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看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

理論是先行官,是領航員。胡錦濤同志指出:“90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是行動上銳意進取的前提?!?a id="w1">[1]實踐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因而指導這種實踐的理論也要不斷前進。90年來,黨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是與黨堅持理論創新分不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發展和不斷推進,對黨的理論創新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考察和梳理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就是重溫一段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史,回顧一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

一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發展史就是一部理論創新史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偉大的時代必然產生偉大的哲學思想。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每一步前進,都離不開實踐創新。毛澤東是理論創新的典范,其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偶然的,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疾炱湫纬珊桶l展的過程可以勾勒出黨進行理論創新的歷史軌跡。

(一)從萌芽到初步形成時期——理論創新的起點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從黨的成立到《反對本本主義》一文的問世,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從萌芽到初步形成時期。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黨的幼年時期。由于實踐還未充分開展,黨在思想上、政治上還不成熟,毛澤東哲學思想還處于孕育、萌芽過程中。大革命的失敗給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歷史課題——中國革命向何處去?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初步摸清中國特殊國情的情況下,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氣魄進行了理論創造。在中國革命道路問題上,毛澤東從成功和失敗的實踐中,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把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到農村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一看似天經地義的真理,卻是以付出了巨大代價換來的。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就是因為沒有科學理論做指導,而只是訴諸宗教感化和約束。遺憾的是,黨內的教條主義者忘記了歷史,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來源于理論創新,忘記了黨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使命。

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2]毛澤東勇于堅持實踐中得來的真理,揭露教條主義的錯誤,認為理論與實踐相分離是其根源,進而初步確立了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斗磳Ρ颈局髁x》一文可以說是一篇理論聯系實際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它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特色。其中“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3]著名論斷的提出,使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病癥找到了真正的藥方。理論創新的過程本質上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在文中首次提出了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點,同時也是理論創新的起點。毛澤東還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線”的新概念,即“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4]。上述這些思想蘊含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雛形,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的標志。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理論上的開拓創新,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正是由于毛澤東在革命斗爭實踐中,在黨和人民的集體奮斗中,總結了新鮮經驗,做了艱苦的理論創造,才形成了其哲學思想,才使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二)從形成到成熟時期——理論創新的中點

毛澤東哲學思想從形成到成熟是同實踐的不斷發展同步的。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到抗日戰爭前期,中國革命的實踐日益豐富。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決抵制和批評了我們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在關于同錯誤路線作斗爭的問題上,毛澤東進行了大膽的理論創新,向全黨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命題,以理論創新推動實踐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毛澤東哲學思想完成了系統化。

隨著實踐的推進,毛澤東哲學思想不斷走向成熟。在如何對待抗日的問題上,毛澤東分析了國內外新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理論創新。如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策略,系統地論述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哲學的高度闡明了統一戰線的辯證法。他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要勝利,沒有一個包括全民族絕大多數人口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不可能的?!?a id="w5">[5]在關于國共合作的問題上,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提出了既斗爭又合作、以斗爭求團結的正確策略,進而揭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形成了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等。這些成果的取得是毛澤東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理論創新成果。

毛澤東1937年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哲學,撰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簡稱“兩論”)?!皟烧摗钡恼Q生標志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達到了系統化的新高度。這兩篇哲學論文,是對第一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經驗的哲學總結,從哲學高度分析和批判了違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從而深刻地闡明了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論,以矛盾為核心的辯證法,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們不僅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成熟的標志,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從有了毛澤東思想,尤其是毛澤東哲學思想這個科學的理論武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為之一新。

(三)從成熟、多方面展開到曲折發展時期——理論創新的延續

抗日戰爭后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從成熟到多方面展開的重要時期。毛澤東在領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創造性地運用于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和黨的建設等方面,撰寫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對中國革命經驗作了系統總結和理論概括。這個時期,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得到了系統化、理論化,毛澤東思想得到了全黨的公認,成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哲學思想在總結新的實踐經驗中,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如在關于政權性質問題上,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是過渡性質的,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這是其最大的理論創造,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內容;在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上,開辟了一條中國化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即以和平贖買的方式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成功過渡;在關于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上,毛澤東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矛盾的學說。毛澤東在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毛澤東哲學思想在曲折中亦有創新之處。

