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了章華宮,造了章華臺,按楚靈王的意思,就要邀請各國諸侯前來觀賞。
但毛想想好了,誰閑著無事,大老遠跑到你楚國來?
又不是朝見進貢的季節,更不是諸侯會盟的時候,連楚靈王自己也覺得,發出通知請各諸侯來是不大現實。
至少得讓一個諸侯來過,否則太沒有面子了。
楚靈王下定決心,他把各諸侯國挨個看了一遍,最后認為,應該讓魯國的國君過來。
因為魯國是全世界最講禮的國家,對這樣的國家,一定要在禮義上使其心服口服。
那就把魯國請過來吧,讓魯國人在章華臺上看看楚國的禮義有多么正宗。楚靈王決定了。
出使魯國的是太宰蒍啟強,這是一位楚國牛人,如果給春秋牛人們弄個辯才榜的話,這位蒍啟強先生應名列前三!
蒍啟強,生卒年不詳,羋姓,氏蒍,名啟強,楚靈王時期的楚國太宰。
可以說,在楚靈王時期,楚國的蒍氏家族是牛氣沖天的,楚靈王共重用了蒍罷、蒍啟強、蒍泄等人。
蒍啟強是一位巧言善辯的智士。早在公元前549年,當時正是楚晉爭霸最熱期,楚康王意欲與齊聯盟,派蒍啟強為代表出使齊國。
一頓利害陳述,最終蒍啟強代表楚國與齊國達成共識,結成聯盟。
公元前541年,楚靈王即位后,任命蒍啟強為太宰,掌管國家典籍,輔佐楚王治理國家。
在楚國官吏體系中,太宰排名僅次于令尹,屬于楚國政壇上的核心人物之一。
前面講過楚靈王本想耍個無賴,趁娶晉國公主之際,將送親的晉國中軍帥韓起、晉國最有名的大夫叔向等人扣留,當時楚靈王打算砍了韓起的腳讓他替楚國守城門,閹了叔向讓他做楚國內宮太監。
滿朝文武明知楚靈王胡來,但沒有人敢吱一聲。就是這位蒍啟強,反話正說,提及韓起之下有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叔向之下有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等,告訴楚靈王,晉國人材濟濟,搞掉一兩個人沒什么實質性好處,反而會招致晉國報復。
一頓批評,把楚靈王說得啞口無言滿頭大汗,不得不認錯。這個故事,我們前面已經講了。
這一次,楚靈王建造了章華臺,想邀請魯國國君魯昭公來觀賞,當時用腳趾頭想想都可知,魯昭公肯定請不來的。
但楚靈王將任務交給了蒍啟強,蒍啟強還真完成了使命。我們來看看蒍啟強是如何說服魯昭公前來楚國的。
蒍啟強到了魯國,見到了魯昭公,他對魯昭公道:“寡國新建章華臺,外臣前來貴國,誠懇邀請魯侯前往魯國一賞。”
此言一出,魯國滿朝騷動了:楚國素來無信義,此次無緣無故來請國君赴楚,搞不好又是一個騙局,輕則被扣留在楚國,重則便是被殺,哪里敢去?
魯昭公正欲說什么最近痔瘡犯了不便前行之類的托辭,蒍啟強又道:
“想當年,貴國先君成公曾經對敝國大夫子重說,貴國一定會派使者到楚國,幫助敝國治理國家。
子重自蜀地回國后向寡國先君共王作了匯報,共王很高興,引領北望,每天都在盼望著貴國使者的到來。
但等了足足四代了,貴國的使者還是沒有來楚國,僅僅有一次,貴國先君襄公曾經在敝國國喪時來過一次。
貴國這樣做,實在令人傷心,現在敝國自寡君到大夫都對貴國很失望。
所以,外臣這次代表寡君邀請君侯,只是希望君侯溫故象當年蜀地會盟的內容,重申兩國友誼,這便是貴國給敝國最大的恩賜了。
如果君侯不愿來,那寡君將親自帶著錢財到蜀地來見君侯了。只是希望君侯告知個時間,什么時候寡君可以動身了?”
