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彝族史家與史學

康健、王子堯考證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彝族史學進入了一個較好的發展階段,涌現出了幾個著名的彝族史學記錄者,“從(貴州威寧地區)彝族鹽倉家譜得知,舉奢哲與阿買妮為同時代人,即清康熙三年(1664)上推六十六代,粗略推算,約相當于南北朝時期”[61]。舉奢哲、阿買妮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彝族史家中兩個最為響亮的名字,他們的史學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彝族史學的最高峰。

一、舉奢哲的《彝族源流》及其史學思想

舉奢哲是當時最著名的一位布摩,又寫作畢摩,即經師。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彝族源流》,又名《能素恒說》,二十五卷。該書長期以手抄本傳承,經歷代彝族布摩增補,由貴州赫章縣彝族世襲布摩王興有收藏。1983年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整理翻譯,其中一至四卷1989年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整理翻譯的《彝族源流》,所記本族歷史從混沌初開的“哎哺”時代,到清雍正十五年(1737)間451代的歷史。反映彝族先民對宇宙萬物和人類起源的認識及彝族古代的社會面貌,記述了彝族各部世系及其與其他民族的關系,是了解和研究彝族歷史和古代社會極重要的古籍。

舉奢哲不僅是歷史家,還是詩人、作家和文藝理論家。除《彝族源流》外,他還著有《降妖捉怪》、《黑婁阿菊的愛情與戰爭》、《侯塞與武瑣》、《祭天大經書》、《祭龍大經書》、《做齋大經書》等?!兑妥逶娢恼摗分袕母鞣N典籍中收錄整理的舉奢哲著《論歷史和詩的寫作》、《經書的寫法》等,反映了其對治史原則與記史方法的認識。

舉奢哲對文字在人類發展及歷史傳承方面的作用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說:“在這人世間,自從有文字,人們就用它,來記天下事?!钡?,“每一個布摩,每一個學者,彼此不一樣”,“個人有所短,個人有所長”,所以個人記錄的歷史從寫法到記錄重點都存在差異。“可是到如今,凡用文字寫,寫的這一切,卻都不相似—寫法有不同,傳授各異趣,記錄有分歧,紀事也不一?!?/p>

他提出“所有寫史人,千萬要記住”歷史撰述原則,即“寫法有五樣”。其中“第一寫史事,人物身世明,代數要敘清,時間要弄準”。即對史學的基本要素人物和時間予以特別注意,而彝族史學中的時間又主要通過世系來體現,所以這三者實際上是密切關聯的。舉奢哲還要求,“所有寫史者,人人須做到”:“記錄要真實,鑒別要審慎?!薄斑@樣寫下的,才算是歷史,史實才算真?!边@可以視為舉奢哲對史德的認識,即記錄彝族的歷史,一定要遵循忠于歷史、忠于事實的原則。

舉奢哲注意到通過名號來記錄世系的不足,說:“比如我們要,要寫六祖史;可是六祖呀,六祖的上輩,他又是誰呢?就要搞清楚?!苯又忠岳m記六祖歷史名號為例,“說到六祖呢,六祖的上輩,上輩是篤米。篤米的后代,武乍的長房;次于武與乍,再把嘍、侯記,嘍與侯寫過,再來寫下輩”。問題是,“照著這樣寫,往后人一多,又該怎么記?”因為氏族人口大量繁衍增長以后,可能會出現混雜、錯亂。因此,他認為有必要通過分支別系,分別記錄各支系的歷史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寫道:“后世出君長,君在群落中,他又有長房。這些長房呢,后來又成為,成為諸君長,統領各地方。他們在各方,各自都繁衍,各自都興旺?!薄霸谶@時候呢,我們寫史人,先要寫君長。各個君長家,他們的家史,記在史書上?!?/p>

舉奢哲主張布摩們要重視對上層的記載,同時還要關注并記錄普通民眾的歷史。他說道:“必須要記下,記下當時呀,當時君長名。當時的君長,各管哪一方?!比缓?,“再來把他們,繁榮昌盛史,一一記周詳”。詳細記錄“這些君長們,繁榮到怎樣?牛羊有多少,家底強不強?馬匹有多少,家聲旺不旺?多少金和銀?”不僅如此,還應該“記得要真實,寫得要恰當”,認為“這才叫寫史,千古憑傳唱”[62]。舉奢哲又寫道:“還有的詩歌,它還能表現,牛羊的繁殖,金銀的來因”,“禾苗的生長,莊稼的收成”。這些都與百姓和人民有直接關系。他還寫了《談工藝制作》篇,專門闡述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工藝技術的發展歷史。