值得指出的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一脈相承,又有創新和發展。無論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論,以矛盾規律為核心的辯證法,還是以社會基本矛盾、兩類矛盾和群眾路線為主要內容的歷史唯物論,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繼承和發展。之所以說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體現了黨的理論創新,是因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又說了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新話,它是與當時的社會實踐的展開程度同步的,是實踐創新的必然要求;當然毛澤東哲學思想本身就是黨進行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鮮明地體現了理論創新的基本原則。如果沒有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不斷展開,毛澤東哲學思想不能產生,理論創新更無從談起;同樣,如果沒有理論創新的不斷推進,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發展必定會經歷這樣那樣的曲折。歷史和現實已經昭示我們:“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6]由此可見,一部毛澤東哲學思想發展史不僅僅是一部理論創新史,更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二 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毛澤東哲學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基石

貫穿毛澤東哲學思想始終的不是別的東西,是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是“實事求是”。鄧小平就曾指出:“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詞,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這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7]毛澤東哲學思想不是純粹的思辨和邏輯推演,而是一種實踐哲學。它的來源是實踐,它的使命是回到實踐、指導實踐。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理論支撐。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堅持“實事求是”。

(一)毛澤東哲學思想為理論創新提供了理論基礎

理論創新是在堅持和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向前推進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所謂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所以,它既不是丟掉老祖宗的標新立異,也不是不顧形勢發展變化躺在書本上,而是在不丟掉老祖宗的前提下,又說出老祖宗沒有說過的符合時代特征和客觀實際的新話來。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8]理論創新的目的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解決問題。

毛澤東是理論創新的典范。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堅持實事求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進行新的理論創造,以滿足實踐的需要。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并對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政策和方針進行了卓有預見性的分析和探索。他關于兩類矛盾與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至今仍有時代價值。毛澤東哲學思想是貫穿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毛澤東哲學思想為解決中國向何處去奠定了哲學基礎和理論依據。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國情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極復雜的問題。毛澤東對此進行了艱辛的探索,而這些探索成果的取得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結果,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不斷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所走過的90年奮斗歷程充分證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引導黨和國家前進的強大力量。什么時候黨能夠堅持實事求是,我們的事業就順利前進;什么時候把實事求是拋在一邊,我們的事業就會遇到困難和挫折。

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改革開放之所以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之所以發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動力的作用,之所以取得了偉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就在于走出了正確的道路,形成了正確的理論指南。這條正確的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正確的理論指南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哲學基礎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毛澤東哲學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基石。

(二)毛澤東哲學思想為理論創新提供了方法論和正確原則

哲學本身就是方法論,就是方法的總結。正確認識理論創新的意義是一個問題,真正做到理論創新又是另一個問題。前者屬于認識論,后者屬于方法論,二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同等重要。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9]同樣,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哲學思想,其產生是對以往人類文明成果創新的總結,又為新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方法原則。所謂實事求是,就是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地闡釋實際問題的來龍去脈,能夠在中國實際問題上給予科學的解釋和理論的說明,就是理論創新。

毛澤東哲學思想為新時期理論創新提供了哪些方法原則呢?

首先,要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決了認識來源于實踐的問題,至于怎樣從實踐中獲得認識,馬克思還沒有來得及闡述。毛澤東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批判吸收中國傳統哲學精華的基礎上,不但堅持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認為調查研究是從實踐中獲得認識的主要手段,這可以說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又一重要貢獻。理論創新說來說去還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造,離開了實踐,一切無從談起。對中國革命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前提。中國革命的實質是農民革命,在如何爭取民眾上,毛澤東指出“要爭取和依靠農民,就要調查農村”[10]。他還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就是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周圍環境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1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為解決土地革命中一系列重大問題,做了大量的農村調查,尤其對以贛南和閩西為中心的中央蘇區進行了集中調查,撰寫了《尋烏調查》《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大量的調查報告。這一時期的農村調查研究,形成了系統的社會調查理論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的情況”等觀點就是毛澤東基于這些調查研究而提出的。這些觀點充分說明了調查研究的極端重要性,也成為我黨理論聯系實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行動指南。從某種程度上,理論創新成果的取得是調查研究的結果。薄一波在回顧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失誤的歷史時語重心長地說:“搞經濟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加強調查研究,掌握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a id="w12">[12]“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從反面說明了,理論創新離開了調查研究,就會誤入歧途。新時期新階段推進理論創新離不開調查研究,離不開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

