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逸曜信息周曉悅:急援火神山,我們是醫生的“倒車雷達”

周曉悅

逸曜信息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逸曜是醫生的「倒車雷達影像」,為臨床醫生的決策保駕護航,幫助醫生守住安全線。

出身于醫學世家,大學攻讀藥學專業,曾任職于公立醫院,在青春寶藥業、海虹控股等擔任高管。2011年創辦杭州逸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匯集了來自臨床醫學、臨床藥學、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精英、專家,組成了一支經驗豐富的跨界團隊。截至目前,逸曜已為全國4000余家醫療機構、138個城市提供了精準用藥解決方案,總計觸達全國79萬醫生、8萬藥師,每年為3.3億患者提供服務,連續三年中國市場銷售排名、綜合價值排名及產品覆蓋率排名均為第一。由于出色的行業頭部企業影響力,2020年,逸曜憑借在合理用藥領域多年的專業積累,在抗疫期間受命成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合理用藥云建設的唯一服務機構,并于10天內同步醫院建設完成系統云部署。

2020年春三月,“解碼數字新浙商·第三季”啟動,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智慧醫療專委會主任、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相鵬副院長隆重推薦了逸曜信息創始人周曉悅。

采訪前,周曉悅的員工告訴我:“我們老板很能聊、很有料。”果然,在前一個小時里,我們只來得及拋出兩個簡短的問題,話題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開始。

1月25日,逸曜信息接到一通來自武漢中心醫院的電話,大意很明確:武漢正緊急籌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要在8天內建成,需要進行信息化、系統性的部署;逸曜是“合理用藥系統”的首選供應商。

2月2日,合理用藥系統在火神山醫院如期交付。通俗地說,合理用藥系統是一套輔助醫生、藥師臨床合理用藥工作的應用系統,通常在擁有上千張病床的醫院,從制訂實施方案到上線,至少需要1~3個月。

“我們所處的行業以口碑相傳為主,不看廣告看療效。”

突然增多的關注背后,是周曉悅和團隊12年來在用藥領域一筆一畫繪制的圖景;在他自嘲“話癆”之下,有一套強大的自成體系的方法論。許是醫學世家的思維影響,許是專業學習的浸潤,無論是業務搭建、創業路徑,還是處世,周曉悅都講求“方法”,一以貫之。

急援火神山|我們要幫醫生守住安全線

章豐:當時你們接到搭建火神山、雷神山用藥系統的任務時,第一反應是什么?

周曉悅:我們的責任到來了,而且義不容辭。與此同時,我們還有一絲猶豫和懷疑:合理用藥雖是醫院必備的系統,在這么緊張的工程建設中是否必需?因為兩家醫院承接的多是重癥患者,可能存在探索性、超適應癥、超劑量或者超說明書用藥的案例。過去曾有病人被超大劑量使用激素,導致了嚴重的副作用和危害。今天的醫療思維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當時我們接到指令,無論時間多緊迫,用藥安全是第一位的。

通常來說,治療一個患者需要用到5種藥,每種藥的劑量、療程、時間等有9類使用邏輯的考量,還要考慮其中的相互影響,因此對于每個患者有將近500種情況和決策,工作量可想而知。很多新冠重癥患者都有基礎疾病,涉及多種藥物的綜合使用,要考慮得非常周全。逸曜是醫生的“倒車雷達影像”,為臨床醫生的決策保駕護航,幫助醫生守住安全線,所以我們感到責任尤其重大。

章豐:逸曜積累的數據庫就發揮了作用?

周曉悅:我們接入了全國4000多家醫療機構,其中700余家是綜合性醫院,積累了大量AI知識庫和臨床用藥經驗。用藥體系是滾動的,針對這次新冠肺炎,公司知識團隊根據國家診療指南進行了調整,同時根據新冠肺炎患者用藥的臨床實踐效果,不斷更新算法規則、優化用藥模型。我們還選擇重癥醫學科、呼吸科、心內科重癥患者,分析不同病癥、不同年齡段的用藥特征和結果,快速優化并應用。

醫療是個探索學科、實踐學科,新冠病毒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剛開始誰也不知道此次病毒有什么特征。國家截至目前發布了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也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

我們家四代從醫,從我太公開始就是開醫館的,家里上上下下八個醫生,內、外、婦、兒(科)全齊了。我小的時候家里老人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不管你是什么醫療人員,你永遠要感謝病人。因為是無數的病人,給了你積累經驗的機會,才成就你的今天。”我很理解這句話的本質,醫療是實踐和經驗的學科,今天逸曜在做的,本質上是如何把這種實踐結合當下的大數據和新技術,經過解構,變成一種可復制、可復用的方法學。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醫療沒有百分之百,沒有一種方法百分之百適用,只能盡可能做到極致。

