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中國茶與日本茶

日本人對茶的最早接觸可能是通過唐人陸羽所著《茶經》以及遣唐使帶來的用于飲用的茶葉(茶餅)實物。而作為植物的茶是通過日本禪宗的開山人榮西在十二世紀(也有道元十三世紀之說)從中國帶到日本時被看作是一種藥材。之后,隨著“坐禪”等修行方式的普及以及茶樹栽培技術的推廣,飲茶的風習逐漸普及。

在隨后的室町時代,飲茶與日本原有的一些餐飲風俗結合,以茶會的形式在社會上(主要是上層社會)開始流行。到了室町時代中期,著名茶人村田珠光去除了茶會中的世俗游樂內容,將飲茶聚焦于精神層次,確定了此后日本茶道(“茶道”二字的使用其實是從明治時代才開始,以前用“茶湯”二字,讀音與“茶道”相同)的品位。

村田珠光所倡導的茶,無論在飲茶的過程還是場所方面,都盡可能去掉附加的世俗元素,從而達到“和敬清寂”的境界。這一理念經過武野紹鷗等進一步提煉,并由紹鷗的弟子、茶道宗師千利休以“草庵中侘寂茶”的形態集大成。

據史料記載,日本在平安時代最初接觸到的飲茶方法是中國的唐代的飲茶方法:將半發酵的茶餅用水煮(煮茶),然后飲用其湯汁。而日本茶道中的飲茶方式是將干茶葉碾成的粉末用開水沖服(抹茶)。據說此種飲茶方式曾經流行于中國的宋朝,隨后在中國基本消失。中國現在的“沏茶”從明代以后成為主流,而日本民間(茶道以外)的日常飲茶方式是其特有的“煎茶”。

有關唐朝人陸羽的人生履歷,除生卒年月(733—804)及出生地(今湖北天門市)以外,傳聞居多,并無確切記載。但所著《茶經》一書流傳至今,對中國、日本的茶文化具有重大影響?!恫杞洝贩殖扇?,一共十章。第一卷有三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第二卷只有一章:四之器;第三卷有六章: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耙恢础敝饕榻B了茶的產地、種植環境及藥用;“二之具”主要介紹了茶的采摘及加工工具;“三之造”主要是采摘及加工時(質量保障)的注意事項;“四之器”主要介紹煮茶用的器具;“五之煮”介紹煮茶的方法及要點;“六之飲”主要討論茶的引用方法及品茗注意事項;“七之事”是有關茶及飲茶的記載和典故;“八之出”列舉了茶的主要產地;“九之略”介紹了茶的簡易飲法(例如出游時);“十之圖”是前九章內容的圖解。

《茶經》對于后來的飲茶方式來說,其影響不是方向性的,而是確切的、規制性的。例如中國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近五百年來流行的沏茶(或者說泡茶)的飲茶方式,實際上與《茶經》中第九章所說的“簡易”飲茶法是一致的,即直接用熱水泡細碎(否則茶葉會撐滿整個茶碗而無法引用)的茶葉。而從第六章則可以明顯地看出,在陸羽所生活的唐代,煮茶餅,然后加上蔥、姜、紅棗、薄荷等的“煮茶”是主流飲茶方式。有研究家認為,目前歐洲以及中近東、西亞的在茶湯里加檸檬及其他香料的飲茶方式,實際上是《茶經》中所記述的唐代飲茶方式的延續。日本茶道中的“抹茶”,即用熱水沖綠茶粉的方式也在“六之飲”中有具體描述(由于飲茶在日本普及時期與中國宋代基本同時,由此可推斷:“抹茶”曾經是宋代流行的飲茶方式)。另外,《茶經》中所介紹的飲茶用具,例如爐、火筷子、水缽、茶巾等與日本茶道的用具基本上可以一一對應,連日本茶道流行的復數的客人用一個茶碗輪流飲茶的禮儀也有提及??傊懹鸬摹恫杞洝繁还J為日本茶道最早、最正宗的“出處”。