再者,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黨的歷史上,堅持理論創新的典型范例和輝煌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以及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次歷史性飛躍的實現,兩大理論創新成果的形成,其實質是解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這是直接關系到我們黨能否充滿生機和活力乃至關系到黨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胡繩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又確實在許多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有所發展,有所豐富。它有自己的特點,這是同馬列主義中國化分不開的?!?a id="w13">[13]在從中國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具體問題的實踐中,毛澤東提出這樣的精辟結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x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14]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這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這就是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塊特殊大地上發揮指導作用、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這也就是我們黨在艱難困苦中能夠堅定不移地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三 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幾點啟示

在世情、國情和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推進理論創新不僅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政治問題。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階段,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如此重大的問題必然要反映到理論上,反映到思想上,并集中通過作為世界觀、方法論的哲學問題而反映出來,這就使理論創新變得更加緊迫,“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15]這一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將伴隨我們事業的漫長過程,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將決定我們事業的成敗。

(一)理論創新的前提根據是堅持和繼承馬克思主義

理論導向是理論創新回答的首要問題,它關系著理論創新的方向。理論創新是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的偉大事業。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16]90年的歷史實踐表明,如何對待理論的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即要不要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例如問題和主義之爭;另一個就是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即如何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前者是個立場問題,是質的問題,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沒有回旋余地。要么是馬克思主義者,要么是非馬克思主義者,除此之外,都是鬼話。而后者是態度問題,是量的問題。歷史上以各種面目出現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就是不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明證。從某種程度上,后者比前者的解決更復雜,難度更大,危害性更嚴重。因為它帶有迷惑性和欺騙性。理論導向問題主要是與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作斗爭的問題。

首先,堅持馬克思主義是理論創新的前提根據。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理論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真假難辨,那么理論創新依據什么樣的理論呢?毛澤東明確指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a id="w17">[17]“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a id="w18">[18]進行理論創新的前提就是堅持這樣的理論,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理論,在中國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沒有這個前提根據,一切的理論創新都是騙人的把戲。那樣下去,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認識到這樣一點可以避免理論創新誤入歧途。毛澤東又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a id="w19">[19]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其次,要正確看待理論創新。理論創新的歷史價值在于“新”,“新”就是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具有遠大的前途和強大的生命力。相反,如果表面上“新”而實際上不新,那就會葬送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如原蘇聯領導人的“政治新思維”,表面上看似新,其實質是在兜售社會民主主義的舊貨,其惡果是導致蘇聯的瓦解。所以,我們加強對理論創新的認識、研究,有助于人們,特別是廣大黨員煉就火眼金睛,識別哪些是真正的理論創新成果,哪些是披著理論創新偽裝的舊貨、假貨,從而準確地選擇它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在彌漫著焦慮、浮躁、盲從氣氛的今天,這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清醒劑。我們一定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創新的前提,正確對待理論創新,而不是有意無意地誤入歧途。

(二)理論創新的根本動力是實踐創新的需要

首先,理論創新的根本動力是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毛澤東哲學思想到處閃爍著認識論的光輝。毛澤東強調理論創新一定要重視實踐,而不能從理論到理論,否則就使理論失去了其固有的價值。他指出:“許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們對于研究今天的中國和昨天的中國一概無興趣,只把興趣放在脫離實際的空洞的‘理論’研究上。許多人是做實際工作的,他們也不注意客觀情況的研究,往往單憑熱情把感想當政策。這兩種人都憑主觀,忽視客觀實際事物的存在。”[20]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a id="w21">[21]我們必須從新的實際出發,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關鍵是及時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作出新的理論概括,永葆科學理論的旺盛生命力,為實踐提供科學指導?!叭魏嗡枷?,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a id="w22">[22]

