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政府系統優秀調研成果選編(2018年度)
- 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 3684字
- 2021-09-09 18:26:05
培育“瞪羚企業” 發展“四新”經濟——山東省財政廳關于北京中關村瞪羚企業培育考察報告
山東省財政廳
瞪羚企業是指成功跨越創業死亡谷后,進入快速成長期的創新型企業。瞪羚企業具有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的特征,是典型的“四新”企業,是新經濟的領跑者。瞪羚企業的數量是體現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當前,山東省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實施瞪羚企業行動計劃,對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引擎、經濟新動能意義重大。為此,我們到北京中關村進行了考察學習,并就加快山東省瞪羚企業培育提出了建議。
一、中關村實施“瞪羚計劃”主要做法
為緩解園區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2003年北京中關村與長城戰略咨詢合作實施了一項為規模性高成長企業信貸融資服務的“瞪羚計劃”,到2012年的十年間(2013年起中關村將瞪羚企業培育政策覆蓋面擴大至全區高新技術企業,不再單列),中關村示范區瞪羚企業數量已達3295家。瞪羚企業群體表現出很強的成長性和創新性,各項經濟指標增速明顯高于全區整體水平,成為示范區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和經濟增長的強勁動能。2012年,中關村3295家瞪羚企業實現總收入2751億元、利潤總額354億元、上繳稅金166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3.77倍、4.21倍、4.41倍,年均增長分別為15.9%、17.32%、20.37%。企業數量逐年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升,提供直接就業崗位達43.4萬個,社會貢獻明顯加大。
(一)實施“瞪羚計劃”“瞪羚重點培育企業工程”
制定出臺《關于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瞪羚重點培育企業發展的若干金融措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信用星級評定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瞪羚企業貸款貼息、管理咨詢與培訓、高端領軍人才認定、標準化示范培育及擔保風險補償等給予支持。經過培育,一大批中關村瞪羚企業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如今日頭條、滴滴出行、掌閱科技等,“瞪羚”品牌已成為中關村一張亮麗的“名片”,“瞪羚計劃”的成功經驗已在武漢、廣州、深圳、杭州等多地復制和推廣。
(二)創新瞪羚企業融資模式
將瞪羚企業自身信用能力與政府引導政策、銀行和中關村科技擔保等多方信用資源有機結合,開創出一條獨具特色、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的融資新模式,實現信用評價與財政政策杠桿放大、企業信用激勵與約束、貸款通道高效與低成本融資等多重目標,成為中關村科技金融政策體系建設的新亮點。一是搭建科技金融信用綜合服務平臺。設立瞪羚企業貸款綠色通道,創新知識產權質押擔保融資等擔保服務方式,拓寬集合信托、集合債券、集合票據及中關村上市企業公司債、私募債等直接融資渠道,有效破解瞪羚企業融資難題。二是實施瞪羚企業信用培育工程。發起成立中關村信用促進會,通過信用星級評定對瞪羚企業實施差異化貸款貼息政策,激勵和培育企業信用意識,促進示范區企業信用環境體系建設?!暗闪缬媱潯睂嵤┮詠恚痉秴^瞪羚企業共獲得銀行貸款829億元。
(三)強化科技創新服務
為瞪羚企業提供管理咨詢與培訓、商務信息與交流、產學研對接與合作、項目推介與投融資等平臺與服務,促進了產業升級和科技成果轉化。通過實施“瞪羚計劃”,一大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快速成長,迅速搶占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推動了示范區產業轉型升級。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技術得到有效轉化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科研成果產業化能力。
二、山東省瞪羚企業發展狀況與部分省市比較分析
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三年(2014—2016年)對全國國家級高新區內企業統計數據,從全國瞪羚企業分布及發展狀況來看,山東省與江蘇、浙江、廣東、北京等省市還存在一定差距(此數據為第三方機構根據國家級高新區有關企業統計數據單方發布,與中關村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瞪羚企業的認定標準不一致,僅用于同口徑數據對比)。
一是瞪羚企業數量明顯偏少。2016年山東省僅有109家企業入圍,數量僅占北京瞪羚企業數的17%,比廣東、江蘇、浙江分別少237家、191家、8家。參見圖1。

圖1 2016年山東瞪羚企業數量與其他四省市對比
二是營業收入總體規模不大。山東省瞪羚企業2016年營業總收入為1544.9億元,占北京、廣東、江蘇的比重分別為45.6%、68.96%、83.97%。參見圖2。

圖2 2014—2016年山東瞪羚企業營業收入與其他四省對比
三是復合增長率最低。2014—2016年山東省瞪羚企業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41%,分別比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低6個、11個、5個、6個百分點。參見圖3。

