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事之以禮:有尺度,才是真正的孝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從這里,到接下來的章節,都與孝有關。《論語·為政》與孝的聯系非常緊,因為中國古時候大部分時期是以孝治國。

我們先來理解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周王朝已經基本喪失了對整個國家的統治力,魯君也開始失去力量,而孔子正處于魯國三桓當政的時期。“三桓當政”,指的是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在掌管魯國的政事。

孟懿子是孟孫氏的掌門人,表面上尊孔子為師,向孔子請教問題,實際上卻是君臣關系——一位是當權者,一位是老師。

收位高權重的人為徒,是一件有壓力和風險的事。因此,在孔子跟孟懿子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說得并不痛快。

孟懿子問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說“無違”,就是不要違反。

我們總覺得,孔子的這句話好像沒說完。孟懿子真懂了嗎?未必。但是孟懿子沒再接著問。

當權者請教問題,但并沒有接著問,也沒有顯露出好奇心,孔子自然也就不必解釋。

孔子把話憋在心里并不舒服,他知道還沒有說明白。

樊遲是孔子的學生,喜歡種地,喜歡收拾菜園子。他給孔子駕車,孔子憋不住地說:“孟孫問孝于我,我說無違。”

樊遲自然和老師更親近,就問:“您為什么說這么奇怪的話,無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很多人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認為無違是“不要違反”的意思,父母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

孔子的解釋不是這樣。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不要違反禮節,這就叫作無違。

“生,事之以禮”,指的是一個人要依據禮法,有原則地對待自己的父母。關于如何對待父母,周朝有明確的禮法,但這并不表示要一切聽父母的。孔子認為,作為子女也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

“死,葬之以禮”,父母不在了,要葬之以禮。

葬之以禮,代表著一種節制。當時的貴族,下葬時的陪葬品非常奢侈,常常用一些超規格的祭祀品,導致勞民傷財。但是平民百姓如果因為貧窮而把父母的遺體隨意處置,不安葬,也是過分的。

祭之以禮,指的是在祭祀的時候,也用符合禮儀的方式。

為什么孔子不對孟懿子講這些?

因為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在魯國當政后,經常會做很多越軌的事。比如說“三家者以《雍》徹”,他們在祭祀自己的祖先時,竟然將國家祭祀先祖的歌作為祭祀禮樂。對于這些貴族而言,這合乎禮法嗎?孔子認為這是非常過分的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甚至因此還罵過他們。

孔子的觀點是,倘若真的想對祖先盡孝,就不要把祖先的地位抬得過高,給他們超出身份的待遇。如果非得按照對待皇帝、君王的方式來祭祀自己的祖先,其實是給祖先抹黑。

孔夫子講的第一種孝,就是無違,也就是不要違反禮節。

后文還有孔子講“孝”的內容。面對不同的人,孔子對孝的定義并不一樣。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孔子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墨脱县| 宿州市| 通河县| 荔浦县| 吉首市| 华亭县| 肥乡县| 浦江县| 泰兴市| 华安县| 娄底市| 田林县| 鱼台县| 苍山县| 靖江市| 天峻县| 乐至县| 临沭县| 关岭| 北票市| 昌都县| 西林县| 湖州市| 乐都县| 广丰县| 积石山| 福清市| 吴忠市| 寿光市| 岳普湖县| 镇原县| 饶阳县| 大渡口区| 祁门县| 肇州县| 潮安县| 屯门区| 牙克石市| 望城县|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