其次,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毛澤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黨內最反對理論與實際相分離,他還把兩者相結合提到了黨性的高度?!叭绻辛苏_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a id="w23">[23]“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態度,就叫作沒有黨性,或叫作黨性不完全。”[24]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認識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始終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怎樣才能做到理論創新?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只有在他們善于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于應用列寧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的學說,進一步地從對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作理論和實際相聯系?!?a id="w25">[25]9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同時堅信馬克思主義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在90年的奮斗、探索中,我們確立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后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不僅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深深扎根在中國實際的土壤中,而且始終保持和發展著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三)理論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永恒主題

實踐永無止境,理論的發展也永無止境。黨的理論創新是一個不斷向前的歷史進程?!爸袊厣鐣髁x道路必將在黨和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不斷完善。這一過程必將為理論創新開辟廣闊前景?!?a id="w26">[26]但理論創新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漫無目的、天馬行空,而是必須堅持階段性和長期性的統一,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理論創新可以有階段性成果,但階段性成果的形成并沒有終止理論創新,而是新的理論創新的起點。從長期性來看,階段性創新成果又為下一次的理論創新提供了基石?!皩嵺`、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27]認識不到這一點,就可能犯新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的事業,我們在前進中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新情況新課題,還要應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因此還要繼續進行新的實踐和新的探索。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理論創新是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要想獲得生命,一刻也離不了發展,停頓就意味著死亡。所謂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主要是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理論上作出科學的回答和系統的闡述。這就是:根據實踐的發展,創造性地提出新概念、新思維、新理論,解決實踐提出的新問題,根據實踐的需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問題進一步解釋和發揮,并加以系統化。在走向21世紀的進程中,理論創新仍然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主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一刻也離不開理論的創新。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正確和錯誤是相對的。沒有正確就無所謂錯誤,反之亦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永遠沒有盡頭。不敢承認錯誤是最大的悲劇。真理的獲得是與錯誤的克服相伴而生的。我們更多的是想獲得正確的認識,殊不知“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28]。承認錯誤是認識錯誤的前提。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難免要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問題甚至嚴重的挫折。承認錯誤和認識錯誤不是目的,目的是吸取經驗教訓,避免或少犯錯誤。1964年11月,中共中央肯定和批轉呂正操同志《關于開展群眾性的設計工作革命運動的報告》中寫道:“對于自然規律性的認識需要經過不斷的反復的實踐,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循環往復,不斷發展,才能由失敗、犯錯誤,到少失敗、少犯錯誤,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逐步擴大,逐步深化,以至無窮。”[29]認識自然規律是這樣,認識社會規律也是這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理論創新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獲得新的認識,接近真理。

總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理論創新引導各方面的創新。理論創新對我們黨和黨所領導的事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如十六大報告指出的:“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30]

(刊于《理論學刊》2012年第8期)


[1]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頁。

[2] 《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頁。

[3]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頁。

[4]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頁。

[5]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7頁。

[6] 《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頁。

[7]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頁。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頁。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頁。

[10] 《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頁。

[11]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801頁。

[12] 薄一波:《關于若干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510頁。

[13] 石仲泉主編:《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三十年》,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頁。

[14]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

[15]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頁。

[16]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頁。

[17]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頁。

[18]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頁。

[19]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頁。

[20]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800頁。

[21] 《斯大林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9—200頁。

[22]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5頁。

[23]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頁。

[24]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頁。

[25]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頁。

[26]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頁。

[27]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頁。

[28]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3頁。

[29]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340—341頁。

[30] 《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永清县| 淮安市| 临朐县| 衡阳市| 屯昌县| 新闻| 赤城县| 深水埗区| 保德县| 龙井市| 汝州市| 连山| 类乌齐县| 民丰县| 那曲县| 南岸区| 红原县| 瓮安县| 南通市| 滦南县| 塔城市| 绵竹市| 宿松县| 沙河市| 罗定市| 贵溪市| 财经| 海口市| 静海县| 景泰县| 全南县| 成都市| 沾化县| 博罗县| 河曲县| 谷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安新县| 永丰县|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