對茶在日本普及貢獻最大的人是鐮倉時代的高僧明庵榮西(1141—1215)。榮西曾于1168—1191年間(南宋)兩度前往浙江天臺山萬年寺訪學,后為日本京都建仁寺的開山祖師,也是日本禪宗的創始人。榮西從中國帶回了茶樹的種子并在日本種植,被認為是京都、奈良、滋賀、三重地區茶葉種植的開啟人。榮西寫過一本叫作《吃茶養生記》的書,主題是關于茶、桑的藥用價值,其中上卷專門介紹茶,包括茶的健體強身效用和抹茶(即日本茶道用茶)的具體制作工藝。

雖說早在平安時代,日本(主要是上流社會)通過遣唐使以及僧人的訪學、交流等,已經對中國的飲茶習慣有了相當詳細的了解,對流行于中國的飲茶禮儀及茶具的燒制技術等也有具體的掌握。但榮西的作用最關鍵:除了剛剛提到的將茶樹引種到日本以及《吃茶養生記》以外,榮西是日本禪宗的開祖,榮西的茶中融合著禪宗思想。這對于后來日本茶道的“禪茶一體”以及注重精神內涵的特征來說,具有“因果關系”。

在遣唐使的時代,日本的茶全部來自中國,以中國唐朝的“煮茶”為主,到了平安末期以及鐮倉時代“抹茶”也被介紹到了日本。但當時飲茶主要限于貴族及僧侶等,飲茶的目的可能更注重茶的“療效”方面。到了室町時代,隨著日本本土的茶葉種植和加工業逐漸發達,飲茶開始成為社會各階層的風習,各種形式的茶會頻繁舉辦。當時的大茶會與今天的宴會區別不大,茶所扮演的角色與酒差不多,其中“斗茶”最具代表性。簡單地說,“斗茶”就是通過品出茶的種類、產地等獲得獎品,其間,華貴茶具(主要從中國進口)的彰顯及競猜博弈也是常見節目,而在茶會上對和歌(短詞)算是比較“儒雅”的內容。

在茶道確立之前吃茶的場所主要是佛教寺院內、上流社會的宅邸以及市井中可以舉行宴會的場所等。在茶道確立的前夕,在書齋里吃茶在上流社會中變得較為普遍。

據考證,日本的飲茶風習首先在鐮倉時代的禪宗寺院中開始普及,后來在“會所”舉辦各種茶會逐漸成為主流。一般來說,會所在當時是上流社會代表性宅邸“寢殿”中的一處空間,專門用于舉辦宴飲、歌會(吟唱詩歌)以及茶會的場所。當時會所中已有掛畫軸的風習以及專用于擺放飲茶器皿的壁櫥等。到了室町時代中期,“書院式”逐漸代替了寢殿成為上流社會宅邸的主流,伴隨著飲茶行為聚焦于精神層面,飲茶活動開始固定在書院式住宅中的“書院”(類似于西洋住宅中落地凸窗的內側空間)部位?!皶骸笨臻g中除了采光良好、用于讀書寫作以外,掛畫軸(也可以是字或者花)的壁龕(稱作“床間”)以及擺放飲茶用具的架子被固定化,對于日后的“茶室”的基本格局的確定有重大影響。京都慈照寺東求堂中的同仁齋是室町時代將軍足利義政的書院,同時也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茶室的原型。后來,伴隨著“草庵中侘寂茶”理念的深化,茶室從書院獨立出來,演化成專用建筑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密山市| 和静县| 繁昌县| 东丽区| 宁南县| 桦川县| 彰化市| 常宁市| 昭觉县| 宜兰市| 和顺县| 金沙县| 景宁| 江油市| 吕梁市| 明溪县| 电白县| 尚义县| 华宁县| 松原市| 南江县| 霍邱县| 石柱| 福贡县| 富裕县| 仁寿县| 兴业县| 淳化县| 泸水县| 蓝山县| 佛坪县| 岳阳县| 遂溪县| 七台河市| 广宗县| 河间市| 长岛县| 汝南县| 阿克苏市|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