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爭優勢:透視企業護城河
- (美)布魯斯·格林沃爾德 賈德·卡恩
- 782字
- 2021-09-17 17:00:43
本書章節安排
在本章和接下來的兩章里,我們從總體上分析競爭優勢(見圖1-3①)。只存在很少幾種類型的競爭優勢(供給側競爭優勢、需求側競爭優勢和規模經濟效益競爭優勢),而且只有兩種檢驗方法(市場份額的穩定性和較高的投入資本回報率)可以確認競爭優勢是否存在。我們將考察由單個企業獨占市場的情形,運用歷史案例來探討不同企業如何識別和管理它們的競爭優勢。其中,有些企業獲得了成功,而有些企業以失敗告終(見圖1-3②)。接著,我們將討論分享市場的數家企業之間的競爭性互動(見圖1-3③)。對于這些企業而言,它們的戰略抉擇既可能導致連年“戰爭”(偶爾“停火”),也可能帶來實現互惠互利的長期合作。
在本書后面的章節里,我們把競爭優勢的概念運用于估值、兼并收購和品牌擴張等具體職能領域(見圖1-3④)。最后,我們將探討那些沒有進入壁壘或競爭優勢的市場(見圖1-3⑤),并解釋為什么在基本經濟條件沒有差異的情況下,某些企業的業績表現要比其他企業好很多。優秀的管理水平舉足輕重。高效運營的關鍵在于不懈地集中注意力,要先拋棄其他各種關于所謂戰略愿景和可能性的幻想,這也是本書的初衷。
誠如近年來在戰略領域著書立說的作者一樣,我們真誠地感謝波特。他強調了經濟主體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他認為能夠解釋企業競爭的五種力量。雖然他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方法,但是其模型的復雜性使之難以應用。同時考慮五種力量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沒有優先級之分的時候更是如此。
我們簡化了波特的方法,將注意力聚焦在能夠支配其他力量的那個力量:進入壁壘。接著我們再探討其他的力量,從行業競爭者和直接的競爭性互動開始,然后在協商或討價還價的背景下將供應商和客戶囊括進來。我們的目的并不是抹殺波特的五種力量,而是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并分出主次。簡單明晰應該是戰略分析的重要優點。我們要謹記愛因斯坦的告誡:“盡量讓事情變得簡潔,而不僅僅是把它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