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1章 蒍子馮裝病

公元前557年的湛阪之戰,是晉楚兩國正面交鋒的第四場戰役,總體上看,大家都差不多。

但楚康王很清楚,楚軍憑借著方城要塞,只能發揮其防御優勢。在正面戰場上,硬碰硬的戰役,楚軍還不能隨便向晉國叫板。

也就是說,楚國此時已經難以形成與以晉軍為首的整個諸侯聯盟硬拼的軍事實力!

反過來說,湛阪之戰也暴露了晉國在軍事實力上的下滑,在占據兵力優勢、地利優勢、政治優勢的情況下,率聯軍攻打一個方城要塞卻久攻不下。

晉國很佩服楚國的戰斗力,尤其是在防守上的超強實力。

大家都很忌憚對方。

于是,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里,晉楚雙方都小心謹慎,努力維持兩強相持的局面,不再互相主動開戰。

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暫時消停了,中原諸侯們可以安心過日子去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晉國人很喜歡搞陰謀,為了對付楚國,晉國人不會與楚國正面對抗。但晉國有著大把的小弟。代理人戰爭,是當時春秋晉楚爭霸的基本模式。

這次,晉國需要的代理人,那是吳國?;蛘哒f,晉國人又要忽悠吳國人出來搞事了。

自從巫臣代表晉國出使吳國,說服吳國與晉國結盟,積極襲擾楚國后,吳國便成了楚國在東線最大的麻煩。

自楚共王后期以來,吳國經常興兵侵犯楚國邊境,或者經常偷襲楚國附庸國。

吳軍作戰非常有特點,完全就是游擊戰: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襲擾戰伏兵戰運動戰等等。

吳王諸樊即位以來,吳楚第一次正面對抗便是公元前560年的庸浦之戰。

那一戰,吳國敗了,連諸樊同父異母的兄弟、號稱吳國第一猛將、曾留學齊國專研現代戰爭的公子黨都被楚國俘虜了。

當時吳國不顧江湖道義,趁楚國大喪之時舉兵來犯,結果被楚國揍得滿地找牙。

但庸浦之戰取得勝利,滋長了楚軍對吳軍的輕敵之心。當時令尹公子貞便在與吳軍第二次正面交鋒的皋舟之役中,中了吳軍示弱誘敵之計,中了埋伏而失敗,自己也受傷致死。

皋舟之役的勝利使吳國信心爆棚,這可是曾經的東夷小國戰勝了號稱超級大國的楚國。

吳國的輕敵之心也產生了,他們似乎掌握了戰勝楚國的秘決,即在游擊中、運動中打敗楚軍。

吳國當然很想想再次搞點事給楚國人以顏色看看,但現在還不到時候。

最近吳國貌似有些消停下來了,這讓晉國著急了。象這樣的大棋子怎么可以閑置?

晉國又搞起了陰謀,尤其是晉國在自身根本無精力去親自對付楚國的情況下。

公元前550年,晉國內部權力斗爭又到了一個高潮,欒氏家族被滅,欒氏家族宗主欒盈逃到了楚國邊境,伺機反撲。

晉國感覺到了危機,擔心欒氏家族全面投靠楚國,借楚國之兵打晉國。

于是,當時的中軍將士匄便派人出使吳國,唆使吳國侵犯楚國,讓楚國顧不過來。

吳國人貌似很好被忽悠,而且,晉國這一次居然不顧周禮同姓不通婚制度,答應同為姬姓諸侯的吳國之請,將晉國公主嫁給了吳國公子光。

這樁婚姻還搞得非常大,除了嫁出去一位晉國公主,晉國還專門出使齊、宋兩國,結果還陪嫁了齊國和宋國兩位公主為媵女。

也就是說,吳國的公子光明面上是娶晉國公主,其實得到了是三位公主。

可以說,晉國給足了吳國面子。這樣,晉國和吳國在原來同盟的基礎上,更是通過聯姻,使楚國徹底同時面臨東線和北線兩大強敵。

但吳王諸樊這一次卻忽悠了晉國人:先騙三位公主過來再說,至于要寡人發兵打楚國,那是寡人的事,由不著你晉國人來指手畫腳,至少現在先不急。

由于吳國公子光迎娶晉國公主的事在整個江湖的動靜很大,楚康王不可能不知道。

他立即下令,由令尹蒍子馮率楚軍先發制人,討伐吳國。

蒍子馮是大名鼎鼎的原楚國令尹孫叔敖的親侄子,原本是楚康王時期楚國大司馬,統管楚國軍政軍賦,多次率兵出戰,屢立功勛。公元前551年擔任楚國令尹。

史料記載了蒍子馮的謹慎處世。

公元前552年,令尹公子午卒后,楚康王心目中的令尹第一人選便是蒍子馮。

但蒍子馮考慮到當時楚國權力基本掌握在王族手里,而且大王尚年輕,雖然目前表現尚可,但并無足夠的能力駕馭權臣。

蒍子馮雖是公族,但相比王族那些王叔王子們來講,勢力太弱,一個不慎便可能導致滅族之災。

令尹這樣的高位給了自己,不見得是好事,于是便想法推辭。

怎么推呢?生病吧。

沒病怎么辦?想辦法弄出病來。

但當時正值酷暑,想生病那是難上加難,卻難不倒蒍子馮。

他命人在自己的床下挖一個坑,坑里堆上冰塊,自己睡在床上以受寒氣。

有用么?這不是現成的空調了么?

