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對關系
類似“小香檳的媽媽是Charlene”這樣的表述反映了怎樣的信息呢?我們用(媽媽=Charlene,女兒=小香檳)表述此類具體對象的某種關系。其中“媽媽”“女兒”是位格名稱。在稱呼和指向上我們會用到這個名稱,比如“小香檳的媽媽”,就是用小香檳和她與Charlene的相對關系去指向Charlene;而小香檳也會用自己參與這個關系信息中對方位格名稱去稱呼對方,在這里也就是“媽媽”。因為這兩個需求,很多相對關系中的位格是會在自然語言中被命名的。相對關系如何被命名,我們會在第十章“語言的習得A”中討論。
相對關系不僅僅聯系具體對象,也聯系對象類。(被捕食者=蝗蟲c,天敵=鴨子)這個表達出來就是“鴨子是蝗蟲的天敵”。
我們如何向孩子解釋一個相對關系呢?我們一般會說“我生了你,所以我就是你的媽媽”“因為鴨子在自然界以蝗蟲為食物,會吃蝗蟲,所以鴨子是蝗蟲的天敵”。這些話雖然不是精準的定義,但人類天生就有的抽象功能,會把其抽象為一個定義信息。比如第一個例子中:[事件=人1生了人2,意味=(媽媽=人1,孩子=人2)]。
因為相對關系是被定義出來的,有很強的任意性,只要有需求我們就可以定義,所以一個相對關系可以組織任何類型的信息。比如常見的(案件=杭州縱火案c,當事人=陳先生c),這是一個案件概念(包含了很多事件信息)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電影=侏羅紀公園,導演=斯皮爾伯格)是一個電影作品作為一個特殊的具體對象和它的導演的關系;(生物=非洲獅,棲息地=賽倫蓋提草原),這是一種生物(對象類)和其棲息地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