談核心競爭力|知識圖譜具有規模效應

2003年,周曉悅受到互聯網浪潮的感召進入海虹控股,主攻醫藥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的先行者,海虹聚合了上百家各行各業的互聯網公司和技術人才,耳濡目染,周曉悅接觸到領先的概念和觀念。直到此后離開海虹,“計算機可以做很多事”的認知一直影響著他。后來周曉悅和曾經的同事呂良忠博士聊起這段經歷,兩人興趣盎然,開始構思如何從零開始搭建一套合理用藥系統。

章豐:2011年逸曜成立,有什么契機嗎?

周曉悅:我離開海虹后回到杭州做私營藥品代理。2008年,國家釋放了“藥品零差率”的信號,比如說醫院以1塊錢的價格進藥,規定只能以1塊錢賣給病人。還有一個信號:曾經有段時間從民間到醫療機構,習慣性使用抗生素,老百姓感冒之后第一反應是吃抗生素,因而出現了耐藥反應。此后國家明確提出要控制并管理抗生素濫用。這就意味著要回歸“合理用藥”,藥品利益管理的本質在于合理用藥,所以我們從2008年就開始構思創業這件事。

章豐:你對商業模式的思考除了政策解讀,非常重要的是對技術的應用和預判。逸曜強大的數據處理和算法優化的能力,是在2008年就想到了嗎?

周曉悅:2008年,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大數據”,只是基于我們所理解的、見到的、經歷的,以及醫療上是怎么解決的去思考,再反過來找技術。

章豐:有了釘子再找錘子,現在很多技術團隊是拿著錘子找釘子。

周曉悅:對,逸曜團隊中最大的群體是學醫學藥的。我們的另一位創始人呂良忠博士,也是我的老同事,他是逸曜的CKO(首席知識官)。這個職位在其他公司很少見,但對于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呂博士曾擔任浙江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他是藥學本科、計算機碩士、醫學博士,是行業里的“全才”。呂博士帶領的知識團隊,成員大部分來自一線三甲醫院,都是有十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的藥師,這是公司知識建設的核心隊伍。

醫療行業具有特殊性,如果從來沒有過醫療行業的從業經歷,從來沒有看過一個病人,想用技術顛覆原有做法,是不可能的。在醫院里,經驗是口耳相傳的,醫生之間喜歡分享病例——我碰到這樣一個病人,當時用了什么藥、采取了什么治療手段,哪些措施被證明是沒有效果的,哪些起到了效果。對于聽病例分享的醫生來說,他的邏輯是這樣的:一是同步接收和理解信息;二是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判斷原理和處理方式對不對,能不能在自己的經驗中得到驗證;三是結合自己的想法或者相關病例的治療方法,比如“我的病人是一個年齡更大的人,我是如何選擇劑量的”,在其他醫生的經驗上有所參考并優化,讓經驗變得更具普適性。

我們想象這樣一個模型:我拿著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了幾條線、幾個網格,然后交給章老師。章老師說:“根據我的經驗,這里再畫兩條,這里再畫兩條。”再到下一位,他一看,“章老師畫得挺好的,但是我覺得還可以細化一下,我再畫一個網格”……當然這張白紙的尺寸和大小是固定的,藥典和說明書就是最基本的邊界,在前人的框架上不斷修正、補充、細化,就是我們臨床的真實過程。臨床的探索也是這么發展起來的。

章豐:逸曜的知識圖譜其實也是這樣構建的?

周曉悅:沒錯,相當于我提供一個畫板,讓專業的醫生藥師畫圖譜。當時也沒有“知識圖譜”這么“高大上”的詞匯,我們只是想找到一種技術,把臨床的這種線下分享經驗、復制經驗的做法數據化,使之可優化、可復制。當然今天我們的技術和方法,肯定比最初采取的更先進、更有效,因為經歷了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迭代,但回歸到技術方法上并沒有變。大數據也好、AI也好,技術是一種工具,而非結果。逸曜的數據、方法、策略和所有的知識表達,都不是計算機憑空算出來的,而是來自真實的臨床實踐、醫生藥師的經驗,所以我們的邏輯是“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做”。

逸曜合理用藥方案

其中的一個原則就是當結合藥物治療的時候,我們不介入診斷。因為藥是物質,它是有邊界、可量化的。但是在臨床病例里,醫生如何診斷、如何得出是什么問題的過程很難被復制,每個個體都不一樣。

章豐:診斷的過程是一種經驗,這種經驗的可復制性比較差。

周曉悅:對。當我們聚焦到物質時,就比較清晰。在這個邊界內,再把一些變量不斷地往里放,人是變量,病癥是變量,這就形成了我們基礎的方法學。藥研究的是物質和人的關系。經常有人跟我講,這個病用什么藥治,我說這個邏輯不對,藥首先不是治病的,藥是來和人發生關系解決一些問題的,可能跟你的病有關,也可能跟病無關。同樣一顆泰諾,你吃下去就睡著了,我吃下去精神百倍,這就是物質和人之間發生了關系。本質上要把病和人的關系想明白,把醫和藥綜合起來,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病救人。

章豐:基于現有的數據規模,逸曜在同行業里處在一個怎樣的位置?