圖3 2014—2016年山東省瞪羚企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與其他四省對比
四是研發投入比重逐年下降。山東省瞪羚企業研發投入近3年呈明顯下降趨勢,從2014年的7.4%下降到了2016年的4.4%,持續創新能力不足。參見圖4。

圖4 2014—2016年山東省瞪羚企業科技活動投入所占比重與其他四省對比
三、加快推進瞪羚企業培育工作的建議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與長城戰略咨詢在北京聯合發布了《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共164家,總估值6284億美元,主要分布于19個城市,84%的獨角獸企業聚集于“北上杭深”,其中北京占70家居首,上海35家位列第二,杭州以17家位列第三,深圳14家位列第四,山東省企業無一上榜。
從企業發展歷程來看,獨角獸企業發端于瞪羚企業,培養獨角獸企業需要先發展壯大瞪羚企業群體。參考北京中關村的先進經驗做法,立足山東省工作實際,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快瞪羚企業培育,挖掘和發現潛在的獨角獸企業群體,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壯大山東省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一)建立瞪羚企業培育機制
按照“政府引導、信用激勵、產融合作”的原則,積極開展促進創新與金融結合試點、投貸聯動試點,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搭建創新金融協作大平臺,構建覆蓋創新鏈全過程的創新金融服務體系。一是建立政府激勵機制。通過對庫內瞪羚企業擇優進行獎勵和財政貼息,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瞪羚企業,搭建發展平臺,形成高成長性企業的集聚培育。二是建立銀企合作機制。通過對信用評級費用進行補貼,引導企業進行專業的信用評級,建立企業信用檔案,鼓勵擔保機構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企業信用星級評定,實施差異化貸款貼息政策,加大對瞪羚企業增信貸款力度,降低融資擔保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形成以信用促融資、以融資促發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企業與資本合作機制。積極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等省內外基金和投資機構,通過成立瞪羚基金、企業發債、參股、合資等模式對優質瞪羚企業給予支持。四是創新金融服務機制。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瞪羚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和推動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小微專項金融債券、“雙創”金融債,用于支持瞪羚企業“雙創”等重點領域。引導和鼓勵瞪羚企業通過山東省企業融資服務網絡平臺、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實現融資需求網上推介、對接常態化,實現供應鏈核心企業帶動融資,促進新型動產融資服務。深化金融顧問團工作機制,集中開展面向瞪羚企業的專項金融咨詢服務,為瞪羚企業提供更加個性化、精細化的融資融智服務。
(二)建立瞪羚企業動態管理機制
一是實施瞪羚企業培育庫管理。制定和嚴格“瞪羚企業”認定標準,在山東省范圍內公開進行征集與遴選,建立瞪羚企業培育庫,并對培育庫進行動態更新。二是建立山東瞪羚企業培育平臺。對接“中國瞪羚云平臺”大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持,結合山東省實際搭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山東瞪羚培育平臺,實現企業網上認定申請、動態監測與管理及國內外瞪羚企業資訊、認定培育榜單、培育政策措施的發布等功能,定期發布瞪羚企業榜單、政策實施效果等專題報告信息,加大對瞪羚企業的宣傳和引導,為政府、企業、服務機構等搭建線上交流合作平臺。三是建立瞪羚企業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和統計監測制度。建立瞪羚企業統計監測數據庫,基于統計監測數據庫進行分析研判,客觀評估山東省中小企業發展創新指數(或小微企業成長指數),科學跟蹤反映瞪羚企業發展態勢,系統研究評估瞪羚企業培育效果。
(三)建立瞪羚企業成長機制
一是針對瞪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需求的特點,制定瞪羚企業發展整體規劃,引導瞪羚企業追求內涵式發展,不僅注重增量的優化發展,更注重自身存量資產潛力的挖掘和利用,不斷地提高資本、人才等資源的使用效益。二是引導和鼓勵各類服務機構從事瞪羚企業培育相關服務,努力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管理咨詢和信用星級評定以及企業家培訓、投融資、財務法律等各個環節形成更強的服務能力。三是成立山東瞪羚企業工作聯盟,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聚集各類創新要素與資源,為瞪羚企業家搭建管理咨詢、財務融資、技術創新、市場推廣、上市培育的資源對接平臺,搭建企業戰略布局、轉型升級、資本融合的開放交流平臺,促進企業家間的創新合作與交流,努力提升瞪羚企業產品化的服務能力、品牌推廣能力、價值發現與資源整合能力。四是將獨角獸企業挖掘和培育納入工作日程。推進瞪羚—獨角獸資源鏈接,促進瞪羚企業進一步發展,從瞪羚企業中挖掘和發現爆發式成長的獨角獸企業和潛在的獨角獸群體,建立潛在獨角獸種子企業儲備庫,進行跟蹤研究,提供針對性輔導和精準服務,實現山東省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
(調研組:姜龍、朱厚玉、哈立東、高潔、李鳳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