舉奢哲十分強調記史的“真實”性。他認為史事撰述“不像寫詩歌,不像寫故事”,“可是歷史呢,它就不一樣,大大不相同,要把忠實講”,“所以歷史家,不能靠想象”。他強調搜集史料要盡可能詳盡、全面。他以阿著仇君長為例,提到“他家法令嚴,誰也不敢抗”的歷史,認為“史家寫史時,這些史事呀,一一要明詳”。此外,他還要求真實記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系,“君長和百姓,他們二者間,有著大關系”,對“百姓信服嗎?君長殘暴嗎?”諸如此類,史家“都要記清楚”。只有“這樣記下的,才算是真史”。認為對歷史人物的記錄要全面,不能揚善掩惡:“看他做的事,善事有多少”,“看他做的事,惡事有多少”,“統統要記好”,將其“所有過往事,一一要講清;過錯也要講,教育后世人”,以教育、警示后人“好事要多做,壞事要少行;善事要多做,惡事絕不行”,真正發揮史學的社會功能。“所有寫經人”還要注意,歷史不能“任意去編造,把假寫成真”[63]。其《論詩歌和故事的寫作》認為,史家的論著應該通過可以“唱來頌君長,唱來贊君長”、“唱來罵君長,唱來恨君長”的秉筆直書,反映出“當奴的痛苦,當君的驕橫”。

舉奢哲還特別強調彝族史書編寫過程中應注意行文格式,即遵循特定的“韻律”?!按蠓矚v史書,寫書需注意,韻律要牢記”,“上句壓下句,五言對五言,七言對七言,九言對九言,三言對三言”,這樣寫出來的史著,才能“念起既和諧,讀起也順暢”,使“文筆”顯得“更流利”。舉奢哲又進一步談到當時詩文寫作或運用中常見與不常見的韻律格式,認為史家的“史才”體現在史著行文的韻律格式中。

基于以上認識,舉奢哲認為史家應注意對現實社會的全面觀察,養成敏銳的洞察力,寫出優秀的歷史論著?!懊恳粋€布摩,每一個史家,凡事多注意”,“才真能寫出”“最好的歷史”。只有綜合了這一切,“才算是真正,真正的史筆”[64]。

舉奢哲對文字的產生和歷史研究的意義也有認識,說:“自從有文字,人們就用它,來記天下事?!薄皬墓诺饺缃?,凡是世間人,都用文字寫,文字記事因”,人類用文字記錄了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歷程,而“文字傳下來,文字記古今,記下一切事,記下人間情”,這就為后人認識、研究歷史提供了文本資料。只是由于記錄者各方面的差異,各種記錄之間也存在差異。

二、阿買妮的史學

據彝文古籍記載,阿買妮曾與舉奢哲合作,整理撰寫了彝族先民尼能、實勺部的歷史。她自己撰寫有《人間怎樣傳知識》、《猿猴做齋記》、《奴主起源》、《獨腳野人》、《橫眼人與豎眼人》等歷史作品。阿買妮與舉奢哲被彝族人稱為“天師”、“地師”、“知識之父”、“知識之母”,他們創建的彝族史學理論,在中國史學史上有特別的地位。

整理出版的阿買妮作品《彝語詩律論》,反映了她對歷史的認識。她認為,歷史著述不同于文學創作,必須把握幾個原則:第一,據實記述。說記史“敘事要明白,不能胡亂編”?!八鶎懺娕c文,后世都有用,有的作根據,有的當史傳。寫者不留意,胡亂寫幾本,后人不知底,拿當真史傳,那么寫作者,就有罪過了!”第二,對歷史事件原因與曲折經過的記載要完整、清楚。說“那種記事詩,說來是這樣:事情怎發生?當時啥變化?都要記清楚,事物要突出”。第三,審慎對待前人的記載。前人記述中有根、家、種、父、母、代世的“山妖精”、“水中怪”,她懷疑道:“人沒見過妖,書中確有妖;人沒見怪,書里確有怪?!钡珜懯氛叩膽B度應該是疑以傳疑,“古人說有妖,我才來寫妖;古人說有怪,我才來寫怪”[65]。其實前人所言妖、怪就是部落的圖騰。正因為她的這種審慎態度,才使我們知道了古代彝族各部落信奉的圖騰,以及這些有著不同圖騰的部落是如何進化、紛爭、融合、發展的。

通過對現實社會的觀察和歷史的研究,阿買妮深刻地認識到彝族社會的不平等,寫道:“世人誰辛苦?貧民實在苦?!薄罢l個最勤勞?貧民最勤勞?!薄罢l個穿得好?君長穿得好?!薄罢l的牛羊多?君長牛羊多。”辛苦勤勞的農民、貧民的勞動產品和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卻被君長霸占,她已模糊地認識到階級剝削的存在。她還注意到諸如土地等生產資料占有不均的社會現象,“誰的土地多?君長土地多。誰的土地少?貧民土地少”等。[66]在充分認識古代彝族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上,阿買妮滿懷著樸素的貧民情懷,贊美“誰家女才美?貧民女才美”,強調“誰的力量大?貧民力量大”。充分肯定勞動人民的偉大力量和歷史功績,對什么是歷史發展的動力提出了獨到的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曲周县| 高阳县| 新安县| 右玉县| 富顺县| 铁力市| 阳西县| 遵化市| 中江县| 泾阳县| 金塔县| 休宁县| 库车县| 泸西县| 阳原县| 明光市| 永春县| 华宁县| 西安市| 永靖县| 乐东| 二连浩特市| 噶尔县| 报价| 玉田县| 岳普湖县| 侯马市| 通渭县| 满洲里市| 鄂伦春自治旗| 乐清市| 徐汇区| 大兴区| 子洲县| 宿迁市| 乐都县| 辽宁省| 织金县| 郎溪县|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