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言善行
-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教育扶貧志愿項目
- 3184字
- 2021-09-09 18:45:47
鄉村教育從“心”開始
印代鳳 湖南省沅陵縣陳家灘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
陳家灘鄉九年一貫制學校(以下簡稱陳家灘九校)地處沅陵縣陳家灘鄉境內,占地129畝,在校學生738人,教職工59人,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學校。近年來,學校從“心”出發,致力于辦有溫度的鄉村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初中畢業會考水平測試教學效果綜合評價連續18年獲縣一等獎。隨著影響力的擴大,2019年學校還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一、教育環境靜心
走進陳家灘九校,香氣滿園:花香與文化墻相融,書香味與電子屏互映,這里既有大山深處的靜謐,又有新時代電子設備的科技感。我校的環境,真正應了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從校門口宣傳欄與耀眼的紅色電子屏下走過,你會感受到我校的“教學生九年,為學生想六十年,為民族想一百年”的教育理念。從校園內的文化墻與芳菲園走過,你會感受到我校的文化熏陶;從教室里的智慧黑板和塑膠運動場走過,你會感受到鄉村學校力爭上游、硬件絕不落后的決心;從兩棟新建成的學生宿舍樓與明廚亮灶的食堂走過,你會感受到我校是學子靜心舒適的港灣。校園里,學生晨讀、學習之余小憩的桌椅、樹林等隨處可見。無論學子何時求學此處,都“正是少年讀書時”。這里的教育環境讓師生靜心!

校園一角
二、親情教育暖心
親情最直接的表現是對學習生活的關心和關愛。對學生學習和行為的嚴格要求,如果不輔以生活的溫暖和關心,就是一種虛情。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學生們同吃同住,和學生們交朋友、談心,時間長了就成了學生最親密的人。低年級的學生尿床、尿褲子了,教師毫無怨言地及時幫他們處理;有的學生半夜起床后走錯了房間,往往會被值夜班的生活教師及時發現,并抱回原宿舍;學生病了,教師在和家長聯系的同時,第一時間將生病的學生送往醫院治療,直到交給家長才離開;保育教師教會高年級的學生洗澡、泡腳,每天給年齡小的學生洗澡、洗衣、泡腳;班主任成了學生生日的見證者,代表遠在他鄉的父母給學生過集體生日,全班30多名留守兒童一塊兒唱歌,一塊兒分享蛋糕……教師成為寄宿生的“家長”,學生們在學校倍感親情的存在、家庭的溫暖。親情教育的開展讓每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讓他們在學校也能感受家的溫暖。畢業生趙騰說,雖然自己的母校陳舊,既沒有城市學校華麗的建筑,也沒有高大上的教學器材;但是這里有替學生著想的校長,有認真負責、為學生未來做打算的教師,也有辛勤工作、早起晚休的后勤人員和警衛員,還有嚴明、律己、公正的學生干部,更有積極進取、努力上進的同學。

學生得到了教師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
三、良心食堂放心
我校將學校食堂置于與課堂同等重要的地位,建好、辦好學校食堂也是一項主要任務。我校既注重服務,又致力育人,每餐“五菜一湯”,營養均衡,學生自助用餐,文明自律。學校聘請學生家長當大師傅,邀請家長委員會代表與教師一起“陪餐”,做學生餐飲的把關者和監督者。師生每年飼養生豬60余頭,每月宰殺4頭,給學生改善伙食。元旦必辦師生千人宴,初三學生必須吃一餐畢業宴,以致每屆初三畢業生在離開學校前都會為食堂師傅自編自演一臺節目以示感激。湖南文明網曾以《摸著良心辦食堂》為題,介紹了我校的經驗。

學生每天都能吃上放心飯
四、校船護航安心
陳家灘鄉既是山窩,又是水鄉,學生上學放學,最遠的要走四十里水路與山路。為確保學生乘船安全,我校一方面聯系鄉黨委政府,另一方面組織全校師生,狠抓校船安全,摸索出了“定船、定人、定位、定站、定線、定時、定費、定責”的校船安全“八定模式”,確保學生開開心心上學來、安安全全回家去。湖南教育電視臺在經過長達一周的暗訪和跟蹤拍攝后,以《山里娃的護航路》為主題,介紹了我校的做法和經驗。