好個蒍啟強,叭叭叭一頓說詞,把整個魯國朝堂說得無人敢駁!
而且,蒍啟強把明擺著赤裸裸的威脅,搞得楚國反而是受盡了委屈一樣,魯國好像對楚國作威作福很多年了一樣。
蒍啟強說這段話,是有著歷史背景的,那還是楚共王時,正是晉楚爭霸最激烈之時。
他說的子重,正是當時的楚莊王之弟、楚共王叔父、令尹公子嬰齊。
當時,楚國討伐魯國,子重率軍包圍了魯國,迫使魯國與楚國在魯國蜀地簽訂盟約,并同意將公族大夫衡父派往楚國為人質。
但還沒等魯國履約,不久晉楚兩國爆發鄢陵之役,楚國在這場戰役中戰敗。魯國當然又跟了晉國,從此再也不提派人質到楚國之事。
現在蒍啟強將這筆歷史舊帳翻出來,意思就是你魯國太不講信義了,說要派人到楚國為人質,結果楚王都換了四位了,你們還是沒派來。
現在楚王想到了此事,希望把這個心結給了了,故盛情邀請你魯侯去楚國走一趟,沒什么其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兩國共申一下當年蜀地會盟的精神,永續友好。
你魯侯如果不去,嘿嘿,那楚國將要派兵來討伐了,到時向你們魯國索要戰爭賠款什么的。至于具體什么時間,你們魯國看著辦吧。
當然,史料中的原文并非這樣,這里引用的只是大致意思,但有一個詞不敢改:引領北望。
這個成語是蒍啟強發明的,必須原文照搬。
引領北望,意思就是楚王每天伸長脖頸望著北方,將一個盼望的迫切心情給描繪得淋漓盡致。后來,引領北望又作引領以望。
魯昭公哪敢怠慢?
立即動身前往楚國,與楚靈王會見。
楚靈王那個高興啊,這一次他倒真不是忽悠魯國人,魯國人真的不必擔心,因為楚靈王的本意就是搞個顯擺。
一是顯擺自己建造的章華臺有多宏偉,楚國的國家實力有多強。
二是特意在全世界最講禮儀的魯國國君面前,顯擺楚國的禮儀有多正宗。
為迎接魯昭公的到來,楚靈王連續幾天強攻周禮。
他將周禮關于君侯會見的那一套禮儀給熟記于胸,然后,從郊迎開始,一直到會見的安排,到宴會,到作樂,到歌舞等等,完全嚴格按照周禮操作。
許多細節,連魯昭公以及跟隨魯昭公來楚國的許多大夫,也是生平所沒有見識過的。
他們沒想到,楚國居然這樣講究周禮,這下子令魯國人都心服口服再加佩服了,言談舉止中對楚靈王非常恭敬。
楚靈王那個高興啊,一高興大家就多喝了幾盅,多喝了幾盅楚靈王又要顯擺了。
他指著掛在墻上的一張弓向魯昭公炫耀道:“君侯知道這是什么弓嗎?”
魯昭公一看此弓,精美啊,鑲金雕玉的,一看便知此非一般弓箭。
由于魯昭公自己不認識,便只好謙虛答道:“寡人第一次見此寶弓,請大王賜教。”
楚靈王一把將弓取下,自己拉了拉弦,然后遞給魯昭公:“君侯不妨試試。”
魯昭公接過弓,小心地撫摸了兩個弓背,照著楚靈王的樣子也拉了拉弦,嘖嘖贊道:“真乃寶弓也。”
“君侯既然喜歡,那就送君侯了。哦對了,此弓名為大屈弓,是上古神射手用過之物,傳到不谷,已經有千年歷史了。”楚靈王洋洋得意道。
魯昭公本來還擔心,來楚國會被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楚王給捉弄一番,想不到人家居然這么大方,饋贈此等寶物,頓時受寵若驚,對楚靈王百般感謝。
確實,在那個年代,弓、劍、馬、琴等禮物那是重禮,更何況是一個老古董。魯昭公滿心歡喜,心想此番來楚國真是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