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冰川退去后

約1萬年前,覆蓋北歐大片地區的冰原退回到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在不久前還覆蓋著冰和苔原的地區,森林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冰川給這片地區點綴上片片湖泊,河流蝕刻出新的水道,流向大海。新生的森林里到處是獵物和可食用的植物。江河湖海里滿是魚和其他水生動物,還引來了大批水鳥。巨大的海豹群在北歐沿海冒出來。以打獵、采集和捕魚為生的石器時代的人很快認識到這些豐富資源帶來的機會。

北歐的海岸線還在變化中,獵人還可以從丹麥走到英格蘭。然而,愛爾蘭在冰川退卻后不久就與大陸分開,這就是那里沒有蛇的原因。波羅的海一開始是由一座退卻的冰川提供水源的淡水湖,但上升的全球海平面最終越過丹麥和瑞典間的陸橋。北海[3]盆地最終也被淹沒。盡管直到今天,從冰蓋重負下解脫出來的斯堪的納維亞一些部分還在繼續向北移動,導致了海岸線的進一步變化,但到約7500年前,歐洲海岸線看上去與現代非常相像。

歐洲溫帶地區后冰川時代的狩獵采集部落改變了他們的技術來適應新的環境條件。技術的改進包括使用新型石頭工具,裝入木頭或鹿角手柄后,這些工具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燧石資源。此時鹿角還沒用于制作魚叉。一種巧妙好用的魚叉被稱作“Leister”。Leister是一種復合工具,由綁在木柄上的兩只彎曲有倒鉤的鹿角和一根骨或木頭尖端組成。對著從清澈的水里看到的魚背扎下后,兩只鹿角會夾住魚兩側,尖端會將魚固定,時間長到足以將魚從水里撈出來。將材料結合起來做成復合工具,如燧石與木頭的結合,代表了石器時代的一次重大技術進步。

圖5 躺在丹麥羅納斯森林(Ron?s Skov)海床上的一只石器時代獨木舟的船底

熟練使用木材是石器時代社會的標志性特征。許多木材被用于制作捕魚裝備。魚(尤其是鰻魚)游進去就逃不出的圓錐形羅網用柳條、梾木或榛樹枝制成。淺水海灣里到處豎著木樁和樹枝搭的魚梁。魚在漲潮時游過魚梁,落潮時被困住,人們將其捉走。這類設施使大規模捕魚成為可能。這些活動需要財產和所有權的概念,因為如果別人可以隨便拿走捕到的魚,沒人會投入時間來建造和維護這些設施。在水量豐沛的北歐地區,石器時代的人將小溪、河流、湖泊和平靜的海區當成漁獵區域,也看作遷徙路線,這樣他們就可以占據有利位置,從環境中取得最大收獲。他們發明出新的水運工具,以及使用它們所需的設備。在考古記錄中,樹干做成的獨木舟出現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這些獨木舟通常位于被水淹沒的遺址中,如沼澤、湖岸和淺水海灣。與獨木舟一起被發現的還有木槳。丹麥的曲布林灣(Tybrind Vig)遺址出土了十來把主要由梣木制成的槳4,其中一部分木槳上還有雕刻、烙印和繪畫,這表明擁有者不僅將它們看成工具,還看成一種藝術表現的媒介。

水運工具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使狩獵采集者既可以遠離家園,同時又能保留他們的居住地,無須經常搬家,甚至可能一整年都不用挪窩。這樣他們就可以使用大型固定結構,如魚梁,而不用帶著裝備到處跑。一個稱作“家”的地方的概念取代了區域或活動區域的概念。在這類地方,如丹麥沿海的“貝冢”(kitchen midden),很重的使用痕跡可能是定居社會留下的。

與特定地區聯系的另一個跡象,是墓地在公元前六千紀到公元前五千紀的出現,如在瑞典的斯凱特霍爾姆(Skateholm)、拉脫維亞的茲韋涅基(Zvejnieki)和俄羅斯的奧列尼奧斯托夫斯基·莫吉尼克(Oleneostrovskii Mogilnik)發現的墓地。死人的埋葬毫不馬虎。許多尸體上灑著紅赭石(氧化鐵),墓里常會放上鹿角和燧石工具。在斯凱特霍爾姆,狗葬得和人一樣細致。5這說明了它們作為伙伴和向導的重要性。

北歐后冰川時代的獵人、漁夫和采集者適應了新的環境條件,發展出新的社會秩序,從這些方面,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創造性。他們的生活方式相當成功。鹿、野豬、魚和榛實是可靠的食物來源。實際上,在北歐和西歐許多地方,石器時代社會之所以推遲采用農耕生產方式,來自森林和海洋的豐富資源也許是一個促成因素。

圖6 法國布列塔尼特維耶克島(Téviec)的兩名石器時代年輕女性的墓葬還原,可見貝殼項鏈和鹿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察哈| 大田县| 宜良县| 临西县| 梓潼县| 革吉县| 调兵山市| 三门峡市| 仁化县| 邳州市| 南平市| 甘洛县| 宁明县| 乐昌市| 铜鼓县| 华容县| 桦川县| 营口市| 额尔古纳市| 临泉县| 达拉特旗| 高陵县| 和田市| 高淳县| 盈江县| 宝应县| 铅山县| 蓬安县| 张家界市| 岳西县| 宜阳县| 湖南省| 东平县| 河北区| 东乡县| 姚安县| 宁明县| 谷城县| 禹城市|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