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養高雅之氣,培聰慧之人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第六小學“雅慧教育”實踐研究

高懷陽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第六小學校長

一、“雅慧教育”提出的背景

通江縣第六小學始建于2012年12月,2014年8月底投入使用。學校占地面積30畝,現有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489人。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70%以上的學生是農村孩子或進城農民工子弟,留守兒童達40%以上,家庭教育缺失,學生行為習慣較差。建校之初,學校面臨地域劣勢、條件艱苦、師資薄弱、缺乏信任等諸多困難。因此,如何快速提升辦學質量、獲得家長信任,從而站穩腳跟,成了學校發展的當務之急。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在廣泛調研和深入思考后,學校提出了“養高雅之氣,培聰慧之人”的辦學理念和建設以“雅慧”為核心的校園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生德育與智育同步發展。

雅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慧者,心系于事也。明白一切事項謂之智,了解一切事理謂之慧。雅是德,慧是智。“雅慧教育”的核心要義就是以德為先,德智共育,全面發展。實施“雅慧教育”的途徑是建設以“雅慧”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

二、“雅慧教育”的主要內容

以“建雅慧校園、塑雅慧教師、修雅慧課程、培雅慧學生”為載體,構建“雅慧文化”體系,著力培養“外雅于形,內慧于心,有家國情懷、未來眼光”的現代小學生。

(一)建雅慧校園

校園是師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師生的心理情緒、行為習慣、品格形成等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始終把建設清幽、雅致、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包容、互助、奮發有為的人文環境作為“雅慧教育”的重要內容。

1.建筑景觀呈現雅

根據學校地形和建筑等實際情況,學校建有一軸四景一音韻(杏壇講學浮雕—校賦墻—校訓墻—雅慧雕塑—校園雅樂),兩室兩場(校史陳列室、圖書室,雅慧廣場、運動場),一院一堂(博雅書院、通慧堂),三廊四樓(爾雅廊、爾慧廊、思源文化廊,靜雅樓、勤雅樓、博雅樓、品雅樓)。從色彩到命名,無不體現出“雅”的氣質。

2.傳統文化浸潤雅

通過中國格,以楷、行、草、隸、篆五種書法字體書寫的“雅”“慧”形成的中國印,集漢隸而成的校訓“爾雅爾慧”,編鐘、編磬、圍棋、古琴雕塑等校園景觀,以及廊道文化,無不以傳統文化元素浸潤師生心靈、陶冶師生情操,逐步形成雅正人格品質。

3.校園綠化勾勒雅

桃園、李園、櫻桃園、海棠園,春賞繁花秋嘗果。薔薇、杜鵑、丹桂、紫薇、玫瑰、月季、紫荊與各色時令鮮花漸次開放。爬山虎綠滿墻,三角梅紅滿窗。朝夕聞鳥語,四季有花香。人與自然相得益彰。身臨其中,心靈得以凈化,智慧得以升華。

4.人文環境彰顯雅

教育是育人的工作,人的因素是關鍵,人文環境是保障。要形成包容互助奮發有為的人文環境,就必須建設好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常言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由此可見,管理隊伍是學校發展的關鍵。為了建設好管理隊伍,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管理隊伍的建設。

一是榜樣示范。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最好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影響。最好的管理也是如此。孔子說:“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要求從校長到每位班子成員必須是全體教職工行的榜樣、學的示范;謀事干事勇擔當,清正廉明做表率。

二是建立公平公正的校園生態。我們通過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氛圍和校園生態,歸納起來就是三項原則、四條途徑。三項原則,即堅持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層級管理和扁平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對教師的管理在管與不管之間,既給老師留足空間,又要求老師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努力工作,不斷進取。四條途徑:一是樹立正氣,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二是獎罰分明,讓每個人可以看到自己的明天;三是公平公正,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四是民主參與,人人都是學校主人。