但科學告訴我們,哪怕是在大熱天,床下墊冰塊睡覺,肯定是會得病的。

再加上蒍子馮故意吃得少、每天凈躺在冰塊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吶,蒍子馮終于得病了。

病得還不輕,一段時間下來,蒍子馮已經是面容枯槁、身體消瘦,大熱天穿著棉襖皮袍還一個勁的打擺子。

這個樣子,被親自來看他的楚康王看在眼里。

大王來探病當然是帶著御醫的,御醫對蒍子馮進行了認真的檢查,最后得出的結論是“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

注意,雖然一直以來認為最早施行脈診法的中醫是扁鵲先生,但這位御醫卻用“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一句話,證明他至少是掌握了脈診技術。

只是可惜,沒人記錄下這位御醫的名字。

無名御醫經過仔細脈診后,很快便知道蒍子馮是在裝病。

但他對蒍子馮挖空心思得病非常感動,于是對楚康王報告道:“大司馬面黃肌瘦,雖血氣不亂、六脈調勻。但身體虛弱,不宜工作,應臥床養病。”

楚康王無奈,只好任用了公子追舒擔任令尹。

但這個公子追舒卻是一個大大的腐敗分子,楚康王一怒之下,第二年便將公子追舒給砍了,任命蒍子馮為令尹。

這下蒍子馮沒辦法推辭了,只好擔任了令尹。

蒍子馮擔任令尹后,吸取了公子追舒的教訓,做到廉潔自律,絕不貪贓枉法。

甚至,蒍子馮將一些重要崗位上的親友,調整了崗位,有的是閑職,有的是降職,有的是離職,有的是撤職。

這讓楚康王非常欣慰,對蒍子馮很放心。

蒍子馮本是反對楚康王主動進攻吳國的,他認為吳國雖然與晉國打得火熱,但就算要討伐吳國,也要有正當的出師理由。

上次皋舟之役也是楚國主動進攻吳國,結果敗了,他希望楚康王吸取教訓。

但楚康王不聽他的,楚康王認為楚國已經很多年沒打仗了,上次與吳交戰兵敗,此仇得報。

另外這里要提一提,楚王這個差使其實不好干,因為楚國有規定,沒有特殊情況,楚王每五年必須要征戰,在祭祀祖先時是向祖先匯報的重點內容。

再說,此時的楚國,吸取皋舟之役失利的教訓,專門訓練了水軍,組建了楚水師。

楚康王希望能夠在他的任期內,將吳國給收拾了,從而免除東線之憂。

公元前550年,楚康王聽說晉國與吳國聯姻,相關情報顯示,吳軍將進攻楚國,頓時火大了,親自率水師順江而下伐吳。

吳王諸樊聽說楚軍居然來討伐吳國,非常驚訝。

由于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吳王諸樊命令吳軍不得輕舉妄動,加強防備,同時派人向晉國報告。

令尹蒍子馮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他派出的細作回來報告,說貌似吳國根本沒有出兵要來打楚國的跡象,現在吳軍加強了各要道隘口防守,主動進攻勢必損失很大。

蒍子馮長嘆了一聲,心想,看來吳國并未中晉國人的圈套,不會主動進攻楚國。

反倒是晉國,要多防著些。自己剛擔任令尹,要從大局出發,不能在這里耗著,于是建議楚康王撤軍。

楚康王想想自己也是瞎折騰,什么先發制人,人家根本不需要你去制,你去制毛線啊。

回去吧。于是,全軍撤回郢都。

史料記載:楚子為舟師以伐吳,不為軍政,無功而還。

無功而返的成語,便淵源于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屯门区| 偃师市| 沂南县| 彭水| 长沙县| 宝坻区| 宁国市| 蕉岭县| 高陵县| 景宁| 深水埗区| 神池县| 全州县| 四会市| 长宁县| 福泉市| 遵义县| 湘乡市| 亳州市| 黑龙江省| 张北县| 大同县| 阿拉善右旗| 利川市| 安吉县| 武乡县| 溆浦县| 东海县| 靖远县| 太白县| 河曲县| 洛阳市| 崇礼县| 阳江市| 太谷县| 全南县| 双柏县| 芮城县| 讷河市|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