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蕭也牧現象的周邊

蕭也牧(1918—197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被批評家注意的小說家。他原名吳承淦,參加革命后改名吳小武,浙江吳興(今湖州)人。曾在東吳大學附中和杭州電業學校讀書,畢業后在上海浦東洋涇鎮益中瓷電機制造廠當裝配工人。1937年與幾位進步學生跋涉千里,到晉察冀根據地參加抗戰。他在邊區小報《救國報》和《前衛報》做編輯。反掃蕩中,他在雁北地區做過群眾工作。康濯夫人王勉思回憶說:“那時候提倡知識分子工農化,雖然他們已經經過了一定的考驗,自覺地改造自己,在有些人眼里還是不大被信任,但他們還是努力向工農兵學習。那年剛開春,我曾看見小武和農民一起,跳進豬圈,圈里還有冰碴子,他們把豬糞尿刨出來,扔到地上,運到地頭漚肥。小武個頭高,干這又臟又累的活時,他佝僂著身子、光腳挽著褲腿的樣子,至今還浮現在我眼前。他這不是響應黨的號召,努力做個好干部嗎?”[13]蕭也牧1945年8月入黨,在晉察冀《工人報》當記者,后擔任張家口鐵路分局工人糾察隊副政委。1949年平津解放,他到團中央宣傳部工作,任編輯科副科長、宣傳科副科長、教材科科長等職。他與工農出身的干部李威結為夫婦。李威是河北省正定縣人,15歲參加革命。二哥是八路軍,抗戰時犧牲。李威說,她與蕭也牧這位知識分子戀愛結婚后,相處融洽和美:“他對那些與工農出身的老婆離婚的戰友是很了解的,也很有看法”,“這就是他寫《我們夫婦之間》的背景。他一發現根據地來的老戰友進城后就嫌棄老婆是‘土老八’,不要了,就說要寫一篇小說”。“小說中的李克雖不是寫他自己,但確實有不少生活素材是取自我倆共同的經歷。”[14]

1939年,他開始以“蕭也牧”的筆名,在晉察冀的《邊區文化》等報刊發表小說和散文。正像李威所說,蕭也牧進城后發現知識分子出身的干部,因與工農出身的妻子在愛好趣味和生活情調上產生矛盾,導致感情破裂甚至離婚。他懷著干預生活的熱情,抓住這一題材,迅速寫出了《我們夫婦之間》(1949年秋)、《海河邊上》(1949年冬)等短篇小說。后來,還有長篇小說《鍛煉》和一批小說散文問世。由于作品敏銳地觸及解放初期的新題材、新故事,又充滿真實的生活氣息,它們一發表,立即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康濯寫《我對蕭也牧創作思想的看法》一文予以熱情推薦。[15]來自第三野戰軍的讀者張維給《文藝報》寫信說:“文工隊的同志盼望有新穎的富有藝術性的作品,所以讀了蕭也牧的《我們夫婦之間》后,大部分都滿口稱贊,我也是其中一個。”[16]1951年3月1日出版的《人民文學》第3卷第5期,發布了中華文學工作者協會的《1950年文學工作者創作計劃完成情況調查》,在此文列出的老舍、孫犁、劉白羽、徐遲、賀敬之、康濯、徐光耀、馬烽、何其芳等數十位作家中,蕭也牧的成績最為突出:“完成《鍛煉》中篇,十萬字。短篇《沙城堡》等三篇,約三萬字。超額完成的有《我和老何》、《母親的意志》、《進攻》、《英雄溝》等四萬多字。”他不是專業作家,在擔任《中國青年》編輯之余,一年寫出了17萬字的新作,足以證明他是新中國文壇上一個充滿創作活力的青年作家。[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远县| 勐海县| 额尔古纳市| 满洲里市| 印江| 太康县| 曲沃县| 广东省| 杭州市| 呈贡县| 藁城市| 黄浦区| 保德县| 新田县| 三门县| 桦南县| 邵阳县| 仁化县| 吴旗县| 西华县| 兴仁县| 崇明县| 芷江| 铜山县| 布尔津县| 济源市| 九龙城区| 达州市| 巨鹿县| 衢州市| 珠海市| 内江市| 搜索| 洪泽县| 柳河县| 汾阳市| 集安市| 惠水县| 沙坪坝区| 江阴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