(二)塑雅慧教師

雅慧教師是“雅慧教育”的核心。“要有好的學校,先要有好的教師。”“沒有一個量夠質優、志同道合的教師團隊,再好的學校改革構想也將付之闕如。”我們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塑造和培養言行雅正、知識豐富、技能卓越的雅慧教師隊伍。

1.樹立職業理想,熱愛教育事業

通過“愿景激勵、黨建示范、文化引領、制度保障”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愿景,每個人都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工作。比如,我們在辦校之初就向老師們提出了兩個愿景:一是放心把子女放在本校讀書,二是為了我們更有尊嚴而努力工作。目前,我校有30多名本校教師的子女在本校就讀。

2.加強師德建設,規范教師言行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我們通過每周的工作例會,加強對教師師德的教育和引導;通過評選“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黨員”“最美雅慧教師”等活動,弘揚正氣,激勵先進。辦學五年來,從未有過違背教師師德的案例。

3.強化專業引領,提高教學技能

教師的專業化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我校屬于新建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專業化程度不高。面對客觀現狀,我們沒有抱怨,沒有觀望,沒有等待。充分相信每個人都有提升和發展的空間。我們立足本校現有教師資源,通過三條途徑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1)走出去

每年派出大量學科教師赴成都、北京乃至全國各地參加培訓,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2)引進來

通過邀請省內外知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進校園舉辦講座,巡課評課,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

(3)加強課題研究和校本研修

一是加強課題研究。學校激勵人人做科研型教師,將科研成果納入績效考核和評職晉級評優選模計分項目,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目前,我校一項省級課題和兩項市級課題即將結題,階段性成果獲得省級三等獎。微型課題40余人次獲得市縣一、二等獎。

二是持續開展“12345”教師專業發展工程,即一賽二幫三研四課五星。

“一賽”是指每學期開展一次課堂教學競賽。

“二幫”是指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幫扶。

“三研”是指每周固定三個半天開展學科校本教研。每周二下午為語文教研時間,每周三為藝體及綜合科教研時間,每周四為數學教研時間。學校在安排課表時專門為校本教研留出時間,確保任課教師全員參與。

“四課”是指新進教師的見面課、青年教師的合格課、中年教師的研討課、校級班子和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四課”由學科教研組實施,每學年一次。

“五星”是指我校已進行五年的“五星級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工程。具體做法是:學校制定每個星級教師的專業化標準,教師對標逐級申報,學校組織評議審核通過后,將根據星級標準給予星級教師每年200~1000元科研經費補助。每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后方可申報高一星級,不合格的教師將不再享受相應榮譽和補助。縣級骨干教師須從三星級以上教師中推薦,市級骨干教師則從四星級中推薦,以此類推。目前,我校有四星級教師1人,三星級教師12人,二星級教師20人,一星級教師28人。星級教師的評定只看專業水平,嚴格把關,沒有名額限制,寧缺毋濫,該工程既是職稱評定受名額和硬性條件限制的補充,又避免了職稱評定一評定終身、一評了事的弊端,有力激發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動力。星級教師培養使年輕教師迅速成長、中年教師不斷走向優秀。比如,向琴和李艷兩位教師四年前從農村考入我校,短短幾年就成長為在市內有影響力的學科骨干教師,在課堂展評中獲全市第一名,代表巴中市參加全省課堂展評并獲二等獎。又如,徐澤由一位年輕教師迅速成長為全縣科學學科帶頭人,在全市科學課堂展評中獲一等獎,代表巴中市參加全省實驗操作比賽獲二等獎,兩項自制教具獲省一等獎,并推送參加國家級評選。到目前為止,我校教師在全國、省、市、縣課堂展評和各項專業技能競賽中獲得一、二等獎的達80多人次,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修雅慧課程

課程建設是一所學校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學校發展的高地,脫離課程的質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雅慧課程是雅慧教育的重要載體,課程的設置既關注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關注學生的品行修養和智力開發,讓學生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益智,從而變得更加聰慧。近年來,我們根據學校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設計,大膽進行課程設置改革,開發了傳統文化、品格教育、藝術體育、實踐體驗等課程體系。