全力以赴保證學生乘船安全
五、田園教育貼心
面對新一代學生厭農、嫌農,與身為農民的親長感情越來越淡漠的情況,我校多方爭取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得了60畝山地作為學農基地,開展貼合鄉村的田園教育,回歸“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本真。果園和蔬菜園由學生開墾、種植與管理,分年級、分班級劃分區域,播種、育苗、澆水、施肥、收獲,學生全程參與。勞動成果按市場價出售給食堂,收入作為班費使用。學生懂得了“土能生金”的道理,對家鄉和親長更有感情了。學生舒柔說,學生自己播種、自己培護、自己收獲,既體會了父母長輩勞作的辛苦,也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在學農基地開展田園教育
六、廉政教育凈心
借助廉政文化進校園這股東風,學校組織全校教師開發了《撒播廉潔的種子》校本教材,同時充分利用現有校園文化建設平臺,舉行廉政文化進校園啟動儀式,發放“小手牽大手,廉潔進我家”倡議書,舉辦書法競賽以及講故事比賽、征文活動、漫畫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浸潤人心,進一步擴大了校園文化內涵,提升了校園文化品位。此外,在教室走廊上粘貼關于廉潔內容的警句、格言和宣傳畫,專門開辟了師德承諾門、廉潔教育園、廉政故事墻、詩詞大道、廉潔故事部、養成教育屏、文明禮儀路、勵志教育坎、師德表率坪、校園名人榜等專題文化,營造了濃厚的校園廉潔文化氛圍,發揮了輿論宣傳陣地作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校園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墻
七、養成教育順心
學校90%以上的學生為留守兒童,針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的現狀,瞄準“留守兒童綜合征”,學校創立了“五自三全”教育模式,即引導學生進行集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理生活、自創活動、自我評價于一體的養成教育。走進寢室,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學生的鞋子、水桶、收納箱、口杯,甚至牙膏牙刷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寢室里收拾得干凈整潔。走進食堂,學生均會先排隊在食堂前的水龍頭洗凈雙手,再排隊領取飯菜,然后安靜地用餐,所有學生用完餐后,食堂的餐桌、地面干干凈凈。走進校園的任何一處,都看不到紙屑垃圾,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這些,都得益于我校注重學生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學校為此制定了一整套的養成教育細則,每天由學生會自主評價,留守兒童內心不再孤獨了,學困生心靈不再自卑了,山里娃見人不再膽怯了,所有學生的內心都變得強大了。

整齊的宿舍
八、校本教育動心
雖然身處鄉村,但學校卻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規定開齊、開足、開好每門課程,并結合學校的實際及學生成長的需要,開發了集“跑、唱、跳、讀、寫、演”于一體的“六個一”活動校本課程。
早上起床后,以“活力清晨”為主題,開展陽光晨跑晨讀活動,晨跑之后在操場進行集體英語誦讀;上午第一節課前,以“唱響校園”為主題,開展大合唱活動,鈴聲一響,班班有歌聲,校園滿歌聲;大課間,以“陽光課間”為主題,舞曲飛揚,學生踏著節拍跑步進場,步伐整齊,口號響亮;下午第一節課前,以“誦讀經典”為主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誦經典、知經典、悟經典;晚上第一節課前,以“臨帖養性”為主題,開展臨帖寫字活動,促使學生規范、工整、美觀地書寫漢字,養成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夕會以“一吐為快”為主題,開展主題演講活動,把書本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課外,孩子們在夕會20分鐘里自由評價、自主演說。完整的“六個一”活動校本課程,讓每個在校的孩子都期盼新的一天到來,真正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愛上學校。學生鄧鳳波也激動地表示,課堂的改革讓他們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體現,讓他們樂于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合作。

意義非凡的夏令營活動
更令人欣慰的是,上海交通大學“湘遇夏令營”、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夢想課堂”、深圳途夢基金“讓鄉村孩子走進博物館”“藍信封活動”“創客教育電腦編程課”“情系遠山外教直播課堂”等教育公益活動紛紛走進我校,讓大山里的孩子不再受眼界局限,為孩子們創造了更好的教育條件。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和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朝聞天下》欄目還專門報道了我校的直播課堂。
只有辦學者心意滿滿,教師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祖國的花朵才能心想事成!

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