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中層管理者能力研究
- 楊峰 曲垠姣
- 4039字
- 2021-09-28 16:14:31
第四節(jié) 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路徑
一 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是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思想政治素質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社會變革的前提條件與重要內容。生活條件與社會關系發(fā)生變化,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較于以往會出現新特征,要想適應社會的變化就需要在思想政治素質上進行一定的變化與更新。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包括經濟和科技的現代化,而且包括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設備、優(yōu)秀的經濟管理制度以及方法等,都可以從國外借鑒與引進,但思想觀念、文化心理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通過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來轉變,與現代文明相悖的舊傳統(tǒng),會給新時代的發(fā)展帶來巨大的阻力,甚至會導致發(fā)展失敗的悲劇。因此,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各行各業(yè)的建設者,除了需要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具備現代化的管理能力,還要從各種不適應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傳統(tǒng)觀念中解放出來,確立現代化的思想觀念。
(二)改革開放將繼續(xù)加快思想觀念的更新
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外部環(huán)境與內部機制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思想也在急劇變化,既有思想解放帶來的興奮、愉悅與積極,也有對過去舊社會的反思、批判以及對未來的迷茫;既有對社會的叛逆、對抗與沖突,也有對社會的消極、順應以及回避[24]。改革開放帶來的環(huán)境變化,必然帶來思想上的更新,人們的思想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在社會生活中,大公無私、艱苦奮斗、注重社會整體效益等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念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同、堅持、發(fā)展與弘揚。等級觀念、平均主義、因循守舊的封建、陳腐的觀念,也在不斷地被人們所批判。腐朽落后的價值觀念,也正在被人們所審視和否定,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新觀念正在形成。創(chuàng)新、適時的思想素質,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思想政治素質的更新能夠助力我們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思路、新載體、新方法。
(三)高校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輸送人才的重任
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25]。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與質量,將會受到高校中層管理者思想政治素質的影響,提高中層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將大膽創(chuàng)新、切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落實到實際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再者,高校中層管理者只有不斷地更新思想觀念,才能夠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并將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在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中,廣大師生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大學生階段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階段,學習思想單純、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更易接受新觀念,當然也會不加辨別地接受一些錯誤觀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關系著大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更關系著國家、民族與社會的前進速度[26],這就要求中層管理者要做更新觀念的先鋒,并對大學生的思想動向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 提高高校中層管理者思想政治素質的途徑
(一)更新思想政治觀念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改革開放的需要,高校中層管理者的思想觀念應不斷更新。管理者應提高馬列主義理論與鄧小平理論的認識水平,向模范英雄人物學習并不斷地改造世界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開放觀念、不斷打破封建思想與觀念。現代化的大生產和新技術革命,早已把生產、交換、消費變成世界性的活動,客觀上要求各個國家打開國門,積極發(fā)展經濟、技術和文化往來,我國當然也不例外。這就要求人們具備開放的觀念,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的思想方式,高校中層管理者也不例外。
高校管理者要樹立科學創(chuàng)新觀念,勇于開拓進取,確立依法治教制度,破除安于現狀、墨守成規(guī)的習慣。當前,在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的內部需求與外部新興技術的雙重推動之下,我國社會正發(fā)生著急劇變化,現有經驗、知識、技術和生產工藝,正以比過去快得多的速度成為過去式,如果管理者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就很難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正處于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階段,更加需要高校中層管理者樹立創(chuàng)新的意識、擁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敢于破除陳規(guī)舊律,不斷適應新情況,分析新問題并提出新的設想,勇于探索、開拓進取。
樹立競爭和效益觀念,建立市場的意識,克服懦夫和賴漢的思想。我國經歷過漫長的自然經濟社會,那時基本上處于沒有競爭、害怕競爭,甚至是扼殺競爭的社會狀態(tài),這成為我國社會缺乏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現在我們建設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們鼓勵競爭且崇尚競爭。現在國際經濟的競爭,主要是智力、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沒有知識、缺乏人才,就會在競爭中失敗。因此我們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增強學校的競爭力,這一點對學校發(fā)展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意義非凡。這也要求高校中層管理者應具有競爭意識,要敢于競爭并把競爭機制成功地運用到工作中,提高工作的效率。