1.傳統文化課程

大膽改革課程設置,打破每節課40分鐘的定式,推行“長短課”。每天上午課前全校統一開展20分鐘的經典誦讀,從“三百千”、《弟子規》、《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蒙學讀物到“四書五經”等傳統經典,做到全員誦讀、師生共讀。每天下午課前20分鐘全校進行書法練習。通過開展國學吟誦、書法、國畫、剪紙、古箏、武術、圍棋、中國象棋等社團活動,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2.品格教育課程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均明確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我校把“正品成格,立德樹人”作為“雅慧教育”的核心要義之一。以“勤、禮、孝、信”為德育理念,根據不同年齡特征,持續開展品格教育。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通過開展班級“集雅榜”評選“品格小明星”“最美雅慧學生”“中華好少年”活動和班隊活動等多種途徑,把教育融入生活之中、活動之中,寓教于做,寓教于樂,實現“四愛”(愛生命,以安全為重;愛父母,以感恩為先;愛同學,以友愛為本;愛祖國,以忠誠為懷)德育目標。

3.藝術體育課程

通過設置一年一度的國學文化藝術節、校園吉尼斯、櫻桃詩會、桃李文化節、“雅慧之聲”校園卡拉OK大賽、現場書寫大賽、師生田徑運動會、校園足球聯賽等傳統活動,創辦科創、蜀繡、舞蹈、繪畫、書法、剪紙、古箏、跆拳道、武術、圍棋、象棋、國學吟誦、銀耳種植、花木種植等40多個精品社團,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4.實踐體驗課程

一方面,我們開辟了以糧食、蔬菜、耳類、花木種植為主要內容的實踐體驗園地。我們利用學校一塊空地建了耳房,與銀耳科研所、銀耳博物館合作,利用實踐課程指導學生參與銀耳種植全過程,所收銀耳在食堂熬成銀耳羹讓全校師生分享。實踐體驗既培養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讓學生充分了解了家鄉的名片,以身為通江人而自豪,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另一方面,我們利用學校綠化地帶開辟了桃園、李園、櫻桃園,開發設置了“櫻桃詩會”“桃李節”校本課程,春賞繁花秋嘗果,既培養了學生的生態意識,又讓學生了解了春華秋實的生命過程。全國知名門戶網站對我校開展銀耳種植和傳統文化教育等情況進行了專題報道。課程建設為學生的未來多播下一粒種子,總有一粒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四)培雅慧學生

培養“博識約取、知書達禮”的雅慧學生,是建雅慧校園、塑雅慧教師、修雅慧課程的終極目標。我校自建校以來就特別重視學生的德、智、體、藝、能全面發展。通過雅慧課程的持續實踐,我們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學業成績不斷提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500余人次在國家、省、市、縣各類比賽活動中獲等級獎,真正朝著“外雅于行,內慧于心”的方向邁進。

三、“雅慧教育”的辦學成效

五年來,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四川省校園足球示范學校”“四川省乒乓球協會青少年培訓基地”“四川省衛生單位”“四川省無煙單位”“四川省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巴中市文明校園”“巴中市陽光體育示范學校”“巴中市新德育實驗示范學校”“巴中市節水型示范單位”等稱號,四年在主管部門組織的年度綜合考核中獲一等獎,連續四年被縣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表彰為“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果得到省內外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得到社會各界和家長的一致認可,在校學生由辦校之初的600余人增加到2500余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长岛县| 澄江县| 泸溪县| 卢氏县| 台安县| 乌兰察布市| 菏泽市| 开封县| 克东县| 普洱| 屏南县| 仙桃市| 宜兰县| 雷波县| 蛟河市| 绥宁县| 舟曲县| 安溪县| 达尔| 荥阳市| 富宁县| 丹棱县| 尼玛县| 漳平市| 肥西县| 宜黄县| 朝阳区| 石渠县| 新蔡县| 晋江市| 长寿区| 贵定县| 滕州市| 屯昌县| 南华县| 陈巴尔虎旗| 广河县| 双桥区| 出国|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