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小微企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
- 劉元春 邵智寶主編
- 1659字
- 2021-09-30 12:21:03
序言二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是解決民生就業的重要載體。小微企業融資和發展問題,一直以來是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焦點。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援企惠企是“六穩”“六保”的關鍵環節。對小微企業的支持,除了解決資金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要看到在經營端“訂單減、需求降”的問題、在成本端“費用多、成本高”等問題,不能只見“木”不見“林”。要從財稅政策、貨幣信貸政策、產業政策、營商環境等方面,系統性發力,給予小微企業全方位的支持。從金融領域來說,需要組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等多元化的融資工具,營造“企業活、金融活”的良性循環。銀行要發揮好間接融資主渠道作用,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做好紓困解難,提升服務質效。銀保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國有貸款的小微企業戶數已達2540萬戶,比2020年初增加445萬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2018年、2019年持續下降基礎上,2020年又下降0.82個百分點。
作為國有大型銀行,郵儲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力發揮好國有大行的金融主力軍作用,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全力、全面做好小微金融服務。疫情期間,為深入了解與評估小微企業受到的負面影響,郵儲銀行持續開展系列專題調研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跟蹤訪問等方式,及時掌握小微企業運行態勢,多措并舉,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一是做“加”法,加大小微信貸投放。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目前全國市場主體中,有3000多萬小微企業、8000多萬個體工商戶。保市場主體,小微企業是重中之重,必須要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近年來郵儲銀行加快科技賦能小微金融,持續拓展政務、產業鏈等外部數據對接,全面整合行內數據資源,打通信息“堵點”,讓資金“直達”小微企業。截至2020年末,郵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8000億元,支持小微企業超過160萬戶。
二是做“減”法,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為保市場主體,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兩個一定要”,除了一定要明顯提高貸款可獲得性,還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銀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是與小微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具體舉措。郵儲銀行通過差異化定價、減免收費等措施,幫助企業減輕融資負擔。全面推廣“無還本續貸”,確保金融“輸血”不斷流,為小微企業節省轉貸成本。
三是做“乘”法,非金融服務發揮乘數效應。對于小微企業來說,融資固然重要,但企業融資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更好的發展。服務小微企業,不僅要“融資”,也要“融商”。銀行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幫助小微企業更好地實現“商業拓展”。郵儲銀行探索打造線上線下融合、金融與非金融交互的生態圈,為小微企業提供非金融服務,擴大服務邊界。比如,郵儲銀行正在搭建服務B端客戶的“郵儲經營”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線上金融和“進銷存、人財物”等非金融管理服務。
四是做“除”法,為企業除憂解困。中小微企業是就業最大的“容納器”,穩住中小微企業,就保住了就業的源頭。我們加大對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的支持力度,有效破除小微企業的還款顧慮和壓力。疫情爆發以來,郵儲銀行積極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的要求,已累計為3.6萬余戶小微企業辦理了延期還本付息。
本報告由郵儲銀行和人民大學聯合編寫,收集了12篇研究成果,對我國小微經濟發展“把脈問診”,指出疫情沖擊背景下小微經濟發展問題,提出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及建議,為學者們研究小微企業發展以及銀行從業人員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做好小微金融服務,需要凝聚各界合力。郵儲銀行將始終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和使命,持續深化強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我們將與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媒體和社會各界深入交流、擴大合作,攜手助力小微企業實現更好發展,為疫后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貢獻金融力量。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