔甲的。
士兵打仗是要自己準備這些的,所以我們才知道象花木蘭從軍那樣,得自己備戰馬、兵器、盔甲。
條件好的家庭,可能裝備會更精良一些,從而在戰場上保命的機會會更大。
到了戰國便不一樣了。因為春秋時期的士兵與戰國時期的士兵有著本質的不同。
春秋時期,一般人是沒機會參軍的,參軍的都是“國人”,沒有農民和奴隸。
戰國時期,各國的軍事體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單場戰役的規模也急劇擴大,春秋尤其是前期的一個戰役,最早雙方不過幾百乘兵車,當時千乘之國算是超級在國了,如晉楚。到后來幾千乘,幾十萬的兵力了。
到了戰國時代,單場戰役,雙方加起來超百萬兵力都有,象秦趙長平之戰,單趙國便投放了六十萬兵力。
戰場上的士兵,有許多得從農民或奴隸中補充。到這個時候,你讓農民或者奴隸自己備兵器戰馬盔甲,那是不現實的。
于是,便有了軍工業的發展。
我們回過頭來講戰役。
這三千死囚沖鋒隊直撲向楚軍左軍,楚軍這邊本還都很奇怪:這就是吳軍風范?
但沒想到,這些抱著必死之心的看起來根本沒有半點雄糾糾氣昂昂戰士風范的吳軍士兵,速度奇快,下手極狠,根本不避箭矢,不作掩護,就一個勁地沖了上來,沖了上來后,就只做一件事,殺人!
也有一些死囚存了一點小九九,趁亂逃命,但極少數。
吳軍主力部隊沒動,看著這些玩命的死囚沖鋒隊沖撞著楚軍左軍。
楚軍左軍頓時大亂,但很快包圍了這些送死的吳人。
快抓俘虜啊。
楚兵中很多人是這樣想的。抓住一個便是軍功一樁,于是,楚左軍的三國士兵看著前面的兄弟們抓俘虜抓得那么過癮,便一個個眼紅了,紛紛過來抓俘虜。
左軍,已經沒有了任何陣列。
吳軍主力出動了!戰車齊駛向楚軍左軍,而且不是吳軍右軍一支,是整個左、中、右三軍都沖向了楚軍左軍!
三面沖來,楚左軍胡國、陳國、沈國這些雜牌軍哪能抵擋?吳左軍主將公子光縱車挺戟而至,一戟將陳軍主將、陳國大夫夏嚙刺入車下。
胡國主將正是國君姬髡,沈國主將正是國君姬逞,這兩個本都是中原姬姓諸侯,子爵,現在已經淪為楚國附庸。由于國小兵微,所以只能親率本國軍馬隨楚軍作戰。
姬髡、姬逞見夏嚙戰死,早就慌了,正想逃,卻被吳軍右軍主將公子掩余率兵趕到,團團圍住,束手就擒。
這樣,楚軍左軍三國主將均被吳軍或殺或擒,剩余兵士紛作鳥獸散,大部被殲或被俘。
史料記載,被俘甲兵八百余人。公子光喝令就地正法胡國國君姬髡和沈國國君姬逞,特意放跑那些潰逃的士兵。
那邊的楚右軍,根本不知道楚左軍已經潰敗了,還在亂哄哄的結陣。
此時,突然許多兵士跑了過來,大聲喊叫著:快跑啊,吳軍勝了,吳軍勝了,沈國國君和胡國國君、陳國大夫夏嚙都被殺了!吳軍不得了哇,太厲害了。
這幫子人正是部分潰逃了的楚左軍士兵,他們被吳軍給打得乾坤倒轉,已然不知道子丑寅卯了,見到了楚右軍,便是亂跑亂叫。
左軍全線敗了?主將都被殺了?那還不快跑?
楚國右軍正是許國、蔡國、頓國三國軍隊,聽聞此消息,嚇得膽都破了,還結什么陣哦。
又見吳軍如潮水般涌來,快跑哇,右軍很多人都在招呼自己的兄弟或者熟人。
這仗還能打么?
楚右軍全線崩潰。
崩潰就崩潰吧,但也得講點道理而崩潰啊。但此三國根本不會打仗,他們要逃就找個合理的方向,卻偏偏要跑向楚國中軍。
眼下只有楚軍才能救他們了,中軍是楚軍主力。這就象一個不會游泳淹在水里掙扎的人,總是亂抓一氣,抓住什么都認為是能救自己命的。
現在,唯有楚軍是救命稻草了。
楚軍統帥蒍越剛結完陣,本想著指揮中軍迅速出擊,憑楚軍實力,尤其是兵力優勢,先沖垮敵中軍完全不成問題。
卻不料自家左右兩軍都向自己這邊潰敗而來,沖亂了中軍陣營不說,吳軍左中右三軍此時以排山倒海般陣勢壓將上來。
楚軍亂了。
亂了,慌了,散了,楚軍根本沒有好好準備,便被如狼似虎的吳軍沖垮了。
史料記載,楚軍大敗,吳軍沖入楚軍亂砍亂殺,直殺得尸橫遍野,流血成渠。
這是吳楚正面作戰史上的第五次戰役,史稱雞父之戰。這場戰役對楚國人來講,是一場屈辱的戰役!