要樹立重視信息的觀念。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時代,信息也成為一種重要資源,高校中層管理者要樹立重視信息的觀念,善于獲取各種有用信息并積極地與社會各部門與世界同行開展信息交流,推進學校管理的現代化,加強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并樹立時效的觀念。當前正在進行的世界新技術革命,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來說,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zhàn)。抓住機會,積極迎接挑戰(zhàn),就有可能縮小與經濟發(fā)達國家的差距。為了迎接中華民族的騰飛,我們每個人都要懷著緊迫感,向時間要效率、向時間要財富。高校中層管理者重任在肩,更應如此。
(二)堅持理論學習與實際鍛煉相結合
1.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為高校管理者思想觀念的更新提供了思想基礎和方向保證。思想觀念的更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只有深入社會,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才能大膽解放思想并排除認識上的障礙,沖破思想的牢籠,從而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思想觀念的更新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會受到一些封建主義及資產階級思想觀念的影響,只有堅持科學的世界觀,才能自覺地對落后思想加以抵制,辨明方向,并最終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新觀念。
2.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去。實踐活動對認知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高校中層管理者思想觀念與道德品質的形成都離不開具體的實踐活動。高校中層管理者思想的更新是在改革開放以及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實現的,因此,中層管理者是改革的實踐者與促進派,應積極投身教育改革事業(yè)中,關心與支持改革事業(yè),在改革中提升對理論的理解,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改革中磨煉自身意志,改造自身思想,促進思想觀念的更新。
3.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與群眾打成一片。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更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與需求者,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無窮的智慧,他們的心聲反映了時代的要求。高校中層管理者要真正實現思想觀念素質的更新,就需要貼近服務對象,聽取師生的需求,與師生打成一片,和師生互相學習,主動與服務對象交流思想,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斷實現思想認識的飛躍和升華。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2]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第1版。
[3]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頁。
[4]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第1版。
[5] 馮泳:《高校中層管理者的素質要求及知識構架思考》,《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6] 宗惠芳:《從倫理視角看高校行政管理》,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07年。
[7] 沈慧:《教育的倫理精神及其教育德性的實現》,碩士學位論文,江蘇大學,2008年。
[8] 許春濤、王曉南:《認識、養(yǎng)成、實踐:習近平道德建設觀的邏輯理路》,《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第8期。
[9] 孫泊:《道德榜樣論》,博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16年。
[10] 杜育紅:《教育發(fā)展不平衡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頁。
[11] 方熹、潘夢雯:《道德情感教育探微》,《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年第7期。
[12] 白臣:《道德自覺論》,博士學位論文,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13] 趙帥:《淺析加強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法制博覽》2020年第14期。
[14] 龍秀雄:《中國共產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5] 朱軍:《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隊伍建設研究》,《現代教育科學》2016年第2期。
[16] 眭依凡:《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與治校》,博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17] 程恩富、胡樂明:《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60年》,《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第1期。
[18] 申永貞:《論主觀世界的改造》,《現代哲學》2001年第4期。
[19] 崔景龍:《領導干部要加強對主觀世界的改造》,《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4年第3期。
[20] 陳波、汪曉鶯、王琴:《強化高校領導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多維度思考》,《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
[2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22] 沈夏珠:《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角》,《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23] 劉詩貴、肖鳳儀:《新時代黨員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9年第5期。
[24] 佘雙好、李順彥:《改革開放以來青少年思想觀念發(fā)展的總體變化》,《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25] 范松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才培養(yǎng)的三重邏輯關系》,《宜春學院學報》2017年第8期。
[26] 梁田:《大眾文化視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