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晉楚邲地之戰(zhàn)(1)
- 春秋楚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1986字
- 2021-09-24 08:10:28
于是,公元前598年,楚莊王又率軍討伐鄭國了。楚軍長驅直入,一直推進至鄭國的棟地。
鄭國人受不了了,年年被侵略,這日子何時才到頭啊?
楚莊王就是這么執(zhí)著,不把晉軍主力三軍引來決不作罷。
鄭國一邊向晉國求援,一邊遣使對楚莊王道:楚王,別打了行不?我們投降吧。
投降,正是楚莊王所需要的,至于是你是否真心,那不關咱的事。于是,鄭國與楚國簽訂了友好條約。
然后,楚莊王退軍了。
對鄭國來講,所謂的這些條約,無非只是浪費了一張帛布而已。
楚軍退后,晉國人也到了。
鄭國對晉國說,楚國經(jīng)常欺負鄭國,鄭國沒辦法只好假意投降楚國。其實鄭國對楚國是不真心的,鄭國堅定地跟著晉國。
聽說鄭國又投了晉國,楚莊王就再一次討伐鄭國的不守信用。公元前597年,楚軍又出發(fā)了,目標仍舊是鄭國。
鄭國人民,永遠夾在兩個超級大國博弈中掙扎生存。戰(zhàn)爭對于鄭國百姓來講是司空見慣的事,哪一年沒有打仗貌似是不正常的。
沒有辦法,鄭國繼續(xù)向晉國發(fā)出求救申請。
晉國呢,也確實是厭了其煩,大軍一次次地去救鄭國這個惹事佬。搞來搞去,無非就是換來鄭國的一個跟隨。這個中原霸主當?shù)靡彩抢邸?
但這一次,晉國人著實不厚道了。晉國對鄭國說:兄弟,你們先抵一陣子,我們馬上發(fā)兵來救你們。
鄭國的抵抗是頑強的,鄭國,這個常年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中原諸侯,號稱打不死的小強,果然是有兩下子的,防守指數(shù)超一流。
楚莊王親率大軍連攻了十余天,鄭國才感覺頂不住了。
晉國盟主怎么還不來?鄭襄公急了,一邊再次遣使前往晉國,一邊繼續(xù)指揮鄭軍頑強抵抗。
直到第十七天,鄭國人開始絕望了。
鄭襄公作了最后的準備,他命令全城人人皆兵,將每一個有生力量都武裝起來,作好城破巷戰(zhàn)的準備。自己則跑到鄭國祖廟里大哭了起來。
聽到國君泣天號地的哭聲,鄭國人民都哭了。他們懷念鄭武公時代鄭國在中原的地位,更懷念鄭莊公時代,鄭國傲視群國時的光輝歲月。
如今的鄭國,已經(jīng)淪落為超級大國的出氣筒。可恨的楚國人,可恨的晉國人,你們要打便光明正大地打一場,干嘛總找我們鄭國人的晦氣?
鄭襄公豁出去了,拼著鄭國國破自己身亡,鄭國不想再做出氣筒了,被蹂躪得太久了,干脆就做一回烈女吧。
但想要做烈女,也是難吶。
半夜,楚莊王被滿城凄慘的哭聲吵醒了,他很驚訝地問伍參:鄭國人怎么了?難道他們的國君薨了嗎?
伍參答道:大王,臣以為,鄭國舉城皆哀,看來是要與我們拼命了。
哀兵是可怕的。楚莊王決定退兵以避其鋒,于是下令暫停攻城,全軍退后三十里安營。
鄭國人哭了一夜,第二天發(fā)現(xiàn),楚軍竟然退兵了!
全城軍民浴血奮戰(zhàn)了半個多月,死傷慘重都打不退楚國佬,哭一場便將楚國佬嚇走了?
是的,確實是這一場全城軍民大哭讓楚莊王有些忌憚。
不過,哀兵必勝的成語典故不是來自這場戰(zhàn)役,而是老子先生說的。意思就是兩軍對壘的情況下,充滿悲憤心情的一方往往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但楚莊王倒真不是被嚇走的,他是有些擔心,鄭國人頂不住了,來個魚死網(wǎng)破。這樣,楚軍的有生力量肯定會受到影響。
楚軍此次攻打鄭國,本意不在鄭國,而在晉國。楚莊王需要鄭國人英勇抵抗,直至晉軍前來。
鄭國人不知道楚莊王的戰(zhàn)略意圖,他們以為這一場哭是有效的。
鄭襄公終于覺得自己雄起了一把,楚軍撤退后,他下令全城軍民盡快收復城防工事,準備守城器械。
楚莊王的情報不見晉軍的動向,鄭襄公也對晉軍望眼欲穿:晉國援軍怎么還不來?
晉國人會來嗎?
當然會來,楚莊王認定他們這一次會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既然現(xiàn)在晉國人還沒來,那再逼逼他們吧。
繼續(xù)攻城,楚莊王向楚軍發(fā)出了號令。
于是,新一輪的攻城開始了,鄭軍繼續(xù)頑強抵抗,楚軍則是貌似很攻勢兇猛,但就是故意不拿下鄭國都城。
這是同一時間的兩場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上楚國與鄭國的攻守戰(zhàn),以及背后楚國與晉國的心理戰(zhàn)。
終于,晉國人火大了,關鍵是晉景公火大了:寡人就不信了,不把你楚國佬給揍趴下,還真不知道什么叫中原霸主的厲害了!
晉景公想要跟楚莊王決一雌雄,他命令中軍元帥荀林父親率三軍救援鄭國。
荀林父是很討厭打仗的。他最擅長的是權力斗爭,刀光劍影的事他不大會,前兩次救鄭,荀林父都沒有親自參加。
但他也知道,作為中軍帥不在戰(zhàn)場上亮亮劍,功勞總被他人獲得,遲早會影響到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
不想打,但又必須打。再加上又有晉景公的命令,荀林父動起了腦筋。
他的這顆腦袋是很有用的,很快,他便找到了解決難題的辦法,一個字:拖。
我就慢慢來,先讓你楚國佬在鄭國消耗著吧。
鄭國人聽說晉國老大哥出兵了,很興奮,防守更頑強了。
楚莊王聽說晉國佬出兵了,也很興奮。他繼續(xù)指示:按原定計劃攻城,但不要攻下。
楚莊王需要在晉軍趕到黃河邊時,一舉拿下鄭國,然后,與晉軍決戰(zhàn)黃河。
鄭國人以為自己是堅強的小強,其實在楚莊王眼里,這只小強隨時都可以拿下,只是現(xiàn)在需要這只小強作誘餌罷了。
晉國人出兵了,但卻遲遲不見兵進鄭境。楚莊王心里也在罵晉國佬就這么優(yōu)哉游哉,把打仗弄成是旅游一樣。
但不管如何,晉軍還是到了黃河邊,楚莊王終于可以收鄭國這張網(wǎ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