不但楚軍折損半數,而且是打著七國聯軍的大口號,被兵力不足自己一半的吳軍打敗,更讓自己的胡國和沈國兩個附庸國國君雙雙喪命,臉面大失。
這樣,原本僅僅是兩個采桑婦女的口舌之爭,從一開始兩女人罵罵街,到兩女人扭打,最終引發了一場大戰,令成千上萬血性男兒魂歸九天,令包括楚國在內好幾個諸侯蒙羞,令吳國開始一躍而進入春秋軍事強國行列。
這便是春秋版的蝴蝶效應了吧?
當然,這么一個大戰的原因不大可能真的單單是這樣的一件小事引起的,楚國發起戰爭的原因,是迎戰吳國的進犯。
而吳國進犯的原因,是為了一個女人,不是兩個女人,更不是那兩個采桑女。
兩個采桑女僅僅是成了戰爭的爆發的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量級原因,是另外一個女人。
誰?一個蔡國女人。
吳國大敗楚國后,吳軍更乘勢攻入蔡國,將居住在蔡國的楚平王王妃、原太子建之母帶到了吳國。
這是令楚國更大的恥辱,因為一國君夫人被“擄”,對于象楚國這樣的大國來講,是災難性的。
至少對楚平王來講,那是無論作為君王還是男人,都難以咽下去這口氣。
其實,早在太子建出走后,其母蔡姬便對楚平王怨恨不已。想起自己當時年輕無知,居然跟著這種人私奔,結果落得如此下場,終日以淚洗面,好不凄苦。
而楚平王根本不在乎蔡姬的感受,因為他的愛情已轉向了那位從兒子建那里偷來的寶貝妮子秦贏,而且秦贏已經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
楚國,已經沒有可以令自己留戀的了,蔡姬對楚平王提出了要求:回娘家蔡國度過余年。
楚平王答應了,但當時太子建還沒有死。所以在蔡姬答應終生不見太子建的條件下,蔡姬回到了蔡國。
太子建在鄭國喪命后,蔡姬傷心欲絕,但她想到自己還有一個孫子熊勝,便希望能夠在生前見到自己的這位可憐的孫兒。
正是這種信念,使她頑強地活了下來。后來,她得知伍子胥帶著熊勝成功脫逃鄭、楚兩國的全力追捕,已經到達了吳國。
蔡姬很高興,她便偷偷派人去求見吳王僚,希望吳國能夠派人將自己接到吳國,與孫兒熊勝團聚。
按照蔡姬的意思,她愿意幫助吳國人進攻蔡國,里應外合,一舉拿下蔡國的鄖城。
“這里有不少金銀財物,還有許多美女奴隸,靜待吳國享用。”蔡姬派去的人放了猛料。
吳王僚當然很高興,這可是楚國王后,如果成功,一可以牢牢拴住楚國叛臣伍子胥和熊勝,二可以大大打楚國一個巴掌,大揚吳國之威。
再加上還有大量金銀財物美女奴隸在那里,于是吳王僚便一直計劃著將蔡姬接至吳國。
就這樣,吳國出兵了。
楚國率聯軍迎戰了。
結果,是吳國在楚吳雞父之戰中大勝,吳國公子光趁勢兵指蔡國。
吳國討伐蔡國的理由非常充分:你蔡國小樣的,居然敢跟著楚國來進攻我們大吳,不滅了你算給你面子了。
蔡國根本無力抵抗,吳軍直接殺向蔡姬所在的蔡國鄖陽,燒殺搶掠了無數奴隸財物美女。
而其主要目標楚王夫人蔡姬,當然也從此脫離楚蔡,成功定居于吳國。
當吳公子光的大軍進攻蔡國的消息傳來,蒍越急忙率鐘離之戰殘軍回救蔡國。
但還是晚了一步,吳軍已經離開鄖陽兩天了。
可憐蒍越,這位蒍氏家族的佼佼者,剛擔任司馬僅兩年,便在指揮鐘離之役中遭遇失敗,又讓吳軍乘勝進入蔡國將蔡姬帶走。
蒍越仰天悲嘆:“受命守關,不能緝獲象伍子胥這樣的叛徒,本已是無功。
又在大戰中喪師辱命,罪一。不能保護好君夫人,罪二也。無一功而負二罪,何面復見大王乎?”
言畢,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