周曉悅:我可以自信地講,在這個領域逸曜就是第一,目前不會有人超越,除非技術已經發展到超越人腦,可以憑空創造出用藥方案。醫生經過時間和實踐積累的經驗是很難逾越的,絕不是一下子能消化的,而是通過一個一個病例形成的。在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已經有人用數據庫引擎來做服務,把藥品使用說明書、文獻的查詢變成數據的讀取。他們是從軟件的角度,提供檢索的功能,我們是從方法的角度來對待這件事。

談用藥系統與藥師|讓藥師成為用藥評估主力軍

訪談中,周曉悅經常提及兒時的記憶——一大家子醫生坐在一起,開口就是“今天我遇到一個病例”,每個人輪流發言,一頓飯下來就像一場專家會診。周曉悅觀察發現,無論是哪個領域的醫生,他們的話題都離不開“藥”,這也種下了他日后選擇藥學的種子。后來如愿進入醫院,他發現和想象中有些許落差,醫生開處方、藥師審核的原有流程變成了機械地照方抓藥,藥師的價值得不到發揮。

章豐:當初創業時,你希望“讓藥師這個職業更有獲得感”的初心,現在達成了嗎?

周曉悅:在某地市的直屬三甲醫院,我們的云合理用藥系統部署前,門診患者平均用藥品種是8種。除了腫瘤這些特殊病例,門診常見病平均開8種藥。我們的系統建立半年后,這個數據下降到2.3種。再舉一組統計數據,我們在全國4000多家醫療機構的合理用藥系統,日均攔截用藥錯誤44萬次,這意味著44萬個病人的用藥安全得到了保證。不能說我們改變了世界,但確實改變了一些現實的情況。

章豐:對開處方的醫生改變更大,還是對藥師的改變更大?

周曉悅:應該說對醫生的改變更大,對藥師的改變在于給到他們臨床的參與感。當時某家醫院上線了逸曜的系統,我們提取數據分析發現,院長總是給診斷為高血壓的病人開抗焦慮藥物,按常理這是明顯的用藥錯誤。院長是知名的心血管專家,我們就找到他討論。

院長解釋說,一般的高血壓,血管張力會改變,屬于器質性的。非器質性與器質性相對,高血壓的癥狀也可能是各種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引起的。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經常熬夜,精神壓力大,過度的焦慮引起高血壓的發生。非器質性意味著血管的張力沒有絕對改變,吃了降壓藥反而改變了血管的正常結構,所以對這類病人的治療建議就是抗焦慮、多休息。后續的問題就涉及藥學領域,抗焦慮藥物吃多久?每次劑量多少?這種藥原本只能是精神科針對焦慮癥的用藥,在我們的算法策略里,相應地要進行優化,讓心血管科的醫生也可以給高血壓病人開。

章豐:這是不是你們的系統提倡的“藥師可編程”?

周曉悅:對,換句話講就是藥師對算法可以隨時做調整,不斷優化用藥規則,并管理規則。當然,僅僅這一點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吸納每家醫院臨床對標準規則的修訂,通過分析整理,分享給各個醫療機構共享使用。

章豐:這個業務閉環挺巧妙的,用戶每一次使用就是在共同建設和推進整套輔助工具。

周曉悅:很多人不理解我們團隊大部分員工是有醫學、藥學背景的,為什么?我們需要跟用戶交流,我們的用戶是醫生、藥師,要吸取他們的想法和思路,同時我們的藥師團隊可以對各家醫院的修訂規則再進行評價。兩方面結合,讓藥師真正實現在藥品合理性評價中的價值。

談商業模式|藥品應該是一種有體驗感的服務

章豐:此次雷神山、火神山項目的建設中,逸曜團隊采取了遠程云化部署。對于未來云架構解決方案在醫療領域的滲透,你有什么展望?

周曉悅:所有行業,“云”都會變成趨勢。醫療領域涉及每個人最隱私的數據,必然對安全有更高的要求,瓶頸在于解決人和人的認知信任問題、實現醫療機構觀念的轉變。我相信國家也會推進數據的管理和使用、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會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和手段。

最近都在提“新基建”,希望這方面的國家性建設投入有所提高。浙江省成立了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這次疫情中健康碼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看到改變背后是數據的聯通。我們期待政府乘新基建、上云的趨勢,在政策、觀念層面更好地推動。一旦這些問題得到解決,我認為醫療領域上云是必然的趨勢。

章豐:假設未來醫院的數據上云后,算法模型不斷進化,AI變得越來越聰明,能聰明到什么程度?使勁想象一下。

周曉悅:數據聯通后,有一件事情會非常有意思,我們正在考慮做——藥品的使用者對疾病和藥品使用的認知引擎。患者可能會存在很多用藥認知錯誤,比如空腹和餐前,他認為概念一樣。將患者用藥信息、疾病信息及特征數字化,更有針對性地引導患者建立健康的用藥認知,從而更好地為其提供服務。

逸曜是一家在垂直領域扎得很深的公司,不是平臺型企業。任何在健康領域布局的平臺型公司,我們都可以賦能。我們的目標是:你在醫院里看病,雖然你看不見我,但我一定在,醫生能感覺到我的存在,藥師能感覺到我的存在,無形中你體驗了我的服務。零售業都在講“新零售”,我對新零售的理解是賦能,用數字和技術賦能整個供應的終端。那么藥物和治療領域,就是我們要賦能的。

章豐: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靠技術能力的不斷進化,讓藥物使用的主體享受到更細致、更好的服務?

周曉悅:藥品不只是一種商品,更多的是一種服務,一種有體驗感的服務。這種服務本質上是為了保障患者在藥物治療方面所付出的金錢和精力能得到最大的效益。今天我可能去醫院看病拿藥,我可以在藥盒上看到關于用藥說明的標簽,有不明白的可以再去問醫生;如果我用手機下單買藥,我去問誰?快遞小哥嗎?

章豐:所以這就是C端(Customer,即面向終端用戶或消費者)的機會。C端的支付形態會呈現出什么樣子?

周曉悅:C端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用藥合理性評價的知識體系做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回到C端。除了告訴專業人員要怎么用藥,還要把用藥的經驗分享給病人。但是它本質是“2B2C”(B即Business,意為通過商家將服務觸達消費者)或者“2C2B”。全世界所有醫療的支出和消費里,最基本的支付方不是個人(自費),而是保險機構或其他支付方。保險機構買單本質上是PBM模式(藥品福利管理模式)。

章豐:C端服務由B端買單?

周曉悅:誰獲益,誰付費。這種服務的交付方式非常復雜和多元,因為在使用過程中,會牽連出豐富的B端付費場景模式,可以是醫院,也可以是藥店、網店等藥品零售終端,還可以是保險機構、創新藥物研發工廠等,可以隨著藥品使用者的場景和消費轉移而轉移。

快問快答

你做過最艱難的決定是什么?

決定公司是否融資。融資意味著取舍,我們最終選擇融資,是因為看到市場加速,同時也需要吸引更多專業人士加入團隊。

面對壓力,你有什么解壓之道?

話癆(笑)。創業壓力肯定大,但你要告訴自己這是一場長跑,慢慢來;醫療尤其是個慢行業。

你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關鍵方法是什么?

有趣。不斷保持自己對世界上任何有趣的事物的饑渴感,對于任何事情,我都要琢磨它什么地方有趣,找各行各業的人聊天。

為了激勵團隊,你慣用的“伎倆”是什么?

陪伴。你在做,我陪著你,你所做的我都看到了,而且因為我在,責任都是我的。

你認為“數字新浙商”,“新”在哪里?

“數字新浙商”代表了浙商看待世界的基本方法學,它是產生在浙江土壤之上、面向未來的一種商業思維。我特別感謝杭州這座城市,杭州是第一個接納我們的系統進入臨床的城市,如果逸曜不是在杭州,不會有土壤活到現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学| 道真| 怀远县| 宜兴市| 长岛县| 蓝山县| 延安市| 娱乐| 万荣县| 游戏| 左贡县| 岳普湖县| 栾城县| 油尖旺区| 建水县| 潜江市| 吉安县| 木兰县| 托里县| 蕉岭县| 深州市| 镇雄县| 肥东县| 宁河县| 富阳市| 哈巴河县| 和静县| 蓬安县| 集贤县| 济宁市| 桃园市| 宝山区| 崇州市| 北宁市| 阿拉尔市| 浦县| 鄂托克旗| 普兰店市| 日土县| 延吉市| 五河县|