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社科研究數據采集教程
- 俞少賓
- 1405字
- 2021-09-30 12:09:34
第三節 電話調查的不足
相比傳統的調查方式,電話調查有其獨特的優勢,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電話調查是完美無缺的。任何一項技術都無法適用所有的場合,解決所有的問題。具體來說,電話調查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第一,在電話普及率較低的地區樣本代表性欠缺。
電話調查的前提是某個地區或目標群體擁有足夠的電話普及率,否則就難以做到以“小樣本”代表總體,這意味著在面向偏遠落后地區或電話普及率不高的廣大農村地區開展電話調查之前,必須首先確定該區域的電話普及率。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移動通信網絡的不斷覆蓋,移動電話普及率在2017年年底便已在全國層面達到了100部/百人,2019年全國所有省份的移動電話普及率均已超過80部/百人,絕大部分省份普及率超過或接近100部/百人,這給電話調查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需要專門的設備和技術。
與依賴紙質印刷問卷的傳統入戶或面訪調查不同,電話調查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一整套系統的支撐。通常,最基本的電話調查系統包括呼叫子系統與電子問卷子系統,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樣本框的生成與抽取、隨機數字撥號、督導與質量控制等功能的實現,也需要相應的子系統支持或通過編程來實現。這意味著電話調查的實施依賴于專門的電話調查室以及相應的技術維護團隊。對于沒有設立電話調查室的高校,經費充足的研究團隊會選擇將調查任務外包給第三方調查公司,然而大部分團隊基于成本或者技術支持的考量,不得不采取其他的替代性調查方式,比如在線調查或入戶調查。
第三,容易遺漏環境與肢體語言等信息。
電話調查通過訪員與被訪對象通話的方式獲得數據,因而可能遺漏地理位置、周邊環境、肢體語言、表情運作等信息,假如這些信息都是研究者感興趣的或者研究設計所需要的,那么電話調查只能作為其他調查手段的補充,或者用于前期調查的回訪反饋。相應地,電話調查過程中,由于訪員與被訪對象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雙方較難在短短的十來分鐘內建立深入的信任與共情關系,這可能不利于追蹤調查的實施。
第四,一般不適用于包含較長或較多問題的調查。
電話調查過程中,訪員無法像面訪時那樣與被訪者現場交流,因而難以對調查實施有效的掌控,被訪者也很容易被其他突發事項干擾甚至打斷。事實上,電話調查中,被訪者如果決定中止調查,可以更為果斷而沒有心理負擔[17]。對于電話調查來說,訪員要想順利地完成一份有效問卷,需要逾越兩道關卡——被訪人同意接受調查,以及被訪人中途不掛斷電話。因此,傳統上認為,在一般的電話調查項目中,整個通話過程不宜超過15分鐘,同時要盡量控制問題數量[18]。
第五,不當使用可能導致號碼被“拉黑”。
電話調查尤其是網絡電話的崛起,也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前些年,利用電話,尤其是可以自由改號的網絡電話實施的詐騙案高發,給人民群眾財產造成巨大損失[19]。為此,電信運營商一直致力于違規語音電話的研究與治理,包括分析違規語音電話的風險來源、確定違規語音電話的治理重點、制定違規語音電話的防治策略等[20]。如今,各大手機廠商所發售的手機幾乎都內置了安全衛士或者防騷擾電話的功能,根據一定的算法或云端數據庫對符合特征的來電進行自動攔截。在這種形勢下,電話調查如果使用不當,可能導致號碼被用戶手動或系統自動“拉黑”,一旦有相當數量的用戶將號碼標記為騷擾電話,可能會降低電話接通率。
綜上所述,電話調查與入戶調查、郵寄調查、在線發放問卷等方式相比,各自的特點可以總結如下(見表1-1):
表1-1 各種